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现实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现代艺术,女性主义,女性画家
超现实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黄丹璐[1](2019)在《从破碎到完整——男女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创作下的女性形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达半个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中,不同性别的艺术家站在各自的审美立场下创作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从早期男性艺术家创造的"机械女人""无头娃娃"和"孩童般女子"等典型形象,到后期女性艺术家笔下年长中性且充满创造力的"大母神",超现实主义的理想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将对这一改变过程进行分析与比较。(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6期)
赖盛[2](2018)在《欧洲古典铜版画超现实形象的塑造及其社会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古典铜版画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早期,据可考资料表明,欧洲铜版画的诞生就伴随着铜版印刷技术的产生发展,现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幅铜版画为《鞭打基督》(1446年,德国)是对1441年手抄本插图的复制,【1】加上其圣经题材的内容,可推断,在欧洲大陆逐步兴起的铜版画是在功能性的复制需求中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铜版画的发展与文艺复兴艺术风尚的变革紧密相关,文艺复兴(本文来源于《世界美术》期刊2018年04期)
徐梦[3](2018)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形象隐喻的美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表现梦幻性为特色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艺术流派常常将物象解构、重组,体现对现实另一种形式的关照。超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反映现实,而是通过新奇变化的表现手法将魔幻与诗意注入画面重塑现实。它以主观逻辑的隐喻颠覆传统艺术的意蕴,营造与表现高于现实之上的真实,实现世俗启迪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04期)
罗丹[4](2017)在《超现实主义视角下莎剧中的鬼魂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家,其文学作品备受广大读者所喜爱。就其戏剧作品,众多学者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然而就鬼魂形象层面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研究却少有涉及。鬼魂信仰文化一直在古代社会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断地被人们传承和再创造,既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又被人们所利用,在互动中深深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鬼魂形象是鬼魂信仰文化与同样滋长于欧洲传统文化土壤的戏剧艺术相交融的产物。超现实主义理论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经常借鬼魂、梦魇、精灵、巫师等艺术形象来揭示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本文在超现实主义视角下,分析鬼魂形象的历史渊源及其在莎剧中的运用,从而探索出鬼魂形象运用的美学意义。鬼魂形象是莎士比亚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冲突的表象化,由此从多方向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并表达了作家对“人”的思考,同时也成为了剧作家以幻写真的表意抒情手法,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鬼魂形象的研究来丰富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同时学习和引进创作艺术手法,为推动“莎学”的纵深发展做出努力。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形象的研究状况。另外以超现实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以及宗教文化,从历史、文化两方面探讨了鬼魂形象产生的溯源。由此根据超现实主义表现特点,进而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查理叁世》、《裘利斯·凯撒》、《辛白林》中的鬼魂形象进行分类和解读。最后分析鬼魂形象的超现实主义运用在莎剧中的作用,从作品艺术性、人物塑造、深化主题叁个方面进行探讨,比如剧情发展、心理暗示、刻画人物现象、舞台需要等等,同时表达了莎士比亚对传统道德的维护和对理想秩序的追求。研究发现鬼魂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幻象的艺术创造形象诞生在人们的生活和艺术中,一面是艺术创造的形式,一面是精神信仰的反映。莎士比亚的晚期戏剧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正是对于现实生活和政治状况的不满和绝望,作者才在戏剧中频频使用鬼魂形象传达他的内心诉求。鬼魂形象的出现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矛盾冲突的产物;是苦难、冤屈和复仇的象征;是颠倒混乱的时代与重整乾坤的责任之间正面较量的前奏。(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思[5](2016)在《超现实主义语义下动物卡通形象在服装上的设计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色形象是卡通动漫设计的灵魂,无论对于影响漫迷的主人公形象还是其卡通形象的衍生品开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现今,我国的动漫艺术针对的主要观众是青少年及儿童,儿童完全在心中重塑物质,当一个物质在他们面前简短展示后,他们会从物体的实际外貌出发以迥然不同的方法记住它,他们常常会颠倒物体的方向,但却会记住那些特殊的细节。我们看到部分动画片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主人公造型呆板,因而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对其兴趣有减无增,直接影响到动画角色衍生品的市场走向,会导致中国动漫艺术岌岌可危。而国外的动漫艺术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无论从故事内容、还是角色造型设计、空间场景的设计上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心理诉求。少儿看了增长知识、青年人看了可调节情绪、中老年人看了可愉悦心情。所以这次针对卡通动物形象的设定中,既要突出我国的古老文化的渊博,又要改善以往出现的弊端。相信爱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是艺术表达的终极追求。动漫艺术经百余年的发展变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出现了多种风格,其中最主要的动漫形象是运用一定程度的夸张、扭曲、变形等客观表现夸大现实形象,从而突出动画角色的性格特征。不同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特征,在角色造型设计中,其整体形象也要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格外风趣可爱,感染人心。无论肢体造型还是表情动势都被处理得非常夸张和幽默,色彩的运用采用简洁、明亮、活泼,鲜明等艺术表现。本次毕设研究主要采用夸张对比、拟人化的设计手法来进行设定的动物形象的创新设计,如通过对其动物面部五官眉毛、眼睛、嘴巴等动势变化,不同角度的组合,来传递表达不同的真实情感。以此方法与服装内部结构相结合,设计并制作出动物表情图案与服装造型结构融为一体的怪诞风格的卡通类创意服装。本文通过自然元素、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动漫艺术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决定把猩猩的眉毛、眼睛、嘴巴等叁个重要部位提取出来。眉毛、眼睛是在人类或者动物身上最为传神的面部器官,所以随着人类的情感波动,其五官的自然变化也随之变动。对猩猩的这些部位给予拟人化的夸张处理、拆分、重组等手法,使服装整体看上去似物非物,抽象有意,带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氛围。作者要表达的本质意识,正是超现实艺术想要传达的趣味感和未知感。如哲学家常常运用打破常规的逻辑思维,得以表现超越现实的荒诞无稽与奇思怪想,意在打破一般的创作意识,表达自我的设计创新。(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周博[6](2014)在《影视作品中超现实角色的形象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现实角色的形象在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中经常出现,这种特殊的创意形象代表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内容,角色涵盖了神、魔、鬼、精怪、宇宙未知物等超乎于自然界与现代科技的范畴,是普通人物形象设计的变形。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这种创作手法主要运用了虚拟的CC电脑技术与实体特效化装技术,活灵活现的设计出各种超现实角色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反响和推广,更有力的带动了影视行业的经济发展,同时这种带有强烈设计感的特殊角色对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的各类概念设计有着创新的艺术指导。本课题是关于影视作品中超现实角色的形象设计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超现实角色的实体塑造,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影视作品中的超现实形象,提出国内超现实角色形象塑造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尤其对于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和种族的超现实角色进行的形象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同时总结出超现实角色存左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而进—步得出影视作品中超现实角色形象的创作规律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系统的规划出超现实角色形象创新设计流程,首先通过2D效果图设计形象、其次使用3D模型制作角色造型、最终通过特效化装技术完成整体效果,同时提出大量材料和工具的创新使用,并通过设计实践证明其艺术性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4-03-20)
陈希[7](2011)在《人性局限性之拷问——从周朴园形象的演出看《雷雨》创作的超现实本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雷雨》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尤其是1935年被搬上舞台后,关于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等问题的讨论引人瞩目,呈现出一种众说纷纭的态势,其中对周朴园的分歧和争议最大。周朴园是一个性(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1年05期)
周晔[8](2011)在《从造型与内容传达看超现实绘画与动漫形象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原意为"超越真实",现在用于指称安德烈·布雷顿1924年开创的艺术活动,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它宣称通过"梦幻优先"(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1年01期)
李友昌[9](2010)在《形象世界的大师——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潜意识的本我本能和梦幻的这一人类精神思想的描述,揭示了超现实主义画家们作品中打破理性与意识的藩篱,追求原始的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特征。(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8期)
王海樱[10](2008)在《超现实形象:沙多·宾大维的雕塑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多·宾大维是当代一位颇为活跃的英籍以色列雕塑家,崛起于1980年代早期的"英国新雕塑运动"。本文通过对宾大维30多年的创作发展历程、平面雕塑代表作及艺术创作观等方面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宾大维的艺术特色,是以超现实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他以艺术家的直觉感受到的深刻哲理。(本文来源于《世界美术》期刊2008年02期)
超现实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欧洲古典铜版画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早期,据可考资料表明,欧洲铜版画的诞生就伴随着铜版印刷技术的产生发展,现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幅铜版画为《鞭打基督》(1446年,德国)是对1441年手抄本插图的复制,【1】加上其圣经题材的内容,可推断,在欧洲大陆逐步兴起的铜版画是在功能性的复制需求中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铜版画的发展与文艺复兴艺术风尚的变革紧密相关,文艺复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现实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丹璐.从破碎到完整——男女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创作下的女性形象比较[J].大众文艺.2019
[2].赖盛.欧洲古典铜版画超现实形象的塑造及其社会性意义[J].世界美术.2018
[3].徐梦.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形象隐喻的美学价值[J].西部皮革.2018
[4].罗丹.超现实主义视角下莎剧中的鬼魂形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5].张思.超现实主义语义下动物卡通形象在服装上的设计创新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
[6].周博.影视作品中超现实角色的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
[7].陈希.人性局限性之拷问——从周朴园形象的演出看《雷雨》创作的超现实本意[J].文艺争鸣.2011
[8].周晔.从造型与内容传达看超现实绘画与动漫形象的关联性[J].艺术评论.2011
[9].李友昌.形象世界的大师——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美学思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10].王海樱.超现实形象:沙多·宾大维的雕塑艺术[J].世界美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