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810007
摘要: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对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关键词: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防治
药物不良反应指是在用药期间,患者接受的药物正常剂量的过程中,一些有害的和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反应的出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药物,这是临床药学的核心。与成人相比,儿童不成熟的各种身体机能,对大多数的药物治疗抵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下药剂之间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合理的情况下产生的,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可能发生在儿童,对于婴幼儿,约6%至7%之间的概率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尤其是新生儿的概率高达25%[1]。响应对药物的耐受性,较成人,孩子的差异。与此同时,基层医院的儿童在药物治疗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差,再加上有些孩子没有自己的感官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疗效评估困难,儿童用药的一系列问题在开始服药,不容易将能够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本文抽查了本院近几年儿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对临床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全部病例。
1.2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标准及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SS12.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学包括频数、构成比等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通过对全部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后发现,其中有21例儿童患者产生过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13例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有皮疹、荨麻疹等等;8例出现腹泻。
2.2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
21例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有6例是因为解热镇痛药物不合理使用;8例是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7例是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的反应。
2.3不良反应处理
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21例儿童患者中,全部在用药后不良情况出现后被完全治愈的恢复。
3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3.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对于无论哪种抗菌类药物来说,特性也都因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一样的反应就出现在患儿的体内;尤其是当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同时使用过程中,患儿的不良反应就更容易产生[2],也就可能在患儿身上发生不良反应不同的情况。
3.2超标使用药剂量
选药时医生一般会根据患儿的特点和便检结果,并结合孩子的用药史及过敏史等。这类药在临床上的问题比较突出,滥用现象诸多,如家长心急,盲目用药;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去药店买广告宣传的药或别人推荐的药;不规律用药,孩子成了试验品。这些做法都属于滥用抗生素。
3.3药物配伍不合理
在儿童用药方面,不少儿科的临床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认识、经验不够,对于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等信息缺乏,要做到患儿安全用药能力欠缺[3]。而一些医生,当对患儿用药过程中,其之前对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不充分也不科学,这些都是患儿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4讨论
4.1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经验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度较高,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4.2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4]: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十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
4.3用药管理措施
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对一些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较大的药物,使用时要随时注意调整剂量、给药时间间隔等。还要考虑患儿的体质,全身各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尤其在新生儿时期更应注意用药剂量的个体化。患儿用药时,应该认真考虑各种因素,如:①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②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③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④给药时间;⑤给药途径;⑥患儿的体质等综合来考虑,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对患儿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余文海.抗菌药物在儿科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5,15(5):11-12.
[2]李盈,蔡捷,史美甫.儿童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J].儿科药学杂志,2002,8(3):33-35.
[3]赵瑞玲,吴金红,高明娥,等.儿童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700-1703.
[4]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