突变特性论文-孙敦本,李富春,朱晓蕾

突变特性论文-孙敦本,李富春,朱晓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变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扁拱,突变,临界荷载,非线性

突变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敦本,李富春,朱晓蕾[1](2019)在《扁拱静力失稳的突变特性及临界荷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扁拱的轴向变形,采用能量原理建立了扁拱的平衡方程,将其简化为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形式,得出了扁拱突跳的临界荷载表达式及其稳定的参数范围。以一H型钢截面扁拱为例分析了其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平面内的跳跃特性,得到了对应的临界荷载。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支座条件、材料非线性和拱轴类型对扁拱突跳的影响。分析表明,上突扁拱的临界荷载应取其上极限,拱轴形状对临界荷载的影响不明显,固支约束能够显着提高扁拱的稳定性,数值分析时应考虑材料及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马小军,乔晶[2](2019)在《基于罗汉果葫芦二稀醇合酶(CS)点突变的催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4)

黄艳飞,汪汉成,吴庆丽,陈兴江,蔡刘体[3](2019)在《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烟草赤星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以敏感菌株J6为试材,通过菌丝药剂驯化和分生孢子紫外诱变诱导抗性突变体,并对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线粒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 cDNA序列全长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经药剂驯化未获得抗性突变体,而紫外诱变共获得7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约为0.007%,抗性水平分别为5.27、8.28、25.28、12.82、6.14、9.28和52.91倍。适合度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能力及致病力相当,但分生孢子产生量均高于敏感菌株,菌丝生长速率除突变体6-1外均快于敏感菌株。cyt b基因cDNA序列分析表明:有4株抗性突变体在不同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突变,其中突变体6-7 cyt b的249位和871位碱基由T突变为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突变;突变体6-8 cyt b的734位碱基由T突变为C,引起所编码的245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V245A);突变体6-9 cyt b的510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170位由精氨酸替代了丝氨酸(S170R);突变体6-11cyt b的732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244位由苯丙氨酸替代了亮氨酸(L244F),其776位碱基由T突变为C,所编码的259位由丙氨酸替代了缬氨酸(V259A),其1 156位碱基由A突变为G,所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其cyt b基因的点突变与其对嘧菌酯的抗药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夏金婵,从人愿,张小莉[4](2019)在《拟南芥NO敏感突变体rsn1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信号分子NO在植物中的调控机制,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材料,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1株对一氧化氮(NO)敏感的突变体rsn1(Root sensitive to NO),对比分析突变体根对NO的敏感程度、气孔对脱落酸(ABA)的反应等指标,并且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初步定位突变基因。结果表明,尽管在正常生长条件下rsn1突变体的萌发率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区别,但根对NO胁迫敏感,在50μmol/L硝普钠(SNP)处理下,野生型拟南芥的相对根长为48.7%,而突变体rsn1的相对根长仅为5.3%;通过分析气孔对ABA的敏感程度发现,rsn1对ABA调控气孔关闭不敏感,在10μmol/L ABA处理下突变体rsn1的气孔直径是野生型的1.9倍,而在正常条件下突变体rsn1的气孔直径与野生型差异不大,且突变体rsn1的失水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遗传分析表明,rsn1是一个单基因隐性突变体;通过图位克隆初步判断突变位点在第5号染色体上。(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芹,臧嘉,胡蝶,王瑞,邬敏辰[5](2019)在《定点饱和突变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的温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AoXyn11A的温度特性,基于其叁维结构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随机替换最高B-factor值位点处的Gly~(21)。以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oxyn11A为模板,采用全质粒两步PCR技术对AoXyn11A基因(Aoxyn11A)中编码Gly~(21)的密码子实施饱和突变,将pET-28a-Aoxyn11A各突变体转化E. coli BL21(DE3),构建了突变转化子文库。以酶的热稳定性为指标,从文库中筛选出最优突变转化子(E. coli/Aoxyn11A~(G21I))。DNA测序结果显示,E.coli/Aoxyn11A~(G21I)表达一种由Ile~(21)替换了Gly~(21)的突变酶AoXyn11A~(G21I)。温度特性分析表明:突变酶的最适温度由突变前的55℃提高至65℃;AoXyn11A~(G21I)在55℃及以下稳定,较AoXyn11A提高了7℃。另外,AoXyn11A突变前后的pH特性改变不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孟德恺,徐志鹏,刘宁宁,王萌,王楚[6](2019)在《白桦转BpGH3.5基因叶片早衰突变株的光合特性及生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物叶片早衰将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研究叶片早衰机制对于培育耐早衰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转BpGH3.5基因的白桦叶片早衰突变株(G4)、非转基因白桦(WT)及叶片正常的转基因白桦(G21)等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等光合指标,测定苗高的时序变化规律。【结果】叶片早衰突变影响了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积累,突变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值为36.08,相对两个对照株系分别下降7.34%、7.48%。叶片早衰突变影响了白桦光合呼吸作用。突变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为WT野生株系的67.54%、64.44%、64.93%,胞间CO_2浓度达到234.33μmol/mol,显着高于G21对照株系(P<0.05)。突变株的当年高生长显着低于WT、G21两个对照株系,当年高生长分别是WT、G21两个对照株系的68.9%、85.0%。利用Logistic方程对3个参试株系当年苗高生长量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拟合,其系数均高于0.98,同时,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的生长参数揭示了早衰突变株高生长较两个对照株系低的原因是速生期苗高平均生长量(GR)、苗高日生长量的平均值(GD)等生长参数较低。【结论】转BpGH3.5基因的白桦发生了叶片早衰现象,使叶绿素提前降解,影响了光合呼吸作用,进而影响了苗高生长。(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鹏,顾琼楠,黄俊斌,郑露[7](2019)在《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筛选及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希金斯刺盘孢菌株Ch-1为供试野生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含2 000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菌落生长异常或致病缺陷突变体,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和位点。结果显示,筛选到14株菌落异常突变体,包括2株生长缓慢突变体Ch-1-E393和Ch-1-C135、12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包括色素异常、菌落扇变或菌丝坍塌现象),另外筛选到1株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接种拟南芥后,叶片发病明显减弱,且未产生水渍状病斑。显微观察发现该突变体分生孢子在叶片上仅能产生少量初生菌丝,不能正常形成次生菌丝。Southern杂交显示,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为T-DNA双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PCR法获得插入T-DNA的侧翼序列,明确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分别为假定蛋白(Ch063_10682)和RNA加工蛋白FCF1(CH063_10671)编码区。(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章美武,范晓翔,毛达峰,吕淑懿,张燕[8](2019)在《BRAF突变检测评价单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生物学特性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测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在评估单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生物学特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灶性PTMC的1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信息,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PTMC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约62.4%(98/157),与单灶性PTMC患者的性别、年龄、位置上下、位置深浅、位置内外、淋巴结转移,以及形态、边界、回声及纵横比无相关性(均> 0.05),但与病灶大小、部位及钙化相关(均<0.05)。结论 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单灶性PTMC的部分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在PTMC中的危险预测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阚婷婷,宗迅成,苏永君,王婷婷,李闯[9](2019)在《定点突变改善PvEH1对邻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醚的催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化物水解酶能够对外消旋环氧化物进行动力学拆分保留单构型的环氧化物。测定了菜豆环氧化物水解酶(Pv EH1)针对苯基缩水甘油醚及其甲基衍生物的催化特性,并基于分子对接及多序列比对分析确定7个突变位点,通过单点和组合突变对Pv EH1进行改造,以期改善Pv EH1对邻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醚(1a)的催化特性。底物谱分析表明Pv EH1对1a的催化活性(157.2U/g湿细胞)和对映选择性(E=5.6)最高。单点突变结果显示E.coli/pveh1~(L105I)和E.coli/pveh1~(V106I)对1a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均有明显提高;L105I和V106I位组合突变菌株E.coli/pveh1~(L105I/V106I)的催化活性(493.8U/g湿细胞)是E.coli/pveh1的3.1倍,对映选择性(E=8.3)也提高至E.coli/pveh1的1.5倍。纯化后Pv EH1~(L105I/V106I)的催化活性为17.6U/mg,是Pv EH1的1.5倍,对1a的催化效率提高至Pv EH1的2.1倍。SDS-PAGE分析表明提高了蛋白质的可溶性表达量。利用E.coli/pveh1~(L105I/V106I)全细胞催化100mmol/L 1a水解动力学拆分获得手性纯(R)-1a(ee>96%)的产率和时空产率分别为31.2%和5.12g/(L·h),因此,在手性纯(R)-1a的制备中,E.coli/pveh1~(L105I/V106I)是一种颇具潜力的生物催化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马颖超[10](2019)在《条斑紫菜突变株的诱变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及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斑紫菜生长在潮间带,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条斑紫菜产业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然而,条斑紫菜产业目前仍存在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种质退化及病害频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为育种,即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本文以条斑紫菜优良纯系NA为初始藻株,对其自由丝状体进行了化学诱变,获得了易于膨大形成壳孢子囊枝的突变株E;分别对突变株E的丝状体和叶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组学进行了研究,并实施了育苗和海上试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丝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显微镜下两个藻株丝状体的形态无明显差异。相同温度下,尤其是18℃,突变株E丝状体比初始藻株NA更容易形成壳孢子囊枝。在18℃下培育突变株E丝状体,使其发育形成壳孢子囊枝,采用低温缩光诱导的方法能够促进壳孢子放散,放散时间约为9d,在5~7 d时达到高峰。其中,16℃下放散量较多,日放散量最高可达(3.15±0.10)×10~7 g~(-1)。用自由丝状体接种贝壳,突变株E的接种率(21.33%±5.33%)低于初始藻株NA(60.44%±3.08%),说明突变株E丝状体不容易钻壳。以壳孢子囊枝比率为参数,研究突变株E营养藻丝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其适宜培养条件为16℃,20μmol photons m~(-2)s~(-1)白色光源,25‰~30‰盐度。(2)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丝状体转录组的变化。转录组分析共得到26,94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1,948个上调基因和15,001个下调基因。突变株E丝状体呼吸作用较强,可能是为丝状体的发育提供更多能量。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较低,但介导激素信号转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较强,表明激素可能在突变株E壳孢子囊枝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细胞骨架蛋白、转录相关蛋白和氨基酸合成相关蛋白等的基因表达量上调,可能是为突变株E丝状体发育(形成壳孢子囊枝)提供物质基础。(3)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叶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显微镜下两个藻株的幼小叶状体(≤10 mm)形态无明显差异。突变株E幼小叶状体的生长速率和增量(0.79±0.05 mm d~(-1)和62.50±12.11)大于初始藻株NA(0.26±0.06 mm d~(-1)和8.00±5.15),表明相同条件下,突变株E叶状体可以释放更多的单孢子。以光合活性为参数,初步研究了条斑紫菜突变株幼小叶状体的培养条件,其适宜培养条件为16℃,60~80μmol photons m~(-2)s~(-1)的白色光源,30‰盐度和碳氮比3:1。将幼小叶状体(~10 mm)转到10℃培养,4 wks后长成较大的叶状体。两个藻株的叶状体均为细长型,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观和纵面观无明显差别。与初始藻株NA相比,突变株E叶状体具有生长优势。4 wks后,突变株E叶状体的长度是初始藻株NA的3.5倍,生物量约为NA的3倍。此外,突变株E叶状体的光合参数、部分色素(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均高于初始藻株NA,而细胞呼吸速率低于初始藻株NA(p<0.05)。叶状体失水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在叶状体细胞持续失水过程中,Fv/Fm,Y(I)以及Y(II)均随之下降。当绝对含水量降至9%时,Y(II)的值接近0。复水15 min后,Y(I)值迅速回升,Fv/Fm和Y(II)也恢复过半。复水1 h后,Fv/Fm和Y(I)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在此过程中,虽然在某些时间点,突变株E的一些光合参数值高于初始藻株NA,但整体趋势无明显差异。(4)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叶状体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转录组分析共得到1,5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57个,下调基因892个。蛋白质组分析共鉴定到41个差异蛋白,包括22个上调蛋白和19个下调蛋白。整合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发现突变株E叶状体内分解代谢前期途径,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以及丙酮酸降解过程增强,由此推测前期产物乙酰辅酶A含量较高。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电子传递体减少,且测定结果显示细胞呼吸速率较低,表明突变株E叶状体呼吸作用较弱。呼吸作用的降低暗示增加的乙酰辅酶A没有进入叁羧酸循环进一步分解,而是作为前体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除此之外,突变株E叶状体内一些与光合作用、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上调,且测定结果显示突变株E的光合参数、色素含量和生物量高于初始藻株NA,这表明突变株内的合成代谢如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等途径较强。分解代谢较低而合成代谢较高,这可能是突变株E叶状体生长速率较快的原因。此外,多种抗逆蛋白(如热激蛋白、抗氧化剂等)表达量增加,表明条斑紫菜突变株E具有高效抗逆的潜力。(5)在日照华岚紫菜育苗厂分别接种了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的自由丝状体,接种密度为600段/cm~2。丝状体生长初期的培养条件为18.5~20℃,最高光强<4000 lx,盐度24.8~26.5‰。之后培养条件为23~26℃,最高光强<2500 lx,盐度24.8~26.5‰。此过程中,丝状体膨大发育为壳孢子囊枝,后者成熟后释放壳孢子。统计壳孢子放散量,发现突变株E的壳孢子放散总量大于初始藻株NA,日放散量最高可达240.15±21.83万个/壳。(6)使用铺网泼水式采苗,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各采两张网,分别挂到威海文登紫菜养殖区(36°47'54''N 121°58'03''E)和日照岚山港潮间带(35°5'24''N 119°18'00''E)进行海上试养。威海试养的叶状体生长状态良好,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长度、宽度没有明显差异,突变株E的Fv/Fm、Y(I)、Y(II)以及大部分光合色素(玉米黄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高于初始藻株NA(p<0.05)。而且网绳上试验苗的密度高于养殖区其他条斑紫菜,这可能是因为其放散单孢子的能力较强。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叶状体中含量较高的为碳水化合物(40.8~41.0 g/100 g DW)和蛋白质(36.8~37.1 g/100g DW),其次是灰分(18.3~19.3 g/100 g DW),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粗纤维(3.5 g/100g DW)和脂肪(1.2~1.6 g/100 g DW)。与初始藻株NA相比,突变株E叶状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与叁种代表性谷物(小麦、稻米和黄豆)营养成分相比,条斑紫菜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绿色健康食品。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共测得18种氨基酸的含量,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试养的条斑紫菜叶状体中的限制性氨基酸。除甲硫氨酸和异亮氨酸外,条斑紫菜突变株E叶状体内其他氨基酸(包括9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初始藻株NA。呈味氨基酸中甜味类和鲜味类氨基酸总量在所测氨基酸总量中超过50%。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到14种脂肪酸,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突变株E叶状体中总脂肪酸含量和单项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初始藻株NA。日照试养的突变株E叶状体的密度、长度、光合活性以及色素含量均大于初始藻株NA(p<0.05)。水质检测发现,日照养殖区缺氮缺磷,威海养殖区缺氮。在同样缺氮的情况下,两个养殖区试养的条斑紫菜生长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受不同环境和养殖方式的影响。日照养殖区海上试养后期,初始藻株NA和养殖区其他条斑紫菜出现腐烂脱网等现象,而突变株E叶状体生长状态较好,颜色较深,韧性较强。这表明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条斑紫菜突变株E叶状体的适应能力更强。本研究通过自由丝状体的化学诱变获得了条斑紫菜突变株E,其丝状体易于膨大形成壳孢子囊枝,叶状体生长速率高于初始藻株NA。分析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丝状体及叶状体组学的变化,发现突变株E丝状体内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较低,但介导激素信号转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较强,表明激素可能在条斑紫菜突变株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突变株E叶状体合成代谢较强,分解代谢较弱,这可能是其叶状体生长速率较快的原因。研究中的组学数据为条斑紫菜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还进行了条斑紫菜突变株E的育苗及海上试养,为今后的人工栽培积累了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突变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变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敦本,李富春,朱晓蕾.扁拱静力失稳的突变特性及临界荷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马小军,乔晶.基于罗汉果葫芦二稀醇合酶(CS)点突变的催化特性研究[C].第八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3].黄艳飞,汪汉成,吴庆丽,陈兴江,蔡刘体.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J].农药学学报.2019

[4].夏金婵,从人愿,张小莉.拟南芥NO敏感突变体rsn1的特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5].吴芹,臧嘉,胡蝶,王瑞,邬敏辰.定点饱和突变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的温度特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6].孟德恺,徐志鹏,刘宁宁,王萌,王楚.白桦转BpGH3.5基因叶片早衰突变株的光合特性及生长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周鹏,顾琼楠,黄俊斌,郑露.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筛选及其特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8].章美武,范晓翔,毛达峰,吕淑懿,张燕.BRAF突变检测评价单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生物学特性的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9

[9].阚婷婷,宗迅成,苏永君,王婷婷,李闯.定点突变改善PvEH1对邻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醚的催化特性[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10].马颖超.条斑紫菜突变株的诱变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及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标签:;  ;  ;  ;  

突变特性论文-孙敦本,李富春,朱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