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的文化内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思维,文化内涵,日语
隐喻的文化内涵论文文献综述
韩涛,付林瑶[1](2019)在《日语“草”的隐喻思维及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本质是隐喻式的,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因此,隐喻能够将事物描写得更加灵动、形象。日语的语言体系中存在大量的植物隐喻,这些词汇反映了该语言、民族看待与认知事物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其中,"草"作为随处可见的植物,在日语里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其隐喻表达也是丰富万千。通过分析日语"草"的隐喻性表达,可以揭示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银平[2](2019)在《英汉“路”的概念隐喻及其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路"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路"都可以喻指到达某种目标的途径、方法;旅程、历程;选择。此外,"路"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两种语言中还存在个性差异。在汉语中,路可以喻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方面以及条理、脉络;在英语中,"road"可以喻指未来、将来。英汉语言中关于"路"概念隐喻的共性源于英汉民族相似的身体体验,"路"在汉语和英语中特有的隐喻表达则与该民族特有的文化相关。(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泽梅[3](2019)在《英语的隐喻在文化内涵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中英隐喻文化的差异和相通性,详细介绍了隐喻汉英翻译的主要方法,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的创建,为提高隐喻翻译得准确性做了充分论证。(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58期)
饶卫忠[4](2018)在《客家谚语的隐喻及其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客家谚语是客家人长期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反映出客家人特有的文化。本文以客家谚语为研究对象,从人生哲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叁个方面分析客家谚语的隐喻表达,旨在发现客家谚语的概念隐喻方式、认知理据及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使言者有心,听者会意,揭示客家谚语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丽皓,王洪橙[5](2018)在《从隐喻角度探究热词“独角兽”的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独角兽原本为神话中的一种虚构生物,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其隐喻概念也充分应用在文学、语言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独角兽"一词在各大媒体的使用频次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拓广。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从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和语料分析叁个方面对社会热点词汇"独角兽"的涵义及其文化传播价值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栗霞,李丽杰[6](2017)在《蒙古族谚语中的隐喻及文化内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地区是北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蒙古族人民创造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蒙古族谚语是反映其民族特有文化内涵的代表。选取蒙古族谚语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蕴含的隐喻表达进行分析,旨在发现蒙古族谚语中所含隐喻表达背后的认知理据,并探讨谚语所折射的蒙古族文化的特有内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王枫[7](2017)在《特殊语词符号化的转喻、隐喻功能及其文化内涵——以琴棋书画系列语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通过符号化的方式认知世界、建构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既是各种符号的解码工具,又可以通过一些特殊语词的转喻、隐喻方式成为典型的文化符号。琴棋书画系列语词的转喻功能是对琴棋书画概念的文化取象认知;隐喻功能是将琴棋书画概念的认知成果进行特征映射的跨域认知,形成文化衍生,规约和建构了新的认知概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7年05期)
杨生玉[8](2016)在《唐诗中隐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曾说过处理翻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读者靠近原作者,另一种是让原作者靠近读者。前者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后者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即所谓的异化和归化。而唐诗中的隐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在翻译唐诗隐喻的时候,是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为了从文化角度分析研究唐诗隐喻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问题,本文先从唐诗中隐喻的起源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唐诗中隐喻的文化内涵。唐诗中的隐喻有的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的源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有的源于中国的传统宗教,还有一些则来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隐喻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诗人运用这些隐喻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读者不同的认知方式,在解读同一个隐喻时,中西方读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以至于外国读者很难领悟到唐诗中隐喻的深层含义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因而,本文接着从文化角度并结合东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比了汉英隐喻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本文发现四种情况:同一个喻体在中英文化中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这是中英隐喻之间的文化共性;同一个喻体在中英文化中有着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含义;而不同的喻体可能会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以及中英文化有其独一无二的喻体。由此可见,汉英隐喻在文化内涵上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差异,其中文化共性决定了唐诗中隐喻的可译性,而文化差异性不仅阻碍了外国读者理解唐诗隐喻的文化内涵,还加大了翻译唐诗中文化隐喻的难度。所以,本文最后通过借鉴东西方学者的隐喻翻译理论,从文化角度剖析了唐诗中隐喻翻译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具体的可行的翻译方法作为参考。本文从文化角度分析了唐诗中隐喻的文化性,对比了汉英隐喻的文化内涵,为唐诗隐喻的英译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提出翻译唐诗隐喻的基本原则,总结了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实现形式上的灵活变通,情感上的积极共鸣和文化上的同步交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4-01)
朱俊蓉[9](2016)在《中外常见花卉词隐喻语义及其文化内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根植于文化系统中,与语言学、认知学等多学科领域相关。人们对花卉的体验是花卉词隐喻语义产生的基础,隐喻帮助人类认识世界,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深远意义。不同语言中存在众多花卉词汇,因此花卉词语的隐喻语义异同反映出“花”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不同民族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难免存在差异,隐喻差异较大的花卉词语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问题,是汉语学习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准确理解花卉词的隐喻语义,需要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把握。本文从多个角度审视了花卉词的隐喻语义,花卉词可喻作具体人群、外表容貌、道德品性、青春生命、浪漫爱情、真挚友情、时间节气等,造成花卉词隐喻语义差异的因素有思维方式、民族文化、性格特征、语言系统几个方面。本文还在分析整合语料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对留学生花卉词的隐喻理解状况做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探究了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认知方式,发挥隐喻理解认知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3)
尹蕊[10](2015)在《隐喻之于英语词汇教学——隐喻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不一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人类共有的,而隐喻化过程是相对的。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存在一种本质上的不对等关系。本文以认知为视角,着重从词汇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进行归纳,在阐述隐喻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隐喻关系的对比,根据隐喻概念构建词汇模块,使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更加容易。(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14期)
隐喻的文化内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路"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路"都可以喻指到达某种目标的途径、方法;旅程、历程;选择。此外,"路"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两种语言中还存在个性差异。在汉语中,路可以喻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方面以及条理、脉络;在英语中,"road"可以喻指未来、将来。英汉语言中关于"路"概念隐喻的共性源于英汉民族相似的身体体验,"路"在汉语和英语中特有的隐喻表达则与该民族特有的文化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的文化内涵论文参考文献
[1].韩涛,付林瑶.日语“草”的隐喻思维及文化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银平.英汉“路”的概念隐喻及其文化内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刘泽梅.英语的隐喻在文化内涵中的翻译[J].教育现代化.2019
[4].饶卫忠.客家谚语的隐喻及其文化内涵[J].新乡学院学报.2018
[5].王丽皓,王洪橙.从隐喻角度探究热词“独角兽”的文化内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
[6].栗霞,李丽杰.蒙古族谚语中的隐喻及文化内涵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王枫.特殊语词符号化的转喻、隐喻功能及其文化内涵——以琴棋书画系列语词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
[8].杨生玉.唐诗中隐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分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9].朱俊蓉.中外常见花卉词隐喻语义及其文化内涵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10].尹蕊.隐喻之于英语词汇教学——隐喻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不一致性[J].校园英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