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口牵引车的选型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付秀林[1](2021)在《新能源牵引车在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班托塔港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项目。为港区绿色发展,建设清洁港口,针对港口中的能耗大户港口牵引车,研究多种新能源港口牵引车的优劣并对其综合性价比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合港口公司实际,从综合投产比和环保性能方面考虑,目前纯电动增程式牵引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王瑞鑫[2](2021)在《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匹配设计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普及新能源汽车已势在必行。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燃料加注快、高效无污染、续航里程长等特点,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重卡作为我国的石油消耗大户,是所有汽车类型中污染最严重的车型,加速发展燃料电池重卡具有重要的意义。燃料电池在启动时间、输出特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劣势,因此,燃料电池重卡普遍采用燃料电池加辅助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系统,其能量管理策略决定着如何在两种动力源之间进行合理的能量分配,也成为影响充分发挥混合动力系统优势、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燃料电池耐久性的关键。目前,受电堆关键技术、可靠性和耐久性等因素的限制,国内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多集中于匹配小功率燃料电池的中小型汽车,对于搭载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的研究很少。因此,对燃料电池重卡进行动力系统匹配设计和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山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项目(20181102009)为依托,以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尚无成熟能量管理策略的问题,对燃料电池重卡的动力系统匹配设计与能量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匹配设计。在分析燃料电池汽车常见动力系统构型方案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重卡工况特点,确定采用燃料电池加动力电池(FC+B)的并联式混合构型,并根据本课题燃料电池重卡的整车参数及性能目标,完成了对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选型及参数匹配。(2)整车建模与动力性验证。根据研发车型的整车参数及布置方案,利用Cruise搭建了燃料电池重卡的整车仿真模型,然后根据项目要求的性能指标,对重卡的动力性进行仿真分析。按照动力系统匹配设计结果,由项目合作单位完成燃料电池重卡实验平台的搭建,对重卡动力系统匹配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3)燃料电池重卡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针对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尚无成熟能量管理策略的问题,提出在燃料电池重卡能量管理策略设计中,采用燃料电池保护优先的控制方法。综合考虑燃料电池重卡动态工况特性和动力系统工作特性,以实现燃料电池工作状态最优为前提,以提高重卡经济性和燃料电池耐久性为目标,建立了复合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为降低燃料电池劣化工况出现的频率,使用加权均值滤波算法WAFA和燃料电池变载速率限制法,提出了WAFA复合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4)能量管理策略控制效果分析。基于Cruise与Simulink搭建了燃料电池重卡整车与控制策略的联合仿真模型,以重型混合动力商用车测试工况(C-WTVC)为循环工况,对功率跟随策略与本文所设计的WAFA复合模糊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燃料电池重卡复杂工况下,WAFA复合模糊控制策略在整车经济性和燃料电池耐久性方面均优于功率跟随策略,其中:燃料电池平均工作效率提高6.46%,等效百公里氢耗降低4.64%,燃料电池劣化工况明显减少。
付天帅[3](2021)在《挂车制动能量回收管理策略与混合驱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在工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运输业的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探索研究新的节能技术从未停止过,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最优的选择之一。本文以某型号的半挂车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对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制动力控制分配策略以及半挂车在不同强度的制动工况下的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液压制动能量系统中元件的参数进行计算选型,进而制定不同的制动力控制策略,对整车以及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首先介绍了混合动力的概念、原理、结构、分类以及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混合动力车辆在目前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不同类型系统的优缺点,最后综合优缺点以及根据本文中车辆需要选择并联式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2)分析混合动力车辆的原理,理论研究车辆在制动以及驱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研究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对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并对液压制动系统中的主要元件进行参数计算,选取合适的型号。(3)分析制动力控制的方法策略,制定出适合半挂车的制动力制动力控制策略。首先研究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对于制动力的分配情况,研究分析二轴车辆在制动中制动力的分配情况,根据二轴进而分析对比三轴车辆的制动力分配情况,制定适合半挂车在不同强度工况下的控制策略。(4)通过AMESim软件对混合动力半挂车进行仿真分析,其中包括并联式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建模,研究蓄能器容积、预充压力以及可逆元件泵/马达排量等参数的变化对于车辆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提高半挂车在斜坡上的驱动性能,提高了燃油效率,经济成本降低。
许丹[4](2020)在《氢能源在港口应用的优势与短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氢能源作为国际流行的新能源在港口生产作业中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多个码头已经开始研究、使用氢能源设备。随着国内加氢站建设不断扩大,氢能源使用、储存、加装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港口氢能源使用将更上一个台阶。本文在分析港口氢能源应用背景和港口生产主要装卸设备能耗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氢能源在港口推广应用的优势与主要短板,提出了港机设备下一步氢能源使用的几点建议。
杨淇[5](2020)在《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料电池重卡质量和载重量都相对较大,行驶工况复杂多变,为了满足燃料电池重卡瞬时动力响应及节能需求,需要混合动力系统为其提供动力。锂离子动力电池以比能量大、比功率高、自放电少、循环特性好、可快速放电等优点成为燃料电池重卡重要的辅助动力源。作为燃料电池重卡的辅助动力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估计不仅是对动力电池系统能量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且是燃料电池重卡整车控制策略的重要输入之一,其估计精度对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整车能量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都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燃料电池重卡的应用场景特殊、工况较为复杂,温度、充放电倍率等因素对电池组的容量影响较大,单体电池之间容易出现较大的电压差异和SOC差异,导致SOC估算精度降低。其次,由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慢,动力电池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需要瞬时输出或吸收较大功率,这样的工作机制与纯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有较大差异,在使用传统的荷电状态估算方法对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进行估算时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因此,研究适用于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的SOC估算方法对燃料电池重卡的推广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山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项目(20181102009)为依托,以大功率燃料电池重卡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估算精度为目标,针对传统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在进行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的估算荷电状态(SOC)时,忽略工作环境和需求的特殊性,产生由于电池模型参数不准确和无法预先获取噪声统计特性而导致的估算误差增大问题,对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实时估算方法及其实现进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分析对比燃料电池汽车车用燃料电池和辅助能源的类型、原理和特性,结合本课题燃料重卡的整车参数和动力性指标,选择了合适的类型,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匹配设计。(2)针对燃料重卡动力电池多输入多输出导致的模型参数时变影响算法精度的问题,本文根据二阶RC电池模型,扩充状态变量得到4维的状态方程,通过将欧姆内阻R纳入状态变量实现了对其实时更新跟踪,从而提高了电池模型的准确性并校正了SOC估计。(3)针对燃料重卡车载动力电池复杂的负载情况,本文在传统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遗忘因子,构造滑模观测器对未知噪声协方差进行实时估计,降低不确定噪声的干扰。给出了改进后的AUKF算法对电池SOC进行估计。(4)设计了不同温度下的单体电池脉冲充放电实验,验证了改进后AUKF算法对不同温度条件,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荷电状态SOC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对比传统的UKF算法精度和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满足实际的应用要求。(5)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包的简化模型,在上述改进的单体电池SOC估算算法的基础上,完成了针对电池包的SOC估计算法研究,在实验采集到的磷酸铁锂电池包的电流、电压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提出的无迹卡尔曼滤波估算算法对动力电池包SOC进行估算,得出SOC估计值,与实验所得SOC理论值进行对比,以此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6)对燃料重卡SOC估算系统总体设计进行说明,分别对电源模块、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通信功能模块等硬件电路设计并编写了各个模块的程序,从而实现了本文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的估算。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SOC估算精度,提高辅助能源管理的有效性,为燃料电池重卡能量管理系统提供依据,改善整车的动力性具有重要意义。
许运琦[6](2019)在《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方案设计》文中提出我国重型卡车市场由平头车主导,长头卡车仅属于细分市场的小众车型。2016年工信部组织修订了最新强制性国家标准GB-1589,GB1589新增了“长头牵引车”定义,这一政策变动为长头卡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竞争激烈的重卡市场增添了新的市场机会。A汽车公司正在加紧筹划长头卡车产品开发立项,以化解因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的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但尚未系统策划该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本文在市场营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A汽车公司实际,为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产品设计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的市场营销方案,不仅为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产品开发及上市推广提供参考,同时还能为中国其他重卡制造商长头卡车市场营销形成借鉴。本文首先对国内长头卡车市场及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基础进行梳理,认为A公司虽然没有长头卡车产品,但其作为主要重卡制造商的技术实力、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为其在长头卡车市场营销方面的产品准备、销售以及售后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基础。其次本文分别从宏观、竞争以及微观三个方面分析了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环境,通过产品营销经济、自然、技术、社会及政策等宏观环境分析,发现未来国内重卡技术将与将继续与欧美国际保持一致,向着低风阻、低油耗、低排放及高效率方向发展,国内政策很可能进一步放松对长头卡车总长度限制,将对长头卡车发展十分有利。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国内长头卡车竞争态势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市场竞争者实力不强,竞争不激烈,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买家的议价能力虽在不断增强中,但仍然较弱。但是市场正在不断出现新进入者,且产品存在替代产品。接着本文分析了A公司营销中介、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对长头卡车产品推出的可能反应,得出长头卡车产品的推出对营销中介和社会公众有益,不会受到来自他们的阻力。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方法,将外部宏观、竞争、微观环境分析结果与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基础进行SWOT总结分析,得出政策法规变动给市场带来机会的同时,给A汽车公司带来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但是A公司存在推出长头卡车产品的优势条件,建议A汽车公司需要采取增长型战略,利用优势,抓住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规避威胁。根据环境分析的结论,结合A汽车公司的实际,本文提出了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业务的总体营销思路、销售目标,目标市场及定位、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在获取长头卡车市场份额第一,市场占有率30%总目标下,选择中高端定位的日用工业品、快递运输、危化品运输三个牵引车细分市场作为A公司长头卡车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销组合策略包括:(1)产品策略,包括整车选型配置思路。(2)价格策略,围绕维护及提高A公司市场占有率的定价目标,采取基于成本及市场竞争结合的定价策略。(3)渠道策略,包括对选择与建立渠道、渠道激励、渠道评估、渠道调整措施。(4)促销策略,以A公司总部、区域及经销商为主体,分时段、分层次,全面整合优化公司广告渠道做好产品营销。最后,依据A汽车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优化研发与营销管理制度、建立价值营销的培训体系、优化售后服务模式等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刘苗苗[7](2019)在《港口重载电动牵引车动力系统设计与车架总成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产业也逐渐兴起,随之带动了各港口码头运输量的增加。其中,集装箱牵引车运输因其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而成为港口码头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21世纪人类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这促使了传统燃油汽车向高效低排放的电动汽车方向发展。因此,港口集装箱牵引车作为港口的重要运输机械,对其动力能源的改造是必然的趋势。本文研究了载重60T的重载纯电动集装箱牵引车的相关技术。首先,根据港口使用需求,文章以某“6×4”型重载牵引车车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驱动方案,匹配设计动力系统参数,并基于AVL CRUISE软件仿真验证了整车动力性能(爬坡度、加速度、百公里耗能等)。然后,针对在较差路面行驶时港口重载牵引车车架出现的开焊和大变形问题,且基于电动牵引车与传统牵引车动力系统的差异造成的车架结构受力分布和轴荷发生的变化,分析了车架总成结构和各工况下的动载荷,采用SolidWorks对车架总成进行设计与建模,采用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架总成结构进行弯曲工况、弯扭工况、紧急制动和紧急转弯工况下的受力仿真分析,并进行了约束模态分析。最后,采用经验改进与结构参数化优化设计的方法结合,对车架总成结构进行了优化,车架强度优化效果显着。课题重点对车架总成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分析与优化。应用了结构的非线性接触算法,最优拉丁超立方样本点采样方法和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对车架结构进行了分析优化。课题的研究对其他车架结构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柳惠,何仁,韩顺[8](2018)在《基于港口工况的电动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选型与匹配设计》文中提出根据港口牵引车设计要求,将传统内燃机牵引车设计成电动港口牵引车。针对驱动部件确定前牵引车部分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使用区间算法完成了动力系统的选型。通过分析港口牵引车作业工况,搭建港口电动牵引车基于时间的运行工况,并使用高级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搭建整车模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工况下电动牵引车经济性优于内燃机牵引车。联合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和ADVISOR非用户界面函数,以电动港口牵引车变速器速比为优化变量,牵引车满载和空载工况的能耗之和为经济性目标,牵引车设计的动力性能要求和变速器各挡关系为约束条件建立传动系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车辆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整车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马文涛[9](2017)在《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是介于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的一种车型,在确保续航能力以及电池寿命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汽车对石油的依赖。不仅缓解了纯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依赖,又兼备了混合动力技术汽车续航里程长的优点,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节油率就可达到40%以上,是今后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新技术电池投放前,是一种内燃机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平稳过渡的理想车型。本课题以此为指导,对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码头牵引车承担码头的集装箱运输任务,目前主要以内燃机车型为主,造成了使用成本较高,对码头环境污染严重。码头牵引车在港口的运行中具有速度低,运距短,爬坡度小,怠速时间长,列车总质量大,转弯启停频繁,24小时不间断作业等特点,为了降低码头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内燃机码头车牵引车基本上都采用液力自动变速器,发动机经常运行在非经济区域,自动变速器长时间变扭工作,导致了燃油消耗量增大、能量损失严重、污染加重等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背景,分析了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的推广价值。以中国重汽HOVA牌码头牵引车为基础车型,由于增程式电动车原理决定了其匹配的发动机不再是大功率、大扭矩的传统大排量内燃机,功率确定之后,其发动机应尽量选用排量小,技术先进的,降低其本身的内耗。根据码头牵引车的平均车速与参考相关资料,选择平均车速为18km/h,可得其行驶平均功率需求约为18kW。利用增程式电动车能量与功率相互独立的原则确定了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的动力传动系统方案并对其参数进行了设计。本论文分析码头牵引车每天的工况和行驶里程相对固定,通过日常数据积累对码头车运行状态特点进行统计,使APU在SOC高位时就参与工作并持续运行,采用功率恒定和功率跟随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满足码头牵引车的平均功率需求,制定了功率恒定与功率跟随相结合的六个控制工作状态,将APU恒功率经济工作点设定为20kW与30kW。动力电池SOC保持平缓降低的趋势,从而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本论文通过应用Cruise软件进行了建模仿真,比较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采用常规的CDCS型控制策略和本文制定的APU在SOC高位就参与工作的控制策略的优劣。分析结果表明,油耗较传统柴油机码头车节省了约42.8%,满足了35L/100km的设计技术指标。本论文针对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为今后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开发及HOVA牌柴油机码头牵引车改装增程式提供了技术依据。
柳惠[10](2016)在《电动港口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设计与匹配分析》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促进港口等物流中心不断发展扩大,港口牵引车作为港口重要的运输机械,其需求量也持续攀升。但传统牵引车的在港口运行时工况恶劣、能耗高,不利于港口经济效益,且对港口所处城市造成严重污染。一些对空气质量有高要求的城市为降低港口污染,已经计划推广纯电动牵引车。本文在分析港口牵引车工作特性的基础上,以某传统牵引车为基础,为其匹配电力驱动系统,将其改装成适用于港口运行工况的电动牵引车。本文首先查阅国内外电动牵引车产品信息,分析这些成功案例的车辆性能参数、驱动系统形式、驱动系统部件参数和布置方式,确定电动牵引车整体方案。根据港口牵引车运行工况和相关国家标准,确定电动港口牵引车的设计指标,包括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和拖挂任务。论文应用区间数学方法,采用区间数表达驱动系统匹配过程中不确定的计算参数,计算所得结果也为区间数,作为从市场中已有的电机、变速器和蓄电池中选型的依据。根据匹配结果,在牵引车上布置所选驱动系统,计算改装后电动牵引车的质量参数。本文应用仿真软件ADVISOR建立了电动牵引车和原传统牵引车仿真模型。总结港口牵引车工作经验参数,以匹配出的电动牵引车为平台,建立了电动港口牵引车工况模型。运行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港口工况下,电动牵引车、传统牵引车的能耗。为进一步优化电动牵引车经济性能,分析了牵引车的优化目标、优化变量和优化约束条件,基于遗传算法和ADVISOR非用户界面函数,建立了电动牵引车传动系参数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满足牵引车设计指标的同时,电动牵引车满载和空载工况能耗都得到进一步降低。本文研究为电动港口牵引车电驱动系统的匹配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对用于其他特定场合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二、港口牵引车的选型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口牵引车的选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牵引车在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选型方案 |
2.1 LNG车型 |
2.2 插电式与换电式电动车型 |
2.3增程式电动车型 |
3 各类型码头牵引车综合性价对比 |
4经济效益分析 |
(2)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匹配设计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匹配设计 |
2.1 整车参数及性能指标 |
2.2 动力系统构型选择 |
2.3 驱动电机选型及参数匹配 |
2.3.1 驱动电机分析选型 |
2.3.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2.4 燃料电池选型及参数匹配 |
2.4.1 燃料电池分析选型 |
2.4.2 燃料电池参数匹配 |
2.5 动力电池选型及参数匹配 |
2.5.1 动力电池分析选型 |
2.5.2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燃料电池重卡整车建模与动力性验证 |
3.1 重卡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1 整车模型 |
3.1.2 车身模型 |
3.1.3 电机模型 |
3.1.4 传动系统模型 |
3.1.5 车轮模型 |
3.1.6 驾驶室模型 |
3.2 重卡动力性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燃料电池重卡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
4.1 控制目标分析 |
4.2 动力系统特性分析 |
4.2.1 燃料电池系统特性分析 |
4.2.2 动力电池特性分析 |
4.3 基于功率跟随的能量管理策略 |
4.3.1 驱动模式下的控制策略 |
4.3.2 制动模式下的控制策略 |
4.4 基于WAFA复合模糊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 |
4.4.1 WAFA复合模糊控制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4.2 复合模糊控制系统参数设计 |
4.4.3 劣化工况控制算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燃料电池重卡仿真分析 |
5.1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5.1.1 能量管理策略模型搭建 |
5.1.2 Cruise与 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的实现 |
5.2 仿真工况设置 |
5.3 控制效果对比分析 |
5.3.1 C-WTVC工况测试 |
5.3.2 经济性与耐久性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挂车制动能量回收管理策略与混合驱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 |
1.2.1 不同形式的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
1.2.2 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分析对比 |
1.3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混合动力理论研究及参数匹配 |
2.1 液压混合动力车的工作原理 |
2.2 制动过程的理论研究 |
2.2.1 地面和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以及附着力 |
2.2.2 整车制动受力分析 |
2.3 驱动过程的理论研究 |
2.4 主要元件的参数匹配 |
2.4.1 液压泵/马达参数的理论计算与选择 |
2.4.2 蓄能器参数的理论计算与选择 |
2.4.3 转矩耦合器的计算选用 |
2.5 本章小结 |
3 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3.1 车辆制动力的分配 |
3.1.1 二轴汽车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
3.1.2 三轴汽车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
3.2 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
3.2.1 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分类 |
3.2.2 车辆非紧急工况下制动力分配策略 |
3.2.3 车辆在紧急状态的制动策略 |
3.3 本章小结 |
4 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
4.1 AMESim的介绍 |
4.2 液压混合动力半挂车模型的建立 |
4.2.1 车辆的发动机模型 |
4.2.2 液压泵/马达模型 |
4.2.3 蓄能器的模型 |
4.2.4 车辆转矩耦合器的模型 |
4.2.5 车辆的限压溢流模型 |
4.2.6 半挂车的模型 |
4.2.7 半挂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的模型 |
4.2.8 并联式混合动力半挂车仿真模型 |
4.3 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参数仿真 |
4.3.1 蓄能器容积参数的仿真 |
4.3.2 蓄能器预充气压力参数的仿真 |
4.3.3 液压泵/马达的参数仿真 |
4.4 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不同制动工况仿真分析研究 |
4.4.1 半挂车在紧急强度工况下的制动仿真分析 |
4.4.2 半挂车在非紧急强度工况下的制动仿真分析 |
4.4.3 半挂车在复合强度工况下的制动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 |
(4)氢能源在港口应用的优势与短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港口氢能源应用背景 |
2港口生产主要装卸设备和能耗方式 |
3港机设备氢能源应用的主要优点 |
4当前氢能源在港口推广应用的主要短板 |
5港机设备下一步氢能源使用探讨 |
6 结语 |
(5)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特点及类型 |
1.2.1 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 |
1.2.2 燃料电池汽车的分类 |
1.2.3 国内外燃料电池重卡发展现状 |
1.3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SOC估算的重要性 |
1.3.1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 |
1.3.2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SOC估算的意义 |
1.3.3 动力电池SOC估计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分析与选型 |
2.1 燃料电池重卡混合动力系统结构设计 |
2.2 燃料电池的选型与特性分析 |
2.2.1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选型 |
2.2.2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2.2.3 燃料电池工作特性 |
2.3 辅助能源的选型与特性分析 |
2.3.1 车用动力电池分类及选型 |
2.3.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2.3.3 锂离子电池工作特性 |
2.4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部件参数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SOC估算算法研究 |
3.1 燃料电池重卡对动力电池SOC估算的影响 |
3.2 锂离子动力电池动态模型及参数辨识 |
3.2.1 锂离子动力电池动态建模 |
3.2.2 电池模型参数辨识 |
3.3 动力电池SOC估算算法研究 |
3.3.1 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
3.3.2 扩充状态变量法实时追踪欧姆内阻 |
3.3.3 噪声的自适应匹配 |
3.4 动力电池包SOC估算算法研究 |
3.4.1 动力电池包内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性 |
3.4.2 动力电池包的SOC估算 |
3.5 SOC估算算法验证 |
3.5.1 实验设计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3.6 动力电池包SOC实验验证 |
3.6.1 实验设计 |
3.6.2 实验结果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SOC估算系统的实现 |
4.1 燃料重卡SOC估算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SOC估算系统的要求 |
4.1.2 系统结构及SOC估算系统的技术指标 |
4.2 SOC估算系统硬件设计 |
4.2.1 主控芯片的选取 |
4.2.2 电池电压测量电路设计 |
4.2.3 电池电流测量电路设计 |
4.2.4 电池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
4.2.5 通信电路设计 |
4.3 SOC估算系统软件设计 |
4.3.1 主程序设计 |
4.3.2 数据采集子模块 |
4.3.3 SOC估算子模块 |
4.3.4 CAN总线通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OC估算系统试验验证 |
5.1 系统硬件测试平台及方法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市场营销概述 |
2.1.1 市场营销的内涵 |
2.1.2 市场营销观念演变历程 |
2.1.3 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2.1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2.2.2 市场营销竞争环境分析 |
2.2.3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2.2.4 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
2.3 分析工具及方法 |
2.3.1 SWOT分析 |
2.3.2 STP战略 |
2.3.3 4P市场营销组合 |
第三章 国内长头卡车市场概况与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基础 |
3.1 中国长头卡车市场概况 |
3.1.1 长头卡车 |
3.1.2 中国长头卡车发展历程 |
3.1.3 中国长头卡车市场容量及分布 |
3.2 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营销基础 |
3.2.1 A汽车公司概况 |
3.2.2 A汽车公司发展历程 |
3.2.3 A汽车公司产品及销量 |
3.3 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营销基础 |
第四章 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环境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经济环境 |
4.1.2 自然环境 |
4.1.3 技术环境 |
4.1.4 社会环境 |
4.1.5 政策法规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现有产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4.2.2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2.3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2.4 潜在的新进入者 |
4.2.5 替代品 |
4.3 微观环境分析 |
4.3.1 营销中介 |
4.3.2 社会公众 |
4.4 SWOT分析 |
第五章 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策略 |
5.1 总体市场营销思路及目标 |
5.1.1 总体思路 |
5.1.2 销售目标 |
5.2 目标市场及定位 |
5.2.1 市场细分 |
5.2.2 目标市场 |
5.2.3 市场定位 |
5.3 产品策略 |
5.4 价格策略 |
5.4.1 定价目标 |
5.4.2 产品定价 |
5.5 渠道策略 |
5.5.1 渠道分类与选择 |
5.5.2 渠道激励 |
5.5.3 渠道评估 |
5.5.4 渠道调整 |
5.6 促销策略 |
5.6.1 促销组合策略 |
5.6.2 广告及管理 |
5.6.3 公共关系 |
第六章 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6.1 优化研发及销售管理制度 |
6.2 建立价值营销培训体系 |
6.3 创新售后服务模式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7)港口重载电动牵引车动力系统设计与车架总成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纯电动牵引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牵引车车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AVL CRUISE的动力系统设计 |
2.1 传动方案设计 |
2.2 动力系统匹配计算 |
2.2.1 重载纯电动牵引车的性能需求 |
2.2.2 整车的基本参数 |
2.2.3 重载纯电动牵引车的功率需求计算 |
2.2.4 电机选型 |
2.2.5 变速箱选型 |
2.2.6 电池选型 |
2.3 动力系统建模仿真 |
2.3.1 AVL CRUISE软件介绍 |
2.3.2 模型搭建 |
2.3.3 车辆主要模块输入参数 |
2.3.4 仿真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纯电动牵引车车架总成结构研究及分析 |
3.1 牵引车车架总成设计与模型建立 |
3.2 半挂车受力计算 |
3.3 港口牵引车动载系数计算 |
3.3.1 钢板弹簧刚度 |
3.3.2 路面不平度 |
3.3.3 港口牵引车动载系数 |
3.4 各总成模块质量及载荷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车架总成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
4.1 ANSYS Workbench软件介绍 |
4.2 车架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 |
4.2.1 建立车架计算的力学模型 |
4.2.2 单元分析 |
4.2.3 坐标转换 |
4.2.4 整体分析 |
4.2.5 接触分析 |
4.3 车架总成模型处理 |
4.4 车架总成弯曲工况分析 |
4.5 车架总成弯扭工况分析 |
4.6 车架总成紧急制动工况分析 |
4.7 车架总成紧急转弯工况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车架总成有限元模态分析 |
5.1 模态分析理论 |
5.2 车架总成模态仿真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重载纯电动牵引车车架总成优化设计 |
6.1 危险结构件的加强设计 |
6.2 参数化优化设计 |
6.2.1 子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
6.2.2 优化理论分析 |
6.2.3 优化仿真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基于港口工况的电动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选型与匹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电动港口牵引车方案设计 |
3 牵引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3.1 驱动电机的选型 |
3.2 变速器的选型 |
3.3 动力电池系统的选择 |
4 电动港口牵引车工况建立 |
5 整车传动系统参数优化 |
5.1 ADVIS OR及其非用户界面调用 |
5.2 整车传动系统参数优化的关键问题 |
5.3 优化约束条件的建立 |
5.4 优化算法 |
5.5 优化结果分析 |
6 结论 |
(9)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增程式电动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
2.1 技术指标及动力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
2.1.1 技术指标 |
2.1.2 动力传动系统方案 |
2.2 动力总成参数设计 |
2.2.1 驱动电机参数设计 |
2.2.2 增程器参数设计 |
2.2.3 动力电池参数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控制策略研究 |
3.1 能量流模式 |
3.2 增程式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目标和方法 |
3.2.1 控制目标 |
3.2.2 控制方法 |
3.3 典型逻辑门控制策略模型 |
3.3.1 恒温器控制策略模型 |
3.3.2 功率跟随控制策略模型 |
3.4 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控制策略设计 |
3.4.1 纯电驱动模式控制策略 |
3.4.2 增程模式控制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
4.1 Cruise平台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仿真模型建立 |
4.1.1 驱动电机模型 |
4.1.2 发动机模型 |
4.1.3 动力电池模型 |
4.1.4 码头牵引车工况建立 |
4.2 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4.2.1 动力性仿真分析 |
4.2.2 行驶里程仿真 |
4.2.3 经济性仿真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电动港口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设计与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电动牵引车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电动牵引车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电动牵引车的发展现状 |
1.3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内容与方法 |
1.3.1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内容 |
1.3.2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动港口牵引车整体方案设计 |
2.1 原牵引车参数和改装目标 |
2.2 电动牵引车结构 |
2.3 电动牵引车电驱动系统 |
2.3.1 电动牵引车驱动电机 |
2.3.2 电动牵引车能源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动港口牵引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 |
3.1 电动牵引车驱动系统匹配方法 |
3.1.1 电动牵引车驱动系统匹配流程 |
3.1.2 区间计算方法 |
3.2 电动机的参数确定及选型 |
3.3 变速器的选型 |
3.3.1 变速器最高挡和最低挡范围 |
3.3.2 变速器挡位数 |
3.4 动力电池系统的选择 |
3.5 牵引车性能验算和质量分布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动港口牵引车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
4.1 电动港口牵引车工况建立 |
4.1.1 港口牵引车工况建立方法 |
4.1.2 港口牵引车作业特性 |
4.1.3 电动牵引车加速模型 |
4.1.4 港口牵引车工况 |
4.2 电动牵引车电机效率模型 |
4.3 电动牵引车换挡规律分析 |
4.4 牵引车ADVISOR仿真模型 |
4.4.1 牵引车仿真参数定义 |
4.4.2 电动牵引车与传统牵引车仿真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动港口牵引车传动系参数优化 |
5.1 传动系参数优化的关键问题 |
5.2 约束条件建立和评价 |
5.2.1 约束条件的建立 |
5.2.2 约束条件的评价 |
5.3 优化算法 |
5.3.1 遗传算法基础 |
5.3.2 遗传算法运算过程 |
5.3.3 遗传算法的运用 |
5.4 传动系优化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港口牵引车的选型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牵引车在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付秀林. 中国水运, 2021(12)
- [2]大功率型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匹配设计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 王瑞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挂车制动能量回收管理策略与混合驱动技术研究[D]. 付天帅.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氢能源在港口应用的优势与短板分析[J]. 许丹. 中国水运, 2020(11)
- [5]燃料电池重卡车载动力电池SOC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D]. 杨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A汽车公司长头卡车市场营销方案设计[D]. 许运琦. 西北大学, 2019(12)
- [7]港口重载电动牵引车动力系统设计与车架总成结构研究[D]. 刘苗苗.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9(03)
- [8]基于港口工况的电动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选型与匹配设计[J]. 柳惠,何仁,韩顺.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8(02)
- [9]增程式电动码头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 马文涛. 江苏大学, 2017(01)
- [10]电动港口牵引车动力传动系统设计与匹配分析[D]. 柳惠. 江苏大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