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吐蕃占领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吐蕃,敦煌,人口
吐蕃占领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郝二旭[1](2015)在《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人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敦煌的百姓虽然避免了集体沦为奴隶的命运,但大多数人口的身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从相对独立的均田农民变成了部落百姓甚至是身份低贱的寺户,饱受吐蕃统治者的欺凌,在经济方面的负担也随之加重。除了赋税和差役之外,当时的敦煌百姓还要缴纳军粮、寺院供养粮和不断增加的各种年贡。(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30期)
赵青山[2](2014)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写经道场相关问题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786-848年,敦煌属于吐蕃统治时期。此一期间,在赞普和信众支持下,敦煌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写经活动。写经过程中,写经道场在继承中土原有写经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佛经校阅程序,完善纸张兑废流程,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严格独特的写经制度。但书写佛经时,没有遵循中土已经成熟的写经占行模式,故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来源于《藏学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赵青山[3](2014)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写经道场相关问题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786-848年,敦煌属于吐蕃统治时期。此一期间,在赞普和信众支持下,敦煌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写经活动。写经过程中,写经道场在继承中土原有写经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佛经校阅程序,完善纸张兑废流程,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严格独特的写经制度。但书写佛经时,没有遵循中土已经成熟的写经占行模式,故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来源于《藏学学刊(第11辑)》期刊2014-12-01)
郑炳林[4](2011)在《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书P.3047《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为中心,对晚唐五代敦煌寺院对香料的科征和寺院香料消费情况进行了探讨,寺院使用香料主要向当事僧尼科征,科征标准约21个僧尼科征一两出产印度名贵香。敦煌地区除了使用印度波斯地区的香料外,还在沐浴和造药食中大量使用产自龟兹的安息香和当地的草豆蔻、香枣花和艾等香料。(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1年02期)
杨娜[5](2011)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邈真赞问题的探讨——兼论唐代高僧写真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沦陷吐蕃之后,其境内集中出现了一批邈真赞文,年代的下限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这一画赞的传统来自中原,但是敦煌地区的高僧写真像赞有其特殊之处,即它不是以寺院祖师像为主体,而是从属于僧官的谱系。(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期刊2011年02期)
佐藤有希子,刘晓东[6](2010)在《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敦煌石窟,毗沙门天像的制造从盛唐开始日渐兴盛,经由中唐、晚唐、五代直至宋代,依旧流行不衰。绘像的范例约80例,这对我们理解现存范例较少的中原地区毗沙门天信仰的状况,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以敦煌研究院公布的石窟开凿年代为基准,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0-10-19)
刘真[7](2009)在《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观音信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音信仰是大乘佛教中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在佛教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地处西北一隅的敦煌很早就存在观音信仰,吐蕃势力进入后,敦煌观音信仰在内容、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又为藏传佛教和敦煌观音信仰后来的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受汉藏双重因素影响,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观音信仰主体仍属汉传,其主要内容还是救难、护国和往生,但密教色彩明显加强;此期从敦煌输入的观音经典促进了六字真言在藏区的全面盛行;吐蕃占领结束之后,密教和净土色彩兼备的水月观音和引路菩萨在敦煌民众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观音信仰更加世俗化。本文以大量的敦煌汉藏文写卷、敦煌绢画、壁画作品及汉藏史籍文献为基本素材,按逻辑顺序,分叁章对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的观音信仰进行全面论述。第一章,论述了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观音信仰的社会背景;第二章考察了此期敦煌观音信仰的内容和特点;第叁章则分析了此期敦煌观音信仰的后继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刘再聪[8](2000)在《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宗教文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李唐王朝处于平定安史之乱时期 ,吐蕃乘机占领了河西北广大地区达七十多年。在此期间 ,敦煌呈现出佛教、景教、摩尼教、苯教、祆教多种宗教共存的局面。本文援引大量文献资料 ,对上述宗教的基本状况及相互关系作了论述(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00年S1期)
邵文实[9](1999)在《吐蕃占领时期敦煌没蕃诗人及其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敦煌沦陷吐蕃时期 ,该地区的政治、经济都陷入困境 ,在文学方面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其中诗歌尤为引人注目。敦煌卷子P2 5 5 5号及P3812号诗文集中的作品 ,多为这一时期敦煌没蕃诗人所作 ,作者的身世相近 ,作品的风格则各具特色 ,反映了敦煌沦陷时期的民众心态(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3期)
刘安志[10](1997)在《唐朝吐蕃占领沙州时期的敦煌大族》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吐蕃占领沙州时期的敦煌大族刘安志敦煌大族是在敦煌这块特定的土地上产生的地方大族,他们自汉以来,世代官宦,历久不衰,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长时期地垄断了敦煌地区的政治、经济命脉,并对河西地区的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们有张、索、曹、阴、李、汜、阎、安...(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1997年03期)
吐蕃占领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元786-848年,敦煌属于吐蕃统治时期。此一期间,在赞普和信众支持下,敦煌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写经活动。写经过程中,写经道场在继承中土原有写经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佛经校阅程序,完善纸张兑废流程,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严格独特的写经制度。但书写佛经时,没有遵循中土已经成熟的写经占行模式,故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吐蕃占领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郝二旭.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人口研究[J].兰台世界.2015
[2].赵青山.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写经道场相关问题考述[J].藏学学刊.2014
[3].赵青山.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写经道场相关问题考述[C].藏学学刊(第11辑).2014
[4].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记[J].敦煌学辑刊.2011
[5].杨娜.吐蕃占领敦煌时期邈真赞问题的探讨——兼论唐代高僧写真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
[6].佐藤有希子,刘晓东.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7].刘真.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观音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9
[8].刘再聪.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宗教文明[J].丝绸之路.2000
[9].邵文实.吐蕃占领时期敦煌没蕃诗人及其作品[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10].刘安志.唐朝吐蕃占领沙州时期的敦煌大族[J].中国史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