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磨损论文-刘英杰

活塞环磨损论文-刘英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塞环磨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塞环,SIPWA-TP系统,磨损量,视情维修管理

活塞环磨损论文文献综述

刘英杰[1](2019)在《船舶柴油机活塞环磨损监测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塞环是柴油机设备上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它的好坏决定着柴油机的运行性能,所以对活塞环的状态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New Sulzer公司研发的SIPWA系统可以在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活塞环的磨损状态并且生成磨损趋势,有效提高了柴油机工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智慧工厂》期刊2019年10期)

何星,毛杰键,周梓发,俞增清[2](2019)在《基于联合仿真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柴油机实际工作环境与使用工况对缸套-活塞环磨损影响规律,从某12150型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实际工作状况出发,建立缸套-活塞环磨损热力学、动力学边界条件仿真模型和动载荷磨损计算模型,开发柴油机工况车载检测系统;采用联合仿真方法建立面向使用工况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流程,计算分析缸套磨损分布状况,并以柴油机400 h保险期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缸套表面磨损状况呈现不均匀分布且差异显着,其分布沿缸套轴向呈锥体形,且上止点附近磨损深度最大,其次为下止点附近,而中部磨损较小;磨损分布沿缸套圆周方向则近似呈椭圆形,其主、侧推力面磨损深度最大;缸套径向最大磨损深度计算值为47.9μm,位于上止点曲柄转角9°处,实测均值为50.3μm,计算误差为4.77%,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其中第一道活塞环(梯形环)对缸套的磨损作用最大,第二道环次之,第叁环作用最小。(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5期)

何星,毛杰键,上官元硕,吴延辉,杨绍卿[3](2019)在《多缸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不均匀性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缸柴油机实车使用中各缸磨损分布状况,建立某12150型多缸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联合仿真计算得出:多缸柴油机各缸的缸套-活塞环磨损热力学参数(燃烧温度、燃烧压力、缸套壁温和冷却水温)和动力学参数(油膜厚度、微凸体载荷)差异显着,造成各缸套表面磨损不均匀,其中1缸磨损最为剧烈,最大磨损深度位于曲轴转角9°所对应位置,额定工况点工作400 h后磨损深度为51.22μm,其次为第5、4、3、2缸,6缸磨损最轻,其轴向最大磨损深度为39.37μm,相比1缸下降了23.14%。主要是由于1缸进气最晚且存在冷却死区,使得缸内燃烧状况最差,缸套壁面温度高、硬度低,润滑油膜薄,导致摩擦副微凸体载荷大,磨损深度最大;而6缸进气最早且冷却状况最好,综合作用使得该缸套磨损深度相对最小。因此,可确定1缸缸套上止点9°主、侧推力面磨损深度作为12150型柴油机缸内技术状况检测及磨损量计算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2期)

高仁鹏,李海林,吴长春,赵鹏,张洪建[4](2018)在《往复式压缩机气缸活塞环磨损检修与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300万新氢/循环氢压缩机K-101B从2011年之后出现多次新氢一级缸活塞环磨损、缸套磨损情况,正常运行时间严重减少,虽经多次备件更换、安装复查等工作,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最长运行周期不超过3个月。为保证该机组正常投用,达到原投用初期的长周期运行状态(>8000小时),与压缩机厂家一起制定新的方案,改变原活塞的结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压缩机运转周期短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金颜[5](2016)在《活塞环磨损过度不拆卸检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使用一定时间后,活塞环开口间隙与边间隙超过了使用极限,引起压缩不良,启动困难,同时机油消耗量显着增加,排气冒蓝烟,因此,必须及时更换活塞环。现介绍几种不拆卸检查法。一看:当发动机运转时,打开曲轴箱通气孔。可看到一股股弥雾从此处不断排出,随着转速升高,此现象随之减少,说明活塞已磨损严重。二听:发动机运行时,也可在通气孔听到压缩气(本文来源于《山东农机化》期刊2016年04期)

翟振东,张甲英[6](2016)在《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检测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中的缸套和活塞环是柴油机中主要的摩擦学系统,其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摩擦、磨损过程,其中磨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车辆大修技术条件的重要指标。缸套和活塞环的磨损检测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并分析讨论,对缸套-活塞环的磨损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研究远景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章晓剑,宋彬,王星联,魏昊章,应振华[7](2014)在《120万吨/年柴油加氢往复式压缩机二级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和排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120万吨/年柴油加氢往复式压缩机二级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和排气温度升高的问题,通过分析排除机组安装装配、工艺介质和注油器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得出气缸、活塞、活塞环材料硬度的不匹配是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和排气温度升高的直接原因。调整安装装配精度、提高工艺介质纯度、改变注油器注油量或更换注油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的问题。文章提出通过降低缸套的表面粗糙度,在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加工活塞环槽的宽度和活塞环的宽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材料硬度不匹配问题,满足了机组的运行要求,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4年10期)

蔡辉华,张震[8](2013)在《船舶柴油机活塞环磨损监测的磁阻传感器仿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根据船用柴油机实际工作环境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关键参数,设计适合船舶柴油机活塞环磨损监测用的磁阻传感器;并将其实际应用,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非常吻合,验证了计算方法、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所设计传感器的可用性,为活塞环磨损的监测提供了配套的设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3年11期)

何星,王宪成,李奇,孙志新[9](2013)在《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磨损失效的全面分析和仿真计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修发动机缸套-活塞环试样表面形貌,分析其磨损失效特征。依据发动机保险期实验及大修部件磨损失效检测数据,分析缸套-活塞环组件各磨损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缸套-活塞环组件各磨损参数与发动机功率、比油耗及其相互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缸套磨损量与发动机功率变化量、比油耗变化量的相关程度高,且同其他磨损参数间的相关系数总值最大,确定缸套磨损量为缸套-活塞环组件磨损的特征参数。(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3年10期)

王宪成,何星,胡俊彪,刘信生[10](2013)在《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分析和仿真计算,以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制作与缸套—活塞环相同材料的磨损试样,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设计了模拟缸套上止点附近磨损的8组不同压力与速度的试样磨损试验。依据磨损试验数据,分析了缸套试样的磨损质量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通过试样表面电镜扫描,分析了缸套试样不同磨损阶段的表面形貌特征;采用响应面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中磨损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3年03期)

活塞环磨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柴油机实际工作环境与使用工况对缸套-活塞环磨损影响规律,从某12150型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实际工作状况出发,建立缸套-活塞环磨损热力学、动力学边界条件仿真模型和动载荷磨损计算模型,开发柴油机工况车载检测系统;采用联合仿真方法建立面向使用工况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流程,计算分析缸套磨损分布状况,并以柴油机400 h保险期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缸套表面磨损状况呈现不均匀分布且差异显着,其分布沿缸套轴向呈锥体形,且上止点附近磨损深度最大,其次为下止点附近,而中部磨损较小;磨损分布沿缸套圆周方向则近似呈椭圆形,其主、侧推力面磨损深度最大;缸套径向最大磨损深度计算值为47.9μm,位于上止点曲柄转角9°处,实测均值为50.3μm,计算误差为4.77%,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其中第一道活塞环(梯形环)对缸套的磨损作用最大,第二道环次之,第叁环作用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塞环磨损论文参考文献

[1].刘英杰.船舶柴油机活塞环磨损监测技术分析[J].智慧工厂.2019

[2].何星,毛杰键,周梓发,俞增清.基于联合仿真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计算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3].何星,毛杰键,上官元硕,吴延辉,杨绍卿.多缸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不均匀性计算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4].高仁鹏,李海林,吴长春,赵鹏,张洪建.往复式压缩机气缸活塞环磨损检修与预防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

[5].金颜.活塞环磨损过度不拆卸检查法[J].山东农机化.2016

[6].翟振东,张甲英.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磨损检测研究现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6

[7].章晓剑,宋彬,王星联,魏昊章,应振华.120万吨/年柴油加氢往复式压缩机二级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和排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

[8].蔡辉华,张震.船舶柴油机活塞环磨损监测的磁阻传感器仿真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

[9].何星,王宪成,李奇,孙志新.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3

[10].王宪成,何星,胡俊彪,刘信生.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3

标签:;  ;  ;  ;  

活塞环磨损论文-刘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