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浓度论文-刘刚

适宜浓度论文-刘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化钙,黑腐病,有效防控

适宜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9)在《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可有效防控菠萝采后黑腐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童红梅,赵剑鸣[2](2019)在《连翘、丁香、川芎复合涂膜保鲜剂对杏子果实采后品质及适宜保鲜浓度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灵台牛心杏为研究对象,用3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液与基质液配伍成涂膜保鲜剂,在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贮藏牛心杏,比较对其贮藏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mg/ml连翘、1.5mg/ml丁香、1.5mg/ml川芎提取液涂膜处理牛心杏后,可延缓牛心杏果实的衰老和品质的劣变,大大减少牛心杏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的下降速度;并对牛心杏相对电导率、PPO的活性的有较强的抑制抑制作用,与1-MCP(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而保持牛心杏果实CAT、POD较高活性,能有效清除牛心杏果实衰老自由基,对牛心杏有很好的保鲜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孙芸芸,李仕明,康梦田,白大勇,彭晓霞[3](2019)在《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眼进展适宜浓度与剂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阿托品用于控制近视眼进展的适宜浓度和剂型。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2017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了受试者10名(20只眼),双眼的等效球镜度数在-0.5 D至-5.0 D间,虹膜均为棕色。其中,男性2名、女性8名,年龄24~26岁,平均年龄(24.8±0.79)岁。依次给予受试者0.005%、0.01%、0.025%及0.05%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应用滴眼液与凝胶的眼别随机,双侧剂型不同。检查近视力、调节幅度及瞳孔大小,并通过问卷记录受试者的主观视觉症状。采用叁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实验结果。结果 0.005%、0.01%、0.025%及0.05%浓度的阿托品用药(包括滴眼液和凝胶),均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瞳孔散大、调节幅度降低,且随着浓度升高程度增大。经叁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0.005%、0.01%及0.025%的阿托品用药,对瞳孔大小、调节幅度及近视力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0,4.38,0.92;P>0.05)、(F=0.27,3.28,0.82;P>0.05)及(F=0.14,0.29,0.57;P>0.05)。凝胶对瞳孔大小的影响大于滴眼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1,P<0.05)。0.05%的阿托品用药后产生毒性反应,受试者的主观不适评分明显升高。0.005%、0.01%及0.025%的阿托品用药均无毒性反应,主观不适评分虽升高但可耐受。结论 0.025%阿托品用药可能是控制近视眼发展的适宜浓度;滴眼液与凝胶两种剂型的副作用均可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安敏,邱颐,燕兴梅[4](2019)在《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宜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轻比重等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L_4—L_5和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0~65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叁组:0.15%罗哌卡因组(R_(0.15)组)、0.18%罗哌卡因组(R_(0.18)组)和0.2%罗哌卡因组(R_(0.2)组),每组25例。轻比重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穿针回抽脑脊液通畅后,R_(0.15)组注入0.15%罗哌卡因5 ml,R_(0.18)组注入0.18%罗哌卡因5 ml,R_(0.2)组注入0.2%罗哌卡因5 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最高痛觉阻滞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记录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包括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romage分级<2分、2~4分和>4分的例数以及术中疼痛感受分级情况。结果 R_(0.2)组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高于R_(0.18)组和R_(0.15)组,且R_(0.18)组高于R_(0.15)组。R_(0.2)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_(0.18)组和R_(0.15)组(P<0.05),且R_(0.18)组明显长于R_(0.15)组(P<0.05)。R_(0.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_(0.15)组和R_(0.18)组(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R_(0.15)组和R_(0.18)组(P<0.05),且R_(0.18)组明显长于R_(0.15)组(P<0.05)。R_(0.2)组和R_(0.18)组Bromage评分<2分的比例明显高于R_(0.15)组(P<0.05)。R_(0.2)组和R_(0.18)组术中感受无痛的比例明显低于R_(0.15)组(P<0.05),轻、中度疼痛的比例明显高于R_(0.15)组(P<0.05)。叁组均无一例Bromage评分>4分、术中感受为重度疼痛。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麻醉适宜腰麻浓度和剂量为0.18%罗哌卡因5 ml,在同等容量前提下较0.15%罗哌卡因有效,较0.2%罗哌卡因对患者下肢运动影响小。(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贾雪冰[5](2019)在《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混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抑制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炎症是很多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小胶质细胞(CNS特有的免疫细胞)在神经炎症中则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当CNS受到病原体入侵、物理创伤、或蛋白质异常聚集等都会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强烈的神经炎症反应,进而使得神经元受损,最终引起神经元的死亡,比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等CNS疾病都与神经炎症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近年来,肠道菌群与CNS之间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肠道菌群可通过代谢物、内分泌、迷走神经、免疫等途径与大脑形成“肠脑轴”,并通过“肠脑轴”调节大脑的功能。肠道菌群的失调涉及到多种CNS疾病,如关于肠道菌群在PD中的研究发现,PD病人肠道不仅出现肠道菌群的紊乱,同时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也出现显着的变化;动物实验发现,无菌小鼠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出现形态和功能的异常,给无菌小鼠喂食SCFAs可以纠正小胶质细胞的异常。以上提示SCFAs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炎症的相关性,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SCFAs对炎症环境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究SCFAs对神经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我们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获得神经炎症模型。将BV-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LPS)、给药组(LPS+SCFAs mix)和药物对照组(SCFAs mix),利用这四组细胞来研究SCFAs混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我们首先用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作用BV-2细胞的活力,并确定这叁种SCFAs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的适宜“工作浓度”,并将叁种SCFAs按照各自的工作浓度配制成同样不影响细胞活力的SCFAs混合物(SCFAs mix)。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浓度,结果表明不适宜浓度的SCFAs mix(模拟PD模型小鼠粪菌SCFAs浓度)显着增加LPS刺激的BV-2细胞NO的产生,适宜浓度的SCFAs mix显着抑制了LPS刺激的BV-2细胞NO的产生,而同样工作浓度的单一SCFA均不能抑制LPS刺激BV-2细胞释放NO。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CFAs mix可抑制LPS刺激的BV-2细胞NO、TNF-α和IL-6的生成。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验显示SCFAs mix通过降低BV-2细胞内TNF-α、IL-6、iNOS和NLRP3 mRNA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BV-2的炎症反应。为了检测潜在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LR4、MyD88、TRAF6和NF-κB等炎症通路因子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CFAs mix通过抑制TLR4/MyD88/TRAF6/NF-κB炎症通路起到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SCFAs需要依赖与其转运体和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为了进一步探索神经炎症相关CNS疾病中伴随SCFAs的变化,其转运体和受体发生的变化,我们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小鼠建立亚急性PD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法(IF)检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结果表明PD模型组小鼠黑质多巴能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显着减少。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的水平,结果表明PD模型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的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通过qPCR法检测小鼠结肠和大脑皮层SCFAs转运体Slc5a8、受体GPR43和GPR109a的表达,结果表明PD模型小鼠结肠Slc5a8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升高,而GPR43和GPR109a的表达同正常对照相比未发生变化;但在PD模型小鼠的皮层中,GPR43受体的表达呈现显着的降低,Slc5a8和GPR109a的表达则无显着变化。说明SCFAs可能通过调节其转运体和受体的表达变化实现对PD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贾雪冰,周芝兰,张博枰,赵丽萍,乔晨萌[6](2019)在《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混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炎症抑制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混合物对炎症环境下小胶质细胞的抑炎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建立神经炎症模型,并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单一的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处理后的细胞活力.设计选取这叁种SCFAs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且有抑炎效果的特定浓度进行组合(SCFAs mix),进一步检测SCFAs mix对LPS刺激下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包括:a.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的释放;b.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c.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炎症小体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等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PS刺激BV-2细胞4 h后,在体系中添加特定浓度的单一SCFA处理12 h后,不能缓解BV-2细胞的炎症反应,而将上述SCFAs配制成同等终浓度的SCFAs mix处理12 h却能显着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TNF-α和IL-6 (均P<0.001)的量,还能抑制BV-2细胞内iNOS、TNF-α、IL-6和NLRP3 mRNA的升高(均P<0.001);通过对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检测发现,SCFAs mix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内TLR4、MyD88、TRAF6和NF-κB蛋白的表达升高.综上可见:适宜浓度的混合SCFAs可通过调控TLR4/MyD88/TRAF6/NF-κB炎症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曲俊彦[7](201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卢戈氏液适宜浓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尽管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但鳞状细胞癌仍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亚型。中国中北部是世界范围内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高发地区之一。ESC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但可显着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节约个人及国家医疗负担。尽管近年来电子染色及放大内镜技术迅猛发展,卢戈氏液染色仍被认为是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其灵敏度高达91%-100%。目前常用的卢戈氏液浓度在1.2%到2.5%之间。卢戈氏液中碘单质对食管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不仅会导致上腹部不适、疼痛、胸骨后疼痛、烧心、食管灼伤甚至穿孔,而且卢戈氏液染色后造成的食管痉挛及摩擦力增加将干扰内镜医师对病变的观察。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的卢戈氏液浓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成像质量及卢戈氏液染色后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关于最佳卢戈氏液浓度尚缺乏临床研究。本实验拟在不降低卢戈氏液对食管病变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卢戈氏液浓度,以降低粘膜刺激及食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目为:(1)探讨在早期ESCC及癌前病变诊断中低浓度卢戈氏液是否降低食管卢戈氏液染色后的内镜操作阻力及患者不良反应。(2)探讨低浓度卢戈氏液对食管粘膜病变内镜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影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卢戈氏液浓度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纳入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共聚焦内镜检查的健康查体患者,排除卢戈氏液染色及内镜检查禁忌,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姓名等基本信息。所有满足入组标准的受试者在静脉麻醉下行白光内镜及共聚焦内镜检查,经白光及共聚焦内镜证实胃内无明显病变(包括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严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于白光内镜下喷洒10mL浓度为1.2%(A组),1.0%(B组),0.8%(C组),0.6%(D组),0.4%(E组)的卢戈氏液,对染色区食管进行观察,所有可疑的病变将会被详细记录下具体位置(距离中切牙的距离),大小,内镜下分型。卢戈氏液染色检查结束后,这些可疑病变将在内镜下取组织学活检,以明确病理组织学类型。卢戈氏液浓度对患者、内镜医师及资料收集者设盲,实时记录内镜医师内镜操作满意度评分、图像质量评分,并于内镜操作结束后的24小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卢戈氏液染色相关不良反应评分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应用SPSS 24.0中文版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应用非参数检验(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W检验)进行显着性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显着性检验。第二部分:卢戈氏液浓度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的影响。纳入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病房因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住院行ESD治疗的患者。排除禁忌后,所有满足入组标准的受试者在静脉麻醉下行白光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于白光内镜下喷洒1OmL浓度为1.2%(A组),1.0%(B组),0.80%(C组),0.6%(D组)的卢戈氏液,对染色区食管进行观察,所有失染区病变将会被详细记录下具体位置(距离中切牙的距离),大小,内镜下分型。卢戈氏液浓度对患者、内镜医师及资料收集者设盲,术前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大小、内镜下分型、活检病理类型,实时记录内镜医师卢戈氏液染色后图像质量评分及操作满意度评分。ESD术后,收集病变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完整切除率。应用SPSS 24.0中文版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应用非参数检验(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W检验)进行显着性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显着性检验。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卢戈氏液浓度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共有200名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每组40名患者。五组内镜操作满意度评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D组、C组、E组、B组、A组内镜操作满意度评分平均秩依次递减,两两比较中A组内镜操作满意度评分平均秩最低,与C组、D组、E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五组图像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秩依次递减,两两比较中E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秩最低,与A组、B组、C组、D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共32名患者于卢戈氏液染色24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胸骨后疼痛(n=3),胸骨后不适(n=7),恶心(n=2),胸骨后冰凉感(n=2),上腹部疼痛或不适(n=18),各组间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检出19例可疑病变,其中2例病变经病理证实为食管早癌。第二部分:卢戈氏液浓度对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的影响。共有40名患者进入本部分研究,每组10名患者。四组内镜操作满意度评分及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有入组患者食管粘膜病变均被完整切除。研究结论(1)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较传统1.2%卢戈氏液,浓度为1.0%-0.6%卢戈氏液可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食管染色后的内镜操作阻力,提高内镜检查效率与质量。(2)0.4%的卢戈氏液显着降低图像质量,应避免使用浓度低于或等于0..4%卢戈氏液用于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治疗。(3)在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ESD治疗中,较传统1.2%卢戈氏液,浓度为1.0%-0.6%卢戈氏液能有效描绘出病变边缘,不降低图像质量及食管粘膜病变完整切除率。研究意义本研究首次探究了卢戈氏液浓度对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的影响。第一部分的先导试验发现浓度为1.0%-0.6%的卢戈氏液在食管早癌筛查人群中,可在不降低卢戈氏液染色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卢戈氏液染色后的内镜医师操作不满意度。第二部分的验证试验证实,浓度为1.0%-0.6%的卢戈氏液能有效界定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范围,不降低图像质量与病变完整切除率。综上所述,浓度为1.0%-0.6%的低浓度卢戈氏液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卢戈氏液染色后内镜医师操作不适感,适用于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治疗。(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8)

罗颖洁,武建新,文昭竹,张鹤山,张志飞[8](2018)在《白叁叶萌发期耐旱性评价中PEG6000适宜浓度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6个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种质资源进行渗透胁迫萌发试验,研究PEG6000渗透胁迫对白叁叶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与浓度两者交互作用对白叁叶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根长有极显着影响(P<0.01); PEG6000渗透胁迫极显着抑制白叁叶萌发和根系生长(P<0.01),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各萌发指数和根系生长情况均呈下降趋势,PEG6000浓度≥10%时,各萌发参数、根长极显着下降(P<0.01);白叁叶的PEG6000半致死胁迫浓度为10%~15%,致死浓度为20%~25%.建议大批量萌发期白叁叶PEG6000轻度渗透胁迫耐旱性鉴定浓度为10%,中度耐旱性鉴定浓度为15%.(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远志,杨蕾,姜红[9](2018)在《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医院自愿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ASA1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各20例:0.25%罗哌卡因组(A组)、0.30%罗哌卡因组(B组)、0.35%罗哌卡因组(C组)、0.40%罗哌卡因组(D组)、0.45%罗哌卡因组(E组)经超声辅助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容量均为40 ml的罗哌卡因,对不同组镇痛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2 h按压宫底时的VAS评分方面,镇痛满意度指标方面,随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镇痛效果逐渐增强,与A、B、C 3组比较D、E两组镇痛满意度高,静脉自控镇痛追加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比较,术后2 h按压宫底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自控镇痛追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40%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8年10期)

张婷,赵林,李刚波,张梅,杨峰[10](2018)在《苹果花粉离体萌发适宜蔗糖浓度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6个苹果品种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固体离体培养,了解其花粉量并研究了蔗糖浓度对其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以筛选出各品种花粉萌发的适宜蔗糖浓度。结果表明:以花粉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试材可分为4大类群;供试品种中藤木1号、长富系列、弘全富士、乔纳金、华美、惠民短枝富士、嘎啦等花粉萌发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0%,烟富6号和大国光花粉萌发的最佳蔗糖浓度为5%,倭锦花粉萌发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5%;相关性研究表明花粉量与萌发率呈极显着的负相关,而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适宜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灵台牛心杏为研究对象,用3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液与基质液配伍成涂膜保鲜剂,在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贮藏牛心杏,比较对其贮藏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mg/ml连翘、1.5mg/ml丁香、1.5mg/ml川芎提取液涂膜处理牛心杏后,可延缓牛心杏果实的衰老和品质的劣变,大大减少牛心杏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的下降速度;并对牛心杏相对电导率、PPO的活性的有较强的抑制抑制作用,与1-MCP(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而保持牛心杏果实CAT、POD较高活性,能有效清除牛心杏果实衰老自由基,对牛心杏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可有效防控菠萝采后黑腐病[J].农药市场信息.2019

[2].童红梅,赵剑鸣.连翘、丁香、川芎复合涂膜保鲜剂对杏子果实采后品质及适宜保鲜浓度筛选[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3].孙芸芸,李仕明,康梦田,白大勇,彭晓霞.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眼进展适宜浓度与剂型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4].安敏,邱颐,燕兴梅.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宜浓度[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

[5].贾雪冰.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混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抑制及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9

[6].贾雪冰,周芝兰,张博枰,赵丽萍,乔晨萌.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混合物对小胶质细胞炎症抑制及机制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7].曲俊彦.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卢戈氏液适宜浓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罗颖洁,武建新,文昭竹,张鹤山,张志飞.白叁叶萌发期耐旱性评价中PEG6000适宜浓度筛选[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8

[9].李远志,杨蕾,姜红.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

[10].张婷,赵林,李刚波,张梅,杨峰.苹果花粉离体萌发适宜蔗糖浓度的筛选[J].湖南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适宜浓度论文-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