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治分析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唐伟,赵典,谭丽阳,迟海涛[1](2016)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RIBRI)是指患者的靶区域在接受常规分割或大分割放射治疗后出现的臂丛神经损伤,常见于乳腺癌、肺尖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本病潜伏期为数个月至数年,最长者可达30年,患者就诊时多已为疾病后期,预后不良。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主因"进行性左上肢无力伴肌萎缩2.5年,加重半年"于2015-11-10就诊。患者于30个月前出现左上肢上抬无力,并伴有麻木、疼痛,且进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杨炼红,杨建花,刘淑琼[2](2015)在《乐瑞卡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乐瑞卡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确诊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并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3个月以上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乐瑞卡+常规治疗)2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等)2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乐瑞卡75-300mg/d×12周,每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5-09-18)
杜星男[3](2014)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A组使用神经松解治疗;B组使用神经松解加肌皮瓣覆盖治疗。结果:对两组治疗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发现A组在术后仍需其他药物来缓解疼痛,轻度疼痛8例,疼痛消失0例,无明显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无改善;B组在术后无需或者少需其他药物来缓解疼痛,轻度疼痛3例,疼痛消失7例,疼痛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无改善。两组在治疗疼痛方面相比较,B组明显好于A组(P<0.05);而对于运动功能两组都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此病治疗时主要以帮患者缓解疼痛为主,使用神经松解加肌皮瓣覆盖的方法可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是缓解该并发症疼痛的主要手段,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4年30期)
杜星男[4](2014)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20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第1组使用神经松解治疗,为A组;第2组使用神经松解加肌皮瓣覆盖治疗,为B组。结果:两组进行2年随访,发现A组在术后仍需其他药物来缓解疼痛,轻度疼痛8例,疼痛消失0例,无明显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无改善;B组在术后无需或者少需其他药物来缓解疼痛,轻度疼痛3例,疼痛消失7例,疼痛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无改善。两组在治疗疼痛方面相比较,B组明显好于A组(P<0.05);而对于运动功能两组都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此病治疗时主要以帮患者缓解疼痛为主,可见使用神经松解加肌皮瓣覆盖的方法可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是缓解并发症疼痛的主要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4年27期)
刘绪,陆合明[5](2014)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RIBRI)是指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臂丛神经受高剂量或是单次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臂丛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放射性纤维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致病因素主要为放射因素、联合治疗、个体差异等,导致患者发病情况不一。RIBRI潜伏期为数月或数年,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肢主观感觉异常或神经性疼痛,随着病变进展,逐渐发展为整个上肢感觉减退、麻痹无力、甚至瘫痪,神经性疼痛发生较少。该病可以通过患者的放射治疗史、无症状间歇期、临床特点、查体、MRI、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需注意与肿瘤转移或放射诱导性肿瘤相鉴别。RIBRI是一种不可逆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重在预防,药物、手术等治疗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4年06期)
韩凤山,金敬一,王光楠,李高山,平娟[6](2013)在《腋部深度放射性损伤致迟发性臂丛神经嵌压症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并腋下淋巴结转移,在行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乳腺区和腋部放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复发,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手段[1-2]。但由于过量放疗,引起腋部组织损伤溃烂,更为严重的是引起迟发性臂丛神经嵌压损伤,临床治疗很棘手[3-5]。我科收治1例腋部放射性损伤深部组织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马跃文,孙瑞[7](2012)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RBP)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癌术后RBP患者的放射剂量、症状和体征、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RBP的发病与放射剂量密切相关,此病的潜伏期为5.5个月~9年,平均潜伏期2.4年。常以患肢末端运动及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最终引起患肢功能严重受损。目前此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结论放射治疗剂量偏大是此病主要的发病因素。潜伏期越短,进展速度越快,病情愈严重。放射性损伤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病重在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2年05期)
孙瑞,马跃文[8](2010)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是放射治疗后很少见的不可治愈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有关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0年07期)
孙瑞[9](2010)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本研究收集自1996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辽宁省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的9例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4例在我科行康复治疗,本文通过对以上患者追踪随访,分析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随访时间在5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时间5.5年,1例已故(死于局部肿瘤复发)。放射治疗后出现此病的时间间隔为5个月至9年,平均30.6个月。9例患者均首先表现出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均出现病情逐渐加重。各个病例间的进展速度相差较大,3例分别在发病后1.5年、2年、3年肢体功能几乎全部丧失。6例表现为C5至T1损伤,3例表现为C8,T1损伤。SOMA分级示:3例四级,2例叁级,3例二级,1例一级。所有治疗方法均没能逆转或阻断此病进展恶化的趋势。结论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具有迟发性、进展性、不可逆性、疗效差等特点,可以从研究其发病机制入手,结合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寻求治愈的方式。目前则重在预防此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0-03-01)
褚光,李树义,张连波,吴世峰,刘军[10](2010)在《乳腺癌合并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心理问题和干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88~2009年收治乳腺癌合并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17例,分别不同方法治疗均无明显疗效,且逐渐加重,所有病例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现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注意事项等问题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8~2009年吉林大学中日联(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0年06期)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乐瑞卡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确诊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并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3个月以上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乐瑞卡+常规治疗)2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等)2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乐瑞卡75-300mg/d×12周,每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唐伟,赵典,谭丽阳,迟海涛.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一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
[2].杨炼红,杨建花,刘淑琼.乐瑞卡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5
[3].杜星男.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
[4].杜星男.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2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
[5].刘绪,陆合明.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
[6].韩凤山,金敬一,王光楠,李高山,平娟.腋部深度放射性损伤致迟发性臂丛神经嵌压症一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
[7].马跃文,孙瑞.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
[8].孙瑞,马跃文.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
[9].孙瑞.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回顾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
[10].褚光,李树义,张连波,吴世峰,刘军.乳腺癌合并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心理问题和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