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熊超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熊超

泗阳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省宿迁市223700

摘要: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至关重要。新时期,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建设单位就必须注重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确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途径

对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检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另外,建筑工程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建筑工程施工也能够对应发展,这就导致我国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如何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这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作为建筑工程的第三方检测人员,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下面我将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常用方法进行研究,力求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的生活空间。

1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基本原则

1.1常规检测原则

所谓常规检测就是施工过程中抽样检测的标准化,我们在这一检测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建筑主体结构的形式,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而能够进行全面的分类抽样调查。按照我的经验,常规检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具有一定的传递性。第一个层次是将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参考依据,可以详细划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个层次是将建筑构件作为依据,也就是与之相对应的划分为梁、柱、墙等;第三个层次是按照建筑材料的材质的差异进行划分。

1.2异议检测原则

在建筑施工和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也就导致我们必然会遇到存在异议的构件。再就是,在抽样检测过程中,需要依据检测的容量来确定,这也是比较异议产生几率较大的方面。所以,我们针对异议检测,需要保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我们需要扩大检测的组织性,配置多个组织单位参与到主体结构检测中,可以借助现场责任单位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多部门共同完成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其次,我们需要对抽样检测的数量抽样检测的样本筛选量,一般是以总样本容量的10%来确定,当然样本越多,抽样的结果越准确。最后,需要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对于第三方委托检测机构做出的方案,需要明确其优点和缺点,并且进行方案的二次修改。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流程及方法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是一个专业要求较高的系统实践过程。就检测过程来看,其技术选择和流程应用的规范对于检测检测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要实现检测的合理化,检测人员在流程和方法上就必须进行如下规范:

2.1主体结构检测流程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过程中,实现检测流程的规范有助于检测方式的合理应用,从而有效的提升主体检测质量。从实践过程来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包含了以下具体环节:(1)实现检测对象的现场调查,并在检测目标、要求及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基础数据的初步收集。(2)针对具体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方案编制,就方案编制过程而言,工程检测人员不仅要在划分检测的范围,明确检测概况,更要对检查目的、要求和依据进行有效说明,确保实际检测的高效实施。此外,检测人员部署、仪器配置也是其方案编制的基本内容。(3)在保证现场检查质量的同时,进行建筑结构可靠性的有效分析。通常而言,几何量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和化学性能检测是其性能把控的基本支撑。(4)实现检测数据的进一步整理和分析,并在计算、归纳过程中,实现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情况的有效把控,并针对性的予以技术性防治处理,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2主体结构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与仪器检测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两种基本形式[2]。外观检测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首先要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外观进行观察,并实现其损坏、裂缝状况的规范掌控。其次,进行工程建设标准的明确,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结构外观和尺寸的观测,确保结构尺寸与建设标准的统一。最后,检测人员还应对主体施工的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强度、稳定性的应用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外观检测受到检测人员专业性的影响,故而主观性较强,检测偏差较高。

仪器检测是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最为常用的方式。与外观检测过程相比,仪器检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效率性,其在检测设备的支撑下,能够有效的实现主体建设实际与建设目标的差距,为工程建设质量的把控提供了有效指导。检测实践过程中,无损检测与有损检测是其应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般情况下,X光技术、超声、电磁等都属于无损检测的范畴,而有损检测包含了压力回弹检测、取芯检测等方式,通过这些检测方式的应用,人们能够实现建筑主体质量的有效把控,从而有效的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3.1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检测

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检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在对该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管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工程的材料,因此,进行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应该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开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就应该做好施工资质的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同时,还应该审查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保障施工人员满足技术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施工方案的检测工作,通过使用先进的BIM技术,需要做好三维模型的检验工作,通过反复的撞击试验建筑施工结构,从而迅速查找存在于施工方案中的问题,之后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有效性。

3.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检测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入到施工阶段之后,需要做好严格的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确保整个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细节问题加以关注,以免出现任何漏洞,从而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检测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检测主体结构的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规范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沉降问题等。就沉降率的检测工作而言,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沉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质量比较大,但是,普通的沉降所导致的后果不会很严重。因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不同,因此沉降结果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威胁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做好沉降问题的检测工作。首先需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处布置检测点,同时,完成对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第一轮检测,将记录的所有基点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通过对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如果结构在正常的沉降范围之内,说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需要对其加以调整,避免故障的产生。

总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只有在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其检测流程和方法的具体把控,并实现具体检测技术的规范应用。才能确保主体结构检测方法的合理和质量提升,继而推动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5):267~268.

[2]廖晓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65~266.

[3]余稳松,郑俊升.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J].低碳世界,2017(3):155~156.

标签:;  ;  ;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熊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