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密度论文-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朱关林

植株密度论文-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朱关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株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苎麻,移栽密度,种子实生苗,植株性状

植株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朱关林[1](2019)在《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植株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不同移栽密度(每667 m~2实生苗移栽密度0.25万~8.00万)试验结果表明,5.00万处理苎麻地上部鲜重和干皮重产量较高,综合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0.50万处理苎麻茎粗、皮厚,3.00万处理干叶重和干骨重产量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赵凡,刘世海,崔银花[2](2019)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3](2018)在《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选用‘郑单958’(ZD)和‘登海605’(DH)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LD,67500株·hm~(-2); HD,97500株·hm~(-2))设置单播(SZD、SDH)与混播(M、1∶1、2∶2)处理,研究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混播对植株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混播较单播处理无显着优势,但在97500株·hm~(-2)下,两品种混播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混播促进茎等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1 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产量增加,主要因为千粒重显着增加.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混播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干物质的分配状况,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可见,混播栽培可显着增加黄淮海区密植夏玉米产量.(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崔萌萌,胡斌,徐森波[4](2018)在《不同种植密度对“浙茄6号”植株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浙江省慈溪市茄子高产栽培技术水平,以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浙茄6号"茄子为试验材料,在塑料大棚覆盖地膜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植株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浙茄6号"选择行距为60 cm、株距为50 cm时,茄子的株高、开展度和茎粗均为最大,茄子结果数、产量及产值均为最高,折合每667 m~2茄子结果数49 160个、产量4 426 kg、产值22 880元。(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皇甫瑞,王振华,张蕙琪,王宏富[5](2018)在《播种日期和密度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播种日期与播种密度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而找到最适的播种日期和密度,以提高生产中谷子的实际光合作用,以农大10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法(其中,播种日期为主要区域,设定为5个不同的等级;密度为次要区域,设定为6个不同的等级),通过测定叶面积、净光合作用效率、叶绿素及荧光参数,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和密度对谷子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播种日期,5月8(B2),18日(B3)播种对谷子荧光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好;对于不同的播种密度37.5万(M5),37.0万株/hm2(M4)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播种日期和密度的共同作用,B2M5,B2M4,B3M5,B3M1等处理组更有利于谷子光合特性的提高。试验通过研究谷子光合作用受播种日期以及密度等因素的干扰程度,所得出的结论为晋中地区的谷物种植选取合适的日期与密度,为提高谷物的生产质量提供一套新的参考方案,尽可能将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操作。(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胡钧铭,罗维钢,王冠玉,陆秀红,李婷婷[6](2018)在《播期与密度对蕉肥间作植株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间作模式下香蕉和粮肥兼用型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香蕉-绿肥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粮肥兼用绿豆为间作作物,分设4个播期处理(SD),SD1~SD4处理依次为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4个播种密度处理(M),M1~M3处理分别为:22.5、37.5和52.5 kg/hm~2,另设不播种粮肥兼用绿豆处理作对照(CK);分别测量各处理下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粮肥兼用绿豆结荚数和地上生物部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中,粮肥兼用绿豆株高和茎粗存在负相关性。在所有播期处理中,SD1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其产量达到1344 kg/hm~2;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均在SD1处理下最高,产量达36 255 kg/hm~2。M1处理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最多,M2处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产量分别比M1和M3处理高6.8%和17.9%;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在M2处理最高,产量为36 776 kg/hm~2,分别比M1、M3处理和CK高0.8%、2.5%、8.2%。【结论】播期越早,越有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的生长,提高产量;间作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生长,适宜的间作密度可提高作物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芳,刘瑰琦,施汉钰,葛江丽,曹昊[7](2018)在《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槀本植株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种植密度(15 cm×60 cm、20 cm×60 cm、25 cm×60 cm、30 cm×60 cm、35 cm×60 cm)下辽藁本的根长、根重、株高、越冬芽数以及茎叶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5~30 cm)×60 cm时,辽藁本的植株性状最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隋华,侯海鹏,刘强,刘春芳,金国庆[8](2018)在《不同播种机具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制的条带深旋一体化玉米精量播种机与普通农哈哈播种机具,研究2种机具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深旋一体化玉米精量播种机播种减少了植株对空间的竞争,株高、穗位较农哈哈播种机降低10 cm左右,气生根增加13.4%,绿叶数增加7.5%,穗长增加0.5%,果穗秃尖缩短52.4%,穗粒数增加7.4%,千粒重提高3.9%。综合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条带深旋一体化玉米精量播种机播种比农哈哈播种机单产提高9.4%。同时,随密度增加,穗粒数下降幅度远低于农哈哈播种机,最大降幅为8%,而农哈哈播种机播种的穗粒数最大降幅为17.3%。(本文来源于《天津农林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刘广远[9](2018)在《浅谈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长期以来,实现春玉米的优质和高产一直都是所有春玉米种植户们共同的种植目标。在影响春玉米的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因素中,春玉米的品种和种植密度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对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某地春玉米种植试验区概况和试验设计本次春玉米种植试验的实验基地(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03期)

母养秀,张久盘,穆兰海,杜燕萍,常克勤[10](2018)在《不同播种密度对荞麦植株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荞1号为材料,研究播种密度对荞麦植株叶片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120万株/hm~2处理加速叶片的衰老速率,60万、90万株/hm~2处理有效缓解了叶片的衰老进程;120万株/hm~2处理加快叶绿素的降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CAT活性下降,加快MDA含量的积累;60万、90万株/hm~2处理有效提高了植株叶片POD的活性;在干旱条件下,90万株/hm~2处理荞麦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及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植株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株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朱关林.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植株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2].赵凡,刘世海,崔银花.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4].崔萌萌,胡斌,徐森波.不同种植密度对“浙茄6号”植株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8

[5].皇甫瑞,王振华,张蕙琪,王宏富.播种日期和密度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

[6].胡钧铭,罗维钢,王冠玉,陆秀红,李婷婷.播期与密度对蕉肥间作植株与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8

[7].刘芳,刘瑰琦,施汉钰,葛江丽,曹昊.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槀本植株性状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8

[8].隋华,侯海鹏,刘强,刘春芳,金国庆.不同播种机具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天津农林科技.2018

[9].刘广远.浅谈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

[10].母养秀,张久盘,穆兰海,杜燕萍,常克勤.不同播种密度对荞麦植株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植株密度论文-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朱关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