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悖方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知性,可知性悖论,反实在论,分布式知识
解悖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张冒玲[1](2019)在《分布式知识视域下可知性悖论的解悖方案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知性悖论由Fitch首次提出,他从可知性原则和存在一个不可知假设观点出发经过严密的认知逻辑推导,得出一个看上去很不可思议的结论:“如果所有真理在原则上都是可知的,那么所有真理实际上都是已知的。”此结论与我们日常直观思维相悖,同时也威胁了反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它在对可知性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促使逻辑学家对认知逻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哲学家们和逻辑学家们围绕可知性悖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为解决可知性悖论提出了多种思路。通过对Fitch定理及悖论推理过程的考量,消解可知性悖论主要从叁方面入手,一是修正可知性原则,二是接受全知性原则,叁是质疑推出可知性悖论所使用的前提。由于我们人类不可能是全知的,以及悖论推导过程中所使用的推导规则也是认知逻辑中最温和、最无争议的,所以逻辑学家认为最好的解悖思路是修正可知性原则。对于可知性的表述,学者们似乎一致地将“可知的”理解为模态词可能“(10)”加上认知算子“?”,但是这样的表述是否能准确表达出“所有真理是可知的”这一反实在论观点,这将影响推论的进程即悖论的解决。因此,对可知性的理解也就成为学者们的解悖突破口。论文从对可知性原则分析入手,梳理了几位主要哲学家对可知性这一条件的理解,并将认知主体扩大到群体知识的认知上,阐述了群体知识的可知性。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用群体知识中的分布式知识去表达反实在论关于可知性的观点,并以真理是分布式可知的角度去理解可知性、修正可知性悖论,并解释其在哲学与逻辑上的合理性,为可知性悖论的消解提供一种新视角和解决的可能性。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可知性悖论的由来,对悖论如何产生以及相关证明过程进行了梳理。针对大家对可知性悖论的关注和争论多来自于对“可知性”的理解上,分析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对“可知性”的理解,以此反思该如何对反实在论可知性观点进行有效表达。第叁章:对带有群体算子的认知逻辑的语言语义和相关性质进行简要介绍,以便于分析分布式知识对可知性悖论的修正方案。第四章:在分析了分布式知识的可知性后,用分布式知识表达反实在论的可知性观点,即以真理是分布式可知的角度去理解可知性。基于此观点我们给出了新的修正方案和修正结论,并对新修正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思考接下来的研究想法和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22)
赵曼[2](2018)在《贝特朗悖论研究及其解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贝特朗悖论是几何概率悖论。本文尝试性的对悖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构建解悖方案。给出正确的概率值为一个无限逼近于1/2的值,同时指出该悖论的叁种经典方案给出的前提假设均是正确的,只是转化为计算方法时存在错误,指出了新的转化思路及算法,转化后使得另外两个思路下的概率值同样为一个趋近于1/2的值。同时用MATLAB对叁种算法以及创新性的转化思路后的算法进行了模拟验证并给出计算模型的物理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贝特朗悖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8年05期)
罗龙祥[3](2016)在《从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看逻辑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谎者悖论看似简单,但对其解决却极其艰难。此外,说谎者悖论的解决也不仅仅是关涉悖论领域的各种基本问题,比如悖论的界定、悖论的特点,尤其是解悖方案的功效等等,而且还上升至逻辑的基本问题,比如逻辑矛盾、逻辑语义学等问题,甚至还上升至哲学问题,比如真理理论、意义等问题。而矛盾问题则是各种问题的纽带,是从悖论到逻辑、再从逻辑到哲学上的关键环节。就此而言,情境语义学对于说谎者悖论的解决,其意义不仅体现在解悖方案的有效性方面,更体现在对于逻辑矛盾的重新界定方面。(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代利,张继华[4](2015)在《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是近年西方语义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在诸多语义悖论解决方案中独树一帜。本文试图系统梳理总结这一方案的基本理路与精神实质,并评析这一方案对相关理论发展的推动。(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ICASSR 2015)》期刊2015-05-22)
崔常龙[5](2014)在《语义悖论解悖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语义悖论的解悖方案为研究对象,以解悖方案标准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确立解悖方案的有效标准,对以往典型的解悖方案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全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组成。其中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论证语义悖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方面主要对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和几种主流思想观点进行阐释。第一章概述语义悖论的基本内容,其中简要介绍悖论的涵义和类型以及语义悖论的涵义和主要类型。第二章着重对解悖方案的标准进行讨论,该部分在对历史上着名学者关于解悖标准的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作为一套合理的解悖方案所应具备的基本标准,为接下来评价以往解悖方案做铺垫。第叁章着重对以往典型解悖方案进行梳理,该部分基本上是从语义悖论根源的认识、解悖方案的具体消解办法和方案的解悖结果等方面对每种解悖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以上文总结的解悖标准为基础,对上述解悖方案进行系统的评价,通过考查以往解悖方案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完善语义悖论解悖方案的探索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5-01)
陈晶晶[6](2013)在《亨普尔确证悖论及其解悖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确证悖论作为科学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页,得到了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持久而热烈的关注。亨普尔是在研究等值条件和尼科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确证悖论的,他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确证悖论和解决悖论的方案,还在于他的研究激发了冯·赖特、科林·豪森和皮特·厄巴赫的兴趣;使得他们分别在形式逻辑框架和贝叶斯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解决确证悖论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3年10期)
李跃凯[7](2012)在《心理空间与语义内在论: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哲学难题的解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语言哲学中语义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宏观的分类,进而梳理了语义外在论的发展历程与困惑。无论是指称论、观念论、真值论还是内涵论,都逃脱不出一个魔咒—都没有脱离与外界的关系来论述意义,否认人的主观作用在语义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它也就无法解决人们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认识的现象。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空间理论从可及性原则出发,尝试建立不同真值相互矛盾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构架,为解决语言哲学的难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文方[8](2011)在《论Priest对Sorites悖论的模糊解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G.Priest在1998-2003年之间有一个对sorites悖论的模糊解悖方案,根据该解悖方案,对含混语言的最佳语意论应该是某种的模糊语意论。在这样的模糊语意论中,边界语句是既真且假的语句,而sorites悖论中所涉及的离断律和等同传递律则不是有效的推论步骤。Priest并试图利用这样的语意论去说明:为什么sorites悖论看起来像是有效的论证,以及为什么切割点的存在尽管必然却违反直觉。我在本文中论证:Priest的模糊解悖方案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方案,因此最好被放弃。我论证,Priest的模糊解悖方案至少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它与Priest的真理理论以及双面真理论不兼容、它对于sorites悖论的诊断有特设的嫌疑、它对于sorites悖论为何看起来有效的说明不具有可信度、它对于切割点存在何以违反直觉的说明也不具有可信度、它有将高阶含混性崩塌为一阶含混性之虞。(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贾国恒[9](2011)在《语境转变解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悖方案应当阐释悖论的真假规律,但确定悖论的具体真假却不是它的任务。语境转变解悖方案是一种新的解悖方案。不同于传统解悖方案通常不研究正常句和脱离悖论句与正常句的相互联系,语境转变解悖方案从研究正常句的语境变化规律出发,然后由正常句扩展到悖论句,通过正常句与悖论句的意义和真值的相互观照,来消解悖论。这种研究进路可以极大地扩展悖论研究的视野,使解悖研究具有一以贯之的气势,并使解悖方案极其符合直觉,具备其他解悖方案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郝旭东[10](2011)在《解析作为解悖方案的弗协调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其所容纳的"矛盾"被称为"真矛盾"。在弗协调逻辑看来,逻辑悖论就是一种"真矛盾",是可以被弗协调逻辑系统所容纳的。在分析逻辑悖论语法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消解悖论的逻辑机制。弗协调逻辑作为一种解悖方案,实际上是隔离了悖论对系统的不良影响,这种隔离意义上的悖论消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相对于协调而区分出来的弗协调,也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解悖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贝特朗悖论是几何概率悖论。本文尝试性的对悖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构建解悖方案。给出正确的概率值为一个无限逼近于1/2的值,同时指出该悖论的叁种经典方案给出的前提假设均是正确的,只是转化为计算方法时存在错误,指出了新的转化思路及算法,转化后使得另外两个思路下的概率值同样为一个趋近于1/2的值。同时用MATLAB对叁种算法以及创新性的转化思路后的算法进行了模拟验证并给出计算模型的物理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贝特朗悖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悖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冒玲.分布式知识视域下可知性悖论的解悖方案初探[D].西南大学.2019
[2].赵曼.贝特朗悖论研究及其解悖方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
[3].罗龙祥.从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看逻辑矛盾[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4].代利,张继华.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C].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pliedSocialScienceResearch(ICASSR2015).2015
[5].崔常龙.语义悖论解悖方案研究[D].辽宁大学.2014
[6].陈晶晶.亨普尔确证悖论及其解悖方案分析[J].理论界.2013
[7].李跃凯.心理空间与语义内在论: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哲学难题的解悖方案[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
[8].王文方.论Priest对Sorites悖论的模糊解悖方案[J].逻辑学研究.2011
[9].贾国恒.语境转变解悖方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0].郝旭东.解析作为解悖方案的弗协调逻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