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钾论文-程文龙,韩上,武际,李敏,石祖梁

土壤钾论文-程文龙,韩上,武际,李敏,石祖梁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秸秆还田,钾肥,替代,油菜-水稻轮作

土壤钾论文文献综述

程文龙,韩上,武际,李敏,石祖梁[1](2019)在《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试验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油菜和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秸秆还田可替代化学钾肥的用量。结果表明:1)油菜季秸秆还田可以替代1/3~2/3的化学钾肥而油菜不减产,水稻季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秸秆还田能够替代化学钾肥的量呈减少趋势。轮作周期上,秸秆还田可以替代1/3的化学钾肥而油菜和水稻的总产量不减少。2)与单施钾肥(NPK)处理相比,油菜季,秸秆替代钾肥(NP+1/3K+S、NP+2/3K+S)处理均显着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水稻季,NP+2/3K+S处理显着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同时NP+1/3K+S处理也显着提高了钾肥偏生产力。3)在3个轮作周期中,不施钾肥(NP)、单施钾肥(NPK)始终处于亏缺状态,而秸秆替代钾肥处理(NP+S、NP+1/3K+S、NP+2/3K+S)的土壤钾素虽然在第1个轮作周期时均处于亏缺状态,但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增加,亏缺量逐渐减少,至第3个轮作周期时,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4)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减缓了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油菜-水稻轮作区秸秆还田减施钾肥有利于弥补土壤钾素亏缺,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5期)

温玉梅,胡红青,尤锦伟,周修配,宋子腾[2](2019)在《紫云英还田对稻田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钾(K)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叁大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生长起着关键作用。土壤的含K矿物具有巨大的供K潜力,但这部分K较难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紫云英是稻田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绿肥,许多研究已表明其对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等大多数肥力因子具有显着提升效果,而关于其对土壤K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工作以五年紫云英-单季稻系统为依托,选取冬闲田WF1 (单季稻不施肥),冬闲田WF2 (单季稻施全量肥)和紫云英MV (紫云英生长期不施肥,单季稻施全量肥)叁个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深度(0~15cm、15~30cm、30~50cm)土壤有效K的释K和固K能力变化,结合土壤含K矿物的变化,以探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K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F2处理相比,MV的0-15cm层有效K释放总量显着增加,高达2504 mgg~(-1),同时固K能力显着降低。MV的15~30cm层有效K释放总量却显着比WF1和WF2降低,仅为1989 mg g~(-1),同时固K能力提高。与WF1和WF2处理相比,MV处理的15-30cm伊利石降低,蛭石含量升高。对XRD图谱分峰拟合,发现MV处理的15-30cm土壤中存在伊利石-蛭石的混层矿物,表明伊利石释放了K,发生了蛭石的转变。所有处理的40~60cm层土壤钾素状况变化不大。本工作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提高了表层土壤K有效性。原因可能是缺K胁迫条件可促进紫云英根系对15~30cm层土壤矿物中K的吸收利用,这部分K在紫云英还田过程中,以可溶态的形式返还,从而增加表层(0~15cm)土壤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张一扬,方丽婷,帅京彤,裴晓东[3](2019)在《腐植酸原料对植烟土壤钾素淋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土柱淋洗方法,研究添加腐植酸原料的土壤钾素淋溶特性,土壤钾素迁移的动态变化和对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原料和枸溶性钾肥配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钾素淋溶量,其中木本泥炭和枸溶性钾肥配施效果最好,钾素表观淋出率最少,仅为3.29%。从钾素淋溶对土壤不同层次养分的影响来看,土壤全钾受淋溶差异不明显,木本泥炭和枸溶性钾肥配施显着增加两个层次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在380 mg/kg左右,有利于增加耕层土壤供钾强度。添加外源性腐植酸原料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3期)

叶玲燕,朱海平,徐丽俊,梁平,陈刘杰[4](2019)在《水稻4年定位钾肥配施下对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定位监测试验,研究4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水稻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2014—2017年速效钾占比变化相对稳定,2014—2017年都为配方+有机肥区>配方区>常规区,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缓效钾也有一定的积累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朱丹丹,张江林,占丽平,丛日环,张文君[5](2019)在《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风干土壤钾素测定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正确评估土壤钾素测定值的时效性,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贮存温度条件(室温、4℃低温、25℃恒温、60℃干燥)下,3种不同类型风干土壤样品钾素测定值随贮存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素测定值受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显着。不同贮存温度条件下,随贮存时间延长水溶性钾的测定值相对培养前的测定值(初始值)变幅不一致,在室温培养条件下变幅较小,4℃低温培养和60℃干燥培养条件下变幅较大;交换性钾测定值在60℃干燥培养条件下相对初始值的变幅较大,在室温和25℃恒温培养条件下变幅较小;非交换性钾的测定值在4℃低温培养条件下变幅较小,在室温、25℃恒温和60℃干燥培养条件下相对初始值的变化均较大。不同形态钾素间的转化受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显着,4℃低温条件下长期贮存的土壤样品中水溶性钾、交换性钾的测定值均增加;室温和25℃恒温条件下长期贮存的土壤样品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之间存在动态平衡;长期贮存在60℃干燥培养下的土壤样品,随贮存时间的延长有少量非交换性钾转化为交换性钾。可见,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风干土壤钾素测定值影响较大,其测定值具有时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轩慧,郑西来,韩仲志,王轩力,王娟[6](2018)在《混合式随机森林的土壤钾含量高光谱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壤速效钾光谱中挖掘关键特征较为困难,导致高光谱反演模型预测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式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首先采用封装式特征选择方法进行特征预选,快速去除冗余并保留相关特征,然后再利用改进的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对预处理后的特征进行精选,通过增大关键特征与冗余特征的区分度以及采用迭代特征选择的方式,使精选后的特征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与区分性,较好的解决了土壤速效钾高光谱反演模型精度较低的问题。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选取了青岛市大沽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124个土壤样品为实验对象,利用提出的算法从2 051个原始波段选出含有13个敏感波段的最优光谱子集建立土壤速效钾反演模型,并与现有特征选择算法所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构建的回归模型具有较低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9. 661 5),较高的相关系数r(0. 936 9)和预测分析相对误差RPD(2. 14)。混合式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以较少的特征波长数实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土壤养分实时光谱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2期)

孙海峰,曹琴,李世欣,商俊娟,张浩[7](2018)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火焰光度法定量分析土壤钾元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对漯河市周边5个不同地点收集的土壤样品进行K元素含量测定,评估LIBS技术对土壤K元素含量的分析能力。采用火焰光度法获得K元素含量参考值,火焰光度法平行测量误差为±5%。在K元素含量9~35μg·g-1范围内,5个点的土壤样品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75%、0.081%、0.096%、0.134%和0.47%。采用洛仑兹拟合算法,计算K元素在766.49 nm和769.90 nm谱线上的信噪比,通过对比选取766.49 nm为土壤K元素LIBS特征光谱线。用离差标准化(Min-Max Normalization)和统计权重矩阵对LIBS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K元素含量定标曲线,5种样品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917、0.88、0.914和0.866。(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迪文,敖俊华,周文灵,黄莹,沈大春[8](2018)在《粤西砖红壤长期连作蔗田土壤钾素Q/I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粤西砖红壤不同区域采集8个甘蔗连作6至26年土壤进行钾素容量(Q)和强度(I)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及不同连作年限的蔗田土壤的供钾容量和供钾强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土壤钾素缓冲容量(PBCK值)与连作年数具有极显着负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CEC值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显着正相关性;土壤供钾容量(-ΔK0值)与有机质含量、CEC、黏粒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显着正相关性;活性钾强度(AR0K值)与连作年数呈显着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CEC和全钾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结果说明,随着连作年数的增加,粤西砖红壤蔗区土壤钾素缓冲容量和土壤活性钾强度均呈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8年06期)

张俊卿,高钧,陈翔宇,王儒敬,张正勇[9](2018)在《土壤钾离子非接触电导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土壤钾离子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设计了非接触电导检测装置。首先,设计与毛细管配套的非接触式电导检测池,以金属圆筒结合导电银胶构建激励电极、屏蔽电极和接收电极。其次,构建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包括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及检波放大电路,搭建了一个板级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该电路采用考毕兹振荡器电路匹配高频变压器的方案。前置放大电路采用跨阻放大拓扑,检波放大电路将前置放大电路输出的毫伏级交流电压信号,通过整流、调零、程控放大,得到一个固定范围的直流电压,用于上位机采集。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波形可以分析出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含量。最后,采用设计的非接触式电导检测装置对6种标准土样的钾离子含量进行初步检测分析。结果表明,6种土壤样品的钾离子含量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的趋势一致,说明此套非接触式电导检测装置能够完成土壤样品的初步检测,并与标准值存在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赵志成,王为木,郭相平[10](2018)在《水钾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钾空间分布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水钾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钾空间分布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水稻武运粳30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水分水平(70%θf~80%θf、80%θf~90%θf、100%θf,θf为饱和含水率),3个钾素水平(混施钾素0、100、200 mg/kg),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了水稻苗期(6叶期)根系生理学指标(物质的量、根冠比)和不同土层根际含钾量。【结果】根际土壤中的水溶性钾总量与钾素水平成正比,水溶性钾量在垂直根系方向上呈降低趋势;各层含交换性钾总量与水分水平成正比,交换性钾量在垂直方向上总体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中各层缓效性钾的总量与供钾水平成正比;缓效性钾量在垂直方向上呈降低趋势;施钾能够抑制水稻苗期地上部的生长,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水稻苗期根系的生长,而轻度水分胁迫下施钾有助于增大水稻苗期的根冠比;水分对苗期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有影响,而钾素则影响水稻苗期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积累。【结论】水钾耦合效应首先是从影响根际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开始,当钾素营养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后,钾素开始由土壤中迁移到根系中,从而对植株及根系生长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土壤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钾(K)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叁大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生长起着关键作用。土壤的含K矿物具有巨大的供K潜力,但这部分K较难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紫云英是稻田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绿肥,许多研究已表明其对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等大多数肥力因子具有显着提升效果,而关于其对土壤K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工作以五年紫云英-单季稻系统为依托,选取冬闲田WF1 (单季稻不施肥),冬闲田WF2 (单季稻施全量肥)和紫云英MV (紫云英生长期不施肥,单季稻施全量肥)叁个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深度(0~15cm、15~30cm、30~50cm)土壤有效K的释K和固K能力变化,结合土壤含K矿物的变化,以探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K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F2处理相比,MV的0-15cm层有效K释放总量显着增加,高达2504 mgg~(-1),同时固K能力显着降低。MV的15~30cm层有效K释放总量却显着比WF1和WF2降低,仅为1989 mg g~(-1),同时固K能力提高。与WF1和WF2处理相比,MV处理的15-30cm伊利石降低,蛭石含量升高。对XRD图谱分峰拟合,发现MV处理的15-30cm土壤中存在伊利石-蛭石的混层矿物,表明伊利石释放了K,发生了蛭石的转变。所有处理的40~60cm层土壤钾素状况变化不大。本工作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提高了表层土壤K有效性。原因可能是缺K胁迫条件可促进紫云英根系对15~30cm层土壤矿物中K的吸收利用,这部分K在紫云英还田过程中,以可溶态的形式返还,从而增加表层(0~15cm)土壤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钾论文参考文献

[1].程文龙,韩上,武际,李敏,石祖梁.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2].温玉梅,胡红青,尤锦伟,周修配,宋子腾.紫云英还田对稻田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张一扬,方丽婷,帅京彤,裴晓东.腐植酸原料对植烟土壤钾素淋溶的影响[J].腐植酸.2019

[4].叶玲燕,朱海平,徐丽俊,梁平,陈刘杰.水稻4年定位钾肥配施下对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5].朱丹丹,张江林,占丽平,丛日环,张文君.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风干土壤钾素测定值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王轩慧,郑西来,韩仲志,王轩力,王娟.混合式随机森林的土壤钾含量高光谱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7].孙海峰,曹琴,李世欣,商俊娟,张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火焰光度法定量分析土壤钾元素含量[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8].陈迪文,敖俊华,周文灵,黄莹,沈大春.粤西砖红壤长期连作蔗田土壤钾素Q/I特性研究[J].甘蔗糖业.2018

[9].张俊卿,高钧,陈翔宇,王儒敬,张正勇.土壤钾离子非接触电导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8

[10].赵志成,王为木,郭相平.水钾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钾空间分布及根系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8

标签:;  ;  ;  ;  

土壤钾论文-程文龙,韩上,武际,李敏,石祖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