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马》,阿方索·,卡隆,意识形态
文本意识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游盼[1](2019)在《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罗马》借助两位女性被爱人抛弃的情节安排,延续着当今时代"告别革命"的影像表达;通过性别对立消解阶级对立,反抗压迫的声音很快让位于"同病相怜"的互助;作为现有秩序的挑战者,革命者注定是既缺席又在场的;影片的书写结构内在地契合着右翼保守主义下中产阶级的自我想象。(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宋紫珍[2](2019)在《个体意识形态影响下文学文本翻译的变异研究——以《我的帝王生涯》英译本中连词的增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影响着翻译的实践活动。文章取意识形态"观念的学说"的本意,从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效果的影响出发,以苏童的小说《我的帝王生涯》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译者葛浩文在其译文中增加连词的使用这一现象造成的变异,尝试探索汉译英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3期)
陈曦[3](2019)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设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开了揭露和批判,初步阐述了"意识形态"概念,论述了意识形态产生于现实物质生活,本质上是阶级诉求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实践性、批判性、阶段性、普遍性等特征,以及辩护、教化、价值导向等功能。对于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以通俗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昆鹏[4](2019)在《简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唯物史观对当代启发——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域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彻底颠覆,通过更加关注现实,其市民社会理论达至哲学升华,具有空前革命性,其中关于市民社会的基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及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等论述都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内蕴,市民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是现代化的标志,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协调者等对我们完善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薛稷[5](2019)在《试论伊格尔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意识形态思想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借鉴最新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重新理解并给予界定,对意识形态的内在冲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意识形态的感性维度做出独特的阐释,从而将意识形态的研究引入到实践领域、内在视阈与感性维度,在一定意义上创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有关意识形态思想的研究范式,拓展其理论张力。(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潘莉,古越[6](2019)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缺失问题及其矫正策略——基于教科书和四六级考试真题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教科书内容分析法,从主题、人物、场域、语篇四个方面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和四六级英语考试真题的248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文章具有鲜明的工具属性,思想教育功能被忽略;政治类主题文章较少,政治价值观引领缺失;文章思想性存在欠缺,少量语篇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多数语篇聚焦欧美生活模式,文化多样性关注不足。需提高通过英语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规范教科书选用和编审制度,提升英语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分析、鉴别和批判能力。(本文来源于《青年发展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杨志强[7](2019)在《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对观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鲍威尔、施蒂纳对观念的认识及费尔巴哈从人的"类"角度对观念的解读大同小异,都是从观念决定现实出发的,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1)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观念与现实关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4期)
李静[8](2019)在《评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一书主要关注的是形象的问题。本文试从米歇尔的图像学中的形象一词出发,从米歇尔图像学中的形象是什么,米歇尔图像学中的形象家族之间的关系,米歇尔图像学中的形象与米歇尔图像学的关系等叁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小观大,对米歇尔的图像学进行评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王婧[9](2019)在《存在决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过去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错误哲学信仰,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历史的舞台上考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一般规律。在把握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的发生、精神的生产纳入人类的现实生活,从而推定存在决定意识,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革命。(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陈博凯[10](2019)在《翻译的文本活力与意识形态限度——Chinese Characteristics早期汉译中的“借位”形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教士史密斯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1894)在东亚的几种早期汉译本:日文世界首译涩江保译『支那人気质』(1896)、中文世界迄今发现的首译作新社版《支那人之气质》(1903)及中文语境内长期被认为是唯一中译本的潘光旦译《中国人的特性》(1937),连同代表译者看法的提示、注释、解说等非原本内容,是"东方主义"在东方本土的一种"文本兑现",可见身处东方文化场域的中日译者"自我重塑"民族形象的能动性及其限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6期)
文本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识形态影响着翻译的实践活动。文章取意识形态"观念的学说"的本意,从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效果的影响出发,以苏童的小说《我的帝王生涯》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译者葛浩文在其译文中增加连词的使用这一现象造成的变异,尝试探索汉译英的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意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游盼.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J].视听.2019
[2].宋紫珍.个体意识形态影响下文学文本翻译的变异研究——以《我的帝王生涯》英译本中连词的增加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3].陈曦.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解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张昆鹏.简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唯物史观对当代启发——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域出发[J].青年与社会.2019
[5].薛稷.试论伊格尔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意识形态思想的拓展[J].教学与研究.2019
[6].潘莉,古越.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缺失问题及其矫正策略——基于教科书和四六级考试真题的文本分析[J].青年发展论坛.2019
[7].杨志强.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研究[J].现代交际.2019
[8].李静.评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J].北方文学.2019
[9].王婧.存在决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考察[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
[10].陈博凯.翻译的文本活力与意识形态限度——ChineseCharacteristics早期汉译中的“借位”形象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