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性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拉丁舞,身体稳定性
稳定性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李孟禅[1](2019)在《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拉丁舞学习者身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丁舞通过肢体和情感表现美感,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拉丁舞的优美体现在肢体的协调性、动作爆发力、柔韧、力量、协调等运动素质的统一,而人体核心稳定性决定着拉丁舞学习者对身体稳定的控制能力。长期以来,拉丁舞训练研究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发展舞者技术动作训练、美感表达训练的领域,忽视甚至放弃了人体核心部位训练对提升拉丁舞学习者运动水平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探求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拉丁舞学习者身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有利于提高拉丁舞练习者的身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庞敏,吴志,林冠杰[2](2019)在《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效果。方法 60例FAI患者分别采取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组)或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比较两组训练后效果。结果训练10周后,观察组单足支撑时间、标准化步幅、6 min步行距离、步长、拮抗收缩指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T型敏捷性测试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FAI患者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功能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彩红[3](2019)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闭链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闭链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7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闭链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FMB)、步行能力(FAC)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闭链运动,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逐渐增强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能力,具有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张永平[4](2019)在《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BBS、Sheikh评分、10 m MWS及TUGT时间。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BBS、Sheikh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10 m MWS均升高,TUGT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能改善患者躯体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肢体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1期)
黑生林[5](2019)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蹴球运动员命中率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希望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实践方法、训练手段及理论知识,能够提高蹴球运动员的命中率,以求更好的解决当前传统训练在力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身体素质和个人竞技方面提升蹴球运动员整体水平,提高蹴球运动员对于蹴球相关技巧的掌握能力和效率,同时丰富创新蹴球的训练方式,从新的角度、方法与思路对蹴球运动员进行教学与训练。(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捷,刘旭蕊,鲍凯,袁绍婷,魏祺[6](2019)在《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运动表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是探究为期八周的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研究内容,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有关瑞士球与核心训练的相关文章和研究论文30余篇;专家访谈法:确定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与评价手段;数理统计法:所有统计学处理在SPSS23.0统计软件上完成。数据以"M±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着性水平取0.05;实验法: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中招募了18名一级运动员作为受试者。实验开始前将18名一级水平游泳运动员(男15,女3)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实验组(n=9、18.6±0.5y、183.1±7.0cm、77.6±4.7kg、训练年限11.2±2.5年)和对照组(n=9、18.6±0.5y、178.2±6.6cm、74.8±2.1kg、训练年限11.0±3.3年);前后测试由相同测试人员进行数据测试和实验干预指导。实验方案为安排实验组进行八周、每周叁次、每次40分钟左右的水中瑞士球核心练习,对照组进行相同次数、相同时间、相同动作的陆上瑞士球核心训练。训练前四周每个动作练习持续时间为一分钟,间歇一分钟,后四周持续时间增加一分叁十秒,间歇时间不变,每个动作重复两组。练习动作分为静力性动作五个:脚夹球平板支撑、仰卧脚夹瑞士球手支撑、抱球平板支撑、夹球左侧撑、夹球右侧撑;动力性动作两个:抱球腹肌滚轮、夹球倒v拉起。除瑞士球训练外,运动员受试者每周进行四次游泳训练,一节游泳训练课时长为一个半小时。瑞士球核心训练放在一节游泳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进行游泳训练。为使训练顺利进行,在试验开始前一周进行了两次预实验,使受试者都能够熟悉水中瑞士球训练动作。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的陆上核心稳定性(优势腿单脚跳远、优势腿单脚闭眼站立、一分钟计时仰卧起做、背肌耐力测试、躯干屈伸活动范围)和水中运动表现(蹬壁0-15米水下蝶泳腿时间、25米压板自由泳游与不压板自由泳游时间差值、50m自由泳成绩)进行了测试和数据收集。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八周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仰卧起做测试、背肌耐力测试、优势腿单脚闭眼站立测试成绩显着提高(P<0.05)。表明8周水中瑞士球训练和8周陆上瑞士球训练均可显着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躯干力量、背肌耐力和身体平衡性。这有助于运动动员在游泳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发挥,改善肢体协调工作效率,提高动作实效。但八周训练干预后,水中瑞士球实验组和陆上瑞士球对照组在躯干屈伸活动范围测试和优势腿单脚跳远测试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无显着影响。建议在进行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时,在动作的选择上要考虑安排柔韧性、下肢爆发力的训练内容,有助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2: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于水中核心稳定性的改善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压板游25米自由泳与25米自由泳时间相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均显着性减少,实验组减少了30.3%,对照组减少了23.3%,表明运动员水中核心稳定性得到改善,能够更好的在水中控制身体,保持平衡。3:八周瑞士球核心训练可以显着改善游泳运动表现,但水中瑞士球训练方法更加有效。与陆上瑞士球训练组相比,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于50米爬泳成绩的提升幅度更大(水中瑞士球组50米自由泳提高1.1%幅度大于陆上瑞士球组0.7%)。原因为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提高,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就会减少下肢下沉或身体过度摆动,由此减少了形状阻力,提高运动成绩。研究结论:1)水中瑞士球训练能够显着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躯干力量、耐力和平衡性,改善运动员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但对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表现无显着影响。建议在进行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时,在动作的选择上要考虑安排柔韧性、下肢爆发力的训练内容,有助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2)水中瑞士球训练和陆上瑞士球训练可显着提高运动员水中核心稳定性且水中瑞士球训练提升幅度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3)水中瑞士球训练能显着改善游泳运动员力量传导的效率,促进躯干和上下肢之间的力量有效转移,提升打腿和划手的效率,提高50m自由泳运动表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魏宏文,翟海亭[7](2019)在《腹式呼吸练习与核心训练对优秀射箭运动员固势撒放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大多数传统的核心训练以克服自身体重的方式来提高核心力量,在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下进行静态或者动态的肌肉收缩,在过程中多集中于对动作质量、身体力线排列的关注,而对呼吸的控制往往容易被忽视,也很少注意到腹内压的作用。腹内压是影响核心稳定性的因素之一,腹内压的调节需要呼吸肌的参与。由于呼吸肌群是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在功能上相辅相成,都具有通过加强节间稳定性而提高姿势稳定与控制的作用。射箭项目对于姿势控制与稳定要求较高,它们与专项成绩关系也非常密切。本研究以国家男子射箭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呼吸训练与核心训练相结合,对呼吸功能、姿势稳定性,以及测验成绩的影响,为训练实践提供实验支撑。研究方法:以参加2016-2017年国家射箭队冬训的12名男子运动员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年龄:25.2±5.6岁;训练年限:13±3.7年;身高:181.8±5.8;体重:85.3±13.9kg)和对照组(年龄:23.2±1.7岁;训练年限:12±4.6年;身高:179.0±2.8cm;体重:72.7±10.3kg),每组6人。(一)训练方法:实验组先进行呼吸训练,为了减小误差,实验组和对照组统一进行核心训练。在实验前先进行10分钟的动态热身。实验组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要求吸气2-3秒,呼气8-10秒并发出"嘶"声,目的是激活盆底肌和深层的内腹肌。吸气时扩大下腹部、侧腹部、后背部和下肋部。胸腔放松保持不动,头部中立位并与脊柱对齐,避免脊柱过度屈曲或者身体代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核心训练。实验组练习的同时进行有节奏的呼吸:1秒吸气,1秒呼气。(二)测试指标:分别在6周实验前后进行如下测试:1、利用携式肺活量仪测定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2、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平衡稳定测试系统,根据足底压力的变化测定前后移动距离、左右移动距离、重心移动长度(GravityLength)、重心包罗面积。3、每个运动员进行12支箭发射,记录命中黄心的概率。研究结果:(一)呼吸功能:腹式呼吸能扩大膈肌的活动范围,安静呼吸时膈肌上下移位1-2cm,深呼吸时膈肌上下移位5-10cm,从而增加肺通气量和肺循环,使血氧含量明显增加。从功能解剖角度分析,射箭运动员在进行举弓、开弓、拉弓运动时,胸椎和胸廓的活动度受到限制,从而导致肺通气量受到影响,而通过呼吸可以充分利用膈肌及辅助肌群的协同作用增加肺通气功能,满足运动中所需的肺通气量。研究结果显示,6周实验后,实验组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均分别显着高于实验前(P<0.05和对照组(P<0.05)。表明与核心训练伴随的呼吸训练能够提高射箭运动员的呼吸功能。射箭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耐力训练较少,加之该项目对心肺功能要求也较低,因此为期6周的呼吸训练会呼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二)动态稳定性: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重心不断发生改变,身体姿势也会发生改变,在人体失衡-平衡的交互过程中躯干的稳定是维持人体平衡稳定的关键因素,此时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越高,身体维持平衡的能力越强。身体动态变化中平衡和稳定的调节要依靠核心区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的协同收缩完成。本研究结果显示,6周实验后,实验组的左右移动距离、重心包罗面积、重心移动长度/重心包罗面积均显着低于实验前(P<0.05),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增加腹式呼吸配合动作的训练不仅对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明显,而且还可以使身体稳定能力增强。呼吸训练主要针对深层稳定肌的训练,使腹内压发生改变,激活深层小肌群并逐渐激活整体稳定肌,使其共同发挥支撑稳定功效。因此呼吸训练认为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叁)黄心命中率:射箭运动员徒手站立姿势中对稳定性要求较低,腹内压变化也较小,但当拉开40-50磅的弓以及对抗风、雨天气时对身体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腹内压也得相应地得增加。如果肌肉没有激活或者激活不足,脊柱的稳定性系统就会失常,从而影响运动成绩。在射箭的固势撒放阶段的关键环节是要求运动员动作一致、身体稳定、出手协调。如果出现身体稳定降低、手臂晃动、力线不一致,就会破坏"人弓合一"的相对稳定,从而影响直线发力、协调发力,最后导致动作稳定性改变,箭射中黄心的概率会降低。在本研究结果显示,6周实验后实验组的黄心命中率显着高于实验前(P<0.05),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实验组的呼吸功能增强、身体稳定性提高有关。研究结论:呼吸训练与核心训练相结合,能够提高专项测验成绩,这可能与呼吸功能增强、身体稳定性提高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栋[8](2019)在《手枪运动员身体稳定性训练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手枪运动员稳定性为出发点,旨在设计出一套以瑞士球、平衡盘、悬吊等器械为主的针对性强的身体稳定性训练方案,根据手枪项目特征和上海市手枪队的训练安排,对上海市手枪队12名一线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1小时,并进行前期测试和末期测试,监测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指标、专项稳定性指标、专项运动成绩指标等。论证这一套方法对提高手枪运动员身体稳定性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身体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以后上海市手枪项目的身体稳定性训练安排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并在以后专项体能训练中作为重要的训练组成部分。并且希望能够为运动员提高专项成绩做出贡献,为上海市手枪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同时也为我国射击运动员在提高竞技水平和手枪项目可持续发展中提供必要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射击射箭中心手枪项目12名一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运动员为6名,包含3名运动健将,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为6名,都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年龄范围为19-25岁,训练年限为7-12年。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传统力量训练加稳定性训练),N=6;与对照组(传统力量训练),N=6。进行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训练阶段分为2周基础训练阶段、2周巩固训练阶段、4周强化训练阶段,实验组训练时间与对照组相同,两组运动员除参加实验外,进行正常专项训练。稳定性训练计划和负荷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微调整,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指标测试,主要包括:身体稳定性指标测试、专项稳定性指标测试、专项运动成绩指标测试叁个方面。身体稳定性指标测试包括身体静止稳定性指标、核心前、核心后静力力量指标、肩关节稳定性指标;专项稳定性指标测试包括据抢稳定性指标、瞄准稳定性指标;专项运动成绩指标测试包括队内考核成绩指标、训练仪测试成绩指标。选用的测试仪器包括:意大利平衡及稳定性测试系统Tecnobody PK254,芬兰Noptel射击测试训练仪器,测试平台、瑞士球、秒表、比赛用枪等。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通过spss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式进行训练前、后的比较,以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在身体稳定性方面,8周系统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身体静止稳定性指标,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核心前静力力量指标,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核心后静力力量指标,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肩关节稳定性指标,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在身体稳定性方面,8周系统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核心前静力力量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5),肩关节稳定性指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身体静止稳定性指标与核心后静力力量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专项稳定性方面,8周系统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据抢稳定性指标,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瞄准稳定性指标,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专项稳定性方面,8周系统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据抢稳定性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5),瞄准稳定性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专项运动成绩方面,8周系统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队内考核成绩指标,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训练仪测试成绩指标,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在专项运动成绩方面,8周系统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队内考核成绩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训练仪测试成绩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8周传统力量训练加稳定性训练,对手枪运动员核心前静力力量、肩关节稳定性、据抢稳定性等稳定性指标的改善效果要好于传统力量训练。研究结论:传统力量训练加稳定性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手枪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专项稳定性以及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赵倩倩[9](2019)在《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训练对蹴球运动员运动链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引入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的训练,提高蹴球运动员运动链的稳定性,使蹴球技术的稳定性和支撑腿持久耐力性提高,提升蹴球命中率,发挥运动员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表现,使运动员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保持运动链稳定,在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目前各省蹴球队运用核心力量训练较少,如果将核心力量理论与训练引入蹴球技术训练中,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蹴击精准度、动作稳定及平衡能力。以此提升躯干的稳定性和动作控制能力,将力量集中在一个发力点上,使运动链能整体衔接起来,以加强蹴球的准度和力度。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核心稳定性与功能性测试文献,以及蹴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资料,对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查阅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验法来选择身体健康,有锻炼习惯的运动员20名,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进行为期4个周期的实验,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训练,对照组选择一般性力量训练,实验时间共计16周,每周叁次,每次60分钟,实验前后分别使用以下测试指标进行测试: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检测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指标,主要评估身体稳定性、平衡能力、柔软度、以及本体感觉等能力,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准确地认识到技术动作存在的缺陷;八级腹桥为核心力量测试指标;下肢肌力测试方法静蹲和提踵。根据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制作训练计划,实验组按照核心力量级下肢肌力训练进行,对照组按照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分四个周期,每四周为一个周期,每周训练3次,每次60分钟,在实验后重新测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四个阶段的训练,实验组FMS指标中过顶深蹲、直线箭步蹲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的训练内容对这两项指标没有效果,过拦架步具显着性差异(P<0.05),训练内容对蹴球运动员的运动链稳定有作用;主动直膝抬腿、躯干稳定性、转动稳定性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力量的可以帮助蹴球运动员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有益;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具有差异高度显着(P<0.01),可以为蹴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平稳发挥有帮助,并能够提升运动员蹴球后的肢体稳定性。对照组FMS指标均无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训练方案不能对运动员的肢体稳定性提供帮助;静蹲与腹桥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踵具有差异高度显着(P<0.01),对照组训练方案也可提升运动员蹴球后支撑脚的稳定能力提供帮助。研究结论:经过实验组4个周期的训练可以可以得出: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的训练对蹴球运动员运动链的稳定有一定影响。1.对提高蹴球运动员肌肉链和关节链的稳定性有较好作用,可以使使运动员的技术稳定发挥。2.实验通过四个周期的训练可提高运动员蹴球后单脚支撑的平衡能力,比传统力量训练有优势。3.通过训练发现实验组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增强显着,可以促使运动员控制技术动作能力提高,可保持蹴击力度和方向的准确性。4.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的提高对蹴球运动员的动作出现反复,成绩停滞不前的状态有帮助,同时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让蹴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动作发挥更稳定。建议:1.蹴球训练中在制定核心力量训练的计划时,应与蹴球运动的技术特点相结合,充分考虑力量训练与蹴球技术相吻合,提高技术的稳定性,身体对控制抬腿方向与蹴球力量。同时应注意腿部柔韧,膝关节、踝关节的柔韧和力量,适当与传统训练相结合.做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2.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训练时进行层次划分,注意蹴球力量控制训练。增强肌肉静力耐力训练,单脚支撑的平衡能力和训练,同时加大运动员的耐力性训练,提升运动员注意力,使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更加稳定。3.在蹴球动作训练中应用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的训练,不断完善,提高比赛效果,并在实践中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宇笛,周子钰[10](2019)在《两种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是近年来体能训练专家、教练员和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借助不稳定装备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已成为特色。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仅能兼顾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的训练,同时对心血管系统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核心稳定性是指"腰-骨盆-髋"联合结构的稳定程度,"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关键。其中,比较常见的辅助器械有瑜伽垫和瑞士球,通过设计不同的动作,可以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反应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指标之一,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紧密。该指标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定量评价心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一种研究工具和评价技术,可分为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其中RMSSD反应HRV的快速变化,体现迷走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SDNN是HRV的总和,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和迷走神经系统的张力水平和平衡性。频域分析方法在HRV分析中占主导,更能够定量反应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制作用。其中,HF反应迷走神经的调节功能。LF反应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复合调控能力,主要与交感神经张力水平有关。LF/HF反应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在体能训练领域中,心率变异性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它可以用来评价运动能力和运动员的表现,分析不同类型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的手段来训练的运动员,也可用于诊断疾病和监测运动体育锻炼的效果。研究目的:本实验研究两种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两种训练方案对心脏保护方面的作用,也对机体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为该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与实验支持。研究方法:选取18名健康女性受试者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瑞士球训练组和瑜伽垫训练组叁组,并佩戴上Firstbeat组件中的心率带(BLE HR belts)。空白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运动;瑞士球训练组和瑜伽垫训练组分别在瑞士球和瑜伽垫上进行,每次训练包含叁个动作,每个动作5分钟,分别是平板支撑、臀桥(双桥)以及侧桥,并在训练时保持最长时间来进行核心训练。经过四周的训练,分别记录训练前后安静状态下、运动过程15分钟以及运动后恢复期5分钟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并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研究对实验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显着性水平指取P<0.05,极高显着性水平取P<0.01。研究结果:经过四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瑞士球训练组在安静状态下HRV指标结果较训练前有显着性差异的是RMSSD、SDNN和HF(P<0.05),瑜伽垫训练组在安静状态下HRV指标结果较训练前有显着性差异的是RMSSD(P<0.05)。其中,瑞士球训练组的指标HF结果差异性十分显着(P<0.01)。通过瑞士球训练,相比瑜伽垫训练更能显着改善迷走神经张力水平,进一步改善心率的变异性。其中瑞士球组的训练结果与国内学者王艳霞在为期四周的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的结果一致。经过四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瑞士球训练组在恢复期HRV指标结果较训练前有显着性差异的是SD、LF/HF(P<0.05),瑜伽垫训练组在恢复期HRV指标结果较训练前有显着性差异的是RMSSD、SD、LF/HF(P<0.05)。其中瑜伽垫训练组的指标SDNN和LF/HF结果差异性十分显着(P<0.01)。瑜伽垫训练组在恢复期较瑞士球训练组更能显着改善总的心率变异性,这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水平的改善有关。研究结论:相比于瑜伽垫训练,通过瑞士球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更能够显着改善安静状态下的HRV指标,尤其是加强了迷走神经的张力水平,提示更能显着降低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进一步提示可能对压力的缓解和心脏的保护有作用。相比于瑞士球训练,通过瑜伽垫训练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更能够显着改善运动后即刻恢复期的HRV指标,尤其是加强了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衡性,提示更能显着提高运动后心率的恢复能力,进一步提示可能对防止心动过速和猝死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稳定性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效果。方法 60例FAI患者分别采取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组)或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比较两组训练后效果。结果训练10周后,观察组单足支撑时间、标准化步幅、6 min步行距离、步长、拮抗收缩指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T型敏捷性测试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FAI患者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功能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性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孟禅.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拉丁舞学习者身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2].庞敏,吴志,林冠杰.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孙彩红.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闭链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4].张永平.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黑生林.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蹴球运动员命中率影响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6].高捷,刘旭蕊,鲍凯,袁绍婷,魏祺.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运动表现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魏宏文,翟海亭.腹式呼吸练习与核心训练对优秀射箭运动员固势撒放稳定性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周栋.手枪运动员身体稳定性训练方法有效性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赵倩倩.核心力量及下肢肌力训练对蹴球运动员运动链稳定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王宇笛,周子钰.两种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