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良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404000)
【摘要】目的: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对中药制剂的影响。方法:选取中药中的天麻、云芝、三七、西洋参、川贝母各900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及观察组(常规中药粉碎技术),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粉碎后的颗粒细度变化。结果:进行粉碎后,试验组研究对象颗粒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对中药进行粉碎,可以明显改善药物的颗粒细度,进而最大化的发挥药物效果,促进了人体的吸收,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率,值得相关制药人员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药剂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25-01
随着我国中医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变得愈发广泛,相较于直达病灶的西药,中药因其对于人体的调理、改善作用及其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而人们对于中药药剂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其中,中药粉碎技术作为中药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动植物细胞壁的破坏以实现药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因而该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中药的生物利用率,促进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减少不必要的药材浪费。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众多的中药粉碎技术之中,传统的药材粉碎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破壁率也较低,而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兴药材破碎技术,可以使药材的细胞破比率达到95%以上[1],因此,本文针对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以寻求更为高效的中药粉碎技术,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中药中的天麻、云芝、三七、西洋参、川贝母各900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250克。两组药材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对比其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药材均使用常规的粉碎技术进行处理。试验组采用细胞级粉碎技术进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1)使用静音粉碎机对天麻、云芝、三七、西洋参、川贝母进行第一次处理;(2)使用10目的筛板对已粉碎好的药物进行第二次处理;(3)使用80目的筛板对筛选过的药物进行第三次处理;(4)使用振动磨对处理完成后的药物粉末进行第四次处理,最终磨为细末。
1.3评价指标
在药物粉碎完成之后,采用显微镜对两组药物的颗粒细度进行对比,并记录其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由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粉碎后,试验组研究对象颗粒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见附表。
3.讨论
中药主要是通过对植物、动物等进行采集、炮制而形成药物,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之中。随着中医理论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中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而由于中药药材来源的特殊性,其加工、制作方式也与西药有所不同,需要相关人员对其细胞壁进行破坏,以达到药效的释出,并且细胞壁的破碎程度越高,其药效也越强。在过去,人们主要通过使用药杆对药材进行细胞壁的破坏,而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振动磨、球磨机、带筛转子粉碎机等设备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2],而与之配套的粉碎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其中,细胞级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药材粉碎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细胞级微粉碎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新技术,通过利用机器或流体动力将0.5~5毫米的中药药材颗粒粉碎到微米级别甚至于纳米级别(1~10μm),在实现药材细胞壁最大程度破碎的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因反复高温粉碎而导致药材性质变化[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通过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加工的药材,其细胞破壁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细胞壁对于药材有效成分的阻挡,符合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使得人体对其更容易吸收,有效的提高了药材的生物利用率,避免了药材的浪费。在本次研究证明,使用细胞级破碎技术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的试验组,其药物的颗粒细度明显优于使用常规破碎技术的对照组药材。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对中药药材进行粉碎,可以明显改善药物的颗粒细度,提高药材细胞壁的破碎程度,进而最大化的发挥药物效果,促进了人体的对于中药的吸收程度,并且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率,避免了药材的不必要浪费,值得相关制药人员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毅峰.中药制剂中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204-204.
[2]唐美华.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6):91-92.
[3]马海容.中药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29(1):00247-00247.
作者简介:吴远良(1964.08.16-),男,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药剂科,大专,主管中药剂师,研究方向: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