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病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感染-潜伏感染-复发感染,小鼠结核模型,结核病,PD-L1抗体干预
多病程论文文献综述
孙萌萌[1](2018)在《基于结核病多病程小鼠模型的PD-L1作用机制研究及利用遗传多样性小鼠对结核易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创建新的小鼠急性感染-潜伏-复发感染模型,为结核病多病程的机制研究、诊断以及抗结核药药效学评价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结核菌标准株H37Rv菌液106CFU经尾静脉感染C57BL/6雌性小鼠,两周之后给予异烟肼(1Omg/kg)连续治疗四周,治疗停药后开始注射TNF-α抗体(50ug/只),每周一次,连续四周。分别在感染两周、异烟肼治疗四周以及TNF-α抗体诱导四周后解剖小鼠,通过对各时间点的肺、脾和肝组织荷菌量及病理病变的定量分析,来最终评价新的多病程结核动物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结果小鼠感染H37Rv后,感染第2周,肺脏、脾脏、肝脏组织的荷菌量(LgCFU/mL)分别是2.46±0.38,4.66±0.24,4.31 ±0.07,感染后荷菌量明显升高。感染2周时,总体观察无明显病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肺脏内可见数个肉芽肿,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及较多淋巴细胞构成,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肝组织可见大量散在(每视野约20个)的面积为2-10mm2的肉芽肿,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构成;脾脏白髓区及红髓区被肉芽肿破坏,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组成。异烟肼治疗4周之后,治疗组的肺、脾和肝荷菌量(LgCFU/mL)分别为:0,2.68±0.59,2.58±0.51,而此时感染对照组肺脏、脾脏、肝脏荷菌量分别为3.64±0.54,4.06±0.38,3.06±0.28。治疗组无肉眼可见病理改变,组织病理结果显示(10O×视野):肺组织除偶可见的血管旁炎性细胞浸润以外,肺泡结构清晰,肺泡壁略增厚;肝组织中偶可见肉芽肿,面积约为0.5-5mm2,伴有轻微的干细胞水肿;脾组织偶见散在的不规则的细小肉芽肿。治疗结束后停药,四周后自然复发或者用TNF-α抗体诱导复发,TNF-α抗体诱导组肺、脾、肝脏组织荷菌量(LgCFU/mL)为别为4.42±0.07,4.72±0.02,3.68±0.04。治疗后自然复发组肺脏、脾脏、肝脏荷菌量分别是3.74±0.14,4.34±0.24,3.47±0.20;肺、脾脏病变百分比(%)分别为 4.11 ± 1.52,6.16±1.67,肝脏内肉芽肿密度(number/mm2)为 1.25±0.42。TNF-α抗体诱导组相对于治疗后自然复发组,各组织肉芽肿样病变明显加重。结论小鼠感染结核菌2周后,肺脏、脾脏和肝脏荷菌量及组织肉芽肿病变提示结核感染处于急性期。异烟肼治疗4周之后,肺、脾、肝荷菌量较低且病变轻微,转入潜伏期。TNF-α抗体诱导后荷菌量和病理病变明显加重,提示潜伏感染后复发,并且同组内小鼠复发起点和复发水平较一致。因此,新的急性感染-潜伏-复发感染的多病程小鼠结核模型建立成功,整个模型的周期为10周,大大缩短了研究的时间,并且潜伏期、复发期荷菌量和病变参数稳定,适合于结核机制研究和药物疫苗的评价研究。目的利用功能性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单抗阻断巨噬细胞介导的PD1/PD-L1通路,研究其对于小鼠结核治疗后复发的免疫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106CFU H37Rv经尾静脉感染C57BL/6雌性小鼠获得结核的急性感染,两周之后分别给予异烟肼(10mg/kg)和异烟肼联合PD-L1单抗(50ug/只)连续治疗四周,获得潜伏感染,在潜伏期用TNF-α抗体(50μg/只)诱导四周使其复发。通过对各时间点的肺、脾和肝组织病理及荷菌量的定量分析,探讨PD-L1单抗对小鼠活动性结核及结核复发的干预作用。利用体外实验,进一步阐明敲低PD-L1对结核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小鼠感染后,前两周肺、脾和肝荷菌量较高(3-4LgCFU/mL)、肉芽肿病变较重,表现为活动性结核,异烟肼和异烟肼联合PD-L1单抗分别治疗四周之后,肺、脾和肝荷菌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显着性地降低,肉芽肿样病变也显着减轻,但是两个治疗组之间没有显着性的差异。而在复发期,相比较于异烟肼治疗组,异烟肼联合PD-L1单抗治疗组能够显着降低复发期组织荷菌量,减轻病理病变。体外实验证实:用PD-L1抗体或siRNA敲低巨噬细胞上PD-L1,结果发现二者都能能促进结核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结论功能性的PD-L1抗体可以抑制结核复发,敲低巨噬细胞上PD-L1或阻断PD1/PD-L1通路能促进巨噬细胞凋亡,提示阻断PD-L1能够有效的协助异烟肼治疗结核病,并且显着地抑制结核的复发。目的在多个遗传多样性小鼠品系中研宄结核对小鼠的易感性,进一步在The Geneminer数据库中对遗传多样性小鼠的荷菌量以及病理病变定量分析,预测易感基因位点以及相应的SNPs。方法以1×l0~6CFU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尾静脉途径感染四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以及17个同性别同周龄遗传多样性小鼠品系,感染四周之后脱颈椎处死,取肺、脾、肝组织。通过量化评价病理病变和组织荷菌量来确定遗传多样性小鼠的易感性表型;利用The Geneminer数据库对遗传多样性小鼠的荷菌量以及病理病变定量分析,预测易感基因位点以及相应的SNPs。结果18个小鼠品系的荷菌量和病变呈现不同的值,其中荷菌量高的小鼠品系病变值可以较高也可以较低,病变值高的也与荷菌量不一定一致,具体结果为:肺、脾和肝脏的荷菌量值由低到高排序分别为:FEW♀,LAMA♂ DET3♂,LUS♂ BOM♀,LAT♂,PUB♀,NUK♀,SHE♂,TOP♀,ROGAN♂,PIPING♂,DAVIS♀,C57♀,BOON♀,LOT♀,SAT♂,BEM♂;DET3♂,SHE♂,BOM♀,C57♀,PUB♀,ROGAN♂,TOP♀,LUSA♂,FEW♀,NUIC♀,LAM♂,DAVIS♀,LAT♂,PIPING♂,SAT♂,BEM♂,LOT♀,BOON♀;LUS♂,SHE♂,PUB♀,TOP♀,BOM♀,DET3♂,FEW♀,DAVIS♀,C57♀,LAM♂,ROGAN♂,NUK♀,PIPING♂,BEM♂,SAT♂,BOON♀,LAT♂,LOT♀。用“MugaQTL(narmalise)”分析不同组织的荷菌量,发现:肺脏、脾脏和肝脏的目标基因分别位于第3号,4号和3号染色体,其中脏中预测到143个目标编码的SNPs位点,脾脏中预测264个目标编码的SNPs位点,肝脏没有预测到目标编码的SNPs位点。结论结核菌对不同小鼠品系的易感性不同,其中同一品系病变和荷菌量不一定保持易感性一致的关系,并且不同组织脏器的易感性也有差异,因此按照不同组织的荷菌量或者不同组织的病变进行易感基因的分析。根据荷菌量值,利用Geneminer数据库预测肺和肝的易感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脾的易感基因在4号染色体上。(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6-01)
刘亚楠,王丽丽,胡灿,张颖丽,李祥伟[2](2016)在《多发多病程前磨牙畸形中央尖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报道1例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严重根尖周感染的患者,其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共6颗牙均患畸形中央尖,而且患牙处于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经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良好。结合该罕见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表现、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为畸形中央尖患牙的早期诊疗和其继发病变的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李连兵,张萍[3](2013)在《一类具有多病程与接种的传染病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两个感染阶段的疾病传播模型,分别讨论了在常数接种策略下模型的无病平衡态和地方病平衡态的动力学性质,得到了决定疾病是否传播的基本再生数.(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蔺辉前[4](2011)在《小剂量复合抗原诱导多病程EAE大鼠长病程中髓鞘损伤及α-硫辛酸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复发-缓解交替,并进行性加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理学研究证实,多发性硬化初期就存在髓鞘损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髓鞘反复损伤而修复不完全,使得轴索得不到保护,继发性损伤,导致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因此,保护髓鞘、促进髓鞘再生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方法。α-硫辛酸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可以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和免疫损伤,进而可能对髓鞘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再生作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髓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髓鞘膜状板层结构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当髓鞘结构被破坏时,MBP从髓鞘上游离,造成髓鞘板层松散或脱失。因此,检测脑脊液中MBP的含量变化,可以间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程度。由于大鼠的脑脊液含量少且不易获取,我们采取直接检测EAE大鼠的腰膨大组织MBP蛋白的含量变化,来直接了解长病程中髓鞘的损伤程度及α-硫辛酸是否对髓鞘损伤有保护作用,并通过检测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来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和α-硫辛酸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 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理想动物模型。本实验用小剂量豚鼠脊髓匀浆为抗原免疫雌性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发病后当天开始给予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LA)腹腔注射(100mg/kg/d,共7d),并进行长达180天的观察和研究。运用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叁色染色、电镜、Western Blot等多种方法定性和定量观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脱失情况来反映LA的治疗效果。同时,运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即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以对免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自然病程组和LA干预组大鼠的180d的平均每天积累神经功能评分相比P< 0.01有显着差异(图2)。佐剂组无发病。因发病后才给予药物干预,故两组大鼠潜伏期没有明显差别,但复发率相比χ2=10.797, P=0.001.P<0.01有显着差异(表1)。说明LA有减轻EAE病情、减少复发的作用。2自然病程组与LA干预组发病后7d时HE染色可见炎细胞浸润和血管袖套现象(图4)。3叁色染色(图5)和电镜观察(图7)均可见EAE大鼠髓鞘板层松散,电镜观察发病后180d自然病程组髓鞘崩解,有碎片堆积(图8A);LA干预组髓鞘板层损伤较轻,可见再生的薄层髓鞘(图8B)。佐剂组髓鞘板层致密(图6)。4 Western Blot显示(表2,图9,图10)发病后7d时叁组MB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别;与同期佐剂对照组比较自然病程组发病后180d时MBP表达下降,t=6.800,P=0.002,P<0.01,有明显差异;硫辛酸干预组发病后180d时MBP表达与同期佐剂对照组比较也下降t=3.389,P=0.028,P<0.05,有统计学差异。自然病程组发病后180d时与硫辛酸干预组同期相比MBP表达更低,t=4.035,P=0.016,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LA对髓鞘有远期的保护作用。5 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表3、4、5,图11、12、13):无论自然病程组还是LA治疗组的大鼠血清中TNF-α的表达量在发病后7d和14d都高于佐剂对照组,P<0.01,有显着差异;LA治疗组7d和14d与同期自然病程组比较均下调,发病后7d(P<0.01)、发病后14d(P<0.05),说明LA对TNF-α有下调作用。TGF-β的表达量无论自然病程组还是LA治疗组的发病后7d和14d都低于佐剂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LA治疗组7d和14d与同期自然病程组比都上调,发病后7d(P<0.01)、发病后14d(P<0.05),说明LA对TGF-β有上调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与TGF-β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自然病程组和LA治疗组大鼠于发病后14d较发病后7d时TNF-α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GF-β和CD4~+CD25~+Foxp3~+T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叁因子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发病后180d时叁组无差别。结论:本实验通过长达180d的观察研究发现,在发病起始给予LA治疗可以减轻EAE病情,减少复发,抑制促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从远期效果来看,LA可以减少MS患者髓鞘的脱失,促进髓鞘再生。提示LA可以作为治疗MS的一种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刘宁宁,李波,刘瑞春,檀国军,郭力[5](2009)在《多病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的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芯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基因芯片寻找多病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不同病程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寻找与其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方法采用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取正常大鼠、发病期大鼠、缓解期大鼠、复发期大鼠的脊髓腰膨大组织,于-70℃冰箱保存。提取样品RNA,逆转录反应生成cDNA,标记探针,探针与芯片杂交,加入链亲和素耦联的碱性磷酸酶(AP)及化学发光底物反应。图像采集使用GEArray Expression Analysis Suite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发病期、缓解期、复发期EAE大鼠分别与正常大鼠相比,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数据为19、23、10项;而有10项基因在比较中随病程变化呈现出发病期表达上调,缓解期表达下调,复发期表达再次上调的趋势。结论实验结果显示EAE大鼠不同发病阶段基因表达有差异,且随病程发展呈一定的趋势变化,这些差异基因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石扬[6](2008)在《Nestin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在多病程EAE大鼠脑内分布情况及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本实验以多病程EAE模型为研究基础,检测神经系统损伤后脑内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nestin和显示掺入细胞有丝分裂期的标记物:BrdU的表达和分布,从而观察不同病程中脑内神经干细胞对损伤的反应情况,来探讨神经干细胞在脑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豚鼠脊髓匀浆加完全福氏佐剂作为抗原,给予Wistar大鼠四足垫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EAE模型。从临床表现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和髓鞘特殊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损伤区与髓鞘分布区域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estin和BrdU的表达、利用photoshop9.0图形软件分别对nestin和BrdU免疫组化照片伪彩色处理后进行图象合成,观察相邻切片的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病程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各个病程组相互间的关系。结果:成功获得多病程EAE大鼠模型。在实验中观察到模型大鼠在发病次数,临床表现和恢复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共分出了五个病程组分别是急性型组、持续进展型组、缓解-复发型组、良性型组、隐匿型组,两个对照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和发病期组。造模稳定成功率高。HE染色和髓鞘染色发现:①发病期、缓解-复发型、良性型和隐匿型的室下区细胞总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后较差的急性型组和持续进展型组的室下区细胞总数没有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室下区细胞总数增多与疾病的恢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联系;②病灶区可见大量的“血管袖套”样结构,这是EAE典型的病理改变,在病变周围可见髓鞘肿胀、崩解、消失。髓鞘的修复在不同病程组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预后好的大鼠髓鞘多可完全恢复,预后差的大鼠可见髓鞘破坏严重修复不完全。③病灶区被严格限制在了由两侧的侧脑室、胼胝体和视交叉共同围成的近圆形区域内。免疫组化观察发现:①nestin的表达:nestin主要表达在室下区、病灶区(包括胼胝体、前连合、视交叉)、室周器官(OVLT、SFO、ME)。在不同位置nestin阳性细胞的形态也不一致。在室下区主要是呈圆形、椭圆形或叁角形,胞核大胞浆少的幼稚细胞。病灶区多是分枝状细胞,大小不等,突起长短不一,突起与血管壁联系紧密。而室周器官部位为有单个长突起的伸长细胞,其中OVLT和ME还可见点状的阳性结构。随着病情的好转,nestin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显色程度都逐渐下降直至消失。本实验在海马齿状回没有发现nestin阳性细胞。从各个分型的比较来看,预后最差的急性型的室下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在疾病的条件下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期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由发病期组发展而来的其它四组除预后较差的持续进展型组阳性细胞数有所上升外,其余叁组下降,各组阳性细胞数均数比较有如下关系:持续进展型>发病期组>缓解-复发型>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良性型及隐匿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rdU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脑内仅室下区保持着一定的增殖能力,海马齿状回仅见个别切片中有1-3个阳性细胞。在EAE大鼠脑内发现,室下区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上升,恢复后逐渐下降。各组表达BrdU阳性细胞数均数比较有如下关系:以发病期组>急性型组>持续进展型>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均可见散在的BrdU阳性细胞,病灶区可见多个BrdU阳性细胞集中在血管周围。相邻切片进行伪彩色图象处理后发现室下区的nestin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大部分都相互重迭,而病灶区两种细胞重迭关系并不是很明显。结论:①用Wistar大鼠可以成功地复制类似人类多发性硬化(MS)的多病程EAE模型;②在发病过程中室下区的细胞总数维持在高水平,并伴随一定细胞数量的增殖和分化的EAE大鼠,病程缓和预后良好;③本实验未观察到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细胞)迁移至损伤区;④室下区、室周器官和病灶区的nestin阳性细胞形态上各不相同,除了室下区的nestin阳性细胞形态上类似幼稚细胞并且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外,病灶区和室周器官的nestin阳性细胞在形态上和细胞增殖情况与神经干细胞的定义不相符,所以提示在神经系统中,nestin阳性细胞不完全是神经干细胞。(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7](2006)在《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病理改变。结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将Wistar大鼠EAE模型分为5种发病形式:急性型、缓解-复发型、持续进展型、良性型和隐匿型。光镜下可见不同发病时期的EAE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但都以血管“袖套”状改变、脑室周围及白质有脱髓鞘改变为主,伴有神经元肿胀变性。结论:首次建立了大鼠多病程的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8](2005)在《MMP-9和MMP-2在多病程大鼠EAE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MMP-2和MMP-9在多病程EAE不同类型间的变化,探讨MMPs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多病程大鼠EAE模型,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MP-2、MMP-9在不同类型EAE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MP-2、-9在EAE中的表达是一致的,不同类型EAE表达MMP-2、-9是不同的。1急性型EAE: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脑膜细胞均呈阳性表达。2缓解-复发型EAE:活动性病灶呈阳性表达,非活动性病灶呈阴性表达。3持续进展型EAE:与缓解复发型EAE表达类似,但呈阳性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多于缓解-复发型。4良性型EAE:只有部分胶质细胞呈阳性表达。5隐匿型EAE-多数病灶呈轻度表达。结论:1 MMP-2、MMP-9在EAE中均有表达。2不同类型EAE中MMP-2、MMP-9的表达是不同的,与病理改变和疾病进展是一致和同步的。(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9](2004)在《多病程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病理学研究,探讨不同发病类型EAE的基本病理改变如炎细胞浸润、脱髓鞘和轴索损伤等方面的差别,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进行常规HE染色、Weil髓鞘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并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病理政变。结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将Wistar大鼠EAE模型分为5种发病形式:急性型、缓解-复发型、持续进展型、良性型和隐匿型。光镜下可见不同发病时期的EAE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急性型EAE炎症浸润明显,尤脱髓鞘改变,缓解-复发型和持续进展型EAE髓鞘脱失和轴索损伤更明显,且有陈旧病灶周围的星型胶质细胞增生,而新发病灶无此表现,良性型EAE则改变接近正常。结论:首次建立了Wistar大鼠多病程EAE,且病理证实不同类型EAE的炎细胞分布、髓鞘脱失及轴索损伤等基本病理改变是不同的,它具有人类MS的许多发病特点,其中多病程的发病形式和主要病理特点与MS极其相似,是理想的MS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多病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报道1例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严重根尖周感染的患者,其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共6颗牙均患畸形中央尖,而且患牙处于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经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良好。结合该罕见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表现、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为畸形中央尖患牙的早期诊疗和其继发病变的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病程论文参考文献
[1].孙萌萌.基于结核病多病程小鼠模型的PD-L1作用机制研究及利用遗传多样性小鼠对结核易感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2].刘亚楠,王丽丽,胡灿,张颖丽,李祥伟.多发多病程前磨牙畸形中央尖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
[3].李连兵,张萍.一类具有多病程与接种的传染病模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蔺辉前.小剂量复合抗原诱导多病程EAE大鼠长病程中髓鞘损伤及α-硫辛酸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1
[5].刘宁宁,李波,刘瑞春,檀国军,郭力.多病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的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芯片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
[6].石扬.Nestin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在多病程EAE大鼠脑内分布情况及形态学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08
[7].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模型建立[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
[8].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MMP-9和MMP-2在多病程大鼠EAE发病过程中的变化[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
[9].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多病程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
标签:急性感染-潜伏感染-复发感染; 小鼠结核模型; 结核病; PD-L1抗体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