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穗轴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穗粒腐病,玉米穗轴
穗轴抗性论文文献综述
穆聪,高景阳,李晓鹏,周子键,吴亚滨[1](2015)在《玉米穗轴对穗粒腐病抗性的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穗粒腐病是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果穗发病症状不仅表现在籽粒腐烂上,也表现出穗轴腐烂,而机械粒收对玉米籽粒抗性和穗轴抗性都有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玉米穗轴对穗粒腐病抗性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课题组通过多年多点鉴定筛选出BT-1、CML20、CML116等一批玉米穗轴高抗的自交系,也鉴定出熊掌、西502、N6等一批感病自交系,分别用BT-1与熊(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4-22)
孙小东[2](2009)在《玉米穗粒腐病穗轴及籽粒抗性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抗病性的提高是最近几年玉米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玉米穗粒腐病在世界各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是玉米病害中重要的一种,并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外学者把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分为子粒抗性和花丝抗性,并对子粒抗性和花丝抗性做了大量研究。鉴于穗轴是病原菌侵染子粒的一条途径,又是源端物质进入库端(子粒)的主要通道,同时目前玉米机械化生产对健康坚硬穗轴的需要,我们认为在玉米穗粒腐病发展过程中穗轴抗性也是很重要的,并对它展开研究。从玉米实际生产出发,课题组在分离、纯化河南地区优势菌以及抗源筛选的基础上,利用穗轴和籽粒都极抗亲本BT-1和穗轴极感亲本熊掌、穗轴和籽粒都极感亲本西502,组配出的六个世代以及BT-1和熊掌的F2:3家系,开展了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研究(包括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轴腐和粒腐),通过连续多年、多个地点、多个不同背景的群体的田间表型研究和室内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穗轴抗性利用BT-1和熊掌的F2群体、F2:3家系以及BT-1和西502的F2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穗轴抗性进行遗传研究和主效抗病QTL的分析,确定出穗轴抗性是多个抗病位点共同作用。利用BT-1和熊掌的F2群体、F2:3家系把穗轴抗性主效QTL定位在玉米的第2、3染色体上,其中第3染色体上的效应值最大,对穗轴抗性的贡献率也达到16.95%。这两个群体在不同的年份检测结果一致,从定位的效果分析得知F2:3的表型鉴定结果比F2的结果更加确切。利用BT-1和西502的F2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穗轴抗性研究,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主效抗性QTL位点,贡献率达到24.21%。结果与BT-1和熊掌的F2群体、F2:3家系在第2染色体上的定位结果一致。穗轴抗性主效抗病QTL的研究利用了同一个抗病亲本不同感病亲本的多个群体多个重复不同的年份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为实验的结果是真实可靠性提供支撑,为下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主效抗性位点奠定基础。2、籽粒抗性利用BT-1和西502的F2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籽粒主效抗性QTL进行定位分析,其中一个主要的籽粒抗病主效抗性QTL定位在第4染色体上,贡献率达到24.51%。课题组同时还利用BT-1和籽粒极感病的亲本N6构建RIL,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籽粒主效抗性QTL进行多年、多点、多个重复表型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定位结果和利用BT-1和西502的F2群体的籽粒抗性的定位结果一致都是定位在第四染色体上。由不同群体不同材料对玉米籽粒抗性的定位结果稳定一致,证实了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确实存在一个控制玉米穗粒腐病籽粒抗性主效QTL位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穗轴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抗病性的提高是最近几年玉米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玉米穗粒腐病在世界各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是玉米病害中重要的一种,并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外学者把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分为子粒抗性和花丝抗性,并对子粒抗性和花丝抗性做了大量研究。鉴于穗轴是病原菌侵染子粒的一条途径,又是源端物质进入库端(子粒)的主要通道,同时目前玉米机械化生产对健康坚硬穗轴的需要,我们认为在玉米穗粒腐病发展过程中穗轴抗性也是很重要的,并对它展开研究。从玉米实际生产出发,课题组在分离、纯化河南地区优势菌以及抗源筛选的基础上,利用穗轴和籽粒都极抗亲本BT-1和穗轴极感亲本熊掌、穗轴和籽粒都极感亲本西502,组配出的六个世代以及BT-1和熊掌的F2:3家系,开展了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遗传研究(包括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轴腐和粒腐),通过连续多年、多个地点、多个不同背景的群体的田间表型研究和室内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穗轴抗性利用BT-1和熊掌的F2群体、F2:3家系以及BT-1和西502的F2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穗轴抗性进行遗传研究和主效抗病QTL的分析,确定出穗轴抗性是多个抗病位点共同作用。利用BT-1和熊掌的F2群体、F2:3家系把穗轴抗性主效QTL定位在玉米的第2、3染色体上,其中第3染色体上的效应值最大,对穗轴抗性的贡献率也达到16.95%。这两个群体在不同的年份检测结果一致,从定位的效果分析得知F2:3的表型鉴定结果比F2的结果更加确切。利用BT-1和西502的F2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穗轴抗性研究,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主效抗性QTL位点,贡献率达到24.21%。结果与BT-1和熊掌的F2群体、F2:3家系在第2染色体上的定位结果一致。穗轴抗性主效抗病QTL的研究利用了同一个抗病亲本不同感病亲本的多个群体多个重复不同的年份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为实验的结果是真实可靠性提供支撑,为下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主效抗性位点奠定基础。2、籽粒抗性利用BT-1和西502的F2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籽粒主效抗性QTL进行定位分析,其中一个主要的籽粒抗病主效抗性QTL定位在第4染色体上,贡献率达到24.51%。课题组同时还利用BT-1和籽粒极感病的亲本N6构建RIL,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玉米穗粒腐病籽粒主效抗性QTL进行多年、多点、多个重复表型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定位结果和利用BT-1和西502的F2群体的籽粒抗性的定位结果一致都是定位在第四染色体上。由不同群体不同材料对玉米籽粒抗性的定位结果稳定一致,证实了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确实存在一个控制玉米穗粒腐病籽粒抗性主效QTL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穗轴抗性论文参考文献
[1].穆聪,高景阳,李晓鹏,周子键,吴亚滨.玉米穗轴对穗粒腐病抗性的遗传研究[C].第一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5
[2].孙小东.玉米穗粒腐病穗轴及籽粒抗性遗传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