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强论文-毛旭江,杨红春,潘慧炬,孟祥胜

黄海强论文-毛旭江,杨红春,潘慧炬,孟祥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海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跳高,起跳,蹬摆

黄海强论文文献综述

毛旭江,杨红春,潘慧炬,孟祥胜[1](2013)在《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及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的技术特征,并与国外选手进行比较,寻找其优劣,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成绩,以缩小与国外选手的差距。方法:采用两台摄像机拍摄黄海强成功过杆2.20m时的倒一步助跑及起跳过程,采用24点辐射式叁维框架标定,所拍摄的技术动作在SIMI MOTION软件中进行解析,人体重心计算采用Gubitz人体模型。结果:(1)黄海强起跳离地即刻踝关节角130.2°,H1/身高值为67.7%,世界优秀选手对应值为170°和75%;(2)黄海强助跑速度利用率、腾起竖直速度分别为57.24%和4.11m/s,世界优秀选手分别为62.03%和4.59m/s;(3)黄海强着地-最大缓冲、最大缓冲-离地摆动腿摆动角速度分别为400.28°/s和470.15°/s。结论:黄海强起跳过程蹬伸不充分,助跑速度及利用率、起跳加速距离、起跳腾起速度均与国外选手存在较大差距;起跳缓冲时间大于蹬伸时间,蹬摆过程摆腿先于摆臂,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谭玉宏[2](2012)在《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核心竞技能力与中外优秀选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与当年18岁的朱建华有异曲同工之妙,2006年黄海强在世界青年锦标赛(北京)男子背越式跳高中以突破我国跳高界多年无人能突破的3.32m高度获得了冠军,从此,中国田径在跳高项目上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和力量,为之振奋。也让人看到了我国男子跳高事业复苏的气息。本文通过田麦久先生的《向群训练理论》对跳高运动的核心竞技能力进行确认即:体能、技能、心理调控能力叁个方面。对黄海强在国际大赛中所展现出来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调控能力与国内外跳高名将进行比较研究。重点剖析黄海强的核心竞技能力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与优势,最终目的是提高黄海强的核心竞技能力并创造更优异的成绩。在比较研究中发现黄海强的身高为1.88m,低于朱建华平和索托马约尔近4cm。最后一步步长与索托马约尔和我国名将朱建华相比是比较小的,而且助跑速度慢于二者。心理调控能力与一些优秀跳高选手比较稍微欠缺,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率要低于国外选手(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杨春实[3](2012)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倒二步助跑、起跳及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跳高在新中国的体育中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旺盛的生命力,同乒乓球、老女排精神一起为政治外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跳高在我国曾经有叁人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1957年,郑凤荣运用剪式跳高技术以1.77m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田径运动员,为我国跳高运动在世界创造辉煌开辟先河;1970年倪志钦采用俯卧式跳高技术,以2.29m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使我国跳高运动又出现新的飞跃;朱建华2.37m、2.38m和2.39m的叁破世纪纪录,以及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第叁、第七和第八的骄人战绩,更是将我国的跳高运动推向巅峰。但随着老运动员的相继退役,年轻运动员的乏力,我国跳高跌进低谷,失去了往日的风彩。因此,为使我国跳高项目再创辉煌,就必须对跳高技术、理论及训练方法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与诊断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倒二步助跑、起跳及过杆技术,得出背越式跳高共性理论,不但对提高黄海强运动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男子跳高整体运动水平都具有借鉴意义。选择黄海强在萧山训练基地的训练试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咨询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和叁维录像解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是起跳技术的关键,对倒一步步长、助跑速度的保持与再发挥、提高起跳效果有重要影响。2.黄海强倒二步助跑速度较其跳过2.32m时有所提高,但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起跳脚着地瞬间VZTD是0.1m/s,此时身体重心垂直速度是正值,主要与倒一步步长较小有直接关系,倒一步步长较大,身体重心必然处于较低的位置,起跳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必然会有向下的垂直速度;另外与摆动腿“牢固支撑”、快速推动身体重心前移能力弱有关。3.摆动腿着地瞬间,着地点至身体重心水平距离较大,导致助跑水平速度损失幅度较大。摆动腿离地瞬间,踝关节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并不是十分积极,起跳脚触地瞬间,两大腿夹角较大,且摆动角速度低,摆动腿摆动幅度小,低于水平面9.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地面的垂直作用力和起跳结束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4.双臂摆动速度较低,略高于国内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还有较大差距。起跳腿侧肩高于摆动腿侧肩0.08m,是起跳脚离地瞬间,身体向杆倾斜5.11度,造成偏心起跳的主要原因。5.起跳脚离地瞬间膝关节蹬伸效果很好,但髋、踝关节蹬伸效果不佳,这也是H1较小的主要原因。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后倾角度不够、内倾角度过大。起跳脚着、离地瞬间△LR过大。这与腿部力量弱有关,因为起跳后重心达到最高点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起跳时必须产生更大的角动量以保证过杆的需要。6.起跳效果不好,速度转化率低。黄海强本次试跳垂直速度仅有4.23m/s,是导致H2较小,成绩仅有2.14m的主要原因.7.黄海强过杆技术较差,H3为~0.07m,还有一定的挖掘潜力。总之应着重强调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发展踝关节的力量与活动幅度;发展屈髋肌群的力量,提高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速度和摆动幅度;强调倒二步摆动腿“牢固支撑”、推动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发展上肢肩带肌肉力量,提高上肢的摆动速度和摆动幅度,并强调起跳脚离地瞬间摆动腿侧肩高于起跳腿侧肩;提高起跳脚着地缓冲阶段的制动效果,有助于提高速度转化率;发展身体柔韧性,提高过杆效果。(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颜敏丹[4](2010)在《黄海强获广州亚运会男子跳高铜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颜敏丹)11月23日晚,广州亚运会田径项目男子跳高比赛中,临海籍选手黄海强以2米19的成绩获得一枚铜牌。    在21日上午进行的跳高及格赛上,黄海强从2米05开始起跳,每次提高5厘米,叁次试跳成功,以2米15的成绩并列A组第一。(本文来源于《台州日报》期刊2010-11-24)

颜敏丹[5](2010)在《黄海强:有冲金实力,没绝对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把时光拨回到2006年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在跳高决赛中,18岁的台州小伙子黄海强成功跃过2米32,夺得冠军,并创造了当年世界青年跳高的最好成绩。    从此,大家开始格外关注黄海强。因为中国男子跳高自从名将朱建华退役后,首次有人跃过这个高(本文来源于《台州日报》期刊2010-11-05)

王开永,潘民[6](2010)在《分析黄海强越过2.28米和世青赛越过2.32米时的起跳技术及成绩提高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北京)男子背越式跳高冠军黄海强在世青赛上和全国田径大奖赛决赛(郑州站)上的最后一步助跑至起跳的技术分析比较后发现,他在世青赛上最后一步助跑进入起跳时脚触地瞬间质心的水平速度及起跳获得的垂直质心速度比大奖赛上有所提高,从起跳效果看,起跳腿的退让收缩,膝、踝的快速屈伸能力发挥和接近"正心起跳"均较好,是提高H1和H2高度的原因,过杆效果不好,影响了成绩的发挥。他的身体腾起高度H2和身体重心腾起的最大高度都达到了世界顶级优秀运动员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一健身俱乐部》期刊2010年06期)

徐国能,陶钧[7](2010)在《我国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Simimotion运动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阶段摆动技术的运动学进行分析,并与我国优秀选手朱建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黄海强摆动腿(左腿)最大角速度值与朱建华相差比较大,失败试跳的最大角速度显示比成功试跳小.提高黄海强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有利于起跳腿的瞪伸能力.黄海强具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要加强力量练习,加强小肌肉群训练,防止伤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潘慧炬,李小虎,毛旭江,施文海,钱永东[8](2009)在《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阶段缓冲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进行同步拍摄,并运用德国SIMI软件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成功与失败试跳相比,起跳阶段缓冲幅度小,最大缓冲瞬间膝关节角均值大13.24°,缓冲阶段膝关节角变化幅度均值小10.48°;起跳腿离地瞬间重心Y方向速度(侧向速度)差别较大,与膝关节在起跳缓冲阶段缓冲旋转动作幅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卢春根,黄征,刘子强[9](2008)在《对我国跳高运动员黄海强技术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跳高运动员黄海强在参加2006年田径世青赛的录像资料分别从助跑节奏,倒数3步的步频、步幅,内倾角度、起跳技术等参数和我国名将朱建华及跳高世界记录保持者索托马约尔的相关技术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黄海强跳高技术的不足和存在的潜力,希望能为他今后的训练及成绩的提高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体育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毛旭江[10](2008)在《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及起跳效果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动作的叁维运动学解析,结果发现其起跳腿膝关节蹬伸不充分:助跑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和竖直加速距离小于国外优秀选手;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先于摆臂动作,摆动角速度较小等特征。文中给出了技术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训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黄海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与当年18岁的朱建华有异曲同工之妙,2006年黄海强在世界青年锦标赛(北京)男子背越式跳高中以突破我国跳高界多年无人能突破的3.32m高度获得了冠军,从此,中国田径在跳高项目上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和力量,为之振奋。也让人看到了我国男子跳高事业复苏的气息。本文通过田麦久先生的《向群训练理论》对跳高运动的核心竞技能力进行确认即:体能、技能、心理调控能力叁个方面。对黄海强在国际大赛中所展现出来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调控能力与国内外跳高名将进行比较研究。重点剖析黄海强的核心竞技能力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与优势,最终目的是提高黄海强的核心竞技能力并创造更优异的成绩。在比较研究中发现黄海强的身高为1.88m,低于朱建华平和索托马约尔近4cm。最后一步步长与索托马约尔和我国名将朱建华相比是比较小的,而且助跑速度慢于二者。心理调控能力与一些优秀跳高选手比较稍微欠缺,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率要低于国外选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海强论文参考文献

[1].毛旭江,杨红春,潘慧炬,孟祥胜.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及合理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谭玉宏.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核心竞技能力与中外优秀选手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杨春实.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倒二步助跑、起跳及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

[4].颜敏丹.黄海强获广州亚运会男子跳高铜牌[N].台州日报.2010

[5].颜敏丹.黄海强:有冲金实力,没绝对优势[N].台州日报.2010

[6].王开永,潘民.分析黄海强越过2.28米和世青赛越过2.32米时的起跳技术及成绩提高的原因[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

[7].徐国能,陶钧.我国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运动学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潘慧炬,李小虎,毛旭江,施文海,钱永东.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阶段缓冲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9].卢春根,黄征,刘子强.对我国跳高运动员黄海强技术特征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

[10].毛旭江.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及起跳效果的运动学分析[C].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8

标签:;  ;  ;  

黄海强论文-毛旭江,杨红春,潘慧炬,孟祥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