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认同论文-周凤梅

欲望认同论文-周凤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欲望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系青年,大前研一,亚文化群,亚文化群体

欲望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周凤梅[1](2019)在《低欲望社会症候下佛系亚文化群像的认同危机与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日本管理学宗师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入中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激烈的讨论。~([1])媒介把失去上进心、不消费、不结婚、不生育的日本年轻人称为"对利率没有反应"的一代,即使政府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改变不了年轻人丧失物欲不买房不消费的现状。大前研一对日本社会的高度概括和精准描述引发了广泛的学术关切,笔者试图从低欲望社会症候和佛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11期)

付小娟[2](2019)在《从社会认同心理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社会认同心理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反常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布兰奇自身的矛盾与选择,并从布兰奇寻找社会认同的"真诚"心理、矛盾心理以及最后造成她寻找社会认同失败的心理过程中分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即布兰奇试图通过抛弃现实中低地位群体中现有的社会认同行为,转而融入理想中南方淑女们所处的高地位群体。而提升个人社会身份的彻底失败使布兰奇最终走向崩溃与疯狂!(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6期)

陕倩倩[3](2018)在《从自然属性到社会认同——菲利普·罗斯小说主体欲望的深层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学巨匠,其作品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强烈的欲望支撑着他的人生。早期作品多是对性欲的渴望、身体的迷恋和追求,中期之后则是追求社会身份的认同,其创作呈现出非常明晰的递进关系。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罗斯认为文学应该敢于自我表达、自我肯定、自我伸张。现代语境中人要做回自我、实现身份平等是他关注的焦点,(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百精,杨奕[4](2017)在《欲望与认同:二十世纪早期的群体传播思想——基于特洛特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重述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早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因应大众社会的到来而起,勒庞及其《乌合之众》至今是学界重要的讨论、引述对象。本文试图完整呈现、重述这一时期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思想史,其主要目标有叁个:以"被遗忘的先驱"特洛特及其群体观念为介绍重点和讨论中心,弥补勒庞及其相关研究垄断本领域学术话语的缺憾;对特洛特、勒庞、弗洛伊德、塔尔德等同时代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勾联和比较,以整体呈现20世纪早期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思想地图;展开必要的批判,以供今日群体研究资鉴。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特洛特与大众时代的到来、群体心理的形成、群体行为的发生、群体行为的后果及其批判。(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7年10期)

谭雨晶[5](2017)在《错误的认同与欲望的投射——拉康理论与观影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雅克·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理论不仅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取得了颇大的成果,也为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界就"镜像阶段"理论发表了查尔斯·F阿尔特曼的《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克里斯蒂安·麦茨的《想象的能指》及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等一系列着名的研究文章。在此,本文意图在之前的理论基础上对电影的观影心理进行分析,试图用拉康理论对观影心里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15期)

刘玉婷[6](2016)在《菲利普·罗斯“欲望”叁部曲中的身份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作品以描绘普通美国犹太人的生活为主,讲述了美国主流文化影响下的美国犹太移民的生活困境。自其第一部小说《再见,哥伦布》发表以来,“罗斯热”方兴未艾,热点迭出。国内外研究者们从研究菲利普?罗斯作品中所呈现的犹太性、道德批评、新现实主义批评等视角出发,角度多样,成果颇丰。然而笔者发现,之前关于罗斯及其作品的研究选材单一,且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多局限于罗斯后期的创作,罗斯的前中期作品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或深入的挖掘。本文以身份理论为切入点,选取了菲利普·罗斯创作时间跨度较大,结合了罗斯早中后期作品特征的“欲望”叁部曲(《欲望教授》(1977),《乳房》(1971),《垂死的肉身》(2006))作为研究文本。在简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关于菲利普?罗斯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之后,重点讨论了菲利普?罗斯作品中所涉及的身份问题,尤其是“欲望”叁部曲中的身份认同问题。论文主体以身份理论为导向,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人物性格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欲望”叁部曲中的男主人公凯普什教授在年少、中年及老年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欲望表征、身份焦虑、身份丢失、身份建构及身份认同,全文环环相扣,抽丝剥茧,逐层分析。通过集中研究“凯普什的身份焦虑是如何出现的?”、“欲望叁部曲中的身份问题有何表征?”及“凯普什通过何种途径以达到其身份认同?”这叁个核心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凯普什的个人欲望、职业追求、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人生经历,心理体验与身份诉求,旨在为菲利普?罗斯及其作品研究提供新维度及审美情趣,凸显出了菲利普·罗斯对于生活在美国这一杂糅文化环境中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困境的担忧及同情,同时也为其他移民国家或地区在处理移民问题过程中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6-01)

苗玲玲[7](2014)在《谁的身体?——《欲望都市》中女性身体焦虑与自我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不依附于具体时空中身体赋形的形而上的"女性"并不存在。生而为女性首先意味着拥有一个女性的身体,而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也首先是女性对于自身身体的接受和认同,并对其拥有自主支配的权力。女性的身体体验在男权文化中历来是一个被遮蔽的存在,而女性也被迫对此话题保持沉默。本文以女性生育焦虑和女性疾病焦虑为主,探讨了《欲望都市》作品如何突破禁忌呈现了女性身体焦虑及其与女性自决之间的深刻关系。(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李霞[8](2013)在《从拉康的欲望理论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述了一个七岁小女孩进入奇境后一系列的离奇经历。面对这个恍若真实的荒诞奇境,爱丽丝经历了从自我身份的迷失焦虑到寻求认同,直至最后对荒诞反抗的过程。本文从拉康的欲望理论解读爱丽丝寻求他者的认同及与之相对的抗衡他者的欲望过程。(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20期)

陈李萍,张中载[9](2013)在《欲望景观下的性别表演——论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双性恋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贯穿达芙妮·杜穆里埃生命的叁条主线——作家与父亲的关系、她的生理性别所承载的生活自我与被压抑的男性认同("匣子里的男孩")之争、作家的书写自我在作品中的投射——着手解读达芙妮的双性恋性别认同,挖掘出隐匿在爱德华时代社会规范之下女作家通过身体、欲望与作品所呈现的隐性书写。纵观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一生,她在双性恋认同下的性别表演不断挑战着生物性别和社会规范对女性性别认同的恒定描述,揭示出性别身份的虚幻本质及其被重构的可能性。同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性别与性态认同对深入解读其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3年05期)

宿桂艳[10](2013)在《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论《印度之行》中阿齐兹主体欲望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齐兹是E.M.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中一个寓意丰富而又内涵深刻的人物形象。作为英国殖民权力规训下的欲望主体,阿齐兹对自身"杂糅"的文化身份认同充满着焦虑和困惑,他对自身及印度民族——国家主体身份和文化的认同经历了一个由混沌意识到自觉认同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欲望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社会认同心理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反常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布兰奇自身的矛盾与选择,并从布兰奇寻找社会认同的"真诚"心理、矛盾心理以及最后造成她寻找社会认同失败的心理过程中分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即布兰奇试图通过抛弃现实中低地位群体中现有的社会认同行为,转而融入理想中南方淑女们所处的高地位群体。而提升个人社会身份的彻底失败使布兰奇最终走向崩溃与疯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欲望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周凤梅.低欲望社会症候下佛系亚文化群像的认同危机与身份建构[J].中国图书评论.2019

[2].付小娟.从社会认同心理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命运[J].大众文艺.2019

[3].陕倩倩.从自然属性到社会认同——菲利普·罗斯小说主体欲望的深层书写[J].菏泽学院学报.2018

[4].胡百精,杨奕.欲望与认同:二十世纪早期的群体传播思想——基于特洛特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重述与讨论[J].国际新闻界.2017

[5].谭雨晶.错误的认同与欲望的投射——拉康理论与观影心理研究[J].青春岁月.2017

[6].刘玉婷.菲利普·罗斯“欲望”叁部曲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广州大学.2016

[7].苗玲玲.谁的身体?——《欲望都市》中女性身体焦虑与自我身份认同[J].文化研究.2014

[8].李霞.从拉康的欲望理论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身份认同[J].语文学刊.2013

[9].陈李萍,张中载.欲望景观下的性别表演——论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双性恋认同[J].外国文学.2013

[10].宿桂艳.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论《印度之行》中阿齐兹主体欲望的表达[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标签:;  ;  ;  ;  

欲望认同论文-周凤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