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质模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g_2S,Al_2O_3纳米复合物,Al_2O_3模板,水热法
基质模板论文文献综述
刘福红,丁艳,李秋玉,王一婷[1](2019)在《Al_2O_3基质做模板制备Ag_2S/Al_2O_3纳米复合物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污染的水热合成技术,对滴涂AgNO3的Al_2O_3模板煅烧相同时间不同温度、同一温度煅烧不同时间,制备了Ag_2S/Al_2O_3纳米复合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复合物的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得出制备Ag_2S/Al_2O_3纳米复合物的优良条件。(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吕洁丽[2](2018)在《担载金属纳米颗粒多孔基质材料的乳液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被广泛用作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它们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非均相催化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裸露的、无载体基质的金属纳米颗粒由于粒子尺寸小,其较高的表面能和较强的范德华力使得其特别容易团聚,这将导致催化剂的不稳定和催化活性的快速降低;其次这些纳米颗粒通常难于分离、回收,不能重复使用,使其应用成本增高,同时也造成纳米颗粒的二次污染。因此将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不同的基质材料上来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是最常用的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耐用性等。一般情况而言,多孔材料常被用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载体,因而多孔材料的性能对其作为载体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孔道结构中可提供的结合位点,这取决于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道内部结构,因此高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道尺寸对获得良好负载型催化剂都很重要;(2)孔道的表面化学性质,这决定了催化体系(反应溶液体系)与催化剂的相互接触性,也决定了金属纳米颗粒与载体的结合强度,其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纳米颗粒在催化过程中不泄漏,不聚集,保持高的催化活性;(3)多孔材料的传质通量,孔道结构在担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同时,对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也产生了阻力,影响反应速度和效率,制备多级孔来兼顾其大比表面积和良好传质通量是常用的解决方法。显然,以上多孔纳米载体的性能与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其制备方法都密不可分。目前,制备多孔纳米复合基质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乳液模板法(软模板)、硬模板法和直接合成法等。其中乳液模板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制备等优点而成为制备多级孔材料的理想途径。但是,乳液模板法应用中,其所得材料孔道结构不均一和结构可控性差是其应用的瓶颈,其根本问题是体系中的界面稳定性,因此,稳定界面的建立和理解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以及本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本学位论文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多孔有机硅块材,研究了其负载金属纳米颗粒后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同时,利用合成的强聚集性特殊小分子稳定剂在油水界面自组装构筑稳定界面膜以抵制反应相在固化过程中微环境变化(醇类物质放出、高温或强酸碱等)所导致的乳液融合、反转甚至破乳等现象,从而实现含有微米级大孔的多级孔聚合材料的可控有效制备。从具体实施情况来讲,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第一部分工作,本论文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的复合Cu/有机硅块材(Cu/OSMs),发现其对有色染料具有优良的催化降解性能。实验表明,Cu/OSMs在非贵金属的负载过程并没有影响其多孔结构,且通过乳液配方的简单调节实现了 Cu/OSMs孔道结构的改变。通过FE-SEM表征,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OSMs孔道边缘负载了大量的铜纳米颗粒。进一步,通过EDS、XPS、XRD等手段证实了铜纳米颗粒负载分布、负载形式等。在此基础上,Cu/OSMs催化剂实现了 4-NP、MB、RhB、MO和其混合染料的高效催化降解。更有趣的是,在14次循环实验后,复合多孔材料0.5-Cu/OSM-P对4-NP的催化效率仍然高达95%。此外,我们还将此方法运用于钻和镍的复合多孔有机硅块材催化剂的制备,发现可获得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Co/OSMs和Ni/OSMs,其对4-NP也有着高效的催化降解性能。本研究对于简单、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负载型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工作,启发于第一部分工作中胶凝剂类胆固醇双亲化合物Chol-OH的特殊稳定性及其在制备多级孔有机功能化二氧化硅块材中的成功应用,本章设计合成了双亲苝酐类化合物(化合物6)作为获得优良稳定界面形成的稳定剂分子,同时还合成制备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所需的单体,并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核磁、质谱等表征,证明得到了目标产物。然后以化合物6为稳定剂,以我们合成的TAPT以及对苯二甲醛、均叁甲苯的混合溶液为油相,以冰醋酸、乙醇和二次水为水相,研究了双亲苝酐类化合物对上述体系的乳化能力,实验发现该稳定剂制得的乳液稳定性良好,乳液液滴大小均匀。以此乳液为模板初步探索了其在制备共价有机多级孔框架材料中的应用,通过SEM,TEM以及XRD表征说明我们所得材料具有微米级大孔-有序微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因此,本论文的双亲分子在制备反应条件苛刻的共价有机多级孔框架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这对我们使用乳液模板法合成高度结晶的COFs材料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郑西西,林辉,王利群[3](2017)在《同轴电喷-去模板法制备具有金属基质蛋白酶响应性的纳米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键偶联的形式在聚乳酸(PLA)分子链中引入了可被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特异性降解的多肽peptide(GPLGIAGQ)单元,得到具有金属基质蛋白酶响应性的聚合物PLA-b-peptide-b-PLA.通过同轴电喷方法制备得到以PLA-b-peptide-b-PLA和抗肿瘤药物DOX的混合物作为内核,亲水性聚乙二醇(PEG)作为外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载药微球.其中水溶性的PEG壳层可在水环境中迅速脱除,将载药微球的尺寸从微米级减小到纳米尺度,可以达到药物载体系统在输运的循环过程中的尺寸递减.制备的纳米载体可在金属基质蛋白酶存在的环境中,响应性释放所包载的抗肿瘤药物,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田振彩,陈建苏,周平,李沁华,李晓霞[4](2010)在《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角膜基质细胞及其细胞生物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O2激光打标机处理的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特征及其细胞生物学变化。方法用CO2激光打标机刻制的聚苯乙烯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模板沟槽划线间隔距离0.25mm者为窄间隔组,间隔距离1mm者为宽间隔组,平板组作为对照组。将角膜基质细胞悬液以1×105/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排列的形态学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板上细胞的波形蛋白,实时监测显微镜下观察24h窄间隔组细胞的接触指引特性及细胞的动态生长过程。结果培养第1天倒置显微镜下见3组培养细胞贴壁生长状态无明显区别,窄间隔组和宽间隔组细胞逐渐围绕沟槽接触指引生长,表现为有序排列,且窄间隔组较宽间隔组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的细胞在窄间隔组沟槽的接触指引下呈有序排列,呈现10余层细胞排列的平行板层结构。3组细胞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反应。实时监测显微镜下可见窄间隔组细胞体部首先贴壁,在接触指引下生长,而细胞在干燥环境下的凋亡始于细胞伪足突起处。结论利用CO2激光打标机制备的有序排列微模板可获得有序排列的角膜基质细胞,有利于在接近生理状态条件下角膜基质层的构建。(本文来源于《眼科研究》期刊2010年08期)
段祥,郝瑞然,王德平,黄文旵,周丽赟[5](2007)在《基质调控下模板物质对羟基磷灰石矿化的作用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板法诱导生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再生医学和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讨论了有机模板调控下诱导羟基磷灰石合成的主要模板:LB膜、囊泡模板、自组装膜。综述了合成过程中模板物质对最终形成的羟基磷灰石性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模板物质的活性官能团的电负性越大,模板表面官能团的分布和官能团二维晶格与正在成核的晶体在立体化学结构上越匹配,则形成的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就越优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7年S3期)
官叶斌[6](2007)在《以有机基质为模板仿生合成碳酸钙》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矿化与一般无机相的结晶明显不同,其无机矿物的结晶严格受生物体分泌的有机基质的控制,是在有机基质模板诱导下的晶体生长。以有机基质为模板仿照生物矿物的形成环境可以合成具有特殊形貌和尺寸的碳酸钙晶体。本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牛血清白蛋白(BSA)、纤维二糖和淀粉为软模板调控碳酸钙晶体的生长,研究碳酸钙结晶状态和形貌多样性的形成机理。具体如下:(1)根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有机基质,采用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独特形貌的碳酸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电导率测定等手段对所得复合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碳酸钙的结晶过程中,BSA与碳酸钙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碳酸钙晶体的形貌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有关。讨论了这种作用的可能机理。(2)根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以纤维二糖作为有机基质,合成了具有独特形貌的碳酸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纤维二糖的浓度影响碳酸钙的形貌和晶型。(3)根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以淀粉为基质,仿生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材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基质模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纳米颗粒被广泛用作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它们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非均相催化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裸露的、无载体基质的金属纳米颗粒由于粒子尺寸小,其较高的表面能和较强的范德华力使得其特别容易团聚,这将导致催化剂的不稳定和催化活性的快速降低;其次这些纳米颗粒通常难于分离、回收,不能重复使用,使其应用成本增高,同时也造成纳米颗粒的二次污染。因此将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不同的基质材料上来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是最常用的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耐用性等。一般情况而言,多孔材料常被用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载体,因而多孔材料的性能对其作为载体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孔道结构中可提供的结合位点,这取决于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道内部结构,因此高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道尺寸对获得良好负载型催化剂都很重要;(2)孔道的表面化学性质,这决定了催化体系(反应溶液体系)与催化剂的相互接触性,也决定了金属纳米颗粒与载体的结合强度,其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纳米颗粒在催化过程中不泄漏,不聚集,保持高的催化活性;(3)多孔材料的传质通量,孔道结构在担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同时,对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也产生了阻力,影响反应速度和效率,制备多级孔来兼顾其大比表面积和良好传质通量是常用的解决方法。显然,以上多孔纳米载体的性能与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其制备方法都密不可分。目前,制备多孔纳米复合基质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乳液模板法(软模板)、硬模板法和直接合成法等。其中乳液模板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制备等优点而成为制备多级孔材料的理想途径。但是,乳液模板法应用中,其所得材料孔道结构不均一和结构可控性差是其应用的瓶颈,其根本问题是体系中的界面稳定性,因此,稳定界面的建立和理解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以及本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本学位论文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多孔有机硅块材,研究了其负载金属纳米颗粒后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同时,利用合成的强聚集性特殊小分子稳定剂在油水界面自组装构筑稳定界面膜以抵制反应相在固化过程中微环境变化(醇类物质放出、高温或强酸碱等)所导致的乳液融合、反转甚至破乳等现象,从而实现含有微米级大孔的多级孔聚合材料的可控有效制备。从具体实施情况来讲,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第一部分工作,本论文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的复合Cu/有机硅块材(Cu/OSMs),发现其对有色染料具有优良的催化降解性能。实验表明,Cu/OSMs在非贵金属的负载过程并没有影响其多孔结构,且通过乳液配方的简单调节实现了 Cu/OSMs孔道结构的改变。通过FE-SEM表征,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OSMs孔道边缘负载了大量的铜纳米颗粒。进一步,通过EDS、XPS、XRD等手段证实了铜纳米颗粒负载分布、负载形式等。在此基础上,Cu/OSMs催化剂实现了 4-NP、MB、RhB、MO和其混合染料的高效催化降解。更有趣的是,在14次循环实验后,复合多孔材料0.5-Cu/OSM-P对4-NP的催化效率仍然高达95%。此外,我们还将此方法运用于钻和镍的复合多孔有机硅块材催化剂的制备,发现可获得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Co/OSMs和Ni/OSMs,其对4-NP也有着高效的催化降解性能。本研究对于简单、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负载型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工作,启发于第一部分工作中胶凝剂类胆固醇双亲化合物Chol-OH的特殊稳定性及其在制备多级孔有机功能化二氧化硅块材中的成功应用,本章设计合成了双亲苝酐类化合物(化合物6)作为获得优良稳定界面形成的稳定剂分子,同时还合成制备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所需的单体,并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核磁、质谱等表征,证明得到了目标产物。然后以化合物6为稳定剂,以我们合成的TAPT以及对苯二甲醛、均叁甲苯的混合溶液为油相,以冰醋酸、乙醇和二次水为水相,研究了双亲苝酐类化合物对上述体系的乳化能力,实验发现该稳定剂制得的乳液稳定性良好,乳液液滴大小均匀。以此乳液为模板初步探索了其在制备共价有机多级孔框架材料中的应用,通过SEM,TEM以及XRD表征说明我们所得材料具有微米级大孔-有序微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因此,本论文的双亲分子在制备反应条件苛刻的共价有机多级孔框架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这对我们使用乳液模板法合成高度结晶的COFs材料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质模板论文参考文献
[1].刘福红,丁艳,李秋玉,王一婷.Al_2O_3基质做模板制备Ag_2S/Al_2O_3纳米复合物及表征[J].化工设计通讯.2019
[2].吕洁丽.担载金属纳米颗粒多孔基质材料的乳液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郑西西,林辉,王利群.同轴电喷-去模板法制备具有金属基质蛋白酶响应性的纳米载体[J].高分子学报.2017
[4].田振彩,陈建苏,周平,李沁华,李晓霞.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角膜基质细胞及其细胞生物学变化[J].眼科研究.2010
[5].段祥,郝瑞然,王德平,黄文旵,周丽赟.基质调控下模板物质对羟基磷灰石矿化的作用及影响[J].材料导报.2007
[6].官叶斌.以有机基质为模板仿生合成碳酸钙[D].安徽师范大学.2007
标签:Ag_2S; Al_2O_3纳米复合物; Al_2O_3模板; 水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