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过氧化物论文-向思敏,朱振中,王巍巍

氢过氧化物论文-向思敏,朱振中,王巍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氢过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脂,氢过氧化物,丙二醛,分光光度法

氢过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向思敏,朱振中,王巍巍[1](2019)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油脂中氢过氧化物和醛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油脂中氢过氧化物和醛含量,对有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N,N-二甲基对苯二胺为显色剂,乙酸为催化剂,40℃下反应40 min,用Kaiser法得出的最佳分析波长350、408 nm处可同时准确测定油脂中的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含量;在120℃进行氧化,并对不同氧化程度的大豆油和鳄梨油中的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对比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2期)

王丹丹,孙领鸽,毛晓英[2](2019)在《脂质氢过氧化物氧化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构建脂质氢过氧化物——核桃分离蛋白氧化体系,研究脂质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氢过氧化物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向100 m L 0. 05 mg/m L蛋白溶液中添加9 m L亚油酸,核桃分离蛋白溶解度下降至6. 89%,游离巯基含量由2. 82μmol SH/g下降至1. 92μmol SH/g,羰基含量由2. 26 nmol/mg增加至4. 23 nmol/mg,表明氧化后核桃蛋白理化特性产生变化。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蛋白质氧化导致核桃分离蛋白α-螺旋和β-折迭含量下降,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上升。随着亚油酸添加量的增加,蛋白质氧化程度加大,核桃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从429. 66下降到405. 24。内源荧光最大荧光峰位红移,内源荧光强度下降,此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催化亚油酸氧化诱导核桃分离蛋白聚集,并进一步使蛋白质二级和叁级结构发生变化。体积凝胶色谱法结果显示,核桃分离蛋白氧化后,小分子多肽含量下降,高分子量聚集体含量增加,说明脂质氢过氧化物氧化修饰导致核桃蛋白结构改变,形成氧化聚集体。(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刘苗苗[3](2018)在《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HPLs参与醛类香气合成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醛类物质是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其中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是醛类挥发性物质合成下游的关键酶。为探索黄瓜CsHPLs基因参与黄瓜醛类合成进而解析其功能,本试验以黄瓜自交系材料No.26(2,6-壬二烯醛和E-2-壬烯醛的比值为2.78,黄瓜味、清香味浓)和水果型黄瓜14-1((E,Z)-2,6-壬二烯醛/(E)-6-壬烯醛为1.414,黄瓜味和清香味较淡)为材料研究了CsHPLs的表达模式分析、果实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分析、原核表达和对黄瓜的遗传转化等,为黄瓜醛类物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本试验的主要结论如下:1.黄瓜果实发育进程中醛类香气含量分析及CsHPLs表达模式GC-MS分析表明,果实发育进程中C6醛和相应的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始期(0~8 d)含量较高,花后8 d显着下降。与C6醛含量不同的是,在果实发育进程中C9醛和相应的在果实发育始期醇类物质(0~8 d)含量较低,花后8 d显着上升,花后10~14 d其含量几乎占醛类物质含量的95%以上。在果实发育进程中13-Cs HPL和9/13-Cs HPL基因的表达较低,而9-Cs HPL基因表达较高,其变化趋势和C9醛含量变化趋势相同。2.构建了CsHPLs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重组蛋白的诱导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Cs HPL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的,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13-CsHPL、9/13-Cs HPL和9-CsHPL分别约在55kD、70k D和70kD处出现明显的特征蛋白条带,各个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与预期结果相符。3.CsHPLs基因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构建了CsHPLs基因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到农杆菌(GV3101),利用农感染法侵染黄瓜子叶节外植体,共获得9株过量表达的再生植株,其中PCR阳性株4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苗苗,张然然,魏文霞,张婷婷,陈书霞[4](2018)在《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HPL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 HPL在不同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黄瓜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HPL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13-CsHPL在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受到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3-Cs HPL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478 bp,编码4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4.34 kD。黄瓜种质26号幼苗的13-Cs HPL基因在受到非生物胁迫如干旱、NaCl、甲基紫精、H2O2、损伤与外源激素MeJA、SA和灰霉侵染处理后其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干旱、Na Cl、H2O2胁迫处理12 h时13-CsHPL的表达水平升高,其中H2O2处理12 h时13-CsHPL的升高最为明显,比对照显着增加了216.79%;在各个处理中,13-CsHPL对甲基紫精及损伤胁迫处理的响应较早,与对照相比,分别在6 h和8 h后显着升高,分别比对照显着增加了52.96%和146.67%。本研究可为黄瓜13-CsHPL参与抗逆性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1期)

杨娟[5](2016)在《田菁根瘤菌中烷基氢过氧化物酶在抗氧化压力及共生固氮中的生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能够共生形成根瘤进行固氮,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植物会产生防御反应,会产生一部分活性氧物质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来阻抗细菌的侵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使得体内氧化压力升高,根瘤菌为了在宿主体内定殖必须要适应植物体内氧化压力的变化,因此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酶来进行代谢。此外共生固氮是厌氧反应,因此过氧化物酶的产生对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田菁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oulinodansORS571)与宿主毛萼田菁既可以形成根瘤,同时又可以形成茎瘤。茎瘤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且其皮层中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放氧的叶绿体,因此茎瘤中的类菌体更易受到活性氧物质的危害。因此研究A.caulinodansORS571对过氧化物的抗性机制十分重要。在根瘤菌中,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共生过程中产生的ROS,并将过氧化氢转化成水和氧。在本研究中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azc_105 和azc_1350分别编码A.caulinodans ORS571中烷基氢过氧化物酶(AhpC)和烷基氢过氧化物酶家族蛋白(Bcp)。首先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这两个基因进行了框内缺失,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进行了敏感性实验,实验中ahpC和bcp缺失株对有机氢过氧化物类的物质不是特别敏感,它们分别是异丙苯氢过氧化物(CuOOH)和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但对过氧化氢(H202)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这表明在所研究的叁种过氧化物中,ahpC、bcp对H202的清除能力强于有机氢过氧化物类。据报道,在大肠杆菌中,ahpC、bcp的缺失株对过氧化氢以及有机氢都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此外,在大部分细菌中,这整个过程都受到转录调控蛋白OxyR的调控,OxyR是属于LysR家族的调控蛋白。据了解oxyR可以激活或者抑制oxyR调节子的表达,包括akatG,gorA,grxA,trxC,dps,并且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AhpC受到OxyR的正调控。于是构建了 ahpC的翻译融合表达载体,发现基因oxyR缺失后对ahpC的表达量没有显着影响。且加入过氧化氢诱导两小时后再次测定lacZ活性,发现结果与不加过氧化氢时活性一致,即oxyR对aahpC没有调控关系,并且过氧化氢对其不起诱导作用。可以认为在田菁根瘤菌中ahpC是低水平的组成型表达。根据实验结果发现ahpC对有机氢过氧化物敏感,而ohr是细胞内特异性的清除有机氢过氧化物类的过氧化物酶,且能够被CuOOH诱导,因此本文还研究了两者在清除CuOOH功能上是否存在功能互补关系,结果证明ohr在缺失株ahpC中的表达量升高约1.5倍,CuOOH诱导后表达量升高2倍,因此两者在功能上着实有互补关系。此外,本文还研究了 ahpC和bcp对A.caulinodans ORS571与毛萼田菁结瘤以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由于细菌在侵染豆科植物时,豆科植物的根部会发生根毛卷曲,因此我们进行了根毛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hpC和bcp的缺失菌株在根毛吸附能力上均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显着差异。通过种植毛萼田菁,对30d大小的茎瘤进行计数,发现在结瘤数目上,敲除株的茎瘤数明显少于野生型菌株,最后对茎瘤的瘤体进行了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同样敲除株的固氮酶活性均低于野生型菌株。从透射电镜实验观察侵染类菌体的情况,发现敲除株与野生型菌株没有差异。基于这些研究结果,ahpC和bcp不仅在抗氧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形成茎瘤以及共生固氮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谢鑫鑫,吴卫东,林碧英,林忠平,高山[6](2016)在《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对生菜遗传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枸橘(Ponarus trifoliata)是一类含植物气味成分较高的植物。从枸橘中分离气味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基因,并构建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导入生菜中,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有数十个阳性植株,且经RT-PCR和Northern杂交鉴定HPL基因可在生菜中正常转录。(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任双[7](2016)在《腌腊肉制品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含量检测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PC-OOH)为研究对象,以合成的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C16:0/18:2PC-OOH)为标样,建立了腌腊肉制品中PC-OOH含量的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腌腊鳊鱼加工过程中PC-OOH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脂质氧化的贡献;最后利用磷脂酰胆碱氧化反应体系,研究了 pH、温度和盐度对PC-OOH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分为叁个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腌腊肉制品中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的含量本文建立了腌腊肉制品中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PC-OOH)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PC-OOH经氯仿/甲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AD)进行检测,以合成的C16:0/18:2PC-OOH为标样外标法定量。色谱柱:Lichrosorb Si 60(250*4.0 mm,5 μm);流动相:A为水,B为正己烷/异丙醇(3:2,v/v),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检测波长:234nm。结果表明:PC-OOH在20~600nmol/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检测限为5.8nmol/mL,定量限为19.4nmol/mL,不同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9.4~91.9%。实际样品分析显示,腌腊鱼、农家腊肠和火腿中方样品中PC-OOH的含量比较高,为92.40~296.99nmol/g,而烟熏肉中未检出PC-OOH。2.传统风干鳊鱼加工过程中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的变化规律采用鳊鱼为原料进行腌制、风干成熟,通过分析测定加工过程中鳊鱼肌肉理化指标、脂肪组成、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过氧化值(POV)、双烯值(CD)、脂肪氧合酶(LOX)活力以及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PC-OOH)含量,探究PC-OOH的变化规律,解析PC-OOH对脂质氧化的贡献。结果表明:PC-OOH值在腌制阶段和风干前期显着增加(p<0.05),在风干后期显着降低直到风干结束(p<0.05);LOX活力与△PC-OOH呈现显着正相关性,表明在鳊鱼风干成熟过程中LOX参与肌内磷脂氧化;PC-OOH值与POV值之比从加工开始时的1/2逐渐下降至结束时的1/3,表明PC-OOH对POV的贡献呈现下降趋势,但始终是POV的主要贡献者。3.pH、温度和盐度对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形成的影响研究了 pH、温度和盐度对磷脂酰胆碱氧化体系C16:0/18:2 PC-OOH形成的影响。在pH值5.5-8.5的范围内,非酶促氧化体系C16:0/18:2PC-OOH的生成量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酶促氧化体系C16:0/18:2PC-OOH的生成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温度4-45℃的范围内,非酶促氧化体系C16:0/18:2 PC-OOH的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酶促氧化体系C16:0/18:2PC-OOH的生成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盐浓度0-9.0%的范围内,酶促和非酶促氧化体系C16:0/18:2PC-OOH的生成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pH、温度和盐度对C16:0/18:2 PC-OOH的形成均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任双,宋慧,耿志明,王道营,张牧焓[8](2016)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腌腊肉制品中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腌腊肉制品中的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PC-OOH)进行检测。腌腊肉制品中的PC-OOH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合成的C16∶0/18∶2 PC-OOH为标样,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检测。色谱柱:Lichrosorb Si60(250 mm×4.0 mm,5μm);流动相:A为水,B为正己烷-异丙醇(3∶2,V/V),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4 nm。结果表明:C16∶0/18∶2 PC-OOH在20~600 nmol/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检出限为5.8 nmol/m L,定量限为19.4 nmol/m L,不同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9.4%~91.9%。实际样品分析显示,农家腊肠A、B和火腿中方样品中PC-OOH的含量比较高,为92.4、106.4 nmol/g和102.5 nmol/g,烟熏肉中未检出PC-OOH。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腌腊肉制品中PC-OOH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14期)

朱本占,刘玉祥,任福荣,黄春华[9](2015)在《致癌性卤代醌与有机氢过氧化物不依赖金属分解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生物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卤代醌是一类具有致癌活性的化合物.最近,它们作为氯代消毒副产物在饮用水中被检测到.有机氢过氧化物(ROOH)可通过自由基和酶促反应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先前的研究表明,ROOH可被过渡金属催化分解产生烷氧自由基,从而启动脂质过氧化或进一步分解生成α,β-不饱和醛.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卤代醌能否不依赖过渡金属离子与ROOH以类似方式生成烷氧自由基.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其他分析方法,结果发现,2,5-二氯-1,4-苯醌(DCBQ)可显着增强典型的有机氢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 OH)分解,以不依赖金属离子的方式生成叔丁氧自由基.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我们检测和鉴定出一类新型的以碳为中心的醌酮自由基,其是我们之前推测的以氧为中心的醌氧自由基的自旋异构体.我们进而将研究扩展到更具生理意义的内源性脂质氢过氧化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中,发现DCBQ也可以显着增加13-HPODE的分解,产生脂质烷基自由基和具有基因毒性的4-羟基-2-壬烯醛.其他卤代醌也具有类似作用.研究表明,致癌性卤代醌能通过一类新型的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亲核取代和均裂分解的机制,促进有机氢过氧化物分解并生成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烷氧、醌酮和脂质烷基自由基,及具有基因毒性的4-羟基-2-壬烯醛.以上研究结果可部分解释卤代醌及其酚类前驱物为何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5年07期)

张然然[10](2015)在《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HPLs)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是一种膜结合的血红素蛋白,可以催化脂氢过氧化物(HPOD或HPOT)形成短链的挥发性醛和含氧酸。其催化产物是醛类挥发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本试验分别以香气成分差异较大的两份黄瓜种质华北型26号和欧洲型14号为材料,进行了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HPL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不同发育进程和不同处理下基因表达特性的分析,此外还成功构建了9-CsHP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了蛋白表达,初步探讨了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HPL)的作用和功能,为黄瓜醛类物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另外本试验还成功克隆出和HPL属于同一亚家族的丙二烯氧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并对AOS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本试验的主要结论如下:1.克隆了黄瓜中CsHPLs基因根据公布的葫芦科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黄瓜种质华北型26号和欧洲型14号为材料克隆了CsHPL基因的cDNA序列,使用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9-CsHPL的CDS区为1476 bp,13-CsHPL的CDS区为1478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HPL基因分别编码478和481个氨基酸,分子量分别为54.15 kD和54.34 kD,具备CytP450家族典型的四个结构域特征,分别属于9-HPL和13-HPL。本试验克隆的CsAOS基因的CDS区为1599 bp,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是60.00 kD,同样具备CytP450家族特性。2.CsHPLs基因在华北型26号黄瓜不同组织部位中的相对表达量9-CsHPL在30 d的卷须中表达量最高,是叶中表达量的4倍;13-CsHPL在茎中的表达最高;913-HPL在根、茎、叶和卷须中的表达量依次升高。CsAOS在根和茎中的表达量与9-CsHPL差距较小,在叶中的表达最低。在不同叶龄中9-CsHPL、13-CsHPL和CsAOS的表达量变化均为老叶>幼叶>功能叶,913-HPL的是功能叶>老叶>幼叶。3.CsHPLs基因在黄瓜幼苗不同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9-CsHPL在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受到损伤、MeJA、SA以及灰霉处理后表达均升高,在欧洲型14号黄瓜幼苗受到SA处理后表达量变化不大,在其他处理下均升高;13-CsHPL在两种黄瓜幼苗受到损伤、MeJA、SA处理后基因的表达均显着升高,而在受到灰霉侵染后,在华北型26号幼苗中13-CsHPL基因表达量升高,在欧洲型14号中变化不大;913-HPL在两种黄瓜幼苗受到同样的处理后基因的表达均升高。除此之外对CsAOS的分析发现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受到SA以及灰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在华北型26号幼苗受损伤和MeJA处理以及欧洲型14号幼苗中受SA处理后基因表达无显着变化外,其他处理下均升高。4.CsHPLs基因在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受到其他生物胁迫时的相对表达量9-CsHPL在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受到干旱,甲基紫精MV和过氧化氢H2O2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但是受到氯化钠NaCl处理后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变化;13-CsHPL在四种同样处理的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中基因的表达量均升高;913-HPL在幼苗受到干旱后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变化,其他处理下均升高。CsAOS在幼苗受到同样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均升高。5.CsHPLs基因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相对表达量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9-CsHPL基因在欧洲型14号和华北型26号黄瓜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量较高;13-CsHPL在华北型26号黄瓜果实的果皮中表达量显着升高,在果肉和果腔中无明显变化,而在欧洲型14号的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均升高,在果腔中的变化较小;913-HPL在华北型26号黄瓜果实不同部位中的表达量升高,在欧洲型14号的果皮中变化较大,其他变化很小。6.CsHPLs基因不同处理欧洲型14号黄瓜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4个基因在受到损伤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而在MeJA处理后13-CsHPL、913-HPL、CsAOS的表达量升高,9-CsHPL的表达量则是先降低后升高。7.9-CsHPL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的诱导将克隆的9-CsHPL基因分别连接在原核表达载体pMAL-c4x和pGEX-4t上,经IPTG诱导在E.coli BL21(DE3)表达后,SDS-PAGE显示在94 kD和54kD处出现明显的特征蛋白条带,其中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4kD左右与预期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氢过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构建脂质氢过氧化物——核桃分离蛋白氧化体系,研究脂质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氢过氧化物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向100 m L 0. 05 mg/m L蛋白溶液中添加9 m L亚油酸,核桃分离蛋白溶解度下降至6. 89%,游离巯基含量由2. 82μmol SH/g下降至1. 92μmol SH/g,羰基含量由2. 26 nmol/mg增加至4. 23 nmol/mg,表明氧化后核桃蛋白理化特性产生变化。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蛋白质氧化导致核桃分离蛋白α-螺旋和β-折迭含量下降,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上升。随着亚油酸添加量的增加,蛋白质氧化程度加大,核桃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从429. 66下降到405. 24。内源荧光最大荧光峰位红移,内源荧光强度下降,此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催化亚油酸氧化诱导核桃分离蛋白聚集,并进一步使蛋白质二级和叁级结构发生变化。体积凝胶色谱法结果显示,核桃分离蛋白氧化后,小分子多肽含量下降,高分子量聚集体含量增加,说明脂质氢过氧化物氧化修饰导致核桃蛋白结构改变,形成氧化聚集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过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向思敏,朱振中,王巍巍.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油脂中氢过氧化物和醛含量[J].中国油脂.2019

[2].王丹丹,孙领鸽,毛晓英.脂质氢过氧化物氧化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3].刘苗苗.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HPLs参与醛类香气合成的初步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刘苗苗,张然然,魏文霞,张婷婷,陈书霞.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HPL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5].杨娟.田菁根瘤菌中烷基氢过氧化物酶在抗氧化压力及共生固氮中的生理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6

[6].谢鑫鑫,吴卫东,林碧英,林忠平,高山.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对生菜遗传转化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6

[7].任双.腌腊肉制品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含量检测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8].任双,宋慧,耿志明,王道营,张牧焓.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腌腊肉制品中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的含量[J].食品科学.2016

[9].朱本占,刘玉祥,任福荣,黄春华.致癌性卤代醌与有机氢过氧化物不依赖金属分解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生物学意义[J].中国科学:化学.2015

[10].张然然.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HPLs)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氢过氧化物论文-向思敏,朱振中,王巍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