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权利论文-张岩涛

国际劳工权利论文-张岩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劳工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劳动权

国际劳工权利论文文献综述

张岩涛[1](2016)在《促进体面劳动 维护社会正义——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劳工权利的公约概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劳工组织作为联合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机构之一,通过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的方式来指导和推动全球劳工立法工作,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实现社会正义。中国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国际劳工公约规定的义务,完善国内劳动法律体系,落实国家保护责任,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6年06期)

王辉[2](2013)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国际劳务合作是世界各国参与世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国与国之间经济领域里相互依赖的结果。世界各国之间在劳工权利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通过国际劳务合作的方式就是一条合适的减少差距的途径。国际劳务合作为劳务输出国带来了外汇收入,可以用来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工人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技术水平等,也促使劳务输出国在国际社会的要求下不断地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管理手段。同样,对劳务输入国来说,通过国际劳务合作可以缓解或解决本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本国劳动力不足的行业及本国工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通过直接引进劳务人员,不但输入了技术,而且也可以减省很多培训费用和生产成本。同时,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人员的流动,增强了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有利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国的劳工标准趋于一致,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繁荣,也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进步发展。论文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研究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本论部分共计七章第一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首先指出了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和类型。然后,对劳工权利的内涵、外延及内容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进行剖析,得出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概念。研究中重点论证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出国际劳务合作和劳工权利保障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通过本章的研究,明确了论文的两个主要关键词——国际劳务合作和劳工权利保障的涵义,有利于后面章节内容的研究。同时也阐述了国际劳务合作中保障劳工权利的理论基础,使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第二章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国际社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实践和不足。从国际层面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体现在国际公约、国际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及国际惯例方面。国际公约方面显得比较复杂,既有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制定的公约,也有国际移民组织的宪章等。国际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均有体现,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签订中比较积极,以此来推动劳工权利保障的发展。国际惯例中对劳务人员的收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体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国际公约、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及国际惯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的发展并不是非常顺利。第叁章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世界各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立法和存在的问题,是从一些国家的国内层面来研究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状况。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日本、韩国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有相应的立法和管理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劳务输入国的立法往往更多地考虑本国利益,而忽视了劳务输出国的利益,使国内立法难免偏颇。第四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基于在现有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和构建,力图消除现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使制度更能满足劳工权利保障的需要。本章分别从主体、制度和救济叁方面研究了有关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组织分工与合作、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可能性制度构建、劳工权利损害救济途径,构建了劳工权利保障的机制,使劳工权利在国际劳务合作中得以全面保障。第五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纳入软法性规范的现实性安排。国际软法性规范大量存在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劳工权利保障纳入以SA8000和IS026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具有一定的背景和基础,并具有必要性。因此,进一步分析了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路径,并分别指出了在SA8000和IS026000中的体现。第六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约定和法律适用原则。国际劳务合作合同,对劳工权利保障具有直接效力。指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签订和法律关系,并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为劳工权利保障提供了法律选择的方法。第七章研究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和完善。分析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认真梳理了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出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受损的典型事例及原因,并分析了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对外劳务合作中加强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应对、完善国内法律制度和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对策,使劳工权利得以充分全面的保障。结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申了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指出了论文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观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廖娟[3](2012)在《从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看我国家政工的法律权利与法律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约有2000万人的家政工,这一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并没有被纳入正式的劳动就业范畴,无法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每到春节临近,人们都会谈起保姆荒这个话题。对于家政服务这个行业,我们的关注不应该仅仅是在节假日时才被提起,家政工作为劳动者应当平等地享受国家社会所提供的社会待遇,当我们在享受着家政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服务的同时,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和体面尊严的社会认同。(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袁帅[4](2011)在《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工权利”的界定问题——以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20年是国际劳工标准在世界诸多国家得到认可和适用的发展阶段,劳工权利的诉求者和多数人都认为工人权利应当如同"人权"一样被对待,必须得到司法程序的严格保护。然而,劳工权利的内容界定自始至终存在着争议。笔者比较了国际劳工组织和美国劳工法对"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这两项核心劳工权利的界定,认为美国劳工运动的历史受到"纯粹而简单的联盟"思想主导,而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工权利"的认识则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者自由结社权的给予范围过于宽泛;其二,对集体协商等行为的限制过于狭隘。(本文来源于《当代法学》期刊2011年01期)

黄韬[5](2009)在《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两者关系的法律规则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工保护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之初就是和公平贸易的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劳工权益保护与贸易挂钩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另一方面也可能制造阻碍自由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引入劳工标准都会导致自身内在利益的追求与外在道德形象维护的矛盾。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交往中,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不论在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层面,还是在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层面,劳工问题已深深嵌入到跨国贸易活动中。(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李良才[6](2008)在《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利间冲突与协调的法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自由化和劳工权利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和谐,但是它们之间的冲突并非严重到不可协调。国际社会对两者间恰当关系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是如何协调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利间的冲突,是一个理论上存有争议,国际实践未能有效解决的事项。单边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区域模式以及多边模式都不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中国作为WTO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在面对社会倾销的指控时需要作出积极的应对。(本文来源于《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期刊2008-10-01)

杨松才[7](2008)在《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障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全球化需要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资本和技术流动的无国界性和劳动力流动的有国界性,使得劳动力在与资本的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国际竞争造成了发达国家失业上升,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条件恶化。国际劳工标准没有得到遵守,劳工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面对新的挑战,具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WTO无动于衷,而国际劳工组织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双双受到强烈的批评。国际社会在提及劳工权利时,往往将其与劳工标准相提并论。与劳工权利一样,劳工标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宣言最终将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权、取消强迫劳动、机会与待遇平等、取消童工等四项核心劳工标准从所有劳工标准中分离出来,并视之为基本人权。劳工权利保障问题由来已久,但严格意义的劳工权利保障立法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劳工权利的法律保护先后经历了国内劳工立法、国内劳工立法到国际规制,贸易立法中的劳工权利、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权利若干历史发展阶段。受国内政治压力的影响,美国和欧盟提出在GATT/WTO论坛上就加入劳工标准进行讨论。发展中国家却担心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坚决加以反对。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支持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发展中国家反对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支持者认为,劳工标准关乎劳工的人权,而核心劳工标准则涉及到劳工的基本人权。劳工权利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权利,它们源于人的道德、理性和尊严。如果任凭发展中国家降低劳工标准于不顾,将造成社会倾销,造成工作机会从高工资、高标准的发达国家流向低工资、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反对者认为,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企图压制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国的反对者认为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是为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制造借口,目的在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干预。在GATT/WTO贸易论坛上讨论劳工权利的建议搁浅以后,美国和欧盟仍然没有放弃通过贸易推行劳工标准的努力。一方面,它们继续利用国内立法、普惠制等强迫性或者激励性单边贸易措施迫使或者诱使其贸易伙伴接受国际劳工标准,从而造成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可能冲突和对立。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法,使用双边/区域贸易协定的形式,在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推行国际劳工标准。美国和欧盟对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它们在WTO论坛讨论劳工权利的意愿。由于双边/区域贸易协定采取内外有别的贸易安排,美国和欧盟主导下的此类贸易协定的迅速增加,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全球贸易利益。GATT/WTO贸易协定中有若干个条款可以与劳工权利联系起来。实际上,除了GATT第20条所列举的若干例外事项与劳工权利有较大关联外,其他条款很模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些条款的模糊性,极有可能被美国和欧盟等所利用,作为其对它们认为不遵守劳工标准的国家采取贸易制裁的依据。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对有关条款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内容;同时,需要改革现有劳工权利的国际执行机制,通过将劳工权利纳入WTO贸易政策审核机制和建立WTO/ILO贸易争端联合解决机制,来推行劳工权利的执行。为了防止这些措施被滥用,应严格限定这些措施只适用于与贸易有关的四项基本劳工权利。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在WTO论坛上积极应对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的谈判,正确行使国际话语权。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国内立法与国际标准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应加速对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尤其是基本劳工权利公约的批准,改革国内立法使之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5-08)

刘贞[8](2008)在《社会责任国际(SAI)对国际劳工权利问题治理的参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分析社会责任国际(SAI)在全球化情境下对国际劳工权利问题治理的参与机制。在当今的国际生产与贸易过程中,劳工权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在对目前全球经济体系中国际劳工权利状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社会责任国际如何参与国际劳工权利的“立法”及相应的监督执行,以及该组织在国际劳工权利问题上与各主要利益—责任相关方的互动关系。本文的结论是:以社会责任国际为代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劳工权利问题治理上具有独到的建设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5-01)

黄韬[9](2006)在《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关系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工保护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之初就是和公平贸易的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劳工权益保护与贸易挂钩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 另一方面也可能制造阻碍自由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引入劳工标准都会导致自身内在利益的追求与外在道德形象维护的矛盾。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交往中,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不论在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层面("公"的角度),还是在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层面("私"的角度),劳工问题已深深嵌入到跨国贸易活动中。对于中国来说,利用低成本劳动力扩大出口的道路已越走越窄,世界范围内劳工权益与贸易关系的变革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当下中国的贸易结构与法律秩序。(本文来源于《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期刊2006-10-01)

秦恩才[10](2006)在《论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具有关联性与冲突性。工人权利与贸易的磋商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劳工权利必将与国际贸易挂钩。国际社会对贸易与劳工权利的规制既有国内法形式表现出的单边贸易壁垒,又有双边条约、多边协定的共同约定。虽然国际劳工组织就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的保护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世界贸易组织对有关劳工权利的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列入其法律框架之下。(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06年07期)

国际劳工权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国际劳务合作是世界各国参与世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国与国之间经济领域里相互依赖的结果。世界各国之间在劳工权利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通过国际劳务合作的方式就是一条合适的减少差距的途径。国际劳务合作为劳务输出国带来了外汇收入,可以用来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工人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技术水平等,也促使劳务输出国在国际社会的要求下不断地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管理手段。同样,对劳务输入国来说,通过国际劳务合作可以缓解或解决本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本国劳动力不足的行业及本国工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通过直接引进劳务人员,不但输入了技术,而且也可以减省很多培训费用和生产成本。同时,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人员的流动,增强了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有利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国的劳工标准趋于一致,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繁荣,也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进步发展。论文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研究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本论部分共计七章第一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基本理论。首先指出了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和类型。然后,对劳工权利的内涵、外延及内容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进行剖析,得出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概念。研究中重点论证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出国际劳务合作和劳工权利保障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通过本章的研究,明确了论文的两个主要关键词——国际劳务合作和劳工权利保障的涵义,有利于后面章节内容的研究。同时也阐述了国际劳务合作中保障劳工权利的理论基础,使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第二章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国际社会对劳工权利保障的实践和不足。从国际层面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体现在国际公约、国际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及国际惯例方面。国际公约方面显得比较复杂,既有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制定的公约,也有国际移民组织的宪章等。国际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均有体现,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签订中比较积极,以此来推动劳工权利保障的发展。国际惯例中对劳务人员的收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体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国际公约、多边和双边劳务协定及国际惯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的发展并不是非常顺利。第叁章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中世界各国对劳工权利保障的立法和存在的问题,是从一些国家的国内层面来研究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状况。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日本、韩国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有相应的立法和管理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劳务输入国的立法往往更多地考虑本国利益,而忽视了劳务输出国的利益,使国内立法难免偏颇。第四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基于在现有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和构建,力图消除现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使制度更能满足劳工权利保障的需要。本章分别从主体、制度和救济叁方面研究了有关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组织分工与合作、劳工权利保障纳入WTO的可能性制度构建、劳工权利损害救济途径,构建了劳工权利保障的机制,使劳工权利在国际劳务合作中得以全面保障。第五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纳入软法性规范的现实性安排。国际软法性规范大量存在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劳工权利保障纳入以SA8000和IS026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具有一定的背景和基础,并具有必要性。因此,进一步分析了劳工权利保障纳入社会责任标准软法性规范的路径,并分别指出了在SA8000和IS026000中的体现。第六章研究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约定和法律适用原则。国际劳务合作合同,对劳工权利保障具有直接效力。指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签订和法律关系,并分析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国际劳务合作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为劳工权利保障提供了法律选择的方法。第七章研究了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的现状和完善。分析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认真梳理了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出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受损的典型事例及原因,并分析了在劳工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对外劳务合作中加强劳工权利保障的国际应对、完善国内法律制度和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对策,使劳工权利得以充分全面的保障。结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申了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指出了论文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劳工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岩涛.促进体面劳动维护社会正义——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劳工权利的公约概要[J].人权.2016

[2].王辉.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D].南京大学.2013

[3].廖娟.从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看我国家政工的法律权利与法律地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4].袁帅.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工权利”的界定问题——以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为例[J].当代法学.2011

[5].黄韬.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两者关系的法律规则视角[J].国际商务研究.2009

[6].李良才.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利间冲突与协调的法律思考[C].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2008

[7].杨松才.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D].湖南大学.2008

[8].刘贞.社会责任国际(SAI)对国际劳工权利问题治理的参与机制[D].暨南大学.2008

[9].黄韬.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关系论纲[C].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2006

[10].秦恩才.论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制[J].经济师.2006

标签:;  ;  ;  ;  

国际劳工权利论文-张岩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