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律论文-柯晓莉,陈六一

结合律论文-柯晓莉,陈六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合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键能力,数学思考,理性精神,解释

结合律论文文献综述

柯晓莉,陈六一[1](2019)在《由数学思考培育科学精神——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方式的妙处,以此实现数学思考。但教学又不能仅仅停滞于此,还要帮助学生在亲历数学活动之后,用学生自己习得的数学道理,去阐释生活中的现象,即数学终应成为解释世界的一种可能。(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冯梦窈[2](2019)在《情境教学中的“惑”与“获”——以《加法结合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上好加法结合律这一节公开课,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思维,在备课时,从教学引入、教学方法、不同层次学生上课、听课老师的意见这几个方面产生了疑惑并由疑惑寻求对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获取关于教学加法结合律的收获。(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赵阳明[3](2019)在《利用加法结合律迅速解答加减混合运算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小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去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题。总结了几种方法:同分母相结合法、凑整或消零法、同形式相结合法和和或差相同的相结合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燕青[4](2019)在《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思考——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开展,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根据其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教学条件等,从导入、传授、讲解、组织等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围绕学生应该怎么"学"、教师要怎么帮助学生"学"展开,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教。下面就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谈谈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教育视界》期刊2019年04期)

刘晓萍[5](2018)在《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核心知识教学研究——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如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所指出的,"21世纪的教育要建立在核心知识基础之上"。这里的核心知识不是指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而是指蕴涵同一个基本的、反映学科本质特征的主要内容或关键内容,而这些本质特征往往能反映共同的学科学习方法、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是一组内容或一类内容组成的知识群,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像学科专家那样去思考……可见,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知识而教,是为了发展学生学科的关键能力。(本文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18年22期)

陈六一[6](2018)在《着力于数学能力的增长而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例1、"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探索和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应用加法运算律解释一些过去所学运算的算理或日常生活现象。(本文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18年22期)

赵莉[7](2018)在《合情推理之我见——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数学的理解链条是"直觉——尝试——出错——推测——猜想——证明",其中,"直觉、尝试、出错、推测、猜想"便是合情推理的一个完整过程。我们希望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8年30期)

洪振铎[8](2018)在《运用结合律“放鞭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学》期刊2018年16期)

许婷婷[9](2018)在《行走在数学核心素养下数形结合理念的创新之路——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依托的教学课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响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步伐,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数形结合"的应用就是体现数学思想的一大有力武器,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通过"数"与"形"的互相转化与相互融合,将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更贴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因此,学会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来源于《华夏教师》期刊2018年21期)

卓元,姚超[10](2018)在《从“初始意念”走向“思维构建”——《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预设与说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55~56页[教学目标]1. 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它们进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学生在探索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与发现、抽象与概括、归纳与类比等能力,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运用意识与符号意识。3. 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结合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上好加法结合律这一节公开课,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思维,在备课时,从教学引入、教学方法、不同层次学生上课、听课老师的意见这几个方面产生了疑惑并由疑惑寻求对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获取关于教学加法结合律的收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合律论文参考文献

[1].柯晓莉,陈六一.由数学思考培育科学精神——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

[2].冯梦窈.情境教学中的“惑”与“获”——以《加法结合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赵阳明.利用加法结合律迅速解答加减混合运算题[J].新课程(综合版).2019

[4].吴燕青.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思考——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为例[J].教育视界.2019

[5].刘晓萍.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核心知识教学研究——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8

[6].陈六一.着力于数学能力的增长而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实录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8

[7].赵莉.合情推理之我见——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例[J].试题与研究.2018

[8].洪振铎.运用结合律“放鞭炮”[J].中学生数学.2018

[9].许婷婷.行走在数学核心素养下数形结合理念的创新之路——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依托的教学课例研究[J].华夏教师.2018

[10].卓元,姚超.从“初始意念”走向“思维构建”——《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预设与说明[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

标签:;  ;  ;  ;  

结合律论文-柯晓莉,陈六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