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孝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徐复观,“五四”时期,非孝,孝道
非孝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彭抗洪[1](2016)在《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传统孝道饱受质疑与批评,尤以“五四”时期为甚。在这种质疑与批评的挑战之下,现代新儒家徐复观回应“五四”时期的批判并对传统孝道予以新的阐发与弘扬。在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积极而和谐的孝道文化已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而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为我们今天构建积极而和谐的孝道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五四”时期,陈独秀、吴虞、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对儒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终结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统治地位;而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首当其冲。“五四”思想家对传统孝道的批判,其基本观点包括:孝道助长专制统治,孝道维护家族本位以及孝道损人格尊严。针对上述批判,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他在肯定“五四”时期非孝思想合理性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其偏颇所在。这些偏颇有:以偏概全、因果颠例、有“破”无“立”。在指出“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上述偏颇以后,徐复观阐述了他对传统孝道的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和《孝经》中“忠孝混同”的孝治思想做出区分,认为孔孟论孝与《孝经》论孝有着本质区别,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才是传统孝道的真正内涵;对传统孝道之于专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作用做了富有新意的阐发,认为传统孝道不仅在历史上发挥着隔离专制政治毒素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它与民主政治亦是相通的;在“高次元的传统”与“低次元的传统”的理论基础上对文化传统以及“孝”文化传统内在精神的发掘,认为传统孝道所内含的深厚意蕴并没有改变,我们不应以静态的眼光对待“孝”文化传统。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构建积极而和谐的孝道文化,我们应该注重挖掘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资源;应注重家庭建设,培养家庭中孝悌友爱的新风尚;应立足于“孝”文化传统,吸收其优秀的养分。(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5-20)
王向清,彭抗洪[2](2015)在《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基本观点包括:孝道助长专制统治,孝道维护家族本位以及孝道贬损人格尊严。针对上述批判,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他在肯定"五四"时期非孝思想合理性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其偏颇所在。这些偏颇有:以偏概全、因果颠倒、有"破"无"立"等。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5年07期)
肖群忠,钟潇[3](2013)在《吴虞“非孝”思想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家庭尊长和社会顽固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吴虞以中西方理论为资源,提出了"非孝"思想。他指出,孝在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在伦理上有利于长上而不利于幼下,同时还揭露了孝的诸种危害。吴虞认识到了破除封建家庭制度的迫切性,主张以"和"代"孝"。虽然当时学界对吴虞的"非孝"思想褒贬不一,但吴虞的"非孝"思想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非孝"思潮的重要力量。当代中国正掀起"弘孝"思潮,然而当代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却不容乐观。立足于社会现实,吴虞"非孝"思想中的基本价值以及吴虞所提出的理论模式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郭丹峰[4](2009)在《吴虞“非孝”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虞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非孝非儒”学说众人皆知,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使得他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中与陈独秀相提并论的攻击孔教的健将,被胡适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他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礼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儒家大同主义本于老子说》、《读荀子》、《消极革命之老庄》、《吃人与礼教》、《说孝》等多篇文章,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一跃成为全国的新闻人物。吴虞“非孝”思想是吴虞的重要思想之一,他的“非孝”思想是“非儒”思想的核心。吴虞一生“非孝”,而又在实际生活中,违背这样的宗旨,变成一个封建大家长。这样一种矛盾人格在近代中国思想人物中具有典型性。可以说,吴虞是20世纪前半叶我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他的“非孝”思想,值得认真研究。本文完整地考察了吴虞的“非孝”思想,全面梳理了吴虞“非孝”思想形成时间、内容和影响。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分叁个章节来展开。第一章从时代背景和个人文化背景(家世、师友、教育)两方面论述吴虞“非孝”思想的形成。第二章具体地论述吴虞“非孝”思想的内容,首先对“孝”的内涵及其发展演进历程给予简略地分析。其次,论述吴虞“非孝”思想的内容,吴虞对“孝”的批判从“孝—忠—礼—刑”一步步地展开。最后,分析吴虞“非孝”思想的缺陷。值得肯定的是吴虞批判的不是“孝”内涵比拟中环形的内核,而是批判“孝”内涵比拟中环形的中间层。第叁章论述吴虞的“非孝”思想对新文化运动“非孝”观念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作用,针对当时对“孔家店”的批判,本文区分了“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余论部分,由吴虞的“非孝”思想出发,对吴虞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给予定位,讨论了吴虞“非孝”思想对现代“孝”观念的启示,最为重要的是,本文把吴虞父子争讼成功地与“亲亲相隐”联系起来,复印当今学术界对“亲亲相隐”的大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09-04-22)
非孝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基本观点包括:孝道助长专制统治,孝道维护家族本位以及孝道贬损人格尊严。针对上述批判,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他在肯定"五四"时期非孝思想合理性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其偏颇所在。这些偏颇有:以偏概全、因果颠倒、有"破"无"立"等。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孝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彭抗洪.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D].湘潭大学.2016
[2].王向清,彭抗洪.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J].哲学动态.2015
[3].肖群忠,钟潇.吴虞“非孝”思想析论[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
[4].郭丹峰.吴虞“非孝”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