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男性,新词语,产生方式
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田斯文[1](2016)在《汉语中关于男性新词语产生方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涌现出了一批关于男性的新词语,本文搜集了大量语料,重点探究了新词语的产生方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05期)
曹莹莹[2](2014)在《汉语新词语产生的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不断发展变化。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有利于汉语交际和思维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用单音语素组合、派生法、用双音词构成四字语、启用死去的词语、为旧词语增加新义项、吸收外来词、修辞学造词法、简缩法等方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12期)
刘鸿雁[3](2012)在《“X女”族新词语的产生方式与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X女"族新词语语源有新造词、新借词、传统词的新含义、方言词的吸收等情况,其中新造词与新借词的现象最突出。新借词中日语借词占很大比重。"X女"族新词语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X女"族固有词语比较,X的音节数量更自由,形式更多样,有很多新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新词语语义更丰富,这一词语模有了更高的能产性。"X女"族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在语用上是一种"从众心理",也使"女"有了缀化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周静[4](2010)在《汉语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析——以2007年汉语新词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随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补充。本文从六个方面对2007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对2007年新词语产生的规律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王海霞[5](2009)在《新词语产生方式的心理依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词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社会生活当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变化越大,新词语的产生也就越频繁。透过新词语这面镜子,可以对当代社会的普遍心态,甚至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特点有初步的了解。近年来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也让人们把关注的眼光投入到心理学层面上,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新词语产生的方式和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09年24期)
陈双玉[6](2008)在《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与构成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变化的语言中,词汇则是变化最快也是对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补充。(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期刊2008年11期)
王桂灵[7](2008)在《英汉新词语产生方式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英汉语都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新词语的激增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兴趣和关注,新词语也因此成为当前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探讨英汉新词语产生方式的共性与差异,并试图分析存在差异的深刻原因,旨在阐明语言词汇发展的倾向性和规律性。目前对于新词语产生方式的研究多止于表层的描写状态和个例分析,思路不够开阔,往往就事论事,缺乏解释性和系统性。而且绝大多数是对英语或者汉语新词单独研究。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对英汉新词语产生方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言事实出发,从异质语言对比的角度,主要运用详细描写的方法,适量使用数字和表格,对英汉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对比分析,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英语和汉语都是当今世界使用广泛的语言,全面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新词语产生方式,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两种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对外于学习和外语教学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英汉新词语产生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语料来源及研究的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本文新词语的语料主要来自几部比较有权威性、可靠性的新词语词典:《二十世纪新词语词典》、《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英汉大词典补编》、《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第二部分:首先对新词语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本文主要考察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新词语。接着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新词语的产生进行宏观的透视。最后简要介绍了新词语的产生方式。第叁部分:对英汉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详细描写,对比分析它们的共性与差异。英汉新词语主要是通过叁种方式产生:即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按照既定的构词规则构造新词,吸收外来词以及旧词赋新义。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构造新词主要是通过复合法、加缀法和缩略法。第四部分:结论。根据前面的描述进行理论和规律的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4-10)
王小春[8](2006)在《从新词语的产生方式看修辞手段对新词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词语是针对某种语言的民族共同语在某一个特定时代而言的。从语言发展的历时角度看,它只能是某个特定时代产生的新词语;对后来的时代而言,它就可能变成一般词语或者原有词语的派生义,甚至成为死字。本文主要是从新词语产生的方式和修辞手段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来考察新词语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06年03期)
王云路[9](2004)在《从“蒙免”“鞭耻”说起——谈一种特殊的词语产生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季冬极寒,伏惟仆射尊体动止万福。即日愈蒙免,蒙恩改职事,不任感惧。"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卷六云:"蒙免者,蒙田之庇而得遣免也,连上文为句;蒙恩者,蒙上之恩而改职事也,连下文为句。"朱熹解"蒙免"为"蒙田之庇得遣免",大意近是,而释其由来则未必。窃以为"蒙免"就是平安无恙。"即日愈蒙(本文来源于《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期刊2004-11-01)
魏静姝[10](2000)在《现代英汉新词语构词特点、方式及产生途径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它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它都要创造一些新词新语去适(本文来源于《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不断发展变化。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有利于汉语交际和思维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用单音语素组合、派生法、用双音词构成四字语、启用死去的词语、为旧词语增加新义项、吸收外来词、修辞学造词法、简缩法等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田斯文.汉语中关于男性新词语产生方式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6
[2].曹莹莹.汉语新词语产生的方式[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3].刘鸿雁.“X女”族新词语的产生方式与特点[J].保定学院学报.2012
[4].周静.汉语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析——以2007年汉语新词语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5].王海霞.新词语产生方式的心理依据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6].陈双玉.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与构成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
[7].王桂灵.英汉新词语产生方式对比[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王小春.从新词语的产生方式看修辞手段对新词语的影响[J].现代语文.2006
[9].王云路.从“蒙免”“鞭耻”说起——谈一种特殊的词语产生方式[C].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2004
[10].魏静姝.现代英汉新词语构词特点、方式及产生途径刍议[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