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盟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盟共同体,教育权,《东盟人权宣言》
东盟共同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丽[1](2019)在《东盟呼吁将教育权纳入东盟共同体主流议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东盟官网2019年10月23日消息,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AICHR)于10月20-22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了关于将教育权纳入东盟共同体主流议程的第二次区域对话。来自东盟成员国、东盟机关、东盟组织机构、与东盟有联系的实体、联合国和国际机构以及东盟利益相关方的100多名与会者参加了对话。这是两年前在柬埔寨举办的东盟叁大支柱教育权主流化第一次对话的后续活动。为期3天的对话旨在提高人们对于将教育权贯穿于东盟各领域的认识,并争取东盟各组织(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罗圣荣,罗会琳,兰丽[2](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一带一路"倡议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东盟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化解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意义重大。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的政治、经济、安全的合作基础雄厚,但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宜从互联互通入手,以推进产能合作为对接重点,同时为对接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因此,中国与东盟要实现更高层次的理念对接、规划对接和路径对接,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对全球化的侵蚀,加强彼此沟通理解,推动中国周边外交的有效开展,为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董子琳[3](2019)在《建设东盟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合作和发展的法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东盟各国为建设东盟共同体制定了具体的战略规划,指明了各支柱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重要的周边地区之一,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涉及到双边政治、经济、安全和民族宗教文化等。本文通过对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及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制定正确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加深两方关系的合作发展,促进国家利益理论的全面实现。(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4期)
张群[4](2016)在《“东盟共同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国际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6月27~28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在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东盟共同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文莱大学、柬埔寨皇家研究院、印度尼西亚大学、老挝国立大学、马来亚大学、仰光大学、菲律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熊栎天[5](2018)在《葫芦模型:东盟共同体与东北亚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区域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行为主体是区域本体。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与欠发达经济体进行跨区域合作的新区域主义打破了区域的传统地理界限,实现了跨区域连接。东亚区域整合经历了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历程,并逐步进入摆脱对外部发达经济体依赖,重新强调内部协调、连接的东亚开放区域主义阶段。东亚开放区域主义承认区域内次区域机制的存在以及区域外国家参与的重要作用,具有对内包容、对外开放的特点。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可以用葫芦模型加以解释。从空间(地理)和时间(历史)两个维度来看,由东北亚和东南亚构成的东亚区域具有整体的不可分割性,东南亚次区域在发展中又衍生出了次区域认同并进一步发展为东盟共同体这一次区域实体。目前,两个次区域的制度化合作通过“10+3”机制、叁个“10+1”机制以及澜湄合作等小区域合作机制这叁个层级开展,并在安全、贸易、人文等具体领域进行对接。本文认为东南亚次区域的理性发展路径是基于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制度连接建设东盟共同体,东盟共同体是未来东亚共同体的一部分,东亚区域的整体性是东南亚次区域独立性的前提,东北亚是东南亚的政策优先方向。大国对抗性的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将会破坏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而绝对的大国平衡也不利于东亚的区域整合。(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6-11)
素里耶(Souliya,MOUNNARATH)[6](2018)在《东盟共同体的生命理论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最为成功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一直受到各国学者青睐,但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东盟发展较为缓慢;直至2003年确定全面构建东盟共同体,东盟的发展速度才有所提升。记录东盟共同体相关文件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但并没有实质内涵;后期东盟在首脑会议上确定发展东盟共同体规划,并以《东盟宪章》作为法律规范文件。而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东盟又将东盟共同体分为东盟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与政治安全共同体叁个部分,针对每个部分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并有序的实施。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发展的基础,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是维护地区稳定保障,因为经济的积累与经济合作可以促进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发展,反过来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又是前者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叁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东盟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无非是区域内与区域外两种;区域内问题更多是由于成员国之间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所导致,其次是由于国家间民族宗教不同所导致,这两个问题最终结果都是成员国之间的不信任,彼此相顾猜忌,这严重阻碍了东盟共同体的发展。区域外因素则是受大国影响,其中以美国、日本与中国为典型;美国希望通过借助东南亚的地理优势进入亚太地区,日本则是希望通过介入东南亚提升自己的势力,摆脱美国的完全掌控,同时限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中国通过改革发放政策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让东南亚感到有些担忧,因此最开始是排斥甚至是抵抗中国;随着合作逐渐增多,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别是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邀请中国参加首脑峰会及东盟地区论坛等活动;中国也是积极配合东盟共同体的构建工作,并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了理论,认为中国与东盟命运相连,不可分开,更是希望通过开展“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推进,可以推动东盟共同体的快速发展。但从目前东盟共同体构建进度及所遇到的问题来看,东盟截止在2015年仅仅完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工作,政治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工作仍在执行中;随着新兴环境问题的出现,东盟也逐渐意识到这叁个支柱无法支撑起完整的东盟共同体,原本划分在社会文化中的环境问题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继续把它归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一部分,只会拖慢其构建速度,因此东盟环境共同体的提与构建也势在必行。如此一来,东盟将会联系的更加紧密,与其用东盟共同体来形容成员国将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东盟生命共同体则更为恰当,东盟十国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与环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虽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者分歧,那是因为东盟还在发展阶段,没有实现完全的认同;如同婴儿一样,只是具备了基本的形态,无论是在心智亦或功能上还有所欠缺,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成熟;东盟亦是如此,这十个国家有所差异,但都是相互依存的状态,彼此不可以分开,如同婴儿的每个器官,拥有的功能不同,但是却不能独立存活,只有保持完整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无疑为这个婴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将世界各地的营养成分运输到东南亚地区,成员国之间也会开展更多的合作,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实现集体认同与地区认同,那么东盟共同体的构建工作也将会得到实质性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6-01)
卞璐[7](2018)在《东盟共同体建设下广西血站的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因地理位置偏远,采供血事业发展较国内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中国与东盟自东盟共同体建设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成果丰硕。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各地血站如何在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大环境下破除发展困境,提出建议性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在确保临床血液供应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全区与国内先进地区和东盟各国血站协同发展,以使采供血事业呈现新机制、新形态。(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13期)
韩志立[8](2017)在《东盟共同体建设困局与观念交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宣布成立,东盟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进程均取得重大进展。东盟共同体成立,并不等于东盟共同体已经建成,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困局逐渐凸现出来。东盟国家间价值观与规范差异很大,东盟安全机制难以开展实质性合作,东盟自贸区的诸多利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东盟身份认同的构建仍然任重道远。东盟共同体建设困局的背后是观念的交锋。东盟共同体是东亚历史上首次成立的次区域共同体,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准确理解东盟共同体的困局与观念特征,对把握地区格局演变和秩序塑造,具有重要战略和政策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东盟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杨丽艳[9](2017)在《泰国与东盟共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盟共同体于2015年底建成。东盟各成员国都在积极地努力。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心位置,作为东盟老六国,充分意识到建设东盟共同体对于东盟来说是采用了一个区域合作的重要机制,对于本国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泰国利用自身优势,在东盟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东盟共同体的由来(一)东盟共同体是由东盟发展而来东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or ASEAN)是一个封闭(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法论丛》期刊2017年00期)
王玉主,王伟[10](2016)在《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态势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为叁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计划自2003年10月正式提出以来,历时12年,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宣布建立,这标志着东盟一体化进程全面进入东盟共同体阶段。衡量东盟共同体建设成效的并不应该只是完成比例的多少,而是东盟共同体是否具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能否为未来共同体的建设确立一个具体框架,而合作领域的深化和敏感议题的谈判则是后2015规划中将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6年19期)
东盟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一带一路"倡议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东盟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化解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意义重大。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的政治、经济、安全的合作基础雄厚,但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宜从互联互通入手,以推进产能合作为对接重点,同时为对接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因此,中国与东盟要实现更高层次的理念对接、规划对接和路径对接,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对全球化的侵蚀,加强彼此沟通理解,推动中国周边外交的有效开展,为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盟共同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丽.东盟呼吁将教育权纳入东盟共同体主流议程[J].世界教育信息.2019
[2].罗圣荣,罗会琳,兰丽.中美贸易摩擦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研究[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
[3].董子琳.建设东盟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合作和发展的法律思考[J].法制博览.2019
[4].张群.“东盟共同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
[5].熊栎天.葫芦模型:东盟共同体与东北亚关系探究[D].外交学院.2018
[6].素里耶(Souliya,MOUNNARATH).东盟共同体的生命理论及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18
[7].卞璐.东盟共同体建设下广西血站的发展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8
[8].韩志立.东盟共同体建设困局与观念交锋[J].中国-东盟研究.2017
[9].杨丽艳.泰国与东盟共同体[J].国际贸易法论丛.2017
[10].王玉主,王伟.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态势与影响[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