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斯定理,教学设计
电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丛广宇,杨兆海,程丹[1](2019)在《混合式教学下“电通量、高斯定理”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出现在课程教学中。本文以大学物理电学部分"电通量、高斯定理"一节为例,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0期)
秦奋,耿协飞,冯克鑫,张留将,孟凡康[2](2019)在《电通量法测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通量法试验研究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HPR)、膨胀剂(EA)与缓凝剂(RE)3种外加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HPR、EA与RE 3种外加剂均可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适当掺量范围内,掺入EA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效果明显优于HPR与RE;对于同一种外加剂,通过的混凝土电子数量与外加剂的掺量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梁凯[3](2019)在《机制砂替代率对混凝土电通量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机制砂替代率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和机制砂替代率等因素对混凝土28 d电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土28 d电通量的影响顺序为:矿粉掺量>水胶比>粉煤灰掺量>机制砂替代率;高水胶比下,随着机制砂掺量增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增大。(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苗福生,马海龙,刘宁,杨建森[4](2019)在《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功能梯度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功能梯度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了多因素(水胶比、粉煤灰、硅粉、聚丙烯酸酯乳液)作用对聚合物水泥基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其电通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加以定量化表征;建立了电通量关于各因素的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电通量的影响程度为水胶比>聚丙烯酸酯乳液>硅粉>粉煤灰;当水胶比、粉煤灰、硅粉、聚丙烯酸酯乳液分别为0. 22、25%、5%、6%时,电通量最小值为331. 5 C。(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岳汉威,刘颖卓[5](2018)在《养护条件对水泥石早期电通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养护环境(保湿环境、干燥环境及干燥-保湿混合环境)、养护时间(10、14、21、28 d)及掺合料取代水泥量(0~60%)对水泥石电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何种养护环境,不掺矿物掺合料的水泥石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差;(2)0~10 d是水泥石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养护的最佳龄期,在此期间保湿养护越充分,越有利于水泥石28 d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水泥石在该阶段短暂缺水养护后及时保湿,能够最大程度降低28 d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受损的风险;(3)10~21 d是水泥石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发展的快速时期,此期间保湿养护时间越长,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发展越快;(4)引入掺合料能够明显提升水泥石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过量引入掺合料能够一定程度弥补水泥石由养护湿度不足而引起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降低,但是弥补效果随干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差。(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6期)
苏家驹,刘清梅[6](2017)在《浅谈掺合料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固定胶凝材料总量和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制作不同掺量的单掺粉煤灰、单掺矿粉和双掺粉煤灰、矿粉为对比的系列混凝土配合比,测试不同龄期的系列混凝土6h电通量,探讨不同种类的掺合物及掺量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32期)
张善德,刘涛,袁伟,丁来彬[7](2016)在《电通量法和RCM法测定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室采用同一混凝土配比制作的试件,分别按电通量法和RCM法进行氯离子渗透性试验。对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粉煤灰》期刊2016年05期)
刘剑,唐云刚[8](2016)在《影响混凝土建筑物氯离子电通量因素的试验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不仅仅表现在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这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国这些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应用。因此,文章就以混凝土的研究为例,简单的探讨了在这一研究当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且着重阐述了氯离子电通量这一因素会对混凝土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山砂混凝土。(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6年10期)
张贺,杨辉,俞海勇[9](2016)在《混凝土表面电阻率与电通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电极法测试了不同混凝土配合比试件的表面电阻率,分析了表面电阻率随水灰比及胶凝材料配比的变化,并进一步对表面电阻率与电通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表面电阻率随水灰比增大而减小,双掺矿渣和粉煤灰时混凝土的表面电阻率较大,表面电阻率与电通量具有较好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6年06期)
詹国良,陈泽灵,郑楚茂,叶门康,李崇栩[10](2016)在《地铁盾构管片混凝土电通量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延长地铁盾构管片的服役寿命,研究了养护龄期、掺合料种类及掺量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56 d前,混凝土电通量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而降低;低活性的粉煤灰会增大混凝土的电通量,降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矿粉与硅灰的掺入都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电通量,混凝土电通量与矿粉的掺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硅灰的加入对降低混凝土电通量的效果非常显着,掺量为7.5%时,混凝土的电通量达到最低值,电通量下降90.2%。同时,结果对于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04期)
电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电通量法试验研究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HPR)、膨胀剂(EA)与缓凝剂(RE)3种外加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HPR、EA与RE 3种外加剂均可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适当掺量范围内,掺入EA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效果明显优于HPR与RE;对于同一种外加剂,通过的混凝土电子数量与外加剂的掺量呈非线性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丛广宇,杨兆海,程丹.混合式教学下“电通量、高斯定理”的教学设计[J].科技视界.2019
[2].秦奋,耿协飞,冯克鑫,张留将,孟凡康.电通量法测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试验研究[J].市政技术.2019
[3].梁凯.机制砂替代率对混凝土电通量的试验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
[4].苗福生,马海龙,刘宁,杨建森.多因素对聚合物水泥基功能梯度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岳汉威,刘颖卓.养护条件对水泥石早期电通量的影响[J].混凝土.2018
[6].苏家驹,刘清梅.浅谈掺合料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7
[7].张善德,刘涛,袁伟,丁来彬.电通量法和RCM法测定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J].粉煤灰.2016
[8].刘剑,唐云刚.影响混凝土建筑物氯离子电通量因素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门窗.2016
[9].张贺,杨辉,俞海勇.混凝土表面电阻率与电通量的相关性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
[10].詹国良,陈泽灵,郑楚茂,叶门康,李崇栩.地铁盾构管片混凝土电通量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