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乙酮论文-王兵

芳基乙酮论文-王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基乙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Cu,SiO_2催化剂,催化剂制备,构效关系,α-芳基乙酮加氢

芳基乙酮论文文献综述

王兵[1](2019)在《α-芳基乙酮催化加氢制α-芳基乙醇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芳基乙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香料、化妆品和药物合成中间体。在BHC法清洁合成布洛芬过程中,采用4-异丁基苯乙酮催化加氢合成4-异丁基苯乙醇缩短了反应路径,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其中α-芳基乙酮主要来源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过α-芳基乙酮催化加氢制备α-芳基乙醇有更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本文以苯乙酮为例,制备或比较了活性炭负载的贵金属(Pd、Pt、Ru、Rh)催化剂、Ni/SiO_2和Cu/SiO_2催化剂及其加氢催化性能。Pd/C在贵金属催化剂中催化效果好,苯乙酮的转化率(99.4%)和1-苯乙醇的选择性较高(97.2%),通过加入NaOH可以有效抑制乙苯的生成。Ni/SiO_2催化剂可以同时活化苯乙酮的苯环和羰基,反应加氢副产物较多,1-苯乙醇的选择性较差。Cu/SiO_2相较于前两类催化剂,苯乙酮的转化率最高(99.2%),1-苯乙醇的选择性最好(98.5%),且催化剂价廉易得,制备工艺简便。采用不同的沉淀剂制备了纳米Cu/SiO_2催化剂。通过ICP、XRD、H_2-TPR、FT-IR、TEM、NH_3-TPD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孔道结构单一,加氢性能差,催化剂易失活。均匀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丰富的层状硅酸铜结构,其中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实际的铜含量略低于理论值,尿素均匀共沉淀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含量接近于理论值,制备程序易于重复,且具有高比表面积(547.1 m~2 g~(-1)),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散性好,CuO颗粒粒径小,催化剂还原温度低,加氢性能好。同时考察了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u/SiO_2催化性中铜含量和固定床连续加氢工艺条件对Cu/S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含量为25wt%,反应温度80?C,反应压力2.0 MPa,液时空速1.0 h~(-1),氢酮比为20的工艺条件下,苯乙酮的转化率为99.2%,1-苯乙醇选择性为98.5%。该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连续催化500 h后仍保持高的催化活性(>98%),说明通过尿素均匀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u/SiO_2催化剂具有高的稳定性,可以长时间连续操作。将该催化剂用于其它芳香酮(4-异丁基苯乙酮和甲氧基苯乙酮等)的加氢反应,供电子基团和羰基在α位的芳香酮加氢效果最好,表明纳米Cu/SiO_2催化剂可以应用于一般的α-芳基乙酮加氢反应。文章最后对Cu/SiO_2催化的α-芳基乙酮加氢反应活性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Cu~0和Cu~+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Cu/SiO_2催化剂的加氢选择性。Cu~0在催化剂表面可以对氢气解离吸附,而Cu~+具有亲电子性和提供路易斯酸性位点的作用,可以极化和稳定α-芳基乙酮中的羰基基团,对α-芳基乙酮具有强吸附作用。反应生成的α-芳基乙醇中的苯环基团和Cu具有静电斥力作用,使得α-芳基乙醇在催化剂表面快速脱附,避免了芳香酮中芳环加氢和羰基深度加氢产物。综合以上研究表明,采用尿素均匀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u/SiO_2催化α-芳基乙酮加氢合成α-芳基乙醇,催化剂活性高,反应副产物少,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5)

王星[2](2017)在《基于芳基乙酮和二芳基乙酮的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研究是当今化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样性导向合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通过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合成为结构复杂和结构多样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快捷有效方法。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为多样性导向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试剂、新反应和新策略。串联反应作为多样性导向合成中非常有效的合成手段之一,可以避免中间体的分离与提纯,以简单易得的原料快速高效地构建各种复杂多样的分子骨架,是一种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的合成策略。本论文以芳基乙酮和二芳基乙酮作为原料,以有机单元反应为基础,构建不同的串联反应过程,建立了四个新的反应体系,实现了四类官能团或骨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章,概述了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多样性导向合成及其设计策略、以及过渡金属催化的Csp2-Csp3碳碳键的偶联和C(C=O)-Csp3碳碳键的活化反应,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以简单易得的芳基乙酮作为亚甲基给体,在过渡金属钯催化的作用下,与卤代芳烃发生有序的偶联和C(C=O)-Csp3碳碳键活化串联反应,一锅法实现了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最高产率达91%。通过TLC薄层色谱跟踪反应、红外监测反应过程和一系列控制实验,确认了反应的具体机理。第叁章,在前一章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改变反应的气体氛围和碱的用量控制反应路径,芳基乙酮作为潜在的羰基给体与溴代芳烃发生钯催化的偶联、氧化和C(C=O)-Csp3碳碳键活化串联反应,一锅法实现了对称和不对称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产率高达86%,同时以45%的总产率两步实现了抗炎药酮洛芬的合成。第四章,基于Beayer-Villiger氧化、C(C=O)-Csp3碳碳键活化、苄基羧酸重排和脱羧反应等有机单元反应的集成,探索得到了两种反应条件实现了二芳基乙酮的化学选择性转化,为具有潜在高附加值的明星分子芳基甲酸、维生素B3、联苯二甲酸和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合成策略,最高产率可达97%。同时还首次利用1HNMR核磁跟踪反应的方法证明了芳基甲酸的生成过程中经过芳醛中间体。第五章,以简单易得的二芳基乙酮和伯胺为反应起始原料,通过氧化烯醇偶联、氧化脱氢、5-exo-trig环化和Wagner-Meerwein 1,2-苯基迁移的串联反应过程,实现了一类新型多芳基取代的1H-吡咯-2(3H)-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同时结构中还含有一个其它方法难以实现的α-二芳化的全碳季碳中心,产率高达84%。经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是一类新型聚集诱导发光团,同时还利用晶体结构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六章,总结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研究工作,且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松鹤[3](2017)在《N-Boc-α-氨基—芳基乙酮与肉桂醛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与吲哚的1,6-共轭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工作组成:1、L-脯胺醇硅醚催化N-Boc-α-氨基-芳基乙酮和肉桂醛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L-脯胺醇硅醚作为一类高效催化剂已经被广泛用于催化各种不对称加成反应,有大量文献被报道。在有机合成中,关于肉桂醛参与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是构建C-C键的重要方式之一。α-氨基酮类化合物在迈克尔加成反应中是一类很重要的供体。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L-脯胺醇硅醚及氮杂四元环硅醚的合成,并用L-脯胺醇硅醚高效的催化了肉桂醛和N-Boc-α-氨基芳基乙酮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中间体再经过PCC氧化之后,得到具有丁内酰胺结构的化合物。经过对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添加剂、温度等条件的筛选,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底物的适用性进行了拓展,我们取得了高达85%的产率、dr值达到>99/1以及高达97%的ee值。(?)2、对甲苯磺酸催化吲哚与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的1,6-共轭加成反应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是在有机,材料,生物化学中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它的结构特殊,是Michael加成反应中电子接受体。吲哚是一种非常活泼的物质,是潜在的Michael加成反应的强供体。对甲苯磺酸可以催化吲哚与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生成带有叁芳基手性中心的物质。本文,通过考察不同温度、催化剂用量对1,6-共轭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与吲哚反应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拓展了一些列的底物,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效果,产率高达98%。(?)(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董涛生[4](2016)在《N-芳基化苯并叁氮唑与叁氮唑取代的苯乙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铜盐和钌络合物催化的迭氮化物和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广泛应用,1,2,3-叁氮唑类化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科学领域,1,2,3-叁唑及其衍生物应用广泛,它们可以作为HIV蛋白酶抑制剂、抗癌药物、抗结核药、抗真菌剂、抗菌药。在材料科学领域,它们可以作为高能材料、润滑剂、染料、光稳定剂。关于1,2,3-叁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有机迭氮物与末端炔烃两组分进行反应,其中有机迭氮物是由卤代烃与迭氮钠反应制备;2.卤代烃、无机盐、末端炔烃叁组分进行一锅法反应。本论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研究高效、简单的N-芳基化苯并叁氮唑与二取代-1,2,3-叁氮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本论文内容分为叁章第一章:N-芳基化苯并叁氮唑与二取代-1,2,3-叁氮唑的合成研究进展本章综述了近年来N-芳基化苯并叁氮唑和二取代-1,2,3-叁氮唑的合成研究进展。对于N-芳基化苯并叁氮唑的合成方法主要从反应方式的不同来叙述。对于二取代-1,2,3-叁氮唑的合成方法主要从反应组分的不同来叙述。第二章:铜催化下的苯并叁氮唑的N-芳基化本章报道了使用铜粉作为催化剂,以乙腈作为溶剂,碳酸铯作为碱,用苯并叁氮唑和苯硼酸反应实现了苯并叁氮唑的N-芳基化。该反应在回流温度下反应24 h就可以得到N-1位和N-2位的芳基化产物,简便快速、条件温和,对环境无污染。第叁章:醋酸钯催化的叁氮唑取代的苯乙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本章报道了使用醋酸钯作为催化剂,以NMP作为溶剂,四丁基醋酸铵作为碱,用1,4-二取代-1,2,3-叁氮唑来合成另一种1,4-二取代-1,2,3-叁氮唑。该方法采用旧的C-N键的断裂,新的C-N键的生成来合成所需产物,方式新颖,产物收率高,操作简单,是一种高效制备1,4-二取代-1,2,3-叁氮唑类化合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向纪明,胡玲玲,李宝林[5](2011)在《芳基乙酮酸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α-酮酸酯是有机合成及生物代谢的重要中间体,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及药物合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芳基α-酮酸酯在有机合成和不对称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1年12期)

邢瑞娟,潘莉,温西,王健,程卯生[6](2010)在《一种有效的芳基乙酮α-溴代的实用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采用溴素进行羰基α-溴代反应而后经亚磷酸二乙酯和叁乙胺脱溴反应制得羰基α-单溴代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实用、收率高和易于工业化等优点。(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0年05期)

王岩[7](2010)在《1-芳基-2-芳胺基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环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机物,占已知有机物的叁分之一左右。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生物学有关的重要化合物多数为杂环化合物,例如核酸、某些维生素、抗生素、激素、色素和生物碱等。杂环化合物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因为他们在具有生物活性、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及生命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而且由于他们在有机合成化学、超分子化学、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杂环化合物中一个重要分支。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的有机化合物,且大多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喹宁、喜树碱等生物碱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基本母核结构均为六元吡啶杂环;阿托品、烟碱含五元吡咯环;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则是β-内酰胺类四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含氮杂环化合物从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研究与发展,在化学、医药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含氮化合物合成新策略及新型含氮化合物的研发一直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含氮杂环化合物从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研究与发展,在化学、医药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而,对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的探讨以弥补各种方法的局限与不足依然是科学家们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近年来在实现绿色化学的研究中,寻找绿色反应溶剂和发现环境友好催化剂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室温离子液体作为绿色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对于目前大多的关于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来说,多数的报道还集中于咪唑类的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而对于含有其它类型阳离子离子液体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少。随着离子液体化学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新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离子液体材料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丰富离子液体化学的基础理论。针对特定类型反应设计和合成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系统研究其理化性能是当前离子液体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新的基元反应和新的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创新进步的基础。本论文利用α-芳氨基酮及1,3-二羰基化合物的特定结构为工作基础,以发展新基元合成反应和合成新方法为目标,建立了一种通用性强、步骤简洁的构建新的C-C键、C-N键,合成多取代喹啉类化合物、取代的咪唑并[1, 2-a]吡啶类化合物、1,4-二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简述如下:(1)利用Vilsmeier-Haack反应,结合α-芳氨基酮的特殊结构,通过对Vilsmeier试剂的种类、用量及反应温度的控制,以较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的3-苯基取代的喹啉类化合物,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Vilsmeier试剂(PBr3/DMF)在该反应中起到了Vilsmeier试剂及还原剂的双重作用。(2)实现了在乳酸胍盐离子液体中利用α-芳氨基酮合成了1,4-二酮类化合物。该反应采用离子液体做反应介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该类具有双芳酰基的1,4-二酮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进一步开发这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工作还在进行当中。(3)利用邻氨基吡啶和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的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并根据其C-3位置活泼的特点,利用Vilsmeier-Haack反应和单质碘的亲核取代反应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丰富,扩展了该类化合物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5-01)

向纪明[8](2010)在《芳基乙酮酸酯的合成新方法及其不对称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乙酮酸(酯)是一类带有羰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因其反应中心多而呈现出特殊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合成及生物代谢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特殊药物合成、促进代谢平衡、功能护肤化妆、功能材料构成等方面。近年来,对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α-酮酸的研究非常活跃,特别是在医药合成和功能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已成为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同时芳基乙酮酸酯的羰基碳是前手性碳,在不对称合成中有广泛应用,由它可以合成许多重要用途的手性化合物,例如进行不对称氨化还原可以得到手性α-氨基酸;进行不对称还原可以得到手性α-羟基酸;进行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可以得到M受体拮抗剂的前体;与金属有机物进行不对称加成可以得到含手性α-叔羟基酸酯类药物合成中间体;与硝基化合物进行不对称Henry缩合,可得到具有多官能团和重要应用前景的β-硝基醇类化合物等等。本文研究了芳基乙酮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并用所得到的芳基乙酮酸乙酯为原料研究了它们不对称转化,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商业可得到的草酰氯单乙酯为酰化试剂,用有机溶剂作反应介质,在AlCl3的催化下,芳烃与草酰氯单乙酯发生Friedel-Cratfs酰基化反应,成功地得到了一系列芳基乙酮酸酯类二羰基化合物,同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反应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分离简单等优点,是合成芳基乙酮酸乙酯的好方法。并用红外、核磁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2、因草酰氯单乙酯和AlCl3遇水会水解,所以在溶剂中进行Friedel-Cratfs酰基化反应合成芳基乙酮酸乙酯时要对溶剂进行前处理,操作相对复杂。而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在AlCl3为催化下,芳烃与草酰氯单乙酯在室温下研磨也可得到芳基乙酮酸乙酯。我们首次采用无溶剂研磨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芳基乙酮酸乙酯,优化了合成条件,研究了反应的选择性。该方法具有反应操作简单,产率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同时避免了反应过程中溶剂所带来的对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合成芳基乙酮酸乙酯的理想方法。3、用合成得到的芳基乙酮酸乙酯为底物,在L-脯氨酸催化下与环戊酮发生不对称aldol反应,得到了(S)-2-羟基-2-(2-环戊酮基)芳基乙酸乙酯类新化合物,优化了不对称缩合条件,研究了缩合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这种不对称缩合反应具有操作简单、立体选择性好、收率高等优点。缩合产物的酮羰基用改进的Clemmensen还原法还原得到了M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原料(S)-2-环戊基-2-羟基-2-芳基乙酸乙酯衍生物。这种途径是合成含手性α-叔羟基酸酯的有效方法。用IR、1H NMR,13C NMR表征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用手性柱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对称反应效果。4、用钛酸四乙酯为催化剂,芳基乙酮酸乙酯与天然薄荷醇进行酯交换得到含手性基团的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在薄荷醇基诱导下,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与硝基甲烷进行不对称Henry反应,合成得到(2R)-2-羟基-2-芳基-3-硝基丙酸薄荷醇酯新化合物,优化了合成条件,并用手性柱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不对称诱导反应效果。在薄荷醇基诱导下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与硝基甲烷进行不对称Henry反应的非对映体过量在46.5-64.2%之间,起到了立体选择性控制产物构型的作用。并使用IR、1HNMR,13C NMR、元素分析表征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5、含手性α-叔羟基酸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用α-酮酸酯类化合物与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加成得到。我们首次采用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为底物,在薄荷醇基诱导下与金属有机物发生加成,发现在氯化锌的催化下,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与二乙基锌发生不对称加成得到(R)-2-羟基-2-芳基丁酸薄荷醇酯新化合物,加成的立体选择性较好,非对映体过量≥80%,具有不对称合成的实用价值。优化了加成条件,用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表征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将得到的(R)-2-羟基-2-芳基丁酸薄荷醇酯经水解可得到含手性α-叔羟基酸医药中间体。(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向纪明,李宝林[9](2010)在《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的合成及不对称Henry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钛酸四乙酯为催化剂,芳基乙酮酸乙酯与天然L-薄荷醇进行酯交换,合成了8个含手性基团的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在手性基团的立体选择性控制下,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与硝基甲烷进行不对称Henry反应,合成了7个(2R)-2-羟基-2-芳基-3-硝基丙酸薄荷醇酯新化合物,用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化合物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经手性柱分析了不对称反应效果,缩合反应的非对映体过量在46.5%~64.2%之间,表明可以通过立体选择性控制产物构型.(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庄菁[10](2010)在《基于芳基乙酮的芳基-α-酮酸酯的高效一锅法合成及其在不对称氢化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α-酮酸酯在生物代谢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一些天然产物中作为物质骨架。除此之外,芳基-α-酮酸酯还被用来作为合成生物活性体的重要中间物,芳基-α-酮酸酯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防晒功效。在过去的几十年,曾出现过很多关于芳基-α-酮酸酯的合成方法,然而分析所有的这些方法,发现它们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步骤复杂、同时伴随着产率较低。这些缺点及不足都限制了芳基-α-酮酸酯在合成领域的发展应用。在此论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种未经报道的、全新的,由简单易得的原料芳基乙酮出发,采用一锅法制备芳基-α-酮酸酯的高效合成方法。光学纯芳基-α-羟基酸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有用的原料和活性中间体。例如(R)-α-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就是普利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来源于拆分,利用不对称氢化获得的成功例子很少。而在所有的制备光学纯的α-羟基酸及其衍生物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是通过不对称催化氢化相应的α-酮酸酯来制备。本论文尝试了一系列新概念手性配体来催化芳基-α-酮酸酯以获得相应的手性芳基-α-羟基酸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0-01-01)

芳基乙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研究是当今化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样性导向合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通过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合成为结构复杂和结构多样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快捷有效方法。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为多样性导向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试剂、新反应和新策略。串联反应作为多样性导向合成中非常有效的合成手段之一,可以避免中间体的分离与提纯,以简单易得的原料快速高效地构建各种复杂多样的分子骨架,是一种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的合成策略。本论文以芳基乙酮和二芳基乙酮作为原料,以有机单元反应为基础,构建不同的串联反应过程,建立了四个新的反应体系,实现了四类官能团或骨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章,概述了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多样性导向合成及其设计策略、以及过渡金属催化的Csp2-Csp3碳碳键的偶联和C(C=O)-Csp3碳碳键的活化反应,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以简单易得的芳基乙酮作为亚甲基给体,在过渡金属钯催化的作用下,与卤代芳烃发生有序的偶联和C(C=O)-Csp3碳碳键活化串联反应,一锅法实现了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最高产率达91%。通过TLC薄层色谱跟踪反应、红外监测反应过程和一系列控制实验,确认了反应的具体机理。第叁章,在前一章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改变反应的气体氛围和碱的用量控制反应路径,芳基乙酮作为潜在的羰基给体与溴代芳烃发生钯催化的偶联、氧化和C(C=O)-Csp3碳碳键活化串联反应,一锅法实现了对称和不对称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产率高达86%,同时以45%的总产率两步实现了抗炎药酮洛芬的合成。第四章,基于Beayer-Villiger氧化、C(C=O)-Csp3碳碳键活化、苄基羧酸重排和脱羧反应等有机单元反应的集成,探索得到了两种反应条件实现了二芳基乙酮的化学选择性转化,为具有潜在高附加值的明星分子芳基甲酸、维生素B3、联苯二甲酸和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合成策略,最高产率可达97%。同时还首次利用1HNMR核磁跟踪反应的方法证明了芳基甲酸的生成过程中经过芳醛中间体。第五章,以简单易得的二芳基乙酮和伯胺为反应起始原料,通过氧化烯醇偶联、氧化脱氢、5-exo-trig环化和Wagner-Meerwein 1,2-苯基迁移的串联反应过程,实现了一类新型多芳基取代的1H-吡咯-2(3H)-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同时结构中还含有一个其它方法难以实现的α-二芳化的全碳季碳中心,产率高达84%。经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是一类新型聚集诱导发光团,同时还利用晶体结构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六章,总结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研究工作,且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基乙酮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兵.α-芳基乙酮催化加氢制α-芳基乙醇过程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王星.基于芳基乙酮和二芳基乙酮的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张松鹤.N-Boc-α-氨基—芳基乙酮与肉桂醛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对亚甲基苯醌类化合物与吲哚的1,6-共轭加成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7

[4].董涛生.N-芳基化苯并叁氮唑与叁氮唑取代的苯乙酮类衍生物的合成[D].西北师范大学.2016

[5].向纪明,胡玲玲,李宝林.芳基乙酮酸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1

[6].邢瑞娟,潘莉,温西,王健,程卯生.一种有效的芳基乙酮α-溴代的实用方法(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0

[7].王岩.1-芳基-2-芳胺基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

[8].向纪明.芳基乙酮酸酯的合成新方法及其不对称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9].向纪明,李宝林.芳基乙酮酸薄荷醇酯的合成及不对称Henry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

[10].庄菁.基于芳基乙酮的芳基-α-酮酸酯的高效一锅法合成及其在不对称氢化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0

标签:;  ;  ;  ;  ;  

芳基乙酮论文-王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