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执行论文-郭渐强,杨露

环境政策执行论文-郭渐强,杨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政策执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域环境政策执行,生态补偿政策,合作困境,合作机制

环境政策执行论文文献综述

郭渐强,杨露[1](2019)在《ICA框架下跨域环境政策执行的合作困境与消解——以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机制的构建是达成区域合作、提升跨域环境政策执行效力的基本保障。以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合作机制为考察对象,将其根据自治程度划分为叁种不同类型以及七个具体类别;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ICA)理论框架审视不同类型合作机制的交易成本与合作风险,发现流域间生态补偿政策执行陷入合作困境缘起于现行合作机制内含较高水平的合作风险与交易成本;结合我国现实情境提出完善非正式合作机制等消解策略。合作风险和交易成本是构建合作机制、实现区域合作的最大阻碍因素,尽可能消弭其不良影响,进而依据具体问题构建并相机选择高效合作机制是走出合作困境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郭渐强,杨露[2](2019)在《跨域治理模式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行政区行政"管理模式导致环境政策执行不力,陷入执行困境。寻求有效的治理途径以提升环境政策执行力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武器。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跨域治理对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为执行主体身陷冲突难自拔、跨界环境问题难治理、区域联动机制难理顺以及跨域事务难协作四个方面的困境。因此,应通过鼓励多方参与、完善执行机制、健全合作机制、培育行政文化等,提升环境政策的执行力,走出环境政策执行的困境。(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宇,闫倩倩,王洛忠[3](2019)在《府际关系视角下区域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环境政策执行对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府际关系视角,通过构建叁个博弈模型,对区域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区域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从横向府际关系来看,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共谋行为",负面的"共谋行为"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从纵向府际关系来看,行政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机制,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政治锦标赛背景下,会造成政策执行的"囚徒困境";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央政府的监管举措是约束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必要条件。为此,地方政府间应增强互信与信息共享,中央政府必须创新政策执行机制、政绩考核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社会监督体系,推进区域环境治理的技术创新。(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彩勤[4](2019)在《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执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的执行主体,对政策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而研究地方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利益冲突问题对于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当前对于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的政策执行研究层面而缺少深入分析具体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因而有必要在现有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具体为利益冲突问题,其中,本文首先界定了地方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将相关利益主体细分为执行主体以及执行对象两个部分。具体划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工业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四个相关利益主体。其次论述了相关利益主体各部分在面对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中的不同利益诉求,然后分析地方政府与其它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不同利益主体诉求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构建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的基本规范性框架。以利益冲突为分析中心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理论可以用于审视当前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现状,通过理论和以L市关停中小企业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并验证了地方政府环境政府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受到来自各利益主体多重因素的影响,是多元主体之间基于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利益诉求而相互博弈的冲突过程。因此,优化环境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相关各方利益,进而构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利益沟通协调机制。(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张丽[5](2018)在《环境政策、环保支出对区域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兼论政府执行力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中国30个样本省市2007-2015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测量了环境政策、环保支出、政府执行力对碳排放的作用效应,通过分样本估计和调节作用检验了政府执行力在系统中的作用,并兼顾分析了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财政和环境政策手段及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均能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第二,政府执行力水平会显着影响环保支出和环境政策的碳抑制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第叁,东部和中部省份的环境政策和环保支出对碳排放的综合抑制作用较大,而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对综合作用一般和中等地区的调节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周佳[6](2018)在《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保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分税制改革的发展,央地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掌握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是地方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困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环境政策监管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叁种消解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困境的路径:形成网络化协调机制、完善环境政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环境政策的监管机制。(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任丙强[7](2018)在《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影响环境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受到叁种重要激励机制的影响:即政治激励、晋升激励以及财政激励。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地方政府新的行动规则,是影响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的根本因素。"任务制"模式成为环境政策执行转变的重要动力,同时制度化的晋升考核机制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有利于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然而,财政激励制度对环境政策的执行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中央应继续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和绩效考核,完善生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钟其红[8](2018)在《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政策方针和行动指南。“环境政策执行”即指环境政策执行主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计划、组织、沟通与协调,调动、利用和分配各种资源的过程。时下学术界的研究视角主要聚焦于环境政策执行的科学内涵、治理思路和方法;不足在于多理论少实证研究、多单一视角少多视角研究,致使难以深挖其内涵与根源,没有形成系统的治理路径和办法。本文借鉴政策执行相关理论,结合收集的环境政策执行不力素材及其典型案例,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双重方法,据此从内生影响因素和外生影响因素两个逻辑分析环境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进而提出基本治理思路,为进一步的环境治理和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分为四章,主要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该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文章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框架等本文的基本问题。第二章,环境政策执行的现状分析,此部分对我国环境政策的执行现状与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第叁章,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主要从内生影响因素与外生影响因素来切入,全方位分析环境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探讨环境政策执行不力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是环境政策执行的政策建议与优化路径,基于前部分的原因分析,据此提出“环境政策执行的民主协商路径”的基本构建思路,从观念转变、制度设计、条件配备、流程建构与氛围营造五个方面来打造生态民主协商机制,从而突出生态领域的民主协商特征。文章结尾,主要归纳本课题研究的局限以及研究的期望。(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赵南屏[9](2018)在《大庆市D县环保部门环境政策执行难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了遏制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势头,我国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环境政策体系,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无论从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看,还是从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看,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环境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因此凸显出来。本文从县级环保部门这一最基层的角度出发,通过加强实际案例的研究,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不同环境政策的关键影响因素、环境政策执行中的组织或个人有着怎样的行为模式、改进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在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方面,本文从大庆市D县环保部门的角度,检验了既有研究的成果。不同环境政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回顾、分析和比较,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在行为模式方面,以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思维去分析县级政府、县级环保部门、县级其他行业部门、政策执行对象的行为模式,并对不同环境政策的关键影响因素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在对策方面,按照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和不同环境政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理论分析法。为改进环境政策执行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周佳[10](2018)在《弱排名激励视域下的环境政策执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而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现象也日渐突出。从弱排名激励的形成过程,即完成任务逻辑、激励逻辑、政治联盟逻辑叁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从完成任务逻辑的角度来看,在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拖延执行、机械式执行的情况;从激励逻辑的角度分析,因为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不均衡,"数字漂亮、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的现象突出;政治联盟逻辑则揭示了地方环保部门以合谋的方式应对国家环保部门的各项检查。从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环境政策的可操作性,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拓宽地方政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渠道这叁个方面来矫正环境政策执行偏差。(本文来源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环境政策执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行政区行政"管理模式导致环境政策执行不力,陷入执行困境。寻求有效的治理途径以提升环境政策执行力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武器。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跨域治理对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为执行主体身陷冲突难自拔、跨界环境问题难治理、区域联动机制难理顺以及跨域事务难协作四个方面的困境。因此,应通过鼓励多方参与、完善执行机制、健全合作机制、培育行政文化等,提升环境政策的执行力,走出环境政策执行的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政策执行论文参考文献

[1].郭渐强,杨露.ICA框架下跨域环境政策执行的合作困境与消解——以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9

[2].郭渐强,杨露.跨域治理模式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困境与出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陈宇,闫倩倩,王洛忠.府际关系视角下区域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徐彩勤.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张丽.环境政策、环保支出对区域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兼论政府执行力的作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

[6].周佳.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困境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8

[7].任丙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8

[8].钟其红.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研究[D].广州大学.2018

[9].赵南屏.大庆市D县环保部门环境政策执行难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周佳.弱排名激励视域下的环境政策执行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

标签:;  ;  ;  ;  

环境政策执行论文-郭渐强,杨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