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房室传导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间散点图,心房颤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
房室传导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滕艳玲,任菲,李艳[1](2018)在《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叁组,A组有50例患者,均为单纯的持续心房颤动,B组有20例患者,均为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C组有30例患者,均为持续房颤伴心室起搏,对叁组患者采用时间散点图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A组时间散点图条带有增宽现象,上缘呈云雾状,下缘呈带状或者波浪状;B组时间散点图上界显着,界限在RR间期内,即1.5~1.8s,下缘呈点状或是云雾状;C组时间散点图界线在RR间期内,但小于1.2s,下缘为云雾状,对比得知B组上界明显,C组患者年龄要高于A组和B组,且B组患者年龄高于A组(P<0.05);3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重点关注上界是否显着,以及界限是否在RR间期的1.5~1.8s内,上述两点可作为诊断持续房颤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参考根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8期)
郭玮,冉华[2](2018)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估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室传导是保障胎儿心脏活动正常进行的生理基础。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较,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价胎儿房室传导时间。本文就组织多普勒成像的原理、优势、方法及指标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赵焕佳,全楚杰,翟永新[3](2017)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10—2016-10间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罗征祥心血管中心住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继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5例入选,其中行PCI术30例,未行PCI术15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PCI术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比非PCI术组患者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入选患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PCI术、年龄、血糖是影响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及早行PCI术,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有助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改善血糖水平等亦有助于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沈世进[4](2016)在《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时间散点图在临床用于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实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在信宜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的120例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3组,其中第1组为单纯的持续心房颤动(60例),而第2组为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第3组则是持续房颤+心室起搏(40例)。结果:第1组患者时间散点图的条带出现增宽现象,上缘是云雾形态,下缘是带状或波浪状形态;第2组患者的时间散点图上界明显,并且界限是在RR间期内(1.5~1.8 s),下缘为点状或者云雾状;第3组时间散点图的界线在RR间期<1.2 s的区间内,下缘也呈现云雾的形态。对3组患者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第2组上界明显;第3组患者的年龄要明显高于第1组、第2组,而第2组患者年龄又明显高于第1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的组间男性、女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图心电图的时间散点图往往具有明显的上界,同时其上界的界线一般是位于RR间期内的1.5~1.8 s区间,因此可以将该区间内的界线作为诊断持续房颤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21期)
张芳芳,刘儒,王永生,潘运萍,李世锋[5](2013)在《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时间散点图,寻找简单、直观、快速诊断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 900例AECG中340例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持续性房颤组(A组,n=280)、持续房颤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组(B组,n=20)、持续性房颤+心室起搏组(C组,n=40)。结果 :①A组时间散点图条带增宽,上缘呈"云雾状",下缘呈有界限的"带状或波浪状";②B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界线"位于RR间期1.5~1.8 s区间内,下缘呈"点状或云雾状";③C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而"界线"位于RR间期<1.2 s区间内,下缘呈"云雾状";④叁组比较,形态特征:B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且"界线"位于RR间期1.5~1.8 s区间内;年龄比较:C组平均年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结论:AECG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且"界线"位于RR间期1.5~1.8 s区间内的特征性改变,可以作为持续房颤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郭敏,朱琦[6](2013)在《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室传导是保障胎儿心脏正常活动的重要基础。采用适当方法评价胎儿房室传导时间,对早期诊断胎儿房室传导阻滞、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评价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郭敏,朱琦[7](2013)在《组织多普勒指标Aa-IV Aa-Sa在胎儿房室传导时间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指标Aa-IV、Aa-Sa在评价胎儿房室传导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1例正常孕妇进行TDI检测,记录Aa-IV(心房收缩期起点至等容收缩期起点的时间间隔)及Aa-Sa(心房收缩期起点至心室收缩射血期起点的时间间隔),作为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评价指标。使用直线回归分析,比较Aa-IV、Aa-Sa与孕周及胎心率的相关性。选择62例晚孕孕妇进行TDI检测,记录Aa-IV及Aa-Sa;并于出生后一周内行新生儿心电图检查,测量PR间期。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比较Aa-IV、Aa-Sa与P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Aa-IV、Aa-Sa对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结果 Aa-IV、Aa-Sa均与孕周及新生儿PR间期呈正相关,与胎心率呈负相关,其中Aa-IV与各指标相关性更好。ROC曲线显示Aa-IV具有中等诊断价值,而Aa-Sa诊断价值较低。结论 TDI技术能准确评价胎儿房室传导时间。在心肌收缩力下降等病理情况下,Aa-IV能更准确地进行胎儿房室传导阻滞的筛查。(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3年04期)
雷鹏[8](2012)在《不同部位心房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的心房起搏部位: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口、冠状静脉窦远端起搏对于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术中放置高位右房电极及冠状窦电极以记录右心房,冠状窦口以及冠状窦远端的腔内电图,使用电生理刺激仪给予S1S1(CL=500ms)连续刺激,同步记录以上各部位心腔内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测量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心房激动时间,左右心房激动时间差及房室传导时间。结果:共完成了1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6.5±9.4岁。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冠状静脉窦开口(CSO)起搏时的P波时限(87.2±9.7ms)短于窦性心率(128.3±12.8ms)、冠状静脉窦远端(CSd)起搏(139.3±10.8ms)和高位右房(HRA)起搏(140.3±10.3ms),CSO起搏的心房激动时间及左右心房激动时间差(100.0±12.6ms vs33.0±18.6ms)显着低于CSd起搏时(135.3±10.2ms vs75.0±13.0ms)和HRA处起搏时(126.7±14.6ms vs90.7±18.2m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O处起搏的房室传导时间(138.3±5.0ms)显着低于CSd起搏时(213.7±61.0ms)和HRA起搏时(199.9±30.4ms)。结论:冠状静脉窦口起搏能产生更短的心房激动时间,更小的左右心房激动时间差,更短的房室传导时间,提示同高位右房及冠状窦远端起搏相比,冠状窦口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间最短,左右心房及房室间电同步性更佳,但长期的影响或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直接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张玉娟,吴瑛,孙枫,彭启慧[9](2009)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正常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建立正常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参考值范围,为早期发现房室传导异常提供依据。方法100名中晚孕超声筛查结果正常的胎儿(15~40孕周),按检查时不同胎龄分为5组进行研究。获得TDI动态图像后脱机软件QLAB分析测定房室传导时间,各组间进行方差分析并将AVCT与心率及孕周进行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纳入研究的胎儿出生后尽量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胎儿房室传导时间范围为(123.9±10)ms;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与心率成负相关(Y=190.261-0.467X,P<0.01),与孕周无明显相关(Y=0.045X,P=0.66)。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为测量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良好方法;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与孕周无相关,而与心率呈负相关;正常值的建立将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胎儿房室传导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9年S1期)
张晓锋,杜日映,史俊忠,卢敏,张学军[10](2008)在《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方法83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根据消融前HRAS1S2扫描刺激时房室跳跃值的不同分为:A组:<50ms;B组:50~80ms;C组:>81ms。行慢径消融,消融后均无慢径残留,测量消融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时间的变化。结果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均较消融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前HRA程序刺激时房室跳跃值越大,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传导时间亦有类似结果。结论慢径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均缩短,提示慢径消融可改善快径前向传导功能。(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房室传导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房室传导是保障胎儿心脏活动正常进行的生理基础。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较,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价胎儿房室传导时间。本文就组织多普勒成像的原理、优势、方法及指标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房室传导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滕艳玲,任菲,李艳.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2].郭玮,冉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估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
[3].赵焕佳,全楚杰,翟永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
[4].沈世进.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5].张芳芳,刘儒,王永生,潘运萍,李世锋.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13
[6].郭敏,朱琦.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评价方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
[7].郭敏,朱琦.组织多普勒指标Aa-IVAa-Sa在胎儿房室传导时间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3
[8].雷鹏.不同部位心房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2
[9].张玉娟,吴瑛,孙枫,彭启慧.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
[10].张晓锋,杜日映,史俊忠,卢敏,张学军.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