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隐喻论文-李雪聪

政论隐喻论文-李雪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论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政治隐喻,隐喻模式,隐喻功能

政论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聪[1](2017)在《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无水之鱼。两千多年以来,.隐喻与政治一直密不可分。政治世界复杂多变,新闻政论语篇中常运用大量隐喻,借助隐喻来阐述政治思想,影响受众的政治意识。近年来,政治隐喻由于其显着的"政治色彩"及反映对象的特殊性引起了当代学者们的极大兴趣,政治隐喻的认知功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因此从概念隐喻角度对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进行分析,探讨其主导模式、在语篇中的展开形式、语用功能,同时结合阿拉伯社会的文化背景,指出这些政治隐喻与其他语言的政治隐喻间的共性及其自身所带有的民族特性。本文由绪论、正文四章、结语六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并综述了隐喻及政治隐喻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在对语料中隐喻进行识别、整理的基础上,确定并详细描述了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叁大主导隐喻模式;第二章结合语篇概念,具体分析了政治隐喻在语篇中的叁种展开方式;第叁章结合实例论述了政治隐喻在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四大功能;第四章详细阐明了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政治隐喻所具有的民族特性;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04)

曹海霞[2](2014)在《当代俄语政论文章中的体育隐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隐喻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一直都得到人文学科的关注。在最近的一百年内人文学科领域收获了大量资料证实了关于隐喻和隐喻在言语和语言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隐喻研究获得了质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学家正在重新审视语言、思维、对客观事实的语言表达叁者之间的关系。最近叁十年,对于这种已经存在超过两千年的概念——隐喻的研究兴趣越来越高。隐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并不是偶然的。这首先可以说明语言学家对于篇章研究的热情,并且尝试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给出充足的语言学依据,因为这些修辞手段增加了篇章的表现力。除此之外,最近十多年间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逐步高涨。本文中我们以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为基础分析体育隐喻。当今社会体育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在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详细分析当代政论文章中的隐喻模式“政治是一场体育赛事”。选题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隐喻正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该研究的现实性在于当代语言学基本理论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通过语言现象研究世界图景的片段;另一方面在于在俄语报刊政论语篇框架内系统的研究体育隐喻的现实必须性。本文主要由绪论、四个章节、结论和附表组成,首先详细叙述了对于隐喻及体育隐喻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别详细论述了隐喻和政论文章的理论,本文的主要部分是第叁章、第四章结合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分析当代俄语政论文章中使用体育隐喻的原因和示例分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3-24)

吕艳茹[3](2013)在《俄语报刊政论语篇中政治隐喻模式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关隐喻的最核心理论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学者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认知研究是在20世纪的70-90年代形成的,至此隐喻被重新定义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及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政治隐喻是政治情境在民族意识中的体现,在俄语政论语篇中被广泛使用,除此之外,政治隐喻在政论语篇中还有扩展性及模式多样性的特点。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政治事件,其中总统选举总能受到极大的关注。政治家通过使用恰当的政治隐喻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拥戴。战争、戏剧、运动和游戏隐喻模式在总统竞选的俄文报刊中被广泛使用,这类隐喻模式的使用表达了作者积极或消极的感情色彩,具有一定的认知、评价、交际及使用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俄罗斯政论语篇中的主要隐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材料选取了刚刚过去的2012年的有关总统选举的俄文材料,探讨了政治隐喻及其模式在总统选举中的意义及其对社会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反映。本文由引言、叁个章节及结语组成。在引言部分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的概述。第二章论述了政治隐喻在总统选举材料中的功能体现及选材原因。第叁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主要政治隐喻模式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为了系统且直观的展示各模式始源域与目标域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图表分析。结论中对文中的前叁章进行了总结。总之,政治隐喻模式的使用与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是紧密相关的,正是借助于政治隐喻,普通民众得以通过熟悉的事物了解政治这一原本复杂抽象的概念,而这一过程正是隐喻的认知过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3-05-12)

周新顺[4](2012)在《晚清政论中的“病国”隐喻与中医思维——以《东方杂志》政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东方杂志》为代表的晚清报章政论文中,把晚清中国比作一个"病人",并以中医诊断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其病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言论现象。这种"病国"隐喻代表了众多主张立宪改良的知识分子对晚清中国的一种非常普遍而独特的想像方式,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医思维密切相关。但是,以中医思维为典型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重视感悟和意会的特点,却使作者们在鼓吹立宪改良这项充分向西方靠拢的"现代性"事业时,常常陷入一种看似滔滔不绝而实际上却"辞不达意"甚至"理屈辞穷"的尴尬境地,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言说困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朱磊[5](2009)在《俄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隐喻及其具体模式研究是现代政治语言学迅速发展的方向之一。在现代俄语新闻政论语篇中政治隐喻被广泛使用,它已经变成了表达政治观点及影响社会政治意识的最活跃的方式之一。众多学者力图阐明政治隐喻的功能、主要类型及模式,探求政治隐喻在政治篇章中发展的规律性。本论文全面地分析了俄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阐述了新闻政论语篇与政治语言及政治语言与政治隐喻之间的关系。俄罗斯的政治隐喻普遍表现了人们对政客和政界的态度及看法,借助政治隐喻我们可以了解当代俄罗斯的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因此政治隐喻被广泛用于俄语新闻政论语篇之中。研究表明,政治与隐喻紧密相连,政治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政治隐喻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它反映社会的现实。本论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论组成,详细地综述了政治隐喻研究的基本状况及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对政治隐喻进行了界定,具体地阐明了俄语新闻政论语篇中政治隐喻的特点、功能、模式及民族文化特征,在最后的结论中阐述了政治隐喻发展的趋势及广阔前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慧[6](2008)在《政论隐喻:理解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理论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隐喻最初被当作一种修饰手段。然而,近几十年的研究证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性思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日常思维与行为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隐喻的。作为隐喻的一个分支,政论隐喻与其它隐喻有相似点,但同时在理解及翻译上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试图根据大量实例从语言学及认知学角度分析政论隐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理解及翻译方面。除导入及结论外,本论文共包括四章。导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结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隐喻研究的历史,包括传统隐喻观和现代隐喻观,以及对隐喻理解与翻译的研究。第二章论述了政论隐喻的概念、识别和分类。作者首先定义了政论隐喻及政论文。然后利用语篇标记和一些语义或语用线索来识别。最后,政论隐喻被分成两大类—范畴交互类政论隐喻和民俗政论隐喻。作为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第叁章试图探索政论隐喻的理解。叁方面因素影响其理解:文化因素,语境因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隐喻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章探讨了政论隐喻的翻译。这章集中讨论了如何翻译政论隐喻,翻译的原则是什么,翻译的方法是什么,以及政论隐喻翻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结论部分对本文做了回顾与展望。总结了主要结论、发现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研究结果如下:政论隐喻通常分成两大类—范畴交互类政论隐喻和民俗政论隐喻。除了文化及语境因素,对政论隐喻的理解影响最大的是人们的隐喻性思维,即概念隐喻。通过详细的分析,作者发现了以下对政论文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概念隐喻:国家-个人隐喻,政治-交易隐喻。其中,对于国际事务,主要有世界各国-家庭成员隐喻,中国-兄弟隐喻,美国-家长隐喻,美国-世界警察隐喻,美国-英雄隐喻,统治者-国家隐喻;对于国内事务,主要有国家-家庭隐喻,政府-家长隐喻,人民-子女隐喻,社会-容器隐喻,共产党-核心,人民围绕中心隐喻,国家发展-旅程隐喻,还有战争隐喻等等。在对隐喻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纽马克隐喻翻译方法中的五种方法适用于政论隐喻的翻译。分别是:在目的语中重现源语喻体,保留源语喻体并加注释,将隐喻转化为喻底,用目的语中合适的喻体来代替源语中的喻体,省略。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政论隐喻的深入理解与翻译,同时也推动了对中美文化的理解。通过其它媒介,比如计算机,建立一个实用性的电脑软件系统来分析研究政论隐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5)

李冬梅[7](2005)在《论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隐喻已成为学术界深入探讨的热门话题。全球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元化趋势。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学术界和俄罗斯学术界对隐喻问题的研究状况,论述了有关隐喻的概念、构成和功能问题。通过对俄语报刊文章中出现频率较大的数量隐喻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数量隐喻在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词汇体现、使用特点和功能。同时,分析和阐释了数量隐喻在报刊政论文章中频繁使用的原因。研究探索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对现代隐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与此同时,了解和掌握数量隐喻这种独特的表达手段,有助于我们正确阅读和理解俄语报刊文章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5-05-20)

赵洁[8](2002)在《新时期俄语报刊政论语言中的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对不同语体、体裁的适应性、功能各不相同。报刊政论中的隐喻是表现评价 ,实现作者交际意图、策略的一种手段。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俄语政论语言个性化、自由化的趋势 ,新时期俄语报刊政论的“隐喻性”增强。本文描述了存在于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想意识中基本的隐喻形象体系 ,并试图挖掘引起隐喻模式积极使用的社会原因(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2年02期)

政论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隐喻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一直都得到人文学科的关注。在最近的一百年内人文学科领域收获了大量资料证实了关于隐喻和隐喻在言语和语言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隐喻研究获得了质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学家正在重新审视语言、思维、对客观事实的语言表达叁者之间的关系。最近叁十年,对于这种已经存在超过两千年的概念——隐喻的研究兴趣越来越高。隐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并不是偶然的。这首先可以说明语言学家对于篇章研究的热情,并且尝试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给出充足的语言学依据,因为这些修辞手段增加了篇章的表现力。除此之外,最近十多年间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逐步高涨。本文中我们以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为基础分析体育隐喻。当今社会体育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在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详细分析当代政论文章中的隐喻模式“政治是一场体育赛事”。选题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隐喻正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该研究的现实性在于当代语言学基本理论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通过语言现象研究世界图景的片段;另一方面在于在俄语报刊政论语篇框架内系统的研究体育隐喻的现实必须性。本文主要由绪论、四个章节、结论和附表组成,首先详细叙述了对于隐喻及体育隐喻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别详细论述了隐喻和政论文章的理论,本文的主要部分是第叁章、第四章结合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分析当代俄语政论文章中使用体育隐喻的原因和示例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论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聪.阿拉伯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2].曹海霞.当代俄语政论文章中的体育隐喻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4

[3].吕艳茹.俄语报刊政论语篇中政治隐喻模式认知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

[4].周新顺.晚清政论中的“病国”隐喻与中医思维——以《东方杂志》政论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朱磊.俄语新闻政论语篇中的政治隐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6].张慧.政论隐喻:理解与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08

[7].李冬梅.论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D].吉林大学.2005

[8].赵洁.新时期俄语报刊政论语言中的隐喻[J].外语学刊.2002

标签:;  ;  ;  ;  

政论隐喻论文-李雪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