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潘援,柏小林

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潘援,柏小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视收视率调查,互联网技术,跨屏测量,大小数据融合

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潘援,柏小林[1](2019)在《互联网技术改变电视收视率调查方法——专访索福瑞中国区资深数据科学家郑维东》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收视率数据的采集方式与使用方式,也促使跨屏测量等新研究方法的出现。此外,大数据技术通过将大小数据结合的方式,促进融合数据广泛应用于实际市场决策中。未来,电视收视率调查方法将更加强调对技术的使用,强调大数据和小数据之间的融合,更加注重不同元数据并重,从而对电视收视率调查乃至媒介市场调查进行整合性研究。(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9年21期)

林承宇,吴怡国,姜易慧[2](2017)在《大陆电视剧在台湾电视媒体的发展态势与未来想象——基于2004-2015年收视率调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4-2015年台湾地区电视剧收视率分析,发现大陆电视剧的播出时数与总收视率自2004年起一路增长,在2012年收视率与播出时数追平、甚至超越韩剧,形成双强态势。根据台湾收视率调查A.C.Nielsen数据进行量化检视,结果显示:大陆电视剧中的历史古装剧最受台湾的电视观众欢迎;大陆电视剧的收视群体以男性、中老年、教育程度较高为主,与韩剧收视群体有很大差异;大陆电视剧回放仍能维持不错的收视率;大陆电视时装剧在台湾的接受度明显偏低,年轻群体在收视上出现下滑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博[3](2015)在《智能电视刷新收视率调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15年12月,欢网科技已连接智能电视超过3800万台,激活用户达到1900万台以上,日活跃用户超过600万,其拥有智能电视机用户的收视行为、互动行为、消费行为等大数据,对用户画像的精准程度、用户属性的辨识程度及后续的预测程度,都具有洞察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5-12-28)

董玉杰[4](2015)在《社会化引发的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方法信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时代,社会化媒体的介入使得收视率调查突破传统的界限,点播、回看、IPTV、OTT、网络电视等各类渠道和终端的观众与收视数据,都将陆续被聚合到大收视体系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将收视率调查全面信息化,构建全媒介网络,这是电视媒体收视测量方式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进化成综合性的收视全面调查,大收视概念已经兴起。(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5年15期)

汤天甜,汪红春[5](2015)在《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收视率调查体系的解构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收视率调查体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以及对受众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发展创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收视率调查体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数据从调查主体、评估指标、测量方法、服务内容等多个层面重新解构与建构了收视率调查体系。(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期刊2015年04期)

黄京红[6](2014)在《开启受众研究的新篇章——写在《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实施之际》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听率调查在全球的兴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采用面访、电话访问的方式,报告周期长且不精准;60年代日记卡被广泛应用,测量仪开始出现,但只能简单地测量电视开关机和频道切换;70年代美英两国出现了人员测量仪,以分或秒为记录单位实时测量样本,提高了调查的精度和实效,但是到了1985年,全球也仅有4个国家使用人员测量仪。198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电视观众调查,1994年开始进行日记卡的连续收视数据调查,1996(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4年10期)

[7](2014)在《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将开始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收视率已经从行业内部的专业术语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公众非常熟悉的热词,"唯收视率"、收视率造假等现象,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实施,让与收视率有关的各项工作进入更加有据可依的阶段。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与国际通行准则须保持一致,使调查方法和技术与国际上保持同步,但同时又要符合国内电视收视市场的具体情况。"‘国标'实施最大的意义是收视率调查的相关准则从行业标准上升到了国家标准,这说明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本文来源于《社会观察》期刊2014年06期)

刘阳[8](2014)在《让收视率走出“罗生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收视率已经从行业内部的专业术语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公众非常熟悉的热词,“唯收视率”、收视率造假等现象,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实施,让与收视率有关的各项工作进入更加有据可依的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收视率及电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4-05-22)

[9](2014)在《首部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获批颁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获悉,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Television audience measurement guidelines),并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工作正式进入"有标可依"阶段。该标准填补了我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领域的空白,对于指导电视收视率调查、促进电视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市场了望(上半月)》期刊2014年04期)

李金玲[10](2014)在《大数据将终结收视率造假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最痛苦的莫过于,收视率原本是节目办的好不好的一项指标,台里也依此来考核我们,但收视率数据失真严重,节目办的再好,数据上体现不出来,最后全是白搭。”这是某省地方电视台一位栏目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发出的心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着名导演(本文来源于《中国企业报》期刊2014-03-25)

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2004-2015年台湾地区电视剧收视率分析,发现大陆电视剧的播出时数与总收视率自2004年起一路增长,在2012年收视率与播出时数追平、甚至超越韩剧,形成双强态势。根据台湾收视率调查A.C.Nielsen数据进行量化检视,结果显示:大陆电视剧中的历史古装剧最受台湾的电视观众欢迎;大陆电视剧的收视群体以男性、中老年、教育程度较高为主,与韩剧收视群体有很大差异;大陆电视剧回放仍能维持不错的收视率;大陆电视时装剧在台湾的接受度明显偏低,年轻群体在收视上出现下滑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1].潘援,柏小林.互联网技术改变电视收视率调查方法——专访索福瑞中国区资深数据科学家郑维东[J].新闻战线.2019

[2].林承宇,吴怡国,姜易慧.大陆电视剧在台湾电视媒体的发展态势与未来想象——基于2004-2015年收视率调查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

[3].李博.智能电视刷新收视率调查模式[N].中国艺术报.2015

[4].董玉杰.社会化引发的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方法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5].汤天甜,汪红春.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收视率调查体系的解构与建构[J].声屏世界.2015

[6].黄京红.开启受众研究的新篇章——写在《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实施之际[J].当代电视.2014

[7]..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将开始实施[J].社会观察.2014

[8].刘阳.让收视率走出“罗生门”[N].人民日报.2014

[9]..首部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获批颁布[J].市场了望(上半月).2014

[10].李金玲.大数据将终结收视率造假难题[N].中国企业报.2014

标签:;  ;  ;  ;  

电视收视率调查论文-潘援,柏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