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黄英华(绵阳市中医医院机关分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71%(54/63),好转率为11.11%(7/63),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愈率为42.86%(27/63),好转率为26.98%(17/63),治疗总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补肾调督针法推拿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LDH的发病基础是是腰椎间盘组成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髓核组织从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受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而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骨痹”范畴[2]。《素问?标本病传论》中记载:“肾病,少肤、腰脊痛”。所以,我们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不合并严重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未合并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等,不合并严重感染等。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34-65岁,平均45.8±2.1岁;病程7天-8年,平均4.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31-62岁,平均40.8±2.4岁;病程8天-9年,平均4.5±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诊疗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调督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针刺主穴取肾俞、大肠俞、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百会、悬钟、秩边、委中、阳陵泉、环跳、昆仑。配穴取风池、殷门、承山、承扶、足临泣。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0.30mm×60mm毫针,采用振颤式进针法针刺所有穴位,对秩边和环跳穴行提插泻法,产生酸麻、放电样针感并传至小腿和足趾,其余穴位先行提插法获得酸麻或者重胀感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推拿疗法:患者俯卧位,医生用掌根部由轻到重,自上向下,推揉腰部两侧5~7次;然后用前臂揉压腰骶部脊椎两侧5~7次;最后用拇指点按大肠俞穴、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以上推拿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诊疗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内科治疗,包括理疗、骨盆持续牵引、按摩以及中药丹参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等。

1.3疗效观察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腰部活动情况及直腿抬高试验,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观察。

临床治愈: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达70度以上,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70%,腰部活动度恢复正常;好转:患者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不足70度,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70%,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不能,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30%,腰部活动功能无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5.71%(54/63),好转率为11.11%(7/63),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愈率为42.86%(27/63),好转率为26.98%(17/63),治疗总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膨出或髓核脱出,压迫脊神经根,从而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4]。中医认为LDH属“腰痛、骨痹”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背痛诸候》中记载:“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二曰风痹,……三曰肾虚,……四曰臀腰,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景岳全书?杂病谟》中记载,“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则属太阳,在臓则属肾气,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故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外多为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而致,风寒湿邪使经络疏通受助,瘀滞经脉,深入骨髓,痰瘀互阻,凝涩不通,“不通则痛”;其内因则以肾虚为主,肾脏虚而亏损,无以养筋脉,致使发生腰腿痛。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为“阳经之海”,具有调节阳经经气作用。当督脉发生病变时,督脉气血外溢,阳气阻滞致腰痛。现代医学理论,针灸调督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改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减轻突出椎间盘的水肿和粘连状态,消除局部的炎症,起到治疗作用。肾虚为致病之根本,外伤劳损为致病之标,二者相互影响。故笔者认为治疗应以补肾、调督、祛湿、通络为原则。

《素问?刺腰痛》中详细阐述了十二经、奇经的腰痛症状,笔者体会其道,采用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结果发现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一般在1周之内就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且观察组治愈率为8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愈率为42.86%,治疗总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以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且多发在后、外侧,是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络所过。所以治疗时取该二经腧穴为主,膀胱俞、秩边、志室、承扶皆足太阳膀胱经之腧穴[5]。针刺秩边穴和环跳穴、委中穴和阳陵泉、昆仑穴和足临泣穴可疏通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络;针刺肾俞穴和悬钟穴可温肾益髓驱寒[6];其余诸穴均以经络所过而主治其症。

应用推拿手法治疗的原理则是通过体表刺激经穴[6],以及利用牵拉、旋转等外力使腰椎间盘生理解剖位置恢复,使局部肌肉痉挛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快血流速度,增加病变腰椎间盘营养供应,促进代谢产物及炎症化学介质代谢排出,使受压迫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采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前应该行X线摄片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脊柱先天性畸形及其他骨质病变。推拿手法要轻柔稳定,忌粗暴手法,以免造成二次损伤,给患者增加痛苦。本研究中未发生因推拿手法过重使病人病情加重的现象。另外,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取不同的推拿手法,辨证施治[7]。比如患者脊柱活动受限,在施用推拿手法时,应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快速有效的实现推拿目的;如果患者脊柱前屈受限,应多做扳腿伸髋动作,减少屈膝屈髋动作;如果患者脊柱后伸受限,则反之。

综上所述,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突出症辨证分经而论治,切中病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舒筋活络,可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青,沈炳华,曲文庆.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07,22(3):206-207.

[2]潘树和.补肾壮督活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26-92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冯伟,冯天友,王书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挤压作用的临床意义.中国骨伤,2008,21(1):17.

[5]何亮,李平.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478-479.

[6]刘兆强,霍龙,孙博,等.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61.

[7]喻有德,杨长生.手法配合温泉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8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

标签:;  ;  ;  

补肾调督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