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

探讨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

大兴安岭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1-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20例婴幼儿作研究对象,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接种,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婴幼儿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指标水平,比较接种后的近期效果以及远期预防效果。结果:本辖区520例婴幼儿,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6例(3.08%),均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婴幼儿接种后不同年限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首次接种后4、12、24周的HBsAb阳转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3年的HBsAb无应答率、低应答率以及阳性率比全程免疫后1、2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年内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婴幼儿;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接种;效果

乙型病毒肝炎(简称乙肝)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中国乙型肝炎流行度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高达9.7%[1]。为保护婴幼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做好乙型病毒肝炎防控工作,本文主要对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本辖区的520例婴幼儿作研究对象,男283例,女237例,月龄6~18个月,平均(9.25±1.08)个月。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生后24h内接种乙肝疫苗者;家长均签署接种方案知情同意书;无接种的禁忌证。排除标准:有免疫缺陷、恶性疾病与免疫功能受抑制者;接种期间患有发热、全身不适等急性病者;严重营养不良者;有严重疫苗不良反应史者;有神经系统疾病者[2]。

1.3方法

1.3.1接种方法本辖区520例婴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均选用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国药准字S20100008,剂量:0.5ml,HBsAg含量:10μg),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给药途径均为肌肉注射,免疫程序均按0、1、6个月进行。出生24h内,婴幼儿在接生医院进行乙肝疫苗第1次10μg接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同时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第1次接种,两种疫苗不可在同一注射部位以及同一注射器内肌注接种;出生15d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第2次接种;出生3个月以及6个月,分别行乙肝疫苗第2次10μg接种与第3次10μg接种。

1.3.2检测方法520例婴幼儿均行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婴幼儿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3ml,分离血清后,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婴幼儿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指标水平;采用改良Hollinger分式计算乙肝抗体滴度[3]。

1.4观察指标

观察婴幼儿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婴幼儿不同接种时机的表面抗体阳转情况,包括首次接种后4、12、24周;观察婴幼儿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产生的表面抗体反应结果以及乙肝抗体滴度变化情况,包括全程免疫后1、2、3年。HBsAg阳性标准:HBsAg≥2.1S/N;HBsAb阳性标准:乙肝抗体滴度≥10mU/ml;HBsAb无应答标准:乙肝抗体滴度<2.1mU/ml;HBsAb低应答标准:乙肝抗体滴度在2.1~9.9mU/ml[4]。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婴幼儿不同接种时间段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辖区520例婴幼儿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例数16例,占3.08%(16/520);其中上臂三角肌出现局部红肿与硬结者11例,轻微吐奶者5例。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接种后24h内均消退,未经特殊治疗,婴幼儿均可耐受。

2.2婴幼儿接种后不同年限产生的乙肝抗体滴度变化情况

婴幼儿接种后1年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为(119.83±10.28)mU/ml;

接种后2年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为(92.35±8.27)mU/ml;接种后3年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为(49.26±7.28)mU/ml。婴幼儿接种后不同年限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婴幼儿不同接种时机的表面抗体阳转情况

婴幼儿首次接种后4周、首次接种后12周与首次接种后24周的HBsAb阳转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婴幼儿不同接种时机的表面抗原体阳转情况比较

观察时间HBsAb阳性(例)HBsAb阳转率(%)

首次接种后4周(n=520)10520.19

首次接种后12周(n=520)21240.77*

首次接种后24周(n=520)47992.12*#

*与首次接种后4周比较,P<0.05;#与首次接种后12周比较,P<0.05

2.4婴幼儿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产生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

全程免疫后1年与全程免疫后2年的表面抗体反应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婴幼儿全程免疫后3年的HBsAb无应答率、HBsAb低应答率以及HBsAb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全程免疫后1年与全程免疫后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婴幼儿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产生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例(%)

观察时间HBsAb无应答HBsAb低应答HBsAb阳性

全程免疫后1年(n=520)10(1.92)10(1.92)500(96.15)

全程免疫后2年(n=520)32(6.15)53(10.19)435(83.65)

全程免疫后3年(n=520)152(29.23)*#141(27.12)*#27(43.65)*#

*与全程免疫后1年比较,P<0.05;#与全程免疫后2年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上多通过检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表面抗体判定乙肝疫苗的接种疗效,接种疫苗后表面抗体转归阳性,证明不会受到乙肝病毒感染,但仍有部分个人通过行乙肝抗体滴度检验后,发现体内出现表面抗体无应答或低应答现象,此群体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在本研究中,520例婴幼儿均行表面抗体联合乙肝抗体滴度检查以评价肝功能情况,通过对婴幼儿接种后不同年限产生的乙肝抗体滴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婴幼儿接种后1年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119.83±10.28)mU/ml明显高于接种后2年(92.35±8.27)mU/ml以及接种后3年(49.26±7.28)mU/ml,且接种后2年与3年的平均乙肝抗体滴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体内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体含量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下降,进而相应降低其对身体的保护能力,增加人体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本研究中乙肝抗体滴度与全程免疫年限存在相关性的结果,与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类似,证实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定期行乙肝抗体滴度能够降低感染风险[5-7]。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婴幼儿不同接种时机的表面抗体阳转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婴幼儿首次接种后4周、首次接种后12周与首次接种后24周的HBsAb阳转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在促进婴幼儿表面抗体阳转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婴幼儿抵御乙肝病毒能力。且本辖区520例婴幼儿接种后11例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出现局部红肿与硬结,5例婴幼儿出现轻微吐奶,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均在接种后24h内自行好转,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表明酵母重组类乙肝疫苗在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的传播的同时,能够将不良反应发生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由此可见,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婴幼儿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产生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全程免疫后1年与全程免疫后2年的表面抗体反应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表明乙肝疫苗在全程免疫后2年内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较理想。且婴幼儿全程免疫后3年的HBsAb无应答率、HBsAb低应答率以及HBsAb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全程免疫后1、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2年后,应及时行乙肝抗体滴度检测,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体内抗体含量及时给予乙肝疫苗加强针注射,增强保护力,有效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入侵。关于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无应答与低应答的发病机制,乙肝疫苗不同接种剂量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深入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针对婴幼儿按0、1、6个月免疫程序给予乙肝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增加婴幼儿体内抗体含量,提高抵御乙肝病毒能力,但在免疫程序2年后应及时行体内抗体滴度检验,酌情行乙肝疫苗加强针注射,避免乙肝病毒入侵。

参考文献:

[1]张慧娟,贾西燕,刘彦民.新生儿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2):29-30.

[2]朱朝敏,杨先涛.乙肝疫苗预防母婴传播的方法与效果[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6):487-489.

[3]王章星,唐群芳,童燕梅,等.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时机、剂量研究和远期效果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3):91-95.

[4]叶宝强.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9(4):375-377.

[5]文亮,高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35-136.

[6]莫萍.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00-101.

[7]杨俊梅,李进香,宋继军.新生儿乙肝标志物表达模式调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12):102-103.

标签:;  ;  ;  

探讨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