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腾(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8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两组,治疗组6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外66例病人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6.6%,统计学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对慢性溃疡性的病人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于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排出粘液脓血便,常伴有阵发性的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里急后重感,排便后可缓解。本病中医属于“泄泻”、“痢疾”的范畴,《内经》称之为肠澼,《难经》称之为大瘕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的12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32—79岁。对照组6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23—69岁。患病时间在1年—23年。所有患者都除外本病爆发型,均经肠镜及病检确诊,并且都排除肠结核、慢性痢疾以及其他感染性结肠炎。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重庆)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执行。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0.75~1g/次,3~4次/d,口服。持续服用3—6个月。
治疗组在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在用中医针药结合来辨证论治。将本病按中医辨证分为以下证型:湿热型,寒湿型,阴虚型,虚寒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型主证为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白腻微黄,脉象滑数。治宜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方用芍药汤加双花,葛根,枳实,地榆。同时针刺天枢,曲池,合谷,上巨虚,内关。针用泻法,2寸毫针直刺,每日一次,电针20分钟。寒湿型主证大便不爽,白多赤少,或者纯下白冻,腹痛,里急后重,头身困重,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治宜温中化湿,调气行滞。方用胃苓汤去泽泻,猪苓加芍药,当归,槟榔,木香,炮姜。同时取穴中脘,气海,阴陵泉,天枢,上巨虚,针用补法,配合温针或艾灸。阴虚型主证下赤白脓血便,腹部灼痛,食少,心烦口干,虚坐努责,舌红绛少苔,或者舌光红少津,脉象细数。治宜滋养阴津,清肠导滞。方用驻车丸加白芍,甘草,栝楼,沙参,石斛,黄柏。同时针刺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关元。隔日一次,留针30分钟。虚寒型主证大便稀薄,见有白冻,腹部隐痛,四肢不温,或有滑脱不禁,畏寒腰酸,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而弱。治宜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用真人养脏汤加附子,干姜,粳米。同时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脾腧,肾腧。每穴灸5—10分钟,每日一次。肝郁脾虚型主证情志不畅或者紧张时发作,腹痛欲泻,便后痛缓,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脉象弦。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方用痛泻要方加香附,枳壳,槟榔,茯苓,炒扁豆。同时针刺内关,期门,中脘,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太冲,肝腧,脾腧。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另外,所有证型均用当归注射液注射肺腧,大肠腧,每穴0.3ml,隔日一次。
1.4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
1.5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消失,复查结肠镜显示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腹痛显著减轻,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复查肠镜显示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减轻,复查肠镜显示病变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复查肠镜无变化[1]。
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经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5%,对照组复发率为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于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本病的西医发病原理尚不明确,大多认为与自身免疫,不良情绪刺激,精神过于紧张,遗传因素,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常见有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可常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以及全身症状,还可累及关节,眼部,肝胆,皮肤等肠外系统。并且可引起大出血,肠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西医治疗目前多以药物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但是,单纯西药治疗有停药后复发的弊端,且远期疗效不理想。[2]本病中医属于“泄泻”、“痢疾”的范畴,《内经》称之为肠澼,《难经》称之为大瘕泄。中医病因多从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伤及脾胃与肠而成。《证治汇补》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闭塞滞下,为飧泄肠澼。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澼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其病位在肠,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塞肠中,气血与之相搏,使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伤,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伤于气分,则便下白冻;伤于血分,则便下脓血。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所以腹痛,里急后重。治疗上,《景岳全书?痢疾》说:“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中最大关系。”刘河间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实则通之,虚则补之。白多重用气药,赤多重用血药,掌握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标本兼治。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并且使复发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王艳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青岛医药卫生,2007,39(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