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

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

一、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王苗苗[1](2020)在《襄阳市樊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钱双[2](2018)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相应的见诸于行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问题却是层出不穷,大学生道德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大学生品德教育中心理因素的忽视,对高校德育功能的忽略。所以本文确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问题研究这一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如何、以及在大数据时代怎样使心理健康融入高校德育之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德育功能.第三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历史轨迹,不断延伸和优化德育途径,对二者现状的分析。第四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应该正视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的过程。第五部分,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高校德育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来解决,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转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模式和改进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在查阅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着作之后,在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上述这些问题,并且也尝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回答。为了更严谨的确定选题,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求解问题。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问题给予的关注,更使我们感受到这一研究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意义。

李琼亚[3](201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探索》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模型为主要目的,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度挖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能力结构及其核心要素。首先,选取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6所高校中被领导、同事以及学生一致评价较高的,且从事思政工作教龄为五年以上的包括辅导员、思政理论课老师、校团委和校党支部人员在内的15位思政工作者为访谈对象,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其展开深度访谈,之后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和类属划分,初步提取了洞察与评估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社会与生活适应指导能力、自我心理修养指导能力、学习心理指导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共六个维度17个能力因子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理论模型。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理论模型自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调查对象预试后有针对性地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正试阶段则对国内涵盖全国重点大学、省属重点大学以及普通本科高校等在内的10所高校260名绩效较高的思政工作者进行了测试,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所获取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出其心理辅导能力六个维度,之后利用AMOS23.0结构方程建模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六大能力维度指标划分合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模型,共涵盖六大心理辅导能力维度。1.“洞察与评估能力”维度,含有洞察力和甄别力两因子;2.“建立关系的能力”维度,涵盖咨询与沟通技巧、职业品格两因子;3.“自我心理修养指导能力”维度,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意志力、积极态度、自我成长五因子;4.“社会与生活适应指导能力”维度,包括人际关系指导、情感困扰指导、抗挫力培养、生涯规划指导四因子;5.“学习心理指导能力”维度,包括学习管理与休闲管理两个因子;6.“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维度,涵盖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两个因子。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要素对其工作的重要程度。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建立关系的能力”的均值最高,说明其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其后是洞察与评估能力、社会与生活适应指导能力和自我心理修养指导能力。最终希冀,以上结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甄选、培训、晋升及管理等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李隽,张雪玲,李亚军[4](2017)在《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入手,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构建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杨雨露[5](2017)在《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现状研究 ——以西安X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如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构建状况;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宣传状况;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高校障碍性、发展性心理咨询服务状况;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状况等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阐释,并以西安X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尽管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置建设尚不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欠缺;高校偏重障碍性咨询服务,忽视发展性咨询服务;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重视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置建设、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宣传力度、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及发展性咨询服务、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建设和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方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让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能够更科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张慧敏[6](2017)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探析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今社会,由于物质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发生变化,导致我国高校也开始随之变化。大学生开始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压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十分不好的社会影响。本文调查发现现今全国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却很少有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但现今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向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单纯依靠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已经远远不够了。本文尝试以S大学为例,笔者所调查的S大学中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而没有配备专业的学校社工。本研究所讨论的困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基于对S大学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助管以及接受咨询的学生的访谈总结而成。在分析汇总现今大学生主要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之后,本文重点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在分析心理咨询中心所面临的局限性的同时,阐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并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和策略。

张潇[7](2017)在《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预想体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全面推动经济建设的展开,国民经济水平和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国民开始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聚焦于精神生活层面,人们开始重视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并倾向于将更多地精力和金钱用于维护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全国的各大高校也在趋势的引领下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随着相关建设工作展开,如何有效的提升校内心理健康的工作水平已逐渐成为每年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方式也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有效的提升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水平也成为了一代一代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的使命和目标。而在当今体验浪潮的经济背景下,人们的关注点将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或服务所提供的基础需求,还会对依附于产品和服务中的体验感有更高的要求。当消费结束后,这种体验感并不会随着消费过程的终结而消失,而是会长久的存在于消费者的记忆当中,并且影响着消费者的下一次消费行为。户体验研究正是在此类体验经济浪潮中应运而生的,用户体验研究更加关注的是用户的情感体验,用户在整个体验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在当下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若想为学生提供更舒适、更有价值、更具功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切入和分析现有高校心理咨询现状,并给出改进和优化心理咨询体验感的意见已是势在必行。而心理咨询作为一个特殊的助人服务有其独特的性质,该行业对心理咨询双方谈话内容的保密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心理咨询的用户体验研究就很难通过传统的用户研究方法来进行。本文通过学习和分析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在充分了解了用户体验的定义与内涵、研究背景、研究发展脉络和相关研究理论及模型体系后,在预想体验、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思考体验这四种用户体验的类型中选取了鲜有人关注的预想体验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助Roto (2006)将用户体验的分成的三个构成部分:愉悦性(wow)、功能性和可用性(flow)及自豪感(show)作为参考,结合过往有关高校心理咨询求助动机、求助倾向、行为特点和咨询预期等方面的研究和结论,通过对将要预约和接受心理咨询帮助的高校学生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化访谈,从信息获取渠道、愉悦性(wow)、功能性和可用性(flow)以及自豪感(show)四个方面深入、详细的挖掘被访谈者对高校心理咨询所产的预想体验。随后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过往众多有关心理咨询的研究和数据,编写了《高校心理咨询预想体验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北某高校内的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后本文通过联系访谈内容、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过往相关研究数据得出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所产生的预想体验仍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虽在可用性体验层面上能对心理咨询的效用和功能持有一个相对客观和积极的态度和感受,并能从接受心理咨询的预想中体验到较为充足的价值感,但因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自身信念、对心理咨询了解不充足以及担心被人歧视等因素导致无法在自豪感和愉悦感上得到良好主观体验。最终本文根据已有研究结论结合自己在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经验、对用户体验和设计的研究心得以及从其他各方获取的反馈意见,从优化信息宣传、加强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和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素质三个方面提供了若干改进意见,以便为今后高校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和全面优化高校心理咨询用户体验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

平路路[8](2014)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增多,呈上升趋势,全国频繁出现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自杀问题对任何一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潜意识里会试图回避的话题。然而日益增多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以及大学生自杀事件的爆炸性影响力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一问题的现实缘由。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淡漠的人际关系、脆弱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越来越复杂。为了有针对性的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本文在搜集并研究了大量大学生自杀案例的基础之上,对有可能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按照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自杀的干预与预防的相关观点。针对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不同原因,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进行了一番探索,认为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责任教育、人生规划教育、抗压受挫教育相关内容等方面着手,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改变大学生对于生活无意义感的错觉,正确认识读大学的价值,学会与压力共处,并在对死亡的正确认知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徐珩[9](2014)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规模迅速壮大,民办高校大学生数量随之高速增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民办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该研究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集体施测,调查了954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全国常模,其中28.3%的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表现有心理问题的女生,比例多于男生;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及焦虑因子上得分显着高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各因子得分上无明显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着不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民办高校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各种心理特征存在较大的波动,同时环境的转变触发社会角色的转换,引起较激烈的心理过程;其次,长久以来,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育不受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最后,民办高校缺乏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突发心理危机事件。该研究以调查结果为根据,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特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政策和民办高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对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以下建议: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家庭贫困学生、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多方面综合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余学军[10](2014)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措施》文中提出教育是"育人工程",育人先要育"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奉献社会、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尤为重要。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1.留守及随迁学生心理不良现象日益普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队伍不断增大,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与城区中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日益增多。

二、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关理论
    2.1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2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
    2.3 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德育的联系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体系的现状
    3.1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高校教育工作的历史轨迹
    3.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
    5.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的实际重视
    5.2 用正确的方向来指导地位上存在的偏差
    5.3 强化队伍知识结构的建设
    5.4 转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模式
    5.5 构建全面的德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心理辅导
    2.2 心理辅导能力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
        2.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具体角色定位
        2.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理论依据
    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2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联系
        3.2.1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心理支持
        3.2.2 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导向”
    3.3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学的区别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必要性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迫切性
        4.1.1 高校思政教育困境需要其具备心理辅导能力
        4.1.2 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复杂性需要其具备心理辅导能力
        4.1.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升心理辅导能力的主体诉求
    4.2 高校思政工作者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价值性
        4.2.1 增强思政工作者的亲和力,化解思政教育困境
        4.2.2 培植思政工作者积极思维,回归思政人文关怀
        4.2.3 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调查研究
    5.1 研究一: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对象
        5.1.3 研究方法
        5.1.4 研究结果
        5.1.5 讨论
    5.2 研究二: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理论结构验证
        5.2.1 问卷初稿形成
        5.2.2 预试
        5.2.3 正试
        5.2.4 小结
    5.3 总讨论与建议
        5.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分析
        5.3.2 每种心理辅导能力维度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程度
        5.3.3 研究不足
        5.3.4 研究建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训练路径建议
    6.1 遵循科学的指导思想
    6.2 训练原则:坚持“德心共育”,专注发展性辅导能力提升
        6.2.1 重视“心育”和“德育”在整体训练上的融合
        6.2.2 强调以“发展性心理辅导能力”提升为训练主题
    6.3 训练目标:通过多层次目标的设定,满足思政工作者发展需求
        6.3.1 制定有层次性的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训练总目标
        6.3.2 建构阶段性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的训练分目标
    6.4 训练内容:把握德育前沿问题,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
        6.4.1 注重实践训练,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融合
        6.4.2 把握时代精神,紧扣当前思政教育的前沿问题
    6.5 训练模式:以参与—体验式为主的训练模式
        6.5.1 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
        6.5.2 以训练内容为基准的多样化训练模式
    6.6 训练效果评估:求真务实,影响持久的效果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访谈调查
附录 B 高校思政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治未病”思想的内涵
2 当前高校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2.1 人际交往引起的封闭心理
    2.2 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
    2.3 专业课程引起的疑病心理
    2.4 实习、考研引起的矛盾心理
    2.5 就业形势引起的迷茫心理
3 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化倾向
    3.2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个性化倾向
    3.3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医学化倾向
    3.4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课程化倾向
    3.5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德育化倾向
4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4.1 构建预防体系, 做到未病先防
        4.1.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4.1.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4.2 构建干预体系, 做到既病防变
        4.2.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4.2.2 采取干预控制措施
    4.3 构建跟踪体系, 做到瘥后防复
        4.3.1 注重跟踪服务
        4.3.2 重视人文关怀

(5)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现状研究 ——以西安X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心理咨询服务
        1.5.2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
    1.6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6.1 选题上可能存在的创新
        1.6.2 研究方法上可能存在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国内关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2.1.3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关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
        2.2.2 国外关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2.2.3 国外关于社会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第三章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现状
    3.1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构建状况
    3.2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宣传状况
    3.3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3.4 高校障碍性、发展性心理咨询服务状况
    3.5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状况
第四章 西安X大学心理咨询服务的案例分析
    4.1 西安X大学概况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服务基本情况
        4.2.1 被测样本
        4.2.2 测评方法
        4.2.3 测评量表
        4.2.4 数据分析
        4.2.5 测评实施
    4.3 学生心理测评数据统计结果及分析
        4.3.1 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4.3.2 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民族之间的比较讨论
    4.4 约谈中发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4.4.1 情绪问题
        4.4.2 人际交往问题
        4.4.3 躯体化问题
        4.4.4 性格、人格问题
        4.4.5 适应问题
第五章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置建设尚不健全
    5.2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5.3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欠缺
    5.4 高校偏重障碍性咨询服务,忽视发展性咨询服务
    5.5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重视不够
第六章 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6.1 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置建设
        6.1.1 落实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本建设
        6.1.2 积极开设心理辅导站
    6.2 加强高校对心理咨询服务的宣传力度
        6.2.1 引导人们正确理解高校心理咨询服务
        6.2.2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宣传形式
        6.2.3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6.3 加强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6.3.1 合理搭配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兼职教师
        6.3.2 提高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6.3.3 平衡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结构
    6.4 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重视发展性咨询服务
        6.4.1 深入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
        6.4.2 设立心理委员,注重预防性干预
        6.4.3 侧重发展性心理咨询服务
    6.5 加强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建设
        6.5.1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
        6.5.2 加强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6.5.3 妥善配置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人员
    6.6 重视社会工作在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的作用
        6.6.1 将社会工作理念应用到高校心理咨询服务
        6.6.2 借鉴社会工作方法,丰富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探析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心理咨询
        2.1.2 学校社会工作
        2.1.3 心理健康
    2.2 国外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的相关研究
    2.4 理论依据
        2.4.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4.2 优势视角
        2.4.3 社会支持理论
第3章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3.1 以S大学为例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常见表现
        3.1.1 人际交往问题
        3.1.2 个人发展问题
        3.1.3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3.1.4 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3.2.1 家庭因素
        3.2.2 学校环境因素
        3.2.3 社会环境因素
        3.2.4 自我认知方面
第4章 心理咨询中心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和局限
    4.1 心理咨询中心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势
    4.2 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局限性
第5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分析
    5.1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来看
    5.2 从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来看
    5.3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发挥来看
        5.3.1 学生问题的复杂性需求
        5.3.2 用优势视角看待学生
        5.3.3 多元化的工作模式的需要
第6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探究
    6.1 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
    6.2 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6.3 社区工作的介入
第7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健康的实例
    7.1 案例介绍
    7.2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
    7.3 总结与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预想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用户体验
        2.1.1 用户体验的定义
        2.1.2 用户体验的构成
        2.1.3 用户体验的形式
        2.1.4 用户体验测量
        2.1.5 用户体验的评价
        2.1.6 用户体验研究的应用现状
    2.2 心理咨询求助行为
        2.2.1 咨询期望
        2.2.2 大学生心理咨询求助的倾向
        2.2.3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2.2.4 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
        2.2.5 大学生参加心理咨询的原因
3 研究一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访谈内容
        3.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3.2.4 访谈结果讨论
4 研究二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及对象
        4.2.1 研究方法
        4.2.2 研究对象
        4.2.3 统计处理
        4.2.4 研究结果
        4.2.5 结果谈论
5 讨论及分析
    5.1 信息获取层面
    5.2 可用性和功能性层面
    5.3 价值感和自豪感层面
    5.4 愉悦感层面层面
6 研究的局限
7 实践应用与建议
    7.1 信息宣传层面
        7.1.1 增加信息宣传渠道
        7.1.2 优化信息内容
    7.2 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层面
    7.3 心理咨询师层面
8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二所用到的材料
后记

(8)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二、自杀的内涵
    (一) “自杀”概念的界定
        1. 社会学定义
        2. 心理学定义
    (二) 自杀的类型
        1. 防御型自杀
        2. 放任型自杀
        3. 解脱型自杀
        4. 报复型自杀
        5. 威胁型自杀
三、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
    (一)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特点
        1. 自杀行为的人群特点
        2. 自杀行为的情境特点
        3. 自杀原因多元化
        4. 自杀方式多样化
        5. 自杀与精神疾病关系密切
        6. 自杀事件易引发模仿性自杀
    (二) 大学生自杀的危害和影响
        1. 大学生自杀是对个人的危害
        2. 大学生自杀会对家庭的伤害
        3. 大学生自杀对学校的影响
        4. 大学生自杀对社会的影响
四、大学生自杀因素分析
    (一) 外界环境因素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 家庭环境的影响
        3. 学校环境的影响——各种压力及教育的缺失
    (二) 主体内在因素——自杀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
        1. 潜在因素:大学生消极心理品质
        2. 核心因素:大学生个人人格缺陷
        3. 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三) 直接诱发因素——自杀行为的导火线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中的现状
    (一) 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认识不足
    (二) 课堂教学内容不涉及自杀问题或涉及较少
    (三) 辅导员缺乏相关专业工作方法和理论指导
六、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 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 主导教育与多样化教育相结合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3.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 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主性
    (二) 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 重视“抗压受挫”教育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增加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
        4.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三) 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1. 疏导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2. 加强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
        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自杀预防系统
    (四) 重视对自杀危机后学生心理的修复
        1. 对自杀未遂学生加强心理干预
        2. 对周围学生群体提供心理辅导
七、结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9)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心理健康相关理论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标准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学习因素
        四、人际关系因素
        五、情感因素
        六、就业因素
第三章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
    第一节 问卷及测量量表的制作
        一、基本信息调查表
        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第二节 问卷的发放与量表的测算
        一、问卷发放
        二、量表测算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SCL-90得分情况分析
        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SCL-90得分的性别差异
        三、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SCL-90得分独生、非独生子女差异
        四、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SCL-90得分的生源差异
        五、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SCL-90得分的经济状况差异
        六、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SCL-90得分的年级差异
第四章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第一节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性别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贫困、生源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第二节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知行为的偏差
        二、自我意识的偏差
        三、情绪管理的偏差
        四、人格发展的偏差
        五、民办高校的自身因素
第五章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高度重视
        二、独立发展
    第二节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四、重视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五、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七、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并完善干预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1. 留守及随迁学生心理不良现象日益普遍。
    2. 学校“圈养式”的管理阻隔了学生与家庭及社会的正常交流。
    3. 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甚至缺位。
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措施
    1. 打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 开展愉悦学生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4. 开辟校园“绿色心理通道”和“心理氧吧QQ群”。
    5. 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四、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 [1]襄阳市樊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王苗苗.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研究[D]. 钱双.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3)
  •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探索[D]. 李琼亚. 西华大学, 2018(01)
  • [4]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J]. 李隽,张雪玲,李亚军. 西部中医药, 2017(08)
  • [5]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现状研究 ——以西安X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为例[D]. 杨雨露. 西北大学, 2017(04)
  • [6]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探析 ——以S大学为例[D]. 张慧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1)
  • [7]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预想体验研究[D]. 张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8]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 平路路. 山西农业大学, 2014(02)
  • [9]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D]. 徐珩. 郑州大学, 2014(04)
  • [10]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措施[J]. 余学军. 教育文汇, 2014(02)

标签:;  ;  ;  ;  ;  

论校对心理障碍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