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轮胎印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车工程,事故采集与分析,能量法,印迹可视化
轮胎印迹论文文献综述
马彬,许洪国,陈勇,林慕义[1](2018)在《基于车路系统的事故现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事故现场可视轮胎印迹强度与车辆动力学特性、轮胎橡胶磨损特征及道路表面灰度之间的关联特性,提出基于车路耦合的事故现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化研究方法。通过结合动态滑动摩擦因数模型及轮胎非线性模型,建立车辆路面9DOF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BOX惯性测量技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胎面磨损能量模型,从车路系统角度确定车辆、轮胎和路面特性对轮胎全局摩擦力及胎面磨损特性的影响。结合印迹强度特征模型提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研究方法,选取不同制动、转向角工况及3组路面、胎面特性对轮胎路面接地力学特性、胎面橡胶磨损量、可视轮胎印迹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印迹强度仅与全局摩擦力大小有关,与轮胎路面滑移方向无关;滑移工况下胎面橡胶磨损量随着全局摩擦力和滑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印迹强度变化不明显;制动力矩和道路表面灰度对产生可视轮胎印迹起决定作用,转向角主要影响不规则可视轮胎印迹的产生;前轮轮胎最先出现可视印迹,且可视印迹长度和强度均高于后轮轮胎;采取可视印迹起点作为事故车辆速度判定具有一定的误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基于可视轮胎印迹的交通事故重建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2](2015)在《用于在轮胎测试期间沿着轮胎印迹分布颗粒物质的方法和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包括用于在车轮上测试轮胎的设备和方法。这样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提供轮胎测试表面和轮胎,轮胎在轮胎测试表面上操作,轮胎具有包括道路接合表面的径向外部环形侧面。该方法还包括将轮胎的径向外部环形侧面与轮胎测试表面用力地接合,以形成印迹,该印迹构成轮胎与轮胎测试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该印迹具有沿着轮胎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然后,根据现有步骤(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5年15期)
马彬[3](2014)在《车路协同动力学差异特性及轮胎印迹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胎印迹作为事故现场的重要痕迹,为交通事故判定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事故车辆的轮胎路面印迹在制动(特别是安装ABS的汽车)、转弯工况下表现出的显现不确定性现象,给交通安全、痕迹物证鉴识和交通事故分析等专家带来巨大麻烦。分析和研究轮胎路面印迹的显隐特性,为交通事故提供更加可靠的判定依据仍然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将车辆路面视为一个系统,围绕轮胎路面作用机理、轮胎动态作用力、轮胎摩擦、磨损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关联机理,解析轮胎印迹显隐特性的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特性,解决出现轮胎印迹显隐特性的区域判定、影响因素等问题。(1)根据橡胶粘弹性特性及粗糙路面分形特性,应用粗糙路面接触理论,解析粗糙路面上的橡胶接触机理,建立橡胶粗糙路面接触面积改进模型;依据轮胎路面作用原理,简化处理橡胶粘弹性能量损失模型,提出考虑轮胎特性和路面分形特性的滑动摩擦因数改进模型,获得轮胎和路面特性对动滑动摩擦因数变化特性的影响规律。(2)考虑胎体和胎面非线性特性,通过求解轮胎滑移区域的滑移速度,建立考虑轮胎橡胶特性、路面特性、滑移速度及垂向载荷的一般理论和魔术公式轮胎动摩擦模型,运用CarSim轮胎仿真平台验证轮胎动摩擦模型的有效性;探析动滑动摩擦因数、轮胎和路面(力学、材料、工况)特性对轮胎动态作用力变化特性的影响。(3)结合简化的轮胎动摩擦模型和多维非线性车辆模型,构建具有15DOF的车辆路面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GPRS技术和惯性测量技术,开发车载转弯制动稳定性测量系统,对车路耦合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运用PC-Crash提取事故车辆动态参数变化情况,揭示各影响因素对车辆动态参数的变化及其差异特性的影响。(4)对胎面橡胶磨损脱落特性进行微观解析,结合车辆路面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轮胎作用力差异特性进行研究;运用广义能量法,结合轮胎摩擦能量模型对轮胎摩擦能量及其差异特性进行量化分析;构建胎面磨损质量能量模型,定性、定量解析非稳态工况下橡胶磨损脱落质量及其差异特性,从系统动力学角度解析印迹显隐特性产生机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张立斌,苏建,单洪颖,田永军,刘苏超[4](2011)在《轮胎印迹压电式汽车轴距差检测误差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压电电缆传感器的工作特性,提出了轮胎印迹压电式汽车轴距差检测方法。设计了具有双梯型底槽结构的检测装置,针对该检测装置进行了轮胎印迹压电电压信号波形分析。基于相对测量理论建立了汽车直线行驶、斜直线行驶及曲线行驶情况下的轴距差检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检测误差补偿方法分析。对轮胎印迹压电式轴距差检测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对车轮在检测台板上的横向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实现曲线行驶情况下的检测误差补偿。检测结果证明了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该轴距差检测装置具有很高的检测精度,且可靠性高、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刘苏超[5](2009)在《轮胎印迹压电式汽车轴距差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轴距差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直线行驶性、轮胎磨损及汽车占道面积等存在巨大影响。国标GB 18565-2001规定:营运车辆需进行轴距差检测。现有的轴距差检测装置成本高,并存在检测原理上的误差。本文首次提出了轮胎印迹压电式轴距差检测方法,并设计了具有双梯形底槽结构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消除左右轮胎气压不等、摩损不均引起的测量误差,并可获得汽车在检测过程中的车轮横向位移量,从而消除了曲线行驶带来的测量误差。基于相对测量理论分别建立了汽车直线行驶、斜直线行驶以及曲线行驶的轴距差检测数学模型,并根据车轮横向偏移对曲线行驶引起的测量误差补偿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了误差补偿数学模型。基于车轮印迹及车型参数对检测装置的结构及尺寸安装工艺布置进行了分析设计,并设计了检测系统信号采集电路。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了该检测装置可以对车轮在台板上的横向位置进行精确测量,检测出的汽车轴距差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褚元娟[6](2007)在《轮胎印迹识别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胎印迹是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摩擦生热,使轮胎橡胶产生塑性变形,并产生橡胶微粒,粘附于地面上形成的。事故现场的轮胎印迹分为叁种:胎印、擦印和拖印。其中轮胎拖印是事故分析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事故前后车辆的运动轨迹、轮胎状态、碰撞点的位置和制动措施,而且还可以根据印迹长度和形态分析车辆碰撞分离时刻的速度。(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07年03期)
陆玉凯,金先龙,黄靖,侯心一[7](2006)在《基于轮胎印迹的事故再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建立了相机的叁维摄影测量模型,用于轮胎印迹的准确勘测和建模。然后建立了车辆运动及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用以模拟车辆在碰撞前、碰撞过程及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和摄影测量得到的轮胎印迹模型比较,采用轨迹优化的方法实现交通事故在计算机上的叁维模拟再现。最后通过在典型事故再现中的应用阐述此方法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韩建保[8](2003)在《从轮胎印迹认识路面积水对行车安全的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雨对于许多司机来说是影响其行车安全性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如果路面上形成了积水,并且将车开得太快,便会产生极具危害的滑水现象。非常糟糕的是,没有哪一种行车危险因素对交通安全性的危害像滑水现象一样被驾驶员所低估。因此,在雨天路面有积水的情况下,(本文来源于《汽车与安全》期刊2003年08期)
李金学,郭景玉[9](2003)在《汽车制动时轮胎印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汽车肇事时,车轮留在地面的印迹是汽车运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分析事故的真实依据之一。通过轮胎印迹,不仅可以反映事故前、后汽车的运动轨迹、行驶速度、轮胎状态和制动措施,同时也可根据轮胎拖印长度、形态,分析车辆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碰撞特性和接触部位及接触点。所以,对汽车制动时的轮胎印迹进行分析,对处理交通事故非常重要。 紧急制动印迹 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迹不一(本文来源于《汽车运用》期刊2003年07期)
蒋九平[10](1999)在《轮胎印迹与交通事故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胎印迹是交通事故现场普遍存在的痕迹,也是事故再现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通过对交通事故中车轮印迹的观察、研究、测量,对于交通事故的鉴定和事故的责任认定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轮胎印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发明包括用于在车轮上测试轮胎的设备和方法。这样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提供轮胎测试表面和轮胎,轮胎在轮胎测试表面上操作,轮胎具有包括道路接合表面的径向外部环形侧面。该方法还包括将轮胎的径向外部环形侧面与轮胎测试表面用力地接合,以形成印迹,该印迹构成轮胎与轮胎测试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该印迹具有沿着轮胎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然后,根据现有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胎印迹论文参考文献
[1].马彬,许洪国,陈勇,林慕义.基于车路系统的事故现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8
[2]..用于在轮胎测试期间沿着轮胎印迹分布颗粒物质的方法和设备[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
[3].马彬.车路协同动力学差异特性及轮胎印迹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张立斌,苏建,单洪颖,田永军,刘苏超.轮胎印迹压电式汽车轴距差检测误差补偿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5].刘苏超.轮胎印迹压电式汽车轴距差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
[6].褚元娟.轮胎印迹识别及案例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
[7].陆玉凯,金先龙,黄靖,侯心一.基于轮胎印迹的事故再现方法研究[J].汽车工程.2006
[8].韩建保.从轮胎印迹认识路面积水对行车安全的危害[J].汽车与安全.2003
[9].李金学,郭景玉.汽车制动时轮胎印迹的分析[J].汽车运用.2003
[10].蒋九平.轮胎印迹与交通事故鉴定[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