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果藤论文-章杰,吴接呈,骆焱平,王兰英

槌果藤论文-章杰,吴接呈,骆焱平,王兰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槌果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槌果藤(Capparis,spinosa,L.),提取物,拒食活性,触杀活性

槌果藤论文文献综述

章杰,吴接呈,骆焱平,王兰英[1](2019)在《槌果藤粗提物的杀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 L.)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粗提,并采用叶碟法、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各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氯仿提取物对菜蚜及菜青虫触杀活性,氯仿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槌果藤各提取物对3龄幼虫均有很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其中氯仿提取物活性最高,各提取物对5龄幼虫拒食活性较低;氯仿提取物不仅对菜蚜及菜青虫均有很好的触杀活性,而且对田间种植甘蓝上的菜青虫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丽,王旭,卞华,丁生晨,张超云[2](2019)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维药槌果藤中2个黄酮醇苷类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维药槌果藤中芦丁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芦丁为内参物,建立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对14批维药槌果藤中的2个黄酮醇苷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14批槌果藤中芦丁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着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稳定、准确,可用于槌果藤中2个黄酮醇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周文涛,王玲,孟栋红,豆江移,杨可人[3](2018)在《基于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维药槌果藤、传统中药白芍总苷及雷公藤抗炎机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致残率高,难治愈。临床多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受损。通过维药槌果藤、传统中药白芍总苷及雷公藤在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模型抗炎效果及抗炎机制的差异比较研究,为维吾尔特色药材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给大鼠左足垫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BCG 4mg/ml)构建佐剂型大鼠关节炎模型,8d后除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外,其它组给予相应药物(维药槌果藤外敷左足踝关节、传统中药白芍总苷及雷公藤)干预治疗。每日测量大鼠左足踝关节肿胀程度。药物干预28天后,利用HE染色法观察AA大鼠足踝关节组织的病理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关节组织中相关促炎因子TNF-α及Wnt5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新疆维药槌果藤、传统中药白芍总苷及雷公藤均可明显降低AA型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后足踝肿胀程度(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叁种药物治疗后大鼠关节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槌果藤治疗组及雷公藤治疗组大鼠关节组织中Wnt5a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药槌果藤、白芍总苷及雷公藤均可在治疗RA中起到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其能有效地降低足踝关节组织中TNF-α水平有关,其中维药槌果藤及中药雷公藤亦能有效降低足踝关节组织中Wnt5a水平。(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周文涛,周晓涛,孟栋红,毕波,王玲[4](2017)在《维药槌果藤及传统中药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模型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为临床表现。佐剂性关节炎(Ajud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作为一种免疫炎症模型,与人类RA的关节病理改变较为相似。作为新疆维吾尔医常用药材的维药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l),系白花菜科山柑种属植物,又称刺山柑、老鼠瓜、野西瓜,维语称"波里克果"或"开排"等。其性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药效,维吾尔医常将其鲜果捣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雷公藤(Triperygium WilfordiiHook.f)是目前治疗RA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典中药,但存在一定生殖毒性,临床上需谨慎运用。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种药物对AA大鼠模型足踝关节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来探讨比较两者在治疗RA中的机制。方法:成功构建AA大鼠模型,造模14d后参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得6分以上的大鼠进入实验。每日对各组大鼠足踝关节直径进行测量,记录观察足踝肿胀程度变化的数据。药物干预28天后,对大鼠腹主动脉进行采血,并分离血清;ELISA法观察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左足踝关节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处理28天后,与模型组相比,维药槌果藤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足踝肿胀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显示,关节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轻,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血清中IL-17a的含量为957.1±115.7pg/ml,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IL-17a明显上升(1571.9±139.3pg/ml,P<0.05),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及维药槌果藤治疗组大鼠外周血中IL-17a水平明显下降(含量分别为984.4±158.2pg/m1及973.5±111.2pg/ml,P<0.05)。组间比较采用多组间方差分析,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与维药槌果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药槌果藤与雷公藤多甙均能有效降低AA大鼠模型的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足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IL-17a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7-10-26)

李花,张鹏,邢梦玉,赵辉,骆焱平[5](2017)在《海南槌果藤叶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药用植物海南槌果藤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鉴定了海南槌果藤叶片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海南槌果藤甲醇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槌果藤氯仿相萃取物对叁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和六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海南槌果藤叶片甲醇提取物中含量最多的是酯类(45.03%)和杂环类(33.74%),其中丁基-4-庚烷基-邻苯二甲酸酯(20.58%)为主要的单组分物质。海南槌果藤甲醇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为1.93%,总黄酮含量为2.3%;进一步研究表明海南槌果藤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0.454 mg/m L和0.297 mg/m L;而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0.937、2.261 mg/m L,分别比芦丁和TBHQ标准品低。除此之外,海南槌果藤氯仿相萃取物对叁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和六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制效果较明显;同时对葡萄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3.97%,其次是新暗色柱节孢,抑制率为37.5%。(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11期)

王姗姗,梁沛君,应旭旻[6](2017)在《槌果藤对体外诱导Th17细胞增殖及RORγt转录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槌果藤对体外诱导的TH17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槌果藤乙醇提取物与Th17细胞共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空白对照组及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1、10、20μg/m L)TH17细胞分化水平;进而以10μg/m L浓度为基础药物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槌果藤对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t)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FCW检测结果显示,培养3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槌果藤中、高剂量组Th17细胞分化比例明显降低[(4.83±0.13)%、(4.99±0.38)%比(8.24±0.34)%,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Th17细胞分化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单纯槌果藤组(10μg/m L)与对照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25)比1,P<0.05];单纯槌果藤组与ERK抑制剂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25)比(1.46±0.47),P<0.05)]。P38抑制剂组、JNK抑制剂组与单纯槌果藤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槌果藤可抑制体外诱导Th17细胞的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RORγt转录。(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张鹏[7](2017)在《槌果藤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提供人类生命必需的物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次生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而这些化合物除了参与调节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外,在植物保护和人类健康保健等领域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人致病菌或者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基于天然产物研究和开发抑菌剂和抗氧化剂无疑是可行而有效的途径,研究具有较强人致病菌抑制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天然产物对人类健康保健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槌果藤(Capparis zlylanica Linn.,CZ),属于白菜花科槌果藤属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如消炎,祛风止痛等),但目前与其相关的活性研究和药理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研究了海南槌果藤对于植物病原菌和人致病菌的抑制活性,并对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并继续拓展其活性研究范围,对其体外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进行了检测,此外还基于人源EA.hy926细胞和野生型酿酒酵母(wild type, WT)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1 (MATa, his3, leu2, met15 和ura3)及其同源性基因缺陷型菌株Sod1,Ctt1, Gsh1,Gtt1和Gtt2评估了槌果藤大孔树脂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在0.1-0.2mg/mL之间,清除效果低于对照的维生素C (VitaminC,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槌果藤样品浓度为0.1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7% (与0.1 mg/mL的BHT作用相似),远远高于同等浓度的VC溶液(16%)。由此可见,槌果藤样品溶液对于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然而,槌果藤样品在ABTS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检测方面效果相对较差。(2)基于野生型酿酒酵母及其同源性基因缺陷型菌株评估了槌果藤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经槌果藤大孔树脂吸附样品预处理后,WT型酵母细胞对于H2O2、CCl4和CdSO4叁种氧化应激的耐受性明显提高。继续分析基因缺失型菌株发现槌果藤样品并不能明显地改善H2O2和CCl4胁迫下Gtt1型酵母以及CdSO4胁迫下Gtt2型酵母的耐受性,这说明GTT1基因有可能在槌果藤样品提高酿酒酵母细胞对H2O2和CCl4耐受性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GTT2基因也可能是槌果藤样品减弱酵母细胞对镉毒性关键。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ROS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槌果藤样品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抑制酵母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来发挥作用。同时,槌果藤样品能够降低人源EA.hy926细胞内ROS含量,进而保护细胞核并提高H202胁迫下细胞存活率。(3)通过渗漉法得到的槌果藤活性成分,经过植物病原菌抑菌试验测试,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氯仿萃取相中。石油醚相萃取物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对供试菌株的抑制率大部分低于5%,而氯仿相萃取物对于供试菌株的抑制率则在10%-30%之间,但仍然远远低于0.5 mg/mL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于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氯仿相萃取物处理黄瓜枯萎菌、链格孢菌和葡萄溃疡菌2天后的抑制率分别是13.01%、18.77%和12.40%,而对于芒果炭疽菌和仙人掌平脐蠕孢(热带特有病原菌)处理2天后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3.51%和29.76%,抑制效果远远优于对于叁种非热带特有菌。(4)通过滤纸片法检验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对于3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槌果藤样品在低浓度(10mg/mL)时对于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而对两种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展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抑菌圈分别为9.7±1.1mm和9.3±0.41mm)。随着浓度的提高,槌果藤样品对于各株细菌均展现出了抑制活性,但是并不是呈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当浓度提高至200 mg/mL时,槌果藤样品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分别达到15.4±2.5mm、20.6±2.7mm和21.2±0.9mm,低于相同浓度下对照样品山梨酸钾对于各株细菌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应旭旻,周夏娟[8](2017)在《槌果藤提取物对CIA小鼠模型Treg和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槌果藤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小鼠全血和脾脏的Treg和Th17细胞比例及IL-17和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25只DBA/1J小鼠,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制备CIA小鼠模型后根据踝关节病变总积分分为正常组(n=5)、生理盐水组(n=5)、槌果藤低剂量组(0.5g/kg,n=5)、中剂量组(1.0g/kg,n=5)和高剂量组(1.5g/kg,n=5)。免疫后第21天开始给予槌果藤提取物灌胃,共4周。采用细胞流式仪检测小鼠血和脾脏Treg和Th17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IL-17和TGFβ1水平。结果 (1)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CIA小鼠3周后开始首只小鼠足趾出现红肿,第7周到达高峰,小鼠造模成功率达90%以上。(2)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小鼠血和脾脏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血:(1.17±0.36)%比(7.09±3.86)%,P<0.01);脾脏:(1.56±0.48)%比(8.03±1.75)%,P<0.01)];Th17细胞百分比显着上升[血:(3.96±2.05)%比(0.57±1.60)%,P<0.01);脾脏:(8.32±1.62)%比(0.94±0.30)%,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血、脾脏Treg细胞百分比上升[血:(2.30±0.21)%、(3.78±1.68)%、(4.51±1.58)%比(1.17±0.36)%,P均<0.01);脾脏:(2.75±0.74)%、(4.19±1.45)%、(5.28±1.76)%比(1.56±0.48)%,P均<0.01)],Th17细胞下降[血:(1.78±0.50)%、(1.35±0.36)%、(0.91±0.31)%比(3.96±2.05)%,P均<0.01;脾脏:(3.66±1.69)%、(2.67±0.74)%、(1.70±0.44)%比(8.32±1.62)%,P均<0.01];(3)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小鼠血清IL-17水平明显上升[(31.81±7.33)pg/mL比(12.26±4.89)pg/mL,P<0.01],TGFβ1水平明显下降[(191.62±112.47)pg/mL比(637.33±97.42)pg/mL,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L-17水平显着降低[(17.16±2.34)pg/mL、(16.02±2.78)、(10.46±1.83)pg/mL比(31.81±7.33)pg/mL,P<0.01],TGFβ1水平显着升高[(342.63±41.78)pg/mL、(484.76±43.64)pg/mL、(500.83±40.80)pg/mL比(191.62±112.47)pg/mL,P<0.01]。结论槌果藤提取物对CIA模型小鼠血和脾脏Treg和Th17细胞比例及血IL-17和TGFβ1水平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张鹏,王向星,杨雅萍,李士明,赵辉[9](2017)在《槌果藤乙醇提纯物保护酿酒酵母免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槌果藤乙醇浸提物,得到槌果藤乙醇提纯物(alcoholic extract of Capparis zeylanicaLinn,AECZ)。体外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AECZ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之后采用酿酒酵母BY4741及其基因缺失型(Ctt1、Sod1、Gsh1、Gtt1和Gtt2)探索AECZ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对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AECZ能明显地提高酵母细胞对于H_2O_2、CCl_4和CdSO_4氧化应激的耐受性,同时能明显地降低应激状态下酵母的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氧化水平。GTT1基因在AECZ减轻氧化应激下酵母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验证了AECZ在细胞内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槌果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周文涛,周晓涛,孟栋红,甫拉提·热西提,高璇[10](2016)在《维药槌果藤对CIA大鼠模型组织MMP-9、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维吾尔医药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集阿拉伯、古希腊医药之所长,与传统中医药交融发展,彼此互补,与其它民族医药共同组成体系完整庞大的中华医药。新疆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l)是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舒张血管、止血、消炎作用,常被维吾尔医学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受损,并且病程长、难治愈。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typeⅡ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类似于中医的寒湿痹症,目前被公认为是研究人类RA的经典模型。本实验通过观察维药槌果藤对CIA大鼠足踝组织中MMP9、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槌果藤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我们首先构建CIA大鼠模型,造模14d后参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选6分以上的大鼠进行实验。每日测量各组大鼠足踝关节直径,通过绘制动态曲线观察足踝肿胀程度变化。药物处理25天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将大鼠左足踝关节滑膜组织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足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足踝组织中TNF-a、MMP9表达水平变化;ELISA法观察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药物处理25天后,与模型组足踝直径(9.6±0.9)mm相比,维药槌果藤处理组足踝直径为(8.1±0.7)mm,足踝肿胀明显减轻(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维药槌果藤处理组MMP9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维药槌果藤处理组血清中IL-17a的含量为(973.5±111.2)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清中IL-17a的含量(1571.9±139.3)pg/ml(P<0.05)。结论:槌果藤能有效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足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足踝关节组织中MMP-9、TNF-α的表达及血清中IL-17a的表达,这可能是维药槌果藤抗RA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11-04)

槌果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维药槌果藤中芦丁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芦丁为内参物,建立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对14批维药槌果藤中的2个黄酮醇苷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14批槌果藤中芦丁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着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稳定、准确,可用于槌果藤中2个黄酮醇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槌果藤论文参考文献

[1].章杰,吴接呈,骆焱平,王兰英.槌果藤粗提物的杀虫活性[J].热带生物学报.2019

[2].高丽,王旭,卞华,丁生晨,张超云.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维药槌果藤中2个黄酮醇苷类成分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周文涛,王玲,孟栋红,豆江移,杨可人.基于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维药槌果藤、传统中药白芍总苷及雷公藤抗炎机制比较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4].周文涛,周晓涛,孟栋红,毕波,王玲.维药槌果藤及传统中药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模型组织中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7

[5].李花,张鹏,邢梦玉,赵辉,骆焱平.海南槌果藤叶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

[6].王姗姗,梁沛君,应旭旻.槌果藤对体外诱导Th17细胞增殖及RORγt转录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7].张鹏.槌果藤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7

[8].应旭旻,周夏娟.槌果藤提取物对CIA小鼠模型Treg和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9].张鹏,王向星,杨雅萍,李士明,赵辉.槌果藤乙醇提纯物保护酿酒酵母免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J].食品科学.2017

[10].周文涛,周晓涛,孟栋红,甫拉提·热西提,高璇.维药槌果藤对CIA大鼠模型组织MMP-9、TNF-α及血清中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6

标签:;  ;  ;  ;  ;  ;  

槌果藤论文-章杰,吴接呈,骆焱平,王兰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