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修饰碳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纳米管,PPTA寡聚物,化学修饰,增强性能
化学修饰碳纳米管论文文献综述
付饶[1](2019)在《PPTA寡聚物化学修饰碳纳米管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CNTs)因其超强的模量和强度成为复合材料增强的首选填料。然而,碳纳米管与基质之间差的相容性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广泛应用。对位芳纶(PPTA)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若将其与CNTs复合,则可通过二者间的强-强联合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体。本文采用“一锅法”,将寡聚PPTA(o-PPTA)直接通过化学键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上,制备了两大系列PPTA寡聚物化学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其对PVC的增强性能,并探讨了其增强机理。本文将对苯二胺(PDA)与对苯二甲酰氯(TPC)以不同的摩尔比(n[PDA/TPC]=x,x分别为1.1,1.2,1.4,1.6,1.8和2.0)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通过低温缩聚合成了6种不同分子量的端氨基寡聚PPTA(o-PPTA-NH_((2-x))):o-PPTA-NH_2-1.1,o-PPTA-NH_2-1.2,o-PPTA-NH_2-1.4,o-PPTA-NH_2-1.6,o-PPTA-NH_2-1.8和o-PPTA-NH_2-2.0。采用飞行质谱测其分子量分别为:5106,2726,1536,1139,941和822 g/mol。将其分别与羧基含量为3.86%,2.00%和1.23%的碳纳米管反应,制备了18种PPTA链长不同、接枝率不同的o-PPTA化学修饰的碳纳米管(o-PPTA-NH_(2-x)@MWNTs)。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在DMF、DMSO、NMP、丙酮和无水乙醇等溶剂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o-PPTA-NH_(2-x)@MWNTs可以很好地分散在DMF溶剂中。随后,本文选用DMF为溶剂,采用溶液混合法,将上述o-PPTA-NH_(2-x)@MWNTs分别以不同的添加量填充到PVC中,制备出126种复合膜o-PPTA-NH_(2-x)@MWNTs/PVC,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VC膜相比,复合膜的杨氏模量、韧性和屈服强度明显提高;羧基含量为3.86%的复合材料增强效果强于2.00%和1.23%;复合膜的杨氏模量、韧性和屈服强度最大可提高129.15%、262.82%和126.31%。此外,本文采用类似的合成方法,合成了6种不同分子量的端酰氯基寡聚PPTA(o-PPTA-COCl-x),将其分别与氨基碳纳米管反应,制备了6种o-PPTA化学修饰的碳纳米管(o-PPTA-COCl-x@MWNTs)。分散性测试实验表明,o-PPTA-COCl-x@MWNTs也可以很好地分散在DMF溶剂中。同样选用DMF为溶剂,采用溶液混合法,将上述o-PPTA-COCl-x@MWNTs分别以不同的添加量填充到PVC中,制备了42种复合膜o-PPTA-COCl-x@MWNTs/PVC。对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纯PVC膜相比,复合膜的杨氏模量、韧性和屈服强度明显提高,且最大提高126.43%、179.34%、144.89%。比较上述两大系列产品对PVC的增强性能,总体来看,o-PPTA-NH_(2-x)@MWNTs对PVC的增强性能要优于o-PPTA-COCl-x@MWNTs,是一类颇具潜力的纳米增强材料。(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玲,矫淞霖,张慧,迟晓平,张谦[2](2019)在《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抗坏血酸与尿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乙烯基咪唑(1-Vinylimidazole)和1-溴乙烷(1-Bromoethane)为原料设计合成了溴化1-乙烯基-3-乙基咪唑功能化离子液体(1-Vinyl-3-ethylimidazolium bromide),以偶氮二异丁腈(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为引发剂,制备了聚1-乙烯-3-乙基咪唑溴代盐聚合离子液体(Poly(ViEtIm~+Br~-))。在此基础上,利用Poly(ViEtIm~+Br~-)中咪唑基团与多壁碳纳米管之间的强π-π相互作用,在温和条件下,使用非共轭方法制备了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电极(Poly(ViEtIm~+Br~-)/MWCNTs/GCE),并成功应用于多巴胺(DA)、抗坏血酸(U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在DA、AA、UA 3者的同时存在下,Poly(ViEtIm~+Br~-)/MWCNTs对3者的检测范围分别为2~180μmol/L、50~5 000μmol/L、4~50μmol/L,对应检出限分别为0.4、22.2、0.9μmol/L。将该电极用于维生素C注射剂中抗坏血酸浓度的检测以及盐酸多巴胺注射剂中多巴胺浓度的检测,回收率为98.8%~101%,检测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欣桦,曲荣君,孙昌梅,安凯,付饶[3](2018)在《低聚对位芳纶化学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性能及分散性能,将低聚的氨基为端基的低分子量的对位芳纶(PPTA)与羧基碳纳米管(MWCNTs-COOH)反应,制备了低聚PPTA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PTAMWCNTs-x,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与MWCNTs-COOH相比,PPTA-MWCNTs-x在二甲基亚砜(DMSO)、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其稳定时间可分别长达216和240 h.本文以廉价的聚氯乙烯(PVC)为样板聚合物,采用浇铸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比较了改性前后多壁碳纳米管对PVC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增强机理.结果显示,与纯PVC薄膜相比,当PPTA-MWCNTs-x添加量为0.25 wt%时,可使PVC复合膜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44.4%和79.4%;当PPTA-MWCNTs-x添加量为0.05 wt%时,可使PVC复合膜断裂应变提高203.6%.(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邓敏,江奇,方渊,李欢,邱家欣[4](2018)在《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恒电压沉积法将纳米金属镍沉积于石墨电极表面,经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原位生长出碳纳米管(CNTs),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CNTs表面原位聚合聚苯胺,从而获得化学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电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CNTs与PNAI复合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CNTs都能均匀地生长在石墨电极表面,纳米中空管状结构都保持完好;PANI均匀地包覆在CNTs管壁上,复合材料呈现出典型的叁维网状结构。所制备的CNTs/PANI修饰电极对A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其中管径较小CNTs的修饰电极对AA的电化学响应更强: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4.5×10~(-4) mol/L,检出限为1.0×10~(-7) mol/L(S/N=3)。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樊英鸽[5](2017)在《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及其对银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研究了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及其对银离子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振荡时间、温度、碳纳米管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的碳纳米管对银离子的吸附效果明显高于未修饰的碳纳米管,当其用量为0.004 g时,在1 m L浓度为10 mg/L的硝酸银溶液中,未修饰的碳纳米管对银离子的去除率达到47.9%,修饰的碳纳米管对银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3%;修饰的碳纳米管对银离子的吸附在40 min时达到平衡,而未修饰的碳纳米管在50 min时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修饰的和未修饰的碳纳米管对银离子的吸附都有所下降。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浓度Pe之间的关系基本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7年03期)
张慧,迟晓平,张谦,张洪波,段纪东[6](2016)在《基于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检测多巴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合离子液体(聚(1-乙烯基-3-乙基咪唑溴代盐))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结合,首次利用该复合物制备出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oly(ViEt Im~+Br~-)/MWCNTs/GCE)。该修饰电极通过提供协同增强作用,对D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且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相比,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响应信号。实验结果显示,在pH=7.4的PBS中,AA和DA、DA和UA的氧化峰电位差为215 mV和157 mV,可以实现DA的无干扰测定。在叁者同时存在下,DA的检测范围为2~180μM。此外,该电极已成功地被运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剂的检测,且检测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期刊2016-07-01)
桑玉涛[7](2016)在《化学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种重要的全碳分子材料,自1991年被日本科学家饭岛澄男发现以来,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已成为材料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激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化学修饰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处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碳纳米管的化学选择性和溶解性,在碳纳米管的提纯、分离和应用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前处理过程。本论文主要采用电化学表征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官能团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在硝基苯还原反应和氧气还原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催化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在硝基苯还原反应中,羟基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催化性能较好:硝基苯的特征峰尖锐,背景电流小,最低检测限为0.08μM。而且,羟基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测量180次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多壁碳纳米管催化还原硝基苯的过程较为复杂,并与扫描的电位窗口有关。硝基苯首先得到四电子还原生成羟基苯胺,羟基苯胺可以继续氧化成亚硝基苯,也可以脱水缩合为偶氮苯,偶氮苯得到两个氢离子生成氢化偶氮苯。如果扫描电压高于0.8 V,羟基苯胺还可以通过Bamberger重排反应生成对氨基酚,对氨基酚继续反应生成亚胺醌。(2)与硝基苯还原反应不同,羧基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最为优越:起峰电位最高(-0.105 V),阴极电流密度最大(-1.317 mA/cm~2)。结合酸性电解质中的实验结果,推测官能团在不同pH溶液中存在状态可能不同。在碱性电解质中,羧基和羟基容易发生去质子化反应,相应的生成-COO-和-O-;而在酸性电解质中,氨基可能会得到氢离子生成-NH_3~+。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此外,多壁碳纳米管的长时间稳定性和对甲醇、乙醇、乙二醇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商业用铂炭催化剂。(3)研究了MnFe_2O_4纳米晶组装体对硝基苯的催化还原。实验结果表明,MnFe_2O_4纳米晶组装体在磷酸盐缓冲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对硝基苯都具有催化活性,且在硫酸钠溶液中的催化活性最高。MnFe_2O_4纳米晶组装体对硝基苯的催化活性与组装体的晶粒尺寸和自组装过程密切相关。小尺寸纳米晶自组装的MnFe-Na对硝基苯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28)
张换换[8](2016)在《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碳纤维及其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传递载体的电磁波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有效的抑制和防止电磁波带来的种种危害,人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对比发现吸波材料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备受人们的关注。碳纳米管(CNT)和碳纤维(CF)由于其本身具有优异的性能,所以在吸波复合材料中也被广泛的应用。但目前CNT/CF吸波复合材料面临着一些问题,如CF存在比表面积小、表面极性强度差、表面活性官能团匮乏等缺点,导致其界面性能不好,难以发挥其优异特性;CNT容易在基体中团聚;CNT与CF复合时界面粘结性能差等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CNT/CF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采用化学接枝法将CNT化学修饰到CF表面,研究复合材料的电磁特性,进而探索其吸波性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CF表面界面性能差等问题,本文对CF进行表面处理。主要包括酸氧化处理和氨化处理,经过酸氧化处理后的CF表面粗糙度均有所增加,氧化酸浓度越高CF表面凹槽越深,CF表面化学接枝了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氨化处理后CF的表面粗糙度未发生变化,但CF表面出现氨基官能团。(2)采用酸氧化法对CNT表面改性,来缓解CNT易团聚的现象。改性后的CNT变得蓬松,CNT的团聚现象得到一定缓解,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CNT表面产生了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3)为了提高CNT/CF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通过化学接枝法将改性后的CNT和CF复合,制得CNT/CF复合材料。结果发现,对于酸氧化CF来说,当CNT化学修饰到CF表面的化学接枝时间为8h时,65%-CF表面接枝的CNT量多且均匀分布,无团聚现象;对于氨化CF来说,当反应时间为24h时,表面接枝的CNT最多。对CNT/CF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曲线进行分析,发现CF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和接枝时间的长短对CNT/C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曲线都有影响。(4)利用MATLAB软件对CNT/CF复合材料的反射率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65%-CF/CNT在复合反应时间为8h、厚度为1.5mm时复合材料的吸收效果最好,在14.6GHz~17.7GHz频段内反射率R≤-10dB,其中在16GHz处反射率达到最大值R=-35.2dB。综上,通过对CF和CNT进行表面改性,其表面形貌、化学组分和电磁参数曲线均发生相应的变化,将CNT化学修饰到CF表面后所得的CNT/CF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方渊[9](2015)在《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人在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在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电极(GSCNTs/PANI-CME)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酒精灯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石墨电极(GSCNTs/PANI-CME).首先,催化剂镍通过电沉积法沉积在石墨电极(GE)表面,利用液体乙醇火焰法在GE表面原位生长CNTs,得到CNTs修饰电极(GSCNTs-CME);然后对CNTs进行羧酸化处理,去除催化剂镍;最后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CNTs层表面原位制备聚苯胺(PANI),获得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电极(GSCNTs/PANI-CME).电极的形貌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GSCNTs/PANI-CME的电化学性能在[Fe(CN)6]3-/[Fe(CN)6]4检测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CV)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镍成功的沉积在GE表面;CNTs在石墨电极表面生长均匀,保持完整的管状结构,管径在60nm左右;PANI均匀的包覆在CNTs管壁上,复合材料呈现出明显的叁维网状结构;GSCNTs/PANI-CME具有很好的电流敏感性、电化学测试准确性和稳定性。(2)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石墨电极(GSCNTs/PANI-CME)并用于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检测。首先,催化剂镍通过电沉积法沉积在GE表面,利用CVD法在GE表面原位生长CNTs,然后对CNTs进行酸处理。最后,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CNTs表面原位制备聚苯胺层。电极的形貌用光学显微镜、SEM和CV曲线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NTs均匀的生长在石墨电极表面,结构保持完好。PANI均匀的包覆在CNTs管壁上,合材料中呈现出典型的叁维网状结构。该电极对AA的氧化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在1.0×10-6 molL-1至4.5×10-4 mol L-1浓度范围内,氧化峰峰电流与AA浓度之间拥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 10-8mol/L (S/N= 3)。GSCNTs/PANI-CME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稳定性。最后在样品中做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7.4%和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3)利用硫酸与聚丙烯酸混酸掺杂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石墨电极(GSCNTs/PANI-CME)。首先,催化剂镍通过电沉积法沉积在GE表面制,由CVD法在GE表面原位生长CNTs,然后对CNTs进行酸处理。最后,在硫酸和聚丙烯酸混酸掺杂下利用电化学聚合法在CNTs表面原位制备PANI,得到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石墨电极(GSCNTs/PANI-CME)。所获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CV曲线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酸掺杂量为5 mg/mL, PANI电聚合圈数为10圈时制备得到的GSCNTs/PANI-CME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根据最佳制备条件得到的GSCNTs/PANI-CME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能力和可逆性,当检测溶液PH值在2-10之间变动时,GSCNTs/PANI-CME氧化峰峰电流最大值和最小值仅仅相差8.1%,峰电流值波动不大,说明电极完全可以在碱性环境下使用,表明GSCNTs/PANI-CME在电化学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吴岭[10](2014)在《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化学修饰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纳米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建材、涂料、催化、环境保护、电子器件、生物医药以及消费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与纳米材料相关的产品正加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加大了其与人体接触并进入人体的几率,因此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即其对基本生命过程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自噬,意为自体吞噬,是利用溶酶体机制降解细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的统称。其广泛存在于从低等的酵母菌到高等的哺乳动物细胞等所有真核细胞中,是与泛素-蛋白酶体机制并列的另一种降解途径。通常情况下,细胞保持低水平的基础的自噬活性来应对代谢压力、衰老或破损的细胞器、错误折迭或聚集的蛋白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在如饥饿、能量缺乏等代谢胁迫的情况下,自噬会被上调,短期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应对生存压力。而如果细胞长时间处于较高的自噬水平,就会引起自噬性细胞死亡。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过程的缺失或者紊乱与包括癌症、神经退行、II型糖尿病、粥样动脉硬化等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密不可分的复杂关系。鉴于细胞自噬的复杂性,适当的对自噬进行调控,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利用它进行疾病的治疗在近年来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噬诱导剂,其对自噬的影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自噬本身在生物系统中作用的复杂性,纳米材料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也相应得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许多纳米材料可以诱导自噬,这就对原有的小分子自噬诱导剂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纳米材料可能会干扰溶酶体功能造成自噬过程的阻滞,从而带来细胞毒性,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通过适当的手段对纳米材料进行修饰,从而可控地调节自噬的程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对包含MWCNT-COOH在内的共81种具有不同表面修饰的MWCNT库的细胞自噬诱发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不同表面修饰分化了MWCNT的自噬诱发能力。通过量化自噬小体的个数,将81种不同表面修饰的MWCNT的自噬诱发能力分成了4类。包含羧基在内的7种多壁碳纳米管具有极强的自噬诱导能力,而也有7种碳管因为适当地修饰而丧失了自噬诱导能力,其他碳管的自噬诱导能力则介于上述两个级别之间,分别具有较弱或较强的自噬诱导级别。因此,表面修饰成功地分化了诱导自噬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不局限于单一细胞性。我们还使用计算化学的手段Pharmacophore Query对碳管表面分子结构与自噬诱导能力之间进行了构效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胺基和羰基这两种氢键受体及其相对位置是诱导自噬的关键基团。在具有最强自噬诱导能力的叁种碳管都含有这两种基团,且它们都处于相同的平面内,而在丧失自噬诱导能力的叁种碳管中,上述两种基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位移,这可能是由于大的吸电子芳香环的引入造成的。这些发现为今后有目的地设计碳管表面配体,对自噬进行可控的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分子层面研究小分子或纳米材料诱发自噬的机制是当前自噬研究领域的前沿。我们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对强自噬诱导级别的碳管进行自噬通路mTOR的检测后发现,7种最强自噬诱导级别的碳管诱发自噬的通路也发生了分化。我们选取mTOR依赖的MWCNT-COOH和另一种与其自噬级别接近的mTOR非依赖的MWCNT41进行更深入的机制研究。电镜是判断自噬发生的金标准,TEM观察到两种碳管处理后的细胞中都有自噬小体的生成,且部分自噬小体内还包裹有碳管,针对LC3B的免疫印迹实验也表明,两种碳管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HEK293细胞产生自噬。随后我们排除了两种碳管表面配体解离从而诱发自噬的可能。通过Annexin V/7-AAD双染实验及caspase3的免疫印迹实验排除了两种碳管诱导凋亡的可能性。采用具有荧光信号的FITC-BSA分子标记的碳管处理细胞,发现两种碳管在多个时间点具有相似的细胞摄入量。使用Fluo-3AM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碳管处理后的细胞发现,两种碳管在低浓度(25μg/mL)和高浓度(100μg/mL)时均没有引起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改变,从而排除通路不同是由于二者对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影响的不同带来的。透射电镜观察到两种碳管在细胞内具有相似的亚细胞定位,排除细胞定位不同造成的影响。自噬相关基因PCR阵列实验显示,两种碳管在对IGF-1和IFNA2的表达上发生了显着的不同。结合现有对自噬的认识及课题组前期在碳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探索,我们推测两种碳管由于表面修饰的不同结合在不同的细胞表面受体上,从而引起了不同的下游自噬通路。MWCNT-COOH通过IGF1R/mTOR/p70S6K通路引起自噬,而MWCNT41则通过IFNA2R干扰了IFNA2的表达,从而引起自噬。我们的研究对调控纳米材料的自噬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为今后合理地对纳米材料进行修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发现表面不同修饰的纳米材料可以分化其自噬诱导途径,并且对潜在的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从而加深了现有关于纳米材料与自噬诱导关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29)
化学修饰碳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乙烯基咪唑(1-Vinylimidazole)和1-溴乙烷(1-Bromoethane)为原料设计合成了溴化1-乙烯基-3-乙基咪唑功能化离子液体(1-Vinyl-3-ethylimidazolium bromide),以偶氮二异丁腈(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为引发剂,制备了聚1-乙烯-3-乙基咪唑溴代盐聚合离子液体(Poly(ViEtIm~+Br~-))。在此基础上,利用Poly(ViEtIm~+Br~-)中咪唑基团与多壁碳纳米管之间的强π-π相互作用,在温和条件下,使用非共轭方法制备了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电极(Poly(ViEtIm~+Br~-)/MWCNTs/GCE),并成功应用于多巴胺(DA)、抗坏血酸(U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在DA、AA、UA 3者的同时存在下,Poly(ViEtIm~+Br~-)/MWCNTs对3者的检测范围分别为2~180μmol/L、50~5 000μmol/L、4~50μmol/L,对应检出限分别为0.4、22.2、0.9μmol/L。将该电极用于维生素C注射剂中抗坏血酸浓度的检测以及盐酸多巴胺注射剂中多巴胺浓度的检测,回收率为98.8%~101%,检测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修饰碳纳米管论文参考文献
[1].付饶.PPTA寡聚物化学修饰碳纳米管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张玲,矫淞霖,张慧,迟晓平,张谦.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抗坏血酸与尿酸[J].分析测试学报.2019
[3].贾欣桦,曲荣君,孙昌梅,安凯,付饶.低聚对位芳纶化学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学报.2018
[4].邓敏,江奇,方渊,李欢,邱家欣.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的检测[J].无机材料学报.2018
[5].樊英鸽.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及其对银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J].陶瓷.2017
[6].张慧,迟晓平,张谦,张洪波,段纪东.基于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检测多巴胺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2016
[7].桑玉涛.化学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6
[8].张换换.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碳纤维及其电磁特性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6
[9].方渊.碳纳米管/聚苯胺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0].吴岭.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化学修饰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