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贻霞窦莹(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呼吸科23005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267-0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细弯、较直的血管短,且不充盈,加上小儿不配合躁动,穿刺难度大,不易固定,家长期望值高,加重护士穿刺的心理负担,致使穿刺失败率高[1]。笔者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十几年,从工作中总结经验,大大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介绍如下。
1穿刺前的准备
1.1患儿及家长的准备:先与家长进行沟通解释,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并告之家长不喂奶及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误吸,甚至窒息等意外的发生。同时告诉家长约束患儿头部及腿部的方法,让患儿平卧,其中一家长摁住患儿的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2]。
1.2护士的准备:患儿哭闹时,家长心情焦虑,心疼孩子遇事易激动,这种情绪往往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排除干扰。
1.3环境的准备:穿刺时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1]。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光线太弱可使瞳孔散大,明亮自然光线其亮度适宜,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露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阴雨天及夜晚,要借助日光灯,将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0—50cm为宜。
2穿刺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2.1血管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其他部位的静脉穿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静脉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从解剖角度来说,头部的额正中静脉、耳前的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眉弓上的眶上静脉等都适于静脉输液。
2.2针头的选择:针头大小选择原则是根据静脉粗细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头皮静脉选用4.5-5.5针头为宜。
2.3穿刺时的注意事项:穿刺时首先要看清静脉走向,摸清静脉弹性及正确区分动静脉。穿刺时如果静脉若隐若现,可用右手大拇指及大鱼际向心方向赶压几次,可使静脉显现。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呈“C”形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对于静脉“细如发丝”,穿刺时将头皮针接注射器,边进针边抽回血,以小角度进针,再平行刺入血管,这样不易穿刺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对于“青筋暴露”的患儿穿刺时应选择在患儿哭闹间歇时,迅速进针见回血后立即抬高输液,增加压力,使血液回流,防止因患儿哭闹至头皮静脉压力增高,血液自静脉壁上的针眼溢出引起鼓包。肥胖患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官腔细回血慢,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触摸到“沟痕”感,在患儿哭闹明显时以15-20度进针,进入静脉后有明显的脱空感。
3固定
穿刺成功,用3-4条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用带有无菌纱块的胶布固定针眼,第三条胶布平行固定于针眼前方,第四条胶布将头皮针小辫固定于穿刺部位同侧耳廓上。固定胶布时要牢固固定,针头不能漂浮在穿刺部位,以免针头移位,造成鼓包。患儿头部多汗影响固定时,用3M透气胶带饶头一圈,可避免因出汗多至胶布脱落造成“脱针”。
4小结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又重要的基本操作,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一针见血”,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大大降低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唐菊莲.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8,20(1):25-26.
[2]王淑芬,赵洁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J].实用医技杂志,2007,21(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