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内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
意识形态内涵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阳,张明[1](2019)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变革及其多重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在历史上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便经历了由否定性到中性再到肯定性的逻辑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批判性、阶级性和中立性叁个视角对意识形态进行阐释分析,使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意识、阶级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叁重含义。列宁则进一步赋予意识形态以科学内涵和建构功能,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入新阶段。有效厘清并准确诠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进路和多重意蕴,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前提。(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9年10期)
倪新兵,黄旺[2](2019)在《意识形态与理想性的现象学阐释——兼论中国梦的时间性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和理想性(Utopia)在曼海姆和利科那里都是相互关联、相互阐明的概念。依据现象学的分析,可从时间性和想象力的角度入手揭示出两者的深层内涵和相互关系。文章指出,意识形态指向过去维度,而作为奋斗目标的理想性则指向未来维度,意识形态无理想性则盲,理想性无意识形态则空,两者不应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意识形态和理想性的关联能够为我们理解"中国梦"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提供帮助:中国梦具有理想和传统两个维度,即指向历史和指向未来的双重向度,这一特征源于中国梦自身具有意识形态和理想性的双重属性,这使得中国梦给今天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整合"与"创造"的双重功能。(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齐敏[3](2019)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与内涵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研究目前是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显学,其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汤荣光潜心意识形态研究10年之久,写就了《走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处》(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该书以深厚的理论根基、严谨的论证逻辑、鲜明的价值立场,从思想深处揭秘马克思主义何以在星罗棋布的思想理论中脱颖而出并稳稳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汤荣光指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划破思想星空的璀璨光束,它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汤荣光(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17期)
陈德玺,李盈[4](20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再勘与价值重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运动,世界历史的根基存在被掏空的风险,理论界纷纷反思人类发展方式的弊端。从经典着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挖掘世界历史的内涵和新世界观。在当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唤醒国家情怀和民族意识的理论担当和文化自觉,是分析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战等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为非西方世界的崛起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是民族国家改革开放从而走向世界历史舞台的合法性证明。中国应该从新时代发展观的高度思考和认识改革开放问题,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神要义、思想力量和方法论推动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坐标和新征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和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俞婧[5](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要义及内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的变化也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相关研究专着、学术论文以及部分政论性文章,对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共分为叁个章节,首先对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理论和现实背景进行了论述,梳理理论界对于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理解,阐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探讨了新时代的基本时代特征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其次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研究着述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要义,主要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战略地位、明晰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阐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主要使命。再者从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论、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论这四个方面归纳了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内涵。最后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了解新时代社会改革发展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的新局面,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正确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于错误意识形态的辨别力并有效抵制错误意识形态、错误价值观念的侵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郭燕来[6](2019)在《意识形态领导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个概念是由意识形态和领导权两个概念迭加组成的,如果说意识形态主要体现的是思想关系,领导权主要体现的则是物质关系,那么,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思想关系附属到物质关系上的附属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组织、阶级、社会赋予人们或组织服务于自己意识形态建设的"物质的附属物"。这些附属物由一系列要素构成,具体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力、意识形态领导权能、意识形态领导权责、意识形态领导权利、意识形态领导权威、意识形态领导权变。(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4期)
刘迪[7](2018)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运行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构建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论,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指明了方向。科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的基本内涵,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构建的首要前提;准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的构成要素,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构建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的运行价值,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构建的根本目的。(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8年12期)
杜万青[8](2018)在《精准领会内涵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基层宣传工作者必须精准领会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内涵,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着力抓好各项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动起来、活起(本文来源于《河北经济日报》期刊2018-12-15)
陈麟[9](2018)在《深入领会意识形态科学内涵 切实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共同理想、涵养共同价值观,并将共同价值观转化为新时代的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命题和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不断深化,在主体责任中、在巡视巡察工作中、在"叁会一课"中,(本文来源于《当代贵州》期刊2018年47期)
杨雨林[10](2018)在《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内涵与引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意识形态内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识形态和理想性(Utopia)在曼海姆和利科那里都是相互关联、相互阐明的概念。依据现象学的分析,可从时间性和想象力的角度入手揭示出两者的深层内涵和相互关系。文章指出,意识形态指向过去维度,而作为奋斗目标的理想性则指向未来维度,意识形态无理想性则盲,理想性无意识形态则空,两者不应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意识形态和理想性的关联能够为我们理解"中国梦"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提供帮助:中国梦具有理想和传统两个维度,即指向历史和指向未来的双重向度,这一特征源于中国梦自身具有意识形态和理想性的双重属性,这使得中国梦给今天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整合"与"创造"的双重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内涵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阳,张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变革及其多重内涵[J].学术探索.2019
[2].倪新兵,黄旺.意识形态与理想性的现象学阐释——兼论中国梦的时间性内涵[J].广东社会科学.2019
[3].齐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与内涵思考[J].中国出版.2019
[4].陈德玺,李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再勘与价值重估[J].阅江学刊.2019
[5].俞婧.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要义及内涵研究[D].扬州大学.2019
[6].郭燕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J].学术交流.2019
[7].刘迪.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机制: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及运行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
[8].杜万青.精准领会内涵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N].河北经济日报.2018
[9].陈麟.深入领会意识形态科学内涵切实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J].当代贵州.2018
[10].杨雨林.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内涵与引申[J].湖北社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