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刘志斌,张学勤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刘志斌,张学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高附加值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斌,张学勤[1](2019)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叁种组分的角度,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进展。对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可转化成的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了简要的分类介绍,为木质纤维素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的可行性参考途径。重点归纳总结了糠醛、酯类、多元醇、烷烃等产品由木质纤维素催化转化而来的主要条件因素,并对各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价。最后对如何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效率提出了建议和思路。(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岳盼盼,付亘悫,胡亚洁,李艳霏,彭锋[2](2019)在《木质纤维生物质半纤维素分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体化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精炼过程中,选择性分离半纤维素非常关键。本文对传统和新型溶剂体系分离半纤维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半纤维素分离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6期)

姜婷婷[3](2019)在《整合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糖化水解及丙酮丁醇产生菌代谢丁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一般采用露天焚烧处理。然而,秸秆焚烧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田质量下降。因此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研究可以使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成水解液,通过微生物的利用将其转换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生物丁醇。而在水解液转换为生物丁醇的发酵过程中,菌株性能是重要的因素,菌株对水解液中五碳糖和六碳糖摄取能力低的特点阻碍了生物丁醇发酵工业的发展。本论文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预处理过程及酶解过程进行了优化,并通过重离子束诱变筛选高品质的丙酮丁醇梭菌,而后对突变株代谢水解液中五碳糖与六碳糖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论文取得主要成果如下:第一部分:木质纤维素秸秆具有顽固的自然结构,不利于糖的释放。因此为了增加木质纤维素秸秆的利用率,对其进行有效的预处理是必要的。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酸处理及碱处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酸处理的最佳工艺是:氢离子浓度3.7%,颗粒尺寸50目,预处理时间1.3 h,预处理温度53℃,在此条件下固体损失率为42.14%;碱处理的最佳工艺是:OH-离子浓度5%,颗粒尺寸80目,预处理时间1.2 h,预处理温度53℃,在此条件下固体损失率为51.24%。第二部分:研究了酶比例对总糖释放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酶解液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并用气质联谱仪对预处理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添加量分别为20 U/g,30 U/g时,即当酶比例为0.67时,对总糖的释放最有利,且总糖含量为2.88±0.04 mg/m L;在酶解液中测到了10种单糖,分别是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通过对预处理液的分析,检测到了几中未知化合物,如9-oxabicyclo[6.1.0]nonane,cis-;4-(trifluoromethyl)benzoic acid,3-chloroprop-2-enyl ester等。第叁部分: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通过Logistic的模型与Logistic的回归模型,量化了丙酮丁醇梭菌的致死与突变概率,并导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的贝叶斯框架下的50%,90%,95%和99%的置信区间,确定了最佳的辐照剂量区间。当辐照能量为135 AMe V,剂量为45 Gy时,该菌的存活率在10%左右,意味着在该区间内容易产生突变株,而得到这一结果的概率为99%。第四部分:在水解液向生物丁醇的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在血清瓶中考察原始菌株与突变株在代谢葡萄糖的过程中p H值、耐毒性、产溶剂等动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原始菌株和突变株均表现出了双代谢模式,原始菌株在36 h后进入产溶剂期,而突变株在45 h后进入产溶剂期;原始菌株在丁酸添加量高于11 g/L时,细胞生长逐渐受到抑制,而对于辐照菌株在丁酸添加量高于13.2 g/L时,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突变株的产溶剂能力高于原始菌株,在60 h后,丁醇产量为8.12 g/L。以水解液为底物,利用突变株与原始菌株进行发酵。结果表明:重离子辐照后,菌株活性升高,代谢加快,可以同时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增加了溶剂产量。在补料发酵90 h后,丁醇、丙酮、乙醇的浓度分别为10.13 g/L、6.74 g/L、9.21g/L。(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董维涛[4](2019)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游离单糖的固态发酵和重金离子的富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含有较多的游离单糖和重金属离子。其中,游离单糖的存在会增加预处理过程中抑制物的生成量,降低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效率;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增加纤维素乙醇生产过后废水的处理难度与成本,甚至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降低植物修复的有效性。因此,必须降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游离单糖的含量,以期增加纤维素乙醇生产效率;避免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二次污染,以期实现重金属离子的进一步富集。本研究拟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了预处理前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固态发酵与含镉纤维素乙醇发酵残液的干燥固定与微生物转运。本研究第一部分研究了预处理前玉米秸秆中水溶性游离单糖的转化对纤维素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预处理前采用黑曲霉固态有氧发酵方式将玉米秸秆中游离葡萄糖和果糖转化为柠檬酸,能够有效地降低预处理过程中酸催化剂的用量和5-羟甲基糠醛生成量,缩短脱毒时间并提高纤维素乙醇的发酵效率。这一实验结果在纤维素乙醇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第二部分尝试采用纤维素乙醇干法生物炼制处理含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并对该过程中镉的富集情况进行了研究。含镉玉米秸秆和白杨木屑经干法生物炼制过程分别获得了63.0 g/L和45.5 g/L的纤维素乙醇。同时,在避免重金属镉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实现了重金属镉的有效富集(分别约为5.2倍和4.5倍),为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后生物质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方向。本研究第叁部分对麦秆水解液中重金属镉的微生物去除法进行了实验探究。采用叁种微生物菌株对含镉麦秆水解液进行了生物去除实验。当麦秆水解液中初始镉含量为0-10 mg/L时,酿酒酵母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对镉的去除能力较强(均高于43.0%);皮状丝孢酵母对镉的吸附去除能力较弱(低于25.0%)。同时,酿酒酵母、皮状丝孢酵母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对葡萄糖的消耗能力依次降低。该结果表明,谷氨酸棒状杆菌具有从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去除重金属镉的潜力,也为进一步提高含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处理效益提供了一个方向。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玉米秸秆中游离葡萄糖和果糖在预处理前经固态发酵方式转化为柠檬酸有效地增加了纤维素乙醇发酵效率。同时,含镉木质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镉的完全保留和有效富集以及谷氨酸棒状杆菌对镉的高吸附能力的发现为含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有效处理和镉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9)

张立强[5](2019)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分级热解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解液化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它能够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气体和固体产物,其中液体产物生物油具有用作燃料和提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巨大潜力,但是由于生物油具有组分复杂、酸性强、含氧量高、含水量高和热值低等缺点,其应用难度较大,故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应用。降低生物油组分的复杂性和提高高附加值产物的富集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基于此,本文从优化热解工艺和调控生物质热解反应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进行分级热解实验研究,拟通过热解产物的分步析出,以实现降低生物油组分的复杂性和富集高附加值产物的目的;从两级到多级,对分级热解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分级热解特性和反应机理;并结合预处理和催化剂手段,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热解利用的合理条件和新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1.关于两级热解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用热重红外分析联用仪研究玉米芯的热失重特性,发现玉米芯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脱水及玻璃化、主要热解和炭化叁个阶段;400℃之前大部分含有含氧官能团的产物已析出。利用热裂解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玉米芯进行两级热解实验,研究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对两级热解的影响,发现第一级热解温度为400℃~450℃是合适的热解条件;相比单级热解,两级热解的第一级能够显着提高酸类、呋喃类和酮类产物的含量,第二级中酸类和含氮类产物较少而烃类产物较多,调节第一级的停留时间能够进一步调控热解产物的选择性。采用水洗和酸洗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得到了具有不同碱(土)金属含量的原料,采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研究了叁种原料的热失重特性,结果发现:碱(土)金属的去除能够提高热解温度,从而降低残碳的产率;酸洗后能够产生较多的糖类和呋喃类产物。利用Py-GC/MS对叁种原料进行两级热解实验,研究了碱(土)金属对两级热解特性的影响,与单级热解相比,两级热解结合酸洗的第一级能够显着提高呋喃类和糖类产物的含量,第二级能够进一步提高糖类产物的含量。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各不相同的棉花秆、玉米芯和核桃壳为原料,同时采用酸洗预处理降低生物质的无机组分差异和形态结构差异。采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研究了各原料的热失重特性,发现各原料的热失重特性相差不大,均可分为叁个阶段,酸洗减少了棉花秆和玉米芯的热解残渣,酸洗对核桃壳热失重特性影响较小。利用Py-GC/MS对各原料进行两级热解实验,研究了组分对两级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秆和玉米芯的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合称)含量较高,其大部分综纤维素衍生物在第一级生成析出;核桃壳的木质素含量较高,其第二级生成的酚类产物较多。基于对两级热解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热解多联产利用的新路径。为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热解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采用小型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对稻壳进行两级热解实验研究,分析了停留时间对两级热解的影响。随着第一级停留时间的增加,第一级固体产物产率降低,液体和气体产物产率升高;第二级固体产物产率升高,液体和气体产物产率降低;两级热解的液体产物总产率低于单级热解,固体产物总产率和气体产物总产率均高于单级热解;第二级液体产物的酸性低于单级热解液体产物的酸性。停留时间为3min时,两级液体产物的含水量均低于单级热解。与Py-GC/MS实验结果一致,相比单级热解,小试装置两级热解的第一级能够实现液体产物中酸类、呋喃类和部分含有复杂侧链的酚类产物的富集,第二级能够显着提高液体产物中酚类和烃类产物的选择性;且两级热解的第一级能够提高气体产物中CO和CO2的含量,第二级能够显着提高气体产物中H2和CH4的含量。2.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催化热解特性研究以乙酸锌和HZSM-5为催化剂,利用Py-GC/MS对稻壳进行两级催化热解实验研究,并采用热重法分析研究了原料的热失重特性。结果表明,稻壳和乙酸锌负载稻壳的热解过程均可分为叁个阶段,负载乙酸锌增加了热解残渣的产率,并使DTG曲线向低温段移动,提高了最大失重速率。与稻壳的两级热解相比,稻壳负载乙酸锌后,第一级酸类、呋喃类和酯类产物的含量显着提高,而醛类、酚类和酮类产物的含量降低;第二级糖类、呋喃类和烃类产物的含量显着提高,而醛类、酚类、酸类、酯类和酮类产物的含量降低。与稻壳的两级热解相比,HZSM-5提高了第一级中糖类、酮类、烃类和酯类产物的含量,抑制了呋喃类、酸类、醛类、酚类和含氮类产物的生成;显着提高了第二级烃类产物的含量,降低了其它各类产物的含量,减少了组分的复杂性,能够显着提高生物油的品质。3.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逐级热解特性研究利用Py-GC/MS对稻壳进行逐级热解实验研究,分析了热解温度间隔和停留时间对逐级热解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间隔为50℃、100℃和150℃及停留时间为5s、10s和20s时的产物分布情况。温度间隔和停留时间对产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温度间隔和停留时间条件下的产物分布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温度间隔越大,停留时间越长,热解的级数即可越少。与单级热解相比,逐级热解能够提高高附加值产物的选择性,但级数过多会降低各级产物的产率,影响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故逐级热解的级数设置为二到叁级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25)

李雪峰[6](2019)在《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条件及酶解糖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原料的生物炼制技术,已成为传统化石能源日趋枯竭下全球研究热点,以替代化石能源。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有着来源广、产量高、可再生等特点,使其在转化为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能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能使生物质原料得到更有效地转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杨树、沙柳和玉米棒叁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围绕酸法、碱法和微波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原材料预处理后对酶解过程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酶解糖化效果和资源转化率来价更为有效的处理生物质原料的方法。选用杨树、沙柳和玉米棒为材料,分析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发现玉米棒中的半纤维素含量较高,占37.23%,纤维素含量占24.09%,木质素仅占7.29%。沙柳和杨树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在成分中占比相近,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在25%和30%以上,木质素含量较高,分别可达14%和16%。通过不同条件的酸浸泡、碱浸泡和微波对杨树、沙柳和玉米棒进行预处理,比较每种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27种条件下处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棒预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最高。在酸化汽爆(2.13%H_2SO_4溶液、121oC汽爆)条件下,杨树、沙柳、玉米棒预处理液中还原糖最大,分别可达到16.88 g/L,16.92 g/L,36.76 g/L。碱处理失重率较高,但预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微波处理条件对杨树、沙柳和玉米棒的预处理效果差异不明显。对未经预处理和经过预处理的杨树、沙柳和玉米棒材料进行酶解糖化。结果表明,未经预处理杨树、沙柳和玉米棒酶解还原糖量分别为156.45 mg/g、184.87 mg/g和342.23mg/g。酸处理对杨树和沙柳酶解效率提升作用有限,仅在低温下,对杨树和沙柳酶解效果有一定提升作用。微波处理对玉米棒的酶解效果提升显着。碱处理(1%NaOH溶液、80oC),可以显着提高叁种生物质的酶解糖化效率,杨树、沙柳和玉米棒的酶解还原糖分别可达293.87 mg/g,309.47 mg/g和992.31 mg/g。通过分析预处理和酶解两个过程所产生的总还原糖,估算叁种生物质的资源转化率。利用资源转化率这一指标,分析叁种不同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在预处理和酶解全过程产糖量,评价本研究中对各原材料的最适预处理方法以及优势的产糖原料。结果表明,沙柳和杨树在2.13%H_2SO_4、121oC酸处理条件转化率最大,分别为为321.06 mg/g和300.54 mg/g,玉米棒在1%NaOH溶液、80oC碱处理下转化率最大,为841.12 mg/g,由此可以推断,草本类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适合采用碱处理,木本类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适合采用酸处理。玉米棒的产糖效果是叁种原料最好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4-15)

李莉[7](2019)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发酵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研究长期关注的重点在于克服预处理、脱毒、糖化与发酵等工艺过程的技术障碍,鲜有关注于木质纤维素中存在的丰富B族维生素及其有效利用。在生物炼制加工链中提取B族维生素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秸秆水解液中的B族维生素,促进纤维素底物的生物基化学品发酵,同时减少外源维生素的添加,大幅降低发酵成本,展现与淀粉底物发酵过程相比的优越性。本文第一部分研究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生物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在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生物素,可以在干法生物炼制过程得到有效的保留。以含有极高生物素的玉米叶水解液(179.2 μg/L)为底物,比较不同的生物素缺陷菌株的生物素富集能力,发现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具备最强的生物素富集能力;之后通过对编码生物素转运蛋白的基因簇bioYMN的质粒表达和基因组整合,得到一株对生物素具有快速吸收能力的工程菌株C.glutamicum S91 14-pH36mob-bioYMN。以该重组菌株作为微生物提取的工作菌株,收集得到的细胞提取物生物素含量为303.8 mg/kg,大幅度高于酵母提取物(YE,~2 mg/kg)、糖蜜(~1 mg/kg)和玉米浆(CSL,~0.75 mg/kg)等商业用营养添加剂。该生物素营养添加剂应用于谷氨酸发酵,可以完全取代纯生物素和CSL。这是首次从木质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生物素并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的研究。本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中B族维生素对L-乳酸发酵的促进。维生素是许多发酵的重要营养物质,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ZY271进行L-乳酸生产的关键B族维生素是VB2、VB3和VB5。在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应含有的丰富B族维生素基础上,在补加少量VB3和VB5至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后,L-乳酸得率和发酵速率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利用为生物炼制工艺中发酵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本文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对生物基化学品发酵的促进(谷氨酸、L-乳酸),确定了一条利用微生物转运途径从生物质原料中提取并生产类似于酵母提取物(YE)、玉米浆(CSL)等含有极高生物素营养添加剂的新工艺,从而促进了生物炼制工艺中的发酵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黄元,王志敏,张宏森,王风芹,宋安东[8](2018)在《芬顿反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全球面临的能源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生物质资源的概况,概述了国内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资源转化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论述了芬顿反应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芬顿预处理的优缺点以及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指出了芬顿反应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陈光,陈四季,唐珊珊,陈欢[9](2018)在《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文中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吸附剂、吸波材料和超级电容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秸秆类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炭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伟,毕亚东,陈慧,胡剑利[10](2018)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组分的催化快速热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酸性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利用热重分析(TGA)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等技术考察了生物质的两大组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催化热解过程.氮气气氛下慢速热解的TGA实验表明,纤维素与Kraft木质素分别于285℃和135.7℃开始热解,纤维素热解后的残留量较少,仅为初始质量的8.6%,而Kraft木质素热解后的残留量高达61.9%.氦气气氛下的Py-GC/MS实验表明,纤维素快速热解的主要产物为左旋葡聚糖(LG)、羟基乙醛和羟基丙酮,积碳率仅为5%;Kraft木质素快速热解产物主要为含有不同取代基的酚类化合物,积碳率为50%.催化快速热解的Py-GC/MS实验表明,加入酸性HZSM-5分子筛可以使生物质热解产物实现有效的加氢脱氧,大大提高了热解油中的芳烃含量.然而由于热解过程中HZSM-5分子筛失活很快,使得积碳问题更加严重,纤维素催化热解的积碳率为61%,木质素样品更是高达85%.(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一体化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精炼过程中,选择性分离半纤维素非常关键。本文对传统和新型溶剂体系分离半纤维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半纤维素分离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斌,张学勤.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9

[2].岳盼盼,付亘悫,胡亚洁,李艳霏,彭锋.木质纤维生物质半纤维素分离研究进展[J].中国造纸.2019

[3].姜婷婷.整合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糖化水解及丙酮丁醇产生菌代谢丁醇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

[4].董维涛.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游离单糖的固态发酵和重金离子的富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张立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分级热解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李雪峰.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条件及酶解糖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7].李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发酵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9

[8].黄元,王志敏,张宏森,王风芹,宋安东.芬顿反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研究现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8

[9].陈光,陈四季,唐珊珊,陈欢.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炭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

[10].周伟,毕亚东,陈慧,胡剑利.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组分的催化快速热解[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论文-刘志斌,张学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