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衍生物论文-孟启,朱信辉,蒋卫华,滕巧巧

水溶性衍生物论文-孟启,朱信辉,蒋卫华,滕巧巧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溶性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檗碱,合成,氮杂环,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溶性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孟启,朱信辉,蒋卫华,滕巧巧[1](2019)在《水溶性氮杂环修饰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小檗碱的水溶性,增加其在体内的吸收和转运效率,以小檗碱为初始原料,经高温脱去C(9)位甲基,然后与二溴烷烃进行单边溴烷基化反应,再与苯并咪唑、1,2,4-叁氮唑和吡唑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一系列氮杂环修饰的小檗碱衍生物(4~6)。除了化合物6a,所得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氢谱/碳谱(1H NMR/13C NMR)、电喷雾质谱[MS(ESI)]多重表征确认。随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部分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结果显示奇数链长烷基取代1,2,4-叁氮唑的引入使小檗碱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幅度提升。其中,1,3-亚丙基桥连的1,2,4-叁氮唑小檗碱衍生物的水溶性高达13.87mg/mL,是小檗碱的12倍,因此它是潜在的具有更高生物利用度的小檗碱药物前体。(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李龙甲[2](2019)在《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芴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诸多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芴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OLED显示材料领域;在生物医学方面,芴酮类衍生物是一类可用于合成多种抗癌、抑痉挛剂和交叉神经抑制剂等药物分子的重要中间体;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芴酮类衍生物常被用作功能性高分子聚酯材料的添加剂,可以显着的改善树脂性能。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人们常用的是芴的氧化。传统的芴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大多需要贵金属催化,以超价碘或过氧化物等为氧化剂,且大部分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不仅反应成本高,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不利于反应的工业化应用。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化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向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是实现绿色化学的策略之一。分子氧相较于其它类型的氧化剂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氧气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同时,以氧气为氧化剂便于控制反应进程,且反应生成副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水作为反应溶剂相较于其它有机溶剂不会产生有机废液,减少了环境危害,而且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利于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其广泛的来源和低廉的价格有利于其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因此本论文设计采用分子氧为氧化剂,水作为反应溶剂研究芴氧化生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在研究中使用廉价的铜离子来提高氧气的氧化性能。为了增加催化中心在水中的溶解性,本论文以吡啶,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叁种常用含氮配体为母环结构,将PEG(聚乙氧基)长链引入到配体母环结构上合成了10种水溶性含氮配体。反应以金属铜离子与水溶性配体形成的水溶性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芴得到芴酮类衍生物。我们通过对反应所需的金属催化剂、配体、碱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以0.5 mol%的CuCl_2·2H_2O为催化剂,0.5 mol%L1为配体,7.0 equiv.NaOH为碱,水作为溶剂,50 ~oC,0.1 MPa O_2下反应16 h。该条件对底物适用范围广,共得到12种芴酮类衍生物。本文对以上水溶性配体和芴酮类衍生物进行了熔点、低分辨或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碳谱(~(13)C NMR)的测试和表征。本论文对水相中分子氧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反应进行了改良和进一步探索,为实现高效环保的合成芴酮类衍生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朱盼,张彬,向纪明[3](2019)在《水溶性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葛根素为起始原料,分别经亲核取代反应和羟甲基化反应得到水溶性4′-羟乙基葛根素和3′,5′-二羟甲基葛根素,对首次得到的3′,5′-二羟甲基葛根素,用正交实验对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当n(葛根素)∶n(甲醛)∶n(氢氧化钠)=1∶2∶4,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0 h,产率为69.0%。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表征。经测试4′-羟乙基葛根素和3′,5′-二羟甲基葛根素水溶性分别是葛根素的5倍和10倍。(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高洪坤[4](2019)在《疏水化水溶性纳米纤维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稳定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纤维素来源广泛,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生物降解性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对其进行疏水化改性可以使其具有优良的润湿、分散、乳化、去污及渗透等特性,在洗涤、纺织、石油、建筑、涂料、农药和医药等各行业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采用月桂酸、软脂酸和硬脂酸叁种长链脂肪酸对硫酸水解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测试了改性纳米纤维素的表面活性,并以改性纳米纤维素为乳化剂,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最后对苯丙乳液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测定,确定了改性纳米纤维素稳定苯丙乳液的机理,具体结论如下:1.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种类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产物得率的影响,并对改性产物进行了粒径、红外、XRD、热稳定性和结构形态测试。得到了长链脂肪酸接枝改性纳米纤维素的较优条件: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8 h,引发剂为FeSO_4/H_2O_2,用量为0.8%时,月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得率为54.2%;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0 h,引发剂为FeSO_4/H_2O_2,用量为1.2%时,软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得率为20.9%;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4 h,引发剂为FeSO_4/H_2O_2或硫酸铈铵,用量分别为1.2%时,硬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得率均为14.5%。改性产物的平均粒径为244-255 nm,表面形貌特征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也略低于纳米纤维素;且使用两种引发剂得到的改性产物的结晶结构和化学结构也不相同,使用硫酸铈铵作为引发剂合成的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稳定性较好。2.通过测量接触角、取代度、HLB值和表面张力研究了改性纳米纤维素的亲水亲油性能。得到以下结果:月桂酸、软脂酸和硬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压片对水的接触角分别为79.3°、82.5°和84.8°,月桂酸、软脂酸和硬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较优取代度分别为0.24、0.16和0.12,由此计算出月桂酸、软脂酸和硬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HLB值分别为15.78、16.29、16.81,改性纳米纤维素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2.5 mg/L,此时水的表面张力最低,分别为55.60 mN/m、54.23 mN/m和53.35 mN/m,改性纳米纤维素具有较好的亲水亲油能力,能够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起到乳化和增溶的作用。3.以合成的改性纳米纤维素作为乳化剂,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苯丙乳液,通过测定制备出的含有不同用量改性纳米纤维素的苯丙乳液固含量,乳化率,离心稳定性,粒径,Ca~(2+)、pH和稀释稳定性,Zeta电位,以及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乳液液滴形态来确定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苯丙乳液的稳定性能。具体结果如下:当月桂酸、软脂酸和硬脂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用量为0.05%时,苯丙乳液固含量分别为37.0%、37.7%和38.5%,转化率分别为92.5%、94.2%和96.3%;在4000 r/min下离心10 min,离心后稳定乳液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95.34%、96.36%和97.22%,而且苯丙乳液对Ca~(2+)、pH和稀释有很好的稳定性;苯丙乳液液滴的粒径在460 nm左右,随着改性纳米纤维素浓度的增加,苯丙乳液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升高;改性纳米纤维素吸附在苯丙乳液的表面,能够发挥改性纳米纤维素亲水亲油的能力,很好地包覆苯丙乳液液滴,达到稳定的作用。因此,改性纳米纤维素之间的静电排斥、改性纳米纤维素的亲水亲油性能及改性纳米纤维素吸附层的空间阻碍协同作用,使得苯丙乳液能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也证明了改性纳米纤维素能够应用于乳液的稳定,能够替代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从而对化石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防止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4)

卢小鸾,鲍艺,张潇潇,彭黔荣,孙晓霞[5](2019)在《锌酞菁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与光动力学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锌酞菁(ZnPc)是高效的第二代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中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显着的光生物活性和强烈的细胞毒性。然而,由于共轭分子间的π-π作用力,ZnPc溶解性差、结晶趋势强,阻碍了其临床研究。因此,改善ZnPc水溶性和分散性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对近五年ZnPc水溶性衍生物(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的合成与光动力学性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3期)

刘霞,沈宏,潘涛[6](2018)在《新型水溶性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PEG)为起始原料通过磺酰化、迭氮化反应合成迭氮基聚乙二醇(2);在碘化亚铜催化下与丙炔醛发生点击反应合成聚乙二醇-1,2,3-叁氮唑-4-醛(3);再与4-苯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形成希夫碱,其结构经过MS及~1H NMR确证。(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凤燕,晏妮,魏俊基,夏慧芸,宋莉芳[7](2018)在《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细胞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eCl_3氧化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N,N,N-叁甲基-2-(2-{2-[2-(3-噻吩)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铵溴化物与(4-{[2-(2-{2-[2-(3-噻吩)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基)硼酸的无规共聚物(简称PT-2).在水溶液中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19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9 nm,摩尔吸光系数为4. 6×10~3L/(mol·cm),荧光量子产率为12%.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其在水溶液中所形成的聚集体平均粒径为234 nm. PT-2在100 W汞灯照射下表现出较好的光稳定性.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证明,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较低,细胞成像及共定位分析结果表明PT-2能够富集在溶酶体中,因此,在溶酶体特异性的细胞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臻益,候娜娜,邵为,肖守军,林晨[8](2018)在《水溶性柱[6]芳烃与1,1'-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主-客体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取代二茂铁与柱芳烃主体大环分子构筑的超分子功能体系在诸多领域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对1,1'-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与水溶性柱[6]芳烃的主-客体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开展基于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与水溶性柱[6]芳烃的轮烷、准轮烷体系以及其他相关超分子功能体系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夏晓艳[9](2018)在《一种新型水溶性聚苯胺衍生物的化学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聚苯胺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必须要解决聚苯胺难以溶于水的这一基本性质。文章通过合成一种聚苯胺的衍生物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衍生物不仅具备聚苯胺的基本性能,同时还能有效溶于水,可以进一步促进聚苯胺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李达华[10](2018)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调控水溶性3-羟基黄酮衍生物的荧光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特性,3-羟基黄酮衍生物在各种有机溶剂中的发光特性已被广泛研究。它们能够提供所处微环境的物理化学信息,常用作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溶剂极性检测、离子结合、可逆胶束、主客体复合物、脂质囊泡、细胞膜和蛋白质等领域。但黄酮类分子结构的刚性在水溶液中往往溶解度很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我们通过点击反应,在3-羟基黄酮末端接上低聚的环氧乙烷,合成了水溶性较好的3-羟基黄酮衍生物(命名为3HF-EO)。不同于有机溶剂中的双荧光发射,3HF-EO在水溶液中呈现单荧光发射,这归因于阴离子物种的荧光。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3HF-EO水溶液的荧光光谱,我们发现3HF-EO在浓度较高时有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这是因为3HF-EO具有两亲性,在水中易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荧光淬灭。为了调节3HF-EO的荧光发射,我们采用了基于环糊精(CD)的主客体包合的方法。由稳态荧光光谱我们发现α-CD对荧光发射没有影响,而β-CD和γ-CD分别提高和降低3HF-EO的荧光强度。我们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来观察环糊精加入前后聚集体的形貌。3HF-EO在水中能形成细小的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在10 nm以内。当加入α-CD后,组装体形貌无显着变化。这说明3HF-EO与α-CD内腔尺寸不匹配,导致其不能发生主客体识别。不同的是,当加入β-CD后,可观察到圆片状结构,厚度为~1.3 nm;当加入γ-CD后,可观察到规则的正方形结构,厚度为~2.5 nm。这种形貌上较大的差异说明了3HF-EO与β-CD、γ-CD发生了不同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另外,~1H-NMR结果显示β-CD和γ-CD内部H-3和H-5质子发生明显的移动,也证明β-CD和γ-CD与3HF-EO发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3HF-EO与氨基相连的苯环上的质子以及氨基上质子发生明显的化学位移,说明氨以及与其相连的苯环(即苯环B)为最有可能与β-CD结合的位点。且2D NOESY谱表明β-CD和γ-CD内部H-3质子与苯环B上的质子以及氨基上质子有相互作用。基于核磁的Job’s plot结果显示β-CD和γ-CD与3HF-EO的结合比分别为1:1和1:2。β-CD的引入起到分离3HF-EO分子,阻止其荧光淬灭的作用;而γ-CD能够结合两个3HF-EO,导致3HF-EO分子间π-π堆叠作用增强,荧光强度降低。另外,我们也研究了3HF-EO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性质。我们发现3HF-EO的荧光发射具有溶剂依赖性:在非极性溶剂中,3HF-EO呈现N*发射峰较异构体T*发射峰弱的双荧光发射,这是由于3HF-EO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3HF-EO分子呈现N*发射峰较异构体T*发射峰强的双荧光发射;在质子性溶剂中,3HF-EO呈现单荧光发射峰,且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水溶性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芴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诸多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芴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OLED显示材料领域;在生物医学方面,芴酮类衍生物是一类可用于合成多种抗癌、抑痉挛剂和交叉神经抑制剂等药物分子的重要中间体;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芴酮类衍生物常被用作功能性高分子聚酯材料的添加剂,可以显着的改善树脂性能。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人们常用的是芴的氧化。传统的芴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大多需要贵金属催化,以超价碘或过氧化物等为氧化剂,且大部分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不仅反应成本高,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不利于反应的工业化应用。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化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向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是实现绿色化学的策略之一。分子氧相较于其它类型的氧化剂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氧气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同时,以氧气为氧化剂便于控制反应进程,且反应生成副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水作为反应溶剂相较于其它有机溶剂不会产生有机废液,减少了环境危害,而且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利于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其广泛的来源和低廉的价格有利于其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因此本论文设计采用分子氧为氧化剂,水作为反应溶剂研究芴氧化生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在研究中使用廉价的铜离子来提高氧气的氧化性能。为了增加催化中心在水中的溶解性,本论文以吡啶,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叁种常用含氮配体为母环结构,将PEG(聚乙氧基)长链引入到配体母环结构上合成了10种水溶性含氮配体。反应以金属铜离子与水溶性配体形成的水溶性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芴得到芴酮类衍生物。我们通过对反应所需的金属催化剂、配体、碱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以0.5 mol%的CuCl_2·2H_2O为催化剂,0.5 mol%L1为配体,7.0 equiv.NaOH为碱,水作为溶剂,50 ~oC,0.1 MPa O_2下反应16 h。该条件对底物适用范围广,共得到12种芴酮类衍生物。本文对以上水溶性配体和芴酮类衍生物进行了熔点、低分辨或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碳谱(~(13)C NMR)的测试和表征。本论文对水相中分子氧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反应进行了改良和进一步探索,为实现高效环保的合成芴酮类衍生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溶性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孟启,朱信辉,蒋卫华,滕巧巧.水溶性氮杂环修饰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J].化工进展.2019

[2].李龙甲.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D].郑州大学.2019

[3].朱盼,张彬,向纪明.水溶性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4].高洪坤.疏水化水溶性纳米纤维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稳定机理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5].卢小鸾,鲍艺,张潇潇,彭黔荣,孙晓霞.锌酞菁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与光动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9

[6].刘霞,沈宏,潘涛.新型水溶性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

[7].王凤燕,晏妮,魏俊基,夏慧芸,宋莉芳.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细胞成像[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李臻益,候娜娜,邵为,肖守军,林晨.水溶性柱[6]芳烃与1,1'-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主-客体作用研究[J].有机化学.2018

[9].夏晓艳.一种新型水溶性聚苯胺衍生物的化学合成研究[J].云南化工.2018

[10].李达华.主客体相互作用调控水溶性3-羟基黄酮衍生物的荧光发射[D].苏州大学.2018

标签:;  ;  ;  ;  

水溶性衍生物论文-孟启,朱信辉,蒋卫华,滕巧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