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鉴定论文-余晓雪,苏畅,周龙飞,史劲松

成份鉴定论文-余晓雪,苏畅,周龙飞,史劲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份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鸦瓣,总黄酮,含量测定,初步鉴定

成份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余晓雪,苏畅,周龙飞,史劲松[1](2019)在《老鸦瓣叶中黄酮成份的提取及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老鸦瓣干燥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老鸦瓣干燥叶的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在单因素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30、超声功率80 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老鸦瓣干燥叶的总黄酮为6.28%。并经HPLC对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样品包含儿茶素、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黄酮类物质,为老鸦瓣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提供研究基础与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9年03期)

李俊芳,李亚辉,李梦晨,席广成,杨海峰[2](2019)在《基于冷冻成像技术的防晒化妆品所含纳米成份鉴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晒化妆品所含纳米成份的安全性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快速、有效的成份鉴定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本文建立了以冷冻成像系统直接对乳液/乳霜状化妆品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产品中所含的纳米颗粒,了解其形貌及尺寸信息,并进行半定量成份分析。采用传统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仅就筛查或普查检测而言,冷冻成像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快捷、直观的优势,将形态观察与成份分析一次性完成,其结果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性检测的需要。(本文来源于《轻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3期)

王天星,姜建国[3](2018)在《代代花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代代花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代代花乙醇提取物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和聚酰胺柱等传统柱层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现代技术手段,从代代花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中分离纯化出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圣草素、佛手酚和南酸枣苷,叁者均为首次从代代花中分离得到。利用ABTS、DPPH、FRAP、总还原力四种体外抗氧化检测体系对叁种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总还原力测定实验中,佛手酚显示了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效果优于高圣草素和南酸枣苷。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在最高浓度800μg/m L时,佛手酚和高圣草素的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5%,二者清除效果接近或等于阳性对照。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佛手酚的抗氧化效果最佳,其在最高浓度时的清除率达到79%。铁离子还原实验中,佛手酚和高圣草素在800μg/m L时的FRAP值分别为1.5585和1.1239,二者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比较接近于阳性对照的2.1682。(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何维,李薇,周桂萍[4](2016)在《PGC-MS鉴定虫胶漆的化学成份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分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GC-MS)鉴定虫胶漆中主要组分方法。水性虫胶漆样品烘干除去水份后得到的残渣置于裂解器中于600℃裂解6 s,裂解产物使用气相色谱分离、质谱鉴定。发现虫胶主要生成低碳烯烃、低碳芳烃、长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烃等组分。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实用,适用于虫胶漆的仲裁分析。(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4期)

郭俊夫[5](2016)在《海洋放线菌P10-16活性成份分离鉴定及结构解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在独特生长环境中代谢的海洋放线菌,是最为重要的天然产物生产者。海洋放线菌的活性筛选、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发现新型药物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采集的菌株中,通过农用活性筛选(包括杀虫,除草和抑菌筛选),发现一株产生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海洋放线菌P10-16。本文对该菌进行了发酵优化,对其活性次级代谢天然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对菌种进行了菌种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研究发现代谢产物有成为农用抗生素的潜质。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1.在众多菌株中筛选得到活性菌株P10-16将收集到的54株海洋菌进行农用抗生素活性筛选。经过初次筛选和重复筛选,发现36株海洋菌的发酵产物对黄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有活体抗菌活性。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的活性菌株比例分别是:66.7%、62.5%和63.6%。其中抗菌活性超过80%的高活性菌株有4株,抗孑孓活性超过90%的菌株有4株。海洋放线菌P10-16是其中唯一一株对叁种病害都有活体活性的菌株。2.鉴定菌株P10-16通过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P10-16为链霉菌属,与Streptomyces viridobrunneu同源性达到99%。3.菌株P10-16的初步发酵优化和活性早期鉴定经过初步发酵优化实验,确定发酵的天数为7天,发酵培养基中的盐浓度为0.2%。其早期鉴定的结果表明:活性成分对热和酸稳定,正丁醇的萃取效果最好,在各种有机溶剂中都有一定的溶解性。4.批量优化发酵探索放线菌P10-16经过7天28℃发酵,得出两种颜色的发酵液。一种土黄色,其PH值为6呈酸性;另外一种呈暗红色有芬香气味,其pH值为8-10呈碱性。前者有活体活性,而后者没有。两种发酵液都对稻瘟病菌有很强的离体活性,但后者活性不稳定。后者占发酵液产量的90%以上,给分离提取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得到更多的有效代谢产物,将第一次发酵所得的土黄色发酵液作为种子,倒入发酵培养基中。通过观察和农用抗生素活性测定,确定二次发酵时间为3天。5.P10-16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以稻瘟病菌为指示菌,通过离心、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分析用HPLC和制备HPLC从25 L海洋放线菌P10-16有效发酵液上清中分离提纯出7个化合物。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分析。其中5个为伊枯草菌素系列的iturin A-2 (GJF-6-2)、iturin A-3(GJF-6-3q)、iturin A-4(GJF-6-3h)、iturin A-6(GJF-6-4q)和iturin A-7(GJF-6-4h)。有1个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GJF-6-5-5),另外1个为大豆黄素(GJF-1-7)。6.对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P10-16代谢产物发酵液粗提物浓度为500 μg/mL时,在活体条件下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8%,并且对黄瓜幼苗没有药害,喷药后没有发现苗停止生长,新叶小且畸形等药害现象。在浓度为125 μg/mL时仍然对黄瓜灰霉病有80%的防治效果。GJF-6-5-5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黄瓜灰霉病的活体盆栽防治效果为50%,GJF-6-2在浓度为1000μg/mL时对黄瓜灰霉病的活体盆栽防治效果为71%。七种天然产物对稻瘟病菌(Po)和黄瓜灰霉病菌(Bc)都有一定程度的离体抑菌活性。其中GJF-6-5-5对Po的离体最小抑制浓度MIC=15.625μg/mL,GJF-6-2、GJF-6-3h、 GJF-6-3q、GJF-6-4h和GJF-6-4q对稻瘟病菌(Po)的离体最小抑制浓度MIC=62.5μg/mL,GJF-1-7对稻瘟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5 μg/mL。所有天然产物在500 μg/mL时对黄瓜灰霉病菌(Bc)有抑制作用,对玉米小斑病菌(Hm)、小麦赤霉病菌(Gz)和瓜类炭疽病菌(C1)没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1)

徐琴,张俊锋,罗梁峰,曹张军[6](2015)在《一株产具抗菌活性成份细菌的鉴定及活性成份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一株分离白油污土壤的枯草芽孢杆菌1098-4。经过薄层层析、HPLC纯化样FTMR、NMR分析,其产生的活性成分为脂肽,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好的抑菌效果,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5年01期)

廖薇,张健,杨婉身[7](2014)在《青花椒叶片水浸液的成份鉴定及其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青花椒叶片水浸液提取物的化感成分以及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化感作用:GCMS结果表明,叶片水浸液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机化学物质是:5a-雄甾烷-11-酮,(+)-细辛素,二氢-2-乙酰基苯并呋喃,正二十四烷,正二十七烷,正二十八烷,1,8-萜二烯,a-佛手柑油烯,(R)-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7,11-叁甲基-2,6,10-十二烷叁烯-1-烷,正十六烷和十二烷酸等,其中包含很多被报道过的化感物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青花椒叶片水浸液萃取酸性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麦幼苗和胚根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极显着的抑制作用,中性组分对小麦的幼苗和胚根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显着差异,而碱性组分与对照相比,幼苗与胚根的长度差异不显着。酸性组分在5 mL时对幼苗的伸长生长和根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且随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青花椒叶片水浸液中确实存在化感物质。(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袁瑞[8](2014)在《中国大鲵主要病原菌的鉴定及皮肤分泌液抗菌活性成份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鲵养殖规模和饲养密度的不断扩大,大鲵病害也不断发生。为了调查和研究中国大鲵的主要病原菌,利用常规病原菌分离技术,从陕西汉中地区的健康大鲵消化道中及病变大鲵的肺、肝脏、腹腔和肌肉等组织中分离获得不同菌落特征的细菌,再通过比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病原菌,并研究了部分细菌的致病性。同时,我们对大鲵皮肤分泌液的成份进行了初步分离,并检测了皮肤分泌物对几种细菌的抑制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患病大鲵体内分离鉴定出3属4个种的病原菌: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柠檬酸杆菌属的弗氏柠檬酸杆菌;爱德华菌属的迟钝爱德华菌。2、从健康大鲵的肠道中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迟钝爱德华菌、Cetobacterium somerae和蜂房哈夫尼菌等,其中Cetobacterium somerae和蜂房哈夫尼菌为首次报道,且蜂房哈夫尼菌为肠道优势细菌。药敏试验表明,蜂房哈夫尼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高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等耐药;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剂量为2.4x107CFU的蜂房哈夫尼菌对锦鲫和小白鼠都有一定的致病力。3、从健康大鲵的皮肤上收集到大量的分泌液,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和抑菌试验,检测到大鲵皮肤分泌液中含有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组份,可能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0kDa的抗菌肽;抗菌组份对从上述大鲵体内分离出的几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汪清民[9](2013)在《牛心朴子草中抗植物病毒活性成份的分离鉴定、合成方法学、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研究和高效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的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毒病是非常严重的植物病害,防治非常困难,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植物病毒病害的爆发流行十分广泛,灾害非常严重.几乎所有蔬菜、粮食作物、果木等都感染病毒病,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降低产品品质,严重促进了植物其它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流行最严重的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稳定、感染性很强、危害很广的病毒,它的寄主十分广泛,侵害的对象有几十种,如烟草、番茄、辣椒和十字花科蔬菜、藜科、苋科、葫芦科、番杏科、豆科和商陆科等.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已尝试了如下各种方案,如利用农业措施预防病毒病害的发生,利用病毒间的交叉保护选用弱毒株系和卫星RNA等生物制剂来干扰病毒的浸染和增殖,抗病毒基因的转基因植物,通过杀虫剂控制病毒的传播媒介也用于防治病毒病的流行.然而,这些措施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综合应用都不能有效地克服病毒病造成的危害.在药剂调控方面,目前有效而令人满意的植物病毒抑制剂实用化品种很少,尤其特效的治疗性药剂更少,所报道的药剂在田间实际应用其防效大多在60%以下,其中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宁南霉素是目前防效最好的抗植物病毒病的药剂,但宁南霉素只具有预防效果,其治疗效果差.因此,对高效、安全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的需要极为迫切.我们首次发现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牛心朴子草中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安托芬对感染性很强和危害很广的烟草花叶病毒具有很高抑制活性,田间试验发现安托芬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宁南霉素.发明了五种氧化偶联构筑菲环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全合成中菲环合成这一瓶颈.合成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取得突破,设计完成一条最短的路线(即我们的第叁代方法),只有六步,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和总收率高,可大量制备.开展广泛的结构修饰和改造,于2007年优化出高效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NK-007,解决了安托芬光照下不稳定和水溶性差的缺点,NK-007具有非常优异的植物病毒预防和治疗活性.两年七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K-007防治烟草、辣椒、番茄病毒病的效果远高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和病毒A.(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3-10-17)

杨柳,方崇荣,王增,杨伟明,唐荣强[10](2013)在《檀香紫檀中可挥发性成份对其材种鉴定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檀香紫檀中可挥发性成份,通过对比其挥发性特征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检测了4种拟檀香紫檀样品,并作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檀香紫檀可挥发性成份较多,顶空进样器平衡温度是影响挥发性成份检出种类及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平衡时间一致时,挥发性物质检出种类及含量随平衡温度增高而增加;檀香紫檀可挥发性成份主要集中在150~200℃时出峰,在柱箱温度较低时出峰较少、含量较低,当温度上升到200以上时出峰量锐减。不同材种间存在部份相同的可挥发性成份,但其特征性成份含量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成份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防晒化妆品所含纳米成份的安全性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快速、有效的成份鉴定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本文建立了以冷冻成像系统直接对乳液/乳霜状化妆品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产品中所含的纳米颗粒,了解其形貌及尺寸信息,并进行半定量成份分析。采用传统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仅就筛查或普查检测而言,冷冻成像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快捷、直观的优势,将形态观察与成份分析一次性完成,其结果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性检测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份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余晓雪,苏畅,周龙飞,史劲松.老鸦瓣叶中黄酮成份的提取及初步鉴定[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

[2].李俊芳,李亚辉,李梦晨,席广成,杨海峰.基于冷冻成像技术的防晒化妆品所含纳米成份鉴定方法[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9

[3].王天星,姜建国.代代花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8

[4].何维,李薇,周桂萍.PGC-MS鉴定虫胶漆的化学成份度分析[J].广东化工.2016

[5].郭俊夫.海洋放线菌P10-16活性成份分离鉴定及结构解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6].徐琴,张俊锋,罗梁峰,曹张军.一株产具抗菌活性成份细菌的鉴定及活性成份确定[J].世界农药.2015

[7].廖薇,张健,杨婉身.青花椒叶片水浸液的成份鉴定及其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袁瑞.中国大鲵主要病原菌的鉴定及皮肤分泌液抗菌活性成份的分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9].汪清民.牛心朴子草中抗植物病毒活性成份的分离鉴定、合成方法学、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研究和高效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的创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2013

[10].杨柳,方崇荣,王增,杨伟明,唐荣强.檀香紫檀中可挥发性成份对其材种鉴定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3

标签:;  ;  ;  ;  

成份鉴定论文-余晓雪,苏畅,周龙飞,史劲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