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血减少型,室间隔缺损,缝隙连接蛋白43
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论文文献综述
刁文杰,刘学刚,施超,刘戈,王康武[1](2018)在《肺血减少型与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心肌组织中CX43表达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与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心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观察组,n=63)与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对照组,n=60)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 mRNA表达;用PCR技术联合DNA测序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基因外显子的序列。结果观察组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均未检出CX43基因外显子突变。结论与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比较,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组织中CX43表达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37期)
吴明君,付秀婷,刘畅,田野,吕秋晨[2](2014)在《Nakata指数在评价肺血减少的先心病肺动脉发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求一种无创性评价肺动脉发育情况的方法。方法收集2007-2012年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肺血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63例,超声多点测量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的近端、远端内径,分别计算Nakata指数(左肺动脉横截面积+右肺动脉横截面积)/体表面积,McGoon指数【(左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横膈水平降主动脉直径,将手术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做相关分析,并将Nakata指数与术后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总干(胸骨旁切面),左右肺动脉内径(胸骨上窝切面)与术中结果高度相关:肺动脉总干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81,左肺动脉近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75,右肺动脉近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77,左肺动脉远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73,右肺动脉远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91。Nakata指数与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相关,相关性分别为-0.51,-0.48和-0.69。Nakata指数≤120mm2/m2时,低心排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不适合行根治术,应先行姑息术。结论 Nakata指数能准确反映肺动脉发育的形态学指标,为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6-20)
霍玉峰[3](2014)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姑息术后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占先心病的11.5%,是心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1]。合并肺动脉发育不良或肺动脉瓣重度狭窄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肺血供应依赖极少量前向肺血流,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危机生命。许多患儿需先行体肺分流术(Blalock-Taussig Shunt;B-T分流)、双向格林术(Bidirectional Glennshunt;双向Glenn术)等姑息手术增加肺血,缓解缺氧症状,改善肺血管床及心室功能,以达到根治或生理性矫治的条件[2,3]。但部分患者因分流管狭窄导致随访较长时间低氧血症,肺血管发育不良,达不到根治条件,或需二次分流手术等,增加手术风险。如何进一步改善上述病人的肺血管发育,减少手术风险,增加患者根治的机会,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努力研究的方向。本研究拟对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姑息术后,随访评估仍难达到手术根治条件的患者,实施肺动脉球囊扩张术,以明确其在前期外科姑息手术基础上通过内科介入方法直接增加患者前向肺血流,促进其肺血管发育,改善双心室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姑息手术(体-肺动脉分流或双向Glenn术)后1年肺动脉发育仍未达根治要求的病例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8(1.0~13.0)岁,体重20.3(11.0~48.0)kg,身高100.2(74.0~173.0)cm,氧饱和度(SaO2)。入组病例术前常规行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心导管和造影检查,所有病例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或肺动脉扩张,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包括心脏超声、胸片、心电图,评价临床心功能,必要时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扩张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姑息术后肺动脉发育仍未达根治条件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及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连续分布资料描述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非正态连续性资料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离散型资料用率描述。同组数据术前术后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儿均进行内科介入治疗,一例于术中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时出现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下降,立即给予撤出球囊导管,并予吸氧、升压、提升心率对症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给予减小球囊直径后再次行球囊扩张术取得成功,一例于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律不齐、间断室性早搏,暂未处理,密切监测心电、血压及血氧情况,于术后12小时心律失常消失。余患儿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11例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4例行肺动脉分支球囊扩张术,1例存在III°AVB介入术中给予起搏器植入,1例行肺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叁月复查时发现左肺动脉起始部仍明显狭窄而行左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术后即刻疗效观:15例患儿术后即刻右心导管及造影检查数据显示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ulmonary transvalvular gradient,PTG)、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及SaO2较术前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2月(1-12),在随访过程中心脏彩超或CT检查发现患儿肺动脉瓣、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Nakata指数、Mcgoon比值、PTG等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已有4人分别于球囊扩张术后40天、5月、7月和1年,因肺动脉发育较好达到根治标准而最终行根治手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随访心功能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值范围,青紫明显改善,活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余患儿仍在随访中,病情平稳,紫绀较前有所减轻,胸片肺血及活动耐量较前有所增加,所有患儿心功能评分(NYHA)较术前改善,SaO2维持在88%左右(未吸氧下)。结论:经皮肺动脉瓣或肺动脉球囊扩张术对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外科姑息术后介入治疗能有效地增加患者前向肺血流,促进其肺血管发育,改善心室功能,为进一步的根治治疗创造一定的条件,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减少外科多次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与外科姑息手术相比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4-04-01)
吴明君,付秀婷,刘畅,田野,吕秋晨[4](2013)在《Nakata指数在评价肺血减少的先心病肺动脉发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求一种无创性评价肺动脉发育情况的方法。方法收集2007-2012年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肺血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63例,超声多点测量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的近端、远端内径,分别计算Nakata指数【(左肺动脉横截面积+右肺动脉横截面积)/体表面积】,McGoon指数【(左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横膈水平降主动脉直径】,将手术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做相关分析,并将Nakata指(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2)
吴明君,付秀婷,刘畅,田野,吕秋晨[5](2012)在《Nakata指数在评价肺血减少的先心病肺动脉发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求一种无创性评价肺动脉发育情况的方法。方法:收集2007-2012年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肺血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63例,超声多点测量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的近端、远端内径,分别计算Nakata指数【(左肺动脉横截面积+右肺动脉横截面积)/体表面积】,McGoon指数【(左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横膈水平降主动脉直径】,将手术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做相关分析,并将Nakata指(本文来源于《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12-28)
董文锡,高凌云,申学舟,张其敏,张硅[6](2012)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的MSCT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维重组技术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合并体-肺动脉侧支(MAPC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伴发MAPCAs患儿的薄层CT增强扫描资料,将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技术及最大强度投影(MIP),结合手术与超声心动图(UCG)结果,分析MAPCAs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3例中,来源支气管动脉9例,主动脉直接侧支12例,主动脉间接侧支14例(其中来源于乳内动脉8例,锁骨下动脉5例,肋间动脉1例)。MSCTA较清晰显示23例MAPCAs的来源、数量、走行及直径;UCG仅6例诊断正确,17例漏误诊,其中1例MAPCAs误诊为PDA。对于其它心内畸形(ASD、VSD、RVH、PFO、DORV、TS、RCD、ASA、TA及TR),UCG均能较清晰显示;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PS、PA、PDA、RAA、TGA、TAPVD、CoA、PLSV及VLSA),MSCTA能较清晰显示其来源、走行及直径。结论:MSCT及多维重组技术是显示MAPCAs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良好方法 ,结合UCG可以进一步提高心内畸形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全面的影像学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廖华之[7](2012)在《炫速DSCT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炫速DSCT扫描技术对肺动脉瓣及肺动脉成像价值研究目的:探讨炫速DSCT Flash心血管造影与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血管造影检查对肺血减少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及肺动脉成像价值比较。方法:回顾分析炫速DSCT检查肺血减少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资料90例,按Flash扫描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分成2组,各组45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根据图像的对比度、肺动脉瓣显影、血管增强一致性及阶梯状伪影4个方面按照3分或4分的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价。另一位医师测量图像噪声进行客观评价,记录统计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对两组图像质量的平均得分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位医师的诊断一致性使用kappa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Flash组与前门控组图像对比度的评分(3-4分)均达到心脏大血管畸形的诊断要求,前门控组较Flash组图像对比度好、结构清楚,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动脉瓣评分前门控组好于Flash组(P<0.05)。阶梯状伪影评分及血管强化一致性评分Flash组好于前门控组(P<0.05)。Flash组与前门控组图像噪声分别为19.25±4.42,15.80±2.29,前门控组噪声值相对较低,两组间噪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辐射剂量前门控组高于Flash组(0.19vs0.45msv,p<.001)。结论:1.炫速DSCT Flash扫描及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满足心脏大血管畸形诊断基础上,辐射剂量均较低。Flash相对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辐射剂量更低,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2.Flash扫描对肺动脉瓣显示较差,对合并肺动脉瓣病变的先心病患儿推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第二部分炫速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估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肺动脉瓣及肺动脉的发育目的:研究炫速DSCT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发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患儿行炫速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30-90%R-R间期每隔5%间期重建图像,通过电影回放,观察肺动脉瓣形态、数目及运动状况,并在收缩末期测量瓣环的内径,肺动脉瓣情况以手术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收缩末期图像通过各种后处理方法,观察肺动脉的检出及发育情况、体肺侧枝血管的检出情况,分别测量固有肺动脉直径及膈肌水平主动脉直径,计算McGoon指数,将所测结果与TTE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体肺侧枝血管的检出以DSA结果进行准确率统计,评价DSCT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患儿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发育的诊断价值。结果:①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结合MPR技术、多时相观察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瓣叶的数目,除外肺动脉闭锁,DSCT显示肺动脉瓣叁瓣12例,二瓣17例,单瓣2例,肺动脉瓣缺如1例。DSCT显示肺动脉瓣叁瓣正确率100%(12/12),二瓣畸形正确率85%(17/20),高于超声41%(5/12)和35%(7/2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对肺动脉瓣数目的显示优于TTE②40例患者手术共检出肺动脉主干37例,左肺动脉37例,右肺动脉39例。DSCT漏诊左肺动脉1例,TTE漏误诊7例,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发现主要体肺侧枝血管14例,DSCT均正确显示,而TTE正确显示6例,DSCT对体肺侧枝的诊断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对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枝血管诊断的正确率均高于TTE。③DSCT与TTE两种检查方法对肺动脉瓣环内径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动脉瓣环内径两者相关性高(r=0.915)。④DSCT与TTE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固有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及其所计算的McGo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SCT所测较TTE平均值较大;对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直径两种检查方法相关性好(r=0.875、0.852),左肺动脉相关性中等(r=0.749)。结论:1.炫速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能清晰显示肺动脉瓣叶的数目和形态,较TTE更为准确直观。2.炫速DSCT对肺动脉瓣环内径测量、固有肺动脉及其分支测量与TTE相关性好,可作为术前评估肺动脉瓣环及肺动脉发育的手段之3.炫速对体肺侧枝血管的显示优于TTE。DSCT(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张莉,欧陕兴,钱民,彭光明[8](2011)在《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S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术前评估价值,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术前一个月内行DSCT和ECHO检查的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9例,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DSCT检查完成后选择收缩末期图像进行多种方法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f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等,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从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观察肺动脉发育情况、体肺侧支的检出及发育情况,分别测量固有肺动脉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4)
宋超[9](2011)在《64排螺旋CT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肺血管发育的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一种新颖的Hybrid方法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64排螺旋CT对于幼猪肺血管发育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生后1-2月的中华实验小型幼猪,共20只。随机分为叁组。对照组:(S组n=6)右进胸微创小切口将主肺动脉用侧壁钳部分阻断10min后放开,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手术组1(T_1组n=7):右进胸微创小切口,经右心房表面送入自制圆柱形球囊导管使人工房间隔缺损,并行肺动脉Banding环缩术,使环缩处直径约为原直径的60%,跨环缩处压差为20~30mmHg。T_2组(T_2组n=7):手术过程同T_1组,使环缩处直径约为原直径的50%,跨环缩处压差≥30~50mmHg。叁组术后一月均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叁维重建测量主肺动脉(MPA)、左肺动脉(LPA)和右肺动脉(RPA)直径,升主动脉(AO)及肺动脉环缩处直径(BD),与心动超声检查及术中探查测量结果比较。叁组分别于开胸后、手术结束时、术后二月(左进胸处死)取右肺中叶外侧段大小1.0×0.8×0.8cm~3肺组织,weihgt弹性纤维+vanGieson染色,在光镜下对肺组织标本观察,利用显微镜-微机彩色图像系统测量肺小血管密度、单位面积肺泡/动脉比及肌性小动脉中层厚度、血管密度及肺泡血管数目比值和截面积比值等指标。结果:手术后超声提示两实验组房缺大小分别为8.0±0.5mm,8.9±1.4mm(p>0.05)。超声测定Trans-PABP示:术后至2月T_1由19.1±5.6mmHg连续显着增加至24.1±3.0mmHg(p<0.01),T_2由34.2±3.9mmHg连续显着增加至43.6±6.4mmHg(p<0.01)。术后1月64排CT扫描示:对于肺动脉的定性诊断,64排螺旋CT较心脏超声优越(诊断灵敏度:前者91.4%,后者45.7%);肺动脉的测量,64排螺旋CT与手术探查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右肺动脉r=0.91,左肺动脉r=0.86)。在开胸后、手术结束时肺组织病理学示:T_1组、T_2组肺细小动脉外径与S组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二月时,T_1组肺细小动脉内径高于S组(p<0.05),T_2组肺细小动脉内径显着高于S组(p<0.01);T_1组肺细小动脉APSC低于S组(p<0.05),T_2组肺细小动脉APSC低于S组(p<0.01)。结论:1.64排螺旋CT可用于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方法成功建立的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模型肺血管发育的评估。2.64排螺旋CT在判断近端肺血管发育中较传统的心脏超声优越,可以评价肺血来源,肺动脉形态更为直观,可用于儿童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肺血管形态学评估。3.64排螺旋CT在判断远端肺血管发育中,显示远端肺血管纹理稀少,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相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1-05-01)
彭志远[10](2011)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主要体肺动脉侧支的术前多排螺旋CT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主要体肺动脉侧支的检出、显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双源螺旋CT或64层螺旋CT检查的伴有体肺动脉侧支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203例,其中法乐四联症84例,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29例,肺动脉闭锁73例,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大动脉转位、单心室7例和10例。男117例,女86例,年龄从1个月至44岁,平均10.4岁。本组病例98例行根治手术,20例行姑息手术,其中有27例行杂交手术。统计、分析体肺动脉侧支与病程、病种、肺动脉发育状态等的相互关系,部分病例与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作对照,分析体肺动脉侧支的起源、走行及与肺动脉的交通情况。结果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体肺动脉侧支按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降主动脉侧支、左、右锁骨下动脉侧支、左右乳内动脉及腹主动脉,其中降主动脉侧支最常见。体肺动脉侧支按管径分为细小型侧支和粗大型侧支两类。本组病例,粗大型侧支病例64例,占31.5%,细小型侧支病例139例,占68.5%。最粗的体肺动脉侧支管径约11.4 mm。粗大型侧支病例中,法乐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病例所占比例相当,各占43.8%、39.1%。本组根治手术病例McGoon指数平均1.75,姑息手术1.33,杂交手术1.52。McGoon指数越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体肺动脉侧支越丰富、越粗大。与选择性动脉造影相比,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清晰显示了主要体肺动脉侧支,检出率很高,但也有极少数侧支遗漏,即乳内动脉侧支2例,腹主动脉侧支2例。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有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闭锁、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等。肺血减少型复杂心脏病由于缺少或没有心内来源的肺血供应,多合并有体肺动脉侧支。体肺动脉侧支可分为两种类型:粗大侧支型和细小侧支型,粗大侧支可以是发自于降主动脉的直接体-肺侧支,或源自主动脉分支的间接体-肺侧支,如起源于头臂干动脉;细小侧支动脉来源多样化,可起自于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乳内动脉、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等。发源于降主动脉侧支最常见,可发自于锁骨下动脉、乳内动脉及其分支其次,发自于腹主动脉或冠状动脉很少见。与选择性动脉造影相比,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侧支遗漏主要原因是侧支细小以及对次要、少见的体肺动脉侧支认识不足。大量高压血流经体肺动脉侧支进入相应肺段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动脉高压,而部分体肺动脉侧支又可因局部狭窄导致其供应肺段肺血管发育不良,故此类肺血管的病理改变常呈多样性。体肺动脉侧支血管的存在,增加手术难度,影响心脏外科手术中其他脏器的灌注。术后又容易导致灌注肺、呼吸窘迫综合征、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以及心衰。体肺动脉侧支来源广泛且变异较大,解剖位置不固定,且受到手术野的局限,外科达到全部彻底结扎有较大困难。对大的体肺动脉侧支应考虑与介入技术结合治疗,如封堵、球囊扩张、支架转入等可改善外科治疗效果。栓堵单独供血肺组织的体肺动脉侧支,术后可能发生肺缺血坏死、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介入栓堵术前明确体肺动脉侧支是否和固有肺动脉共同参与相应肺组织的供血(即双重血供)非常重要。血管选择性造影中,体肺动脉侧支的造影剂逆灌至肺动脉内显影,这是侧支与肺动脉交通的可靠征象。MSCT可有效显示侧支循环血管,能够明确体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数量、起源、走行、管径及与肺动脉有无交通。在体肺动脉侧支的检出及显示方面,MSCT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手段,为根治、姑息手术适应症选择以及杂交手术的介入栓堵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第13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1-04-07)
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求一种无创性评价肺动脉发育情况的方法。方法收集2007-2012年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肺血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63例,超声多点测量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的近端、远端内径,分别计算Nakata指数(左肺动脉横截面积+右肺动脉横截面积)/体表面积,McGoon指数【(左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横膈水平降主动脉直径,将手术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做相关分析,并将Nakata指数与术后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总干(胸骨旁切面),左右肺动脉内径(胸骨上窝切面)与术中结果高度相关:肺动脉总干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81,左肺动脉近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75,右肺动脉近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77,左肺动脉远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73,右肺动脉远端超声测量与术中结果相关性为r=0.91。Nakata指数与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相关,相关性分别为-0.51,-0.48和-0.69。Nakata指数≤120mm2/m2时,低心排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不适合行根治术,应先行姑息术。结论 Nakata指数能准确反映肺动脉发育的形态学指标,为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论文参考文献
[1].刁文杰,刘学刚,施超,刘戈,王康武.肺血减少型与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心肌组织中CX43表达比较[J].山东医药.2018
[2].吴明君,付秀婷,刘畅,田野,吕秋晨.Nakata指数在评价肺血减少的先心病肺动脉发育中的应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3].霍玉峰.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姑息术后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D].南华大学.2014
[4].吴明君,付秀婷,刘畅,田野,吕秋晨.Nakata指数在评价肺血减少的先心病肺动脉发育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5].吴明君,付秀婷,刘畅,田野,吕秋晨.Nakata指数在评价肺血减少的先心病肺动脉发育中的应用[C].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2012
[6].董文锡,高凌云,申学舟,张其敏,张硅.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的MS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
[7].廖华之.炫速DSCT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发育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8].张莉,欧陕兴,钱民,彭光明.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9].宋超.64排螺旋CT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肺血管发育的评估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1
[10].彭志远.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主要体肺动脉侧支的术前多排螺旋CT评价[C].第13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