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陈祝锋,张震宇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陈祝锋,张震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肢体移植,昆明山海棠,急性排斥反应,大鼠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文献综述

陈祝锋,张震宇[1](2019)在《昆明山海棠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抗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9只Wistar大鼠为供者,18只SD大鼠为受者,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只。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1次/d;观察组大鼠给予昆明山海棠片400 mg/(kg·d)+生理盐水2 mL灌胃,1次/d。观察术后2组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存活时间,并行移植肢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2组移植组织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对照组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时间[(4.83±1.80)d]早于观察组[(8.38±1.19)d](P<0.05),移植肢体存活时间[(9.38±2.23)d]短于观察组[(13.94±1.48)d](P<0.05),移植肢体细胞凋亡指数(33.83±3.38)和排斥反应分级(2.33±0.57)高于观察组(25.33±5.65、0.66±0.57)(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49.95±7.14)%]及CD4~+/CD8~+比值(2.19±0.31)均高于观察组[(22.96±5.97)%、0.93±0.24](P<0.05)。结论昆明山海棠可减轻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发生排斥反应,可作为肢体移植术后的一种新型抗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或辅助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桐硕,王越[2](2018)在《同种异体移植的直接和间接识别:决定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供者和受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均能向受者T细胞呈递供者抗原,因此T细胞依赖的同种异体组织和器官识别过程显得十分复杂。在识别移植物的过程中,T细胞的识别能力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类型限制,只能识别与其对应的供者MHC(直接识别)或受者MHC(间接识别)。以上两种识别途径已被广泛认可,但实际上何种因素决定同种异体移植识别的模式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来自临床前期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旨在阐明上述识别途径决定的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不同形式。供者MHC限制性CD4~+和CD8~+T细胞足以对同种异体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它们是经T细胞受体(TCR)(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陈钦修[3](2018)在《MHC-Ⅰb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种终末细胞,且具有易获取、多向分化、优异的再生能力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移植和组织再生。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干细胞移植后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心脏。但是,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不可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发现,在同种异体BMSCs移植治疗AMI的大鼠模型中,干细胞移植后3月至6月内MHC-Ⅱ表达上升,而MHC-Ⅰb的表达降低,这种干细胞表面免疫原性抗原的变化使受体对移植物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BMSCs不能在受体体内长期存活。因此,本实验旨在探讨:1、BMSCs同种异体移植后参与免疫排斥反应;2、BMSCs定向分化多种终末细胞后,MHC-Ⅰb基因群各亚型表达变化。方法:1、复苏、培养BMSCs,当细胞融合至80%-90%时,用0.25%胰酶进行消化,细胞计数后传代、铺板,为后续实验做准备。2、体内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心梗组(AMI)、干细胞移植组(BMSCs)。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大鼠心梗模型,造模1周后在心梗边缘区多点注射心肌移植BMSCs。3、干细胞移植后4周,心脏彩超评估大鼠心功能,后取各组心脏心梗组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8分子的表达变化。4、以50ng/ml VEGF+10ng/ml b FGF联合诱导BMSCs定向分化成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别在诱导2周、3周、4周时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同时通过RT-PCR检测KDR、ICAM-1、v WF等血管内皮相关基因和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M-1、v WF蛋白表达变化,评估定向分化效果。同时用RT-PCR、琼脂糖电泳检测MHC-Ⅰb(RT1-S3、RT1-E、RT1-E2)基因表达变化。5、以10ummol/L 5-aza诱导B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2周、3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RT-PCR检测GATA4、MHC、c Tn I心肌相关基因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HC、c Tn I蛋白表达鉴定分化效果。同时用RT-PCR检测MHC-Ⅰb(RT1-S3、RT1-E、RT1-E2)基因表达变化。6、以抗坏血酸、β-甘油酸钠、地塞米松联和诱导BMSCs定向分化成骨细胞2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茜红染色鉴定成骨分化情况。同时用RT-PCR检测MHC-Ⅰb(RT1-S3、RT1-E、RT1-E2)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复苏细胞后,BMSCs成“S”型生长,光镜下BMSCs呈梭形、纺锤体形、叁角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及传代次数增加,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细胞形态呈“破布”样改变。2、成功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可见心梗区域变白,室壁运动减弱,并通过心肌注射的方法移植同种异体BMSCs。3、干细胞移植后4周后,各组大鼠心脏彩超提示:与单纯心梗组心功能相比,BMSCs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取心脏后可见心梗区域组织塌陷,组织增生,梗死区组织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SC移植组CD8表达较AMI、Sham组明显升高(p<0.01)。4、经过VEGF+b FGF诱导后,BMSCs逐渐出现形态上的改变,光镜下可见诱导后细胞体积变小,逐渐呈短梭形、椭圆形、圆形变化,形态饱满,立体感增强。诱导3周后部分细胞呈现内皮细胞的“岛状样”或“铺路石样”典型改变。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可见更多由原来长梭形变成类圆形,“铺路石样”细胞更加典型。RT-PCR检测诱导分化后2、3、4周KDR、ICAM-1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随诊诱导时间的延长KDR、ICAM-1基因表达呈进行性升高(p<0.05),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诱导组ICAM-1同样随诱导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增长(p<0.01)。但v WF基因m RNA及蛋白在3周前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升高,而3周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5、经过VEGF+b FGF诱导2、3、4周后,RT-PCR检测MHC-Ⅰb基因,RT1-S3诱导1周后轻微升高1.32倍(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后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呈进行性下降(p<0.01),而RT1-E、RT1-E2基因表达量呈进行性升高(p<0.05)。随后琼脂糖电泳后,条带大小同样符合引物设计大小。6、5-aza诱导2周、3周后,细胞形态学上出现明显改变,细胞形态各异,不规则形细胞增多,同时体积开始变大,异质性改变,细胞聚集贴壁与相邻细胞完全接触,排列方向一致,同时出现“肌岛”聚集,但未见典型肌管样结构,更无自发性心肌搏动。RT-PCR检测GATA4、MHC、c Tn I表达,诱导2周时,GATA4表达升高至峰值,为未诱导组的7.14倍(p<0.01)。但2周后,GATA4表达较前下降,3周后为未诱导组的2.68倍(p<0.05)。而MHC、c Tn I则随着诱导时间变化呈进行性升高(p<0.01)。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HC的表达量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1),但未见c Tn I蛋白表达。7、5-aza诱导2周、3周后,RT-PCR检测MHC-Ⅰb基因,RT1-S3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呈进行性下降(p<0.001)。RT1-E在诱导后2周后出现短暂性下降,为未诱导组的0.52倍(p>0.05),无统计学意义。于第3周,RT1-E基因表达则升高,为未诱导组的2.87倍(p<0.05)。RT1-E2基因表达则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呈现逐渐升高(p<0.05)。8、成骨诱导剂诱导BMSCs诱导2周后,光镜下观察可见骨结节,钙结节。茜红染色后可见钙结节沉积。RT-PCR检测MHC-Ⅰb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RT1-S3、E、E2表达上升(p<0.05)。结论:1、MHC-Ⅰ参与BMSCs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2、BMSCs定向分化后MHC-Ⅰb基因群呈不同变化,其中RT1-S3亚型表达下降可能是产生移植排斥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晓梅,梁婷,张超,曹慧,侯桂华[4](2018)在《抑制T细胞CDK9对TLR5靶向监测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抑制T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DK9)对Toll样受体5(TLR5)靶向监测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 Iodogen法碘化标记抗TLR5抗体(~(125) I-anti-TLR5),体外实验分析特异性及稳定性,脾细胞与~(125) I-anti-TLR5结合及解离实验分析脾细胞与标记物的亲和力;构建C57BL/6-SCID小鼠T细胞介导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模型,LDC000067(CDK9抑制剂)(5μmol/L)或等量PBS处理BALB/c小鼠T细胞并过继转输至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n=14)、抑制组(n=16),另有抑制组小鼠在注射~(125) I-anti-TLR5之前注射未标记抗TLR5抗体(10 mg/kg)为阻断组。观察抑制T细胞CDK9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生存期影响及局部病理学改变;于对照组排斥高峰期时,对照组和抑制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25) I-anti-TLR5,分析生物学分布、动态全身磷屏自显影显像及标记物的TLR5靶向性。结果抑制组移植皮片生存期(28.20±2.77)d,而对照组为(20.00±1.58)d;炎性浸润明显减少,TLR5表达增加。制备的~(125) I-anti-TLR5标记率达96.2%,体外稳定性良好(72 h仍保持在90%以上)。CDK9抑制剂体外处理后,受体鼠脾细胞与标记物的结合率增加,解离率降低(P均<0.05)。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表明,标记物主要经肝肾代谢,移植皮片放射性浓聚明显,抑制组72 h靶/非靶比值(3.70±0.16)较对照组(2.02±0.06)增高(P<0.05)。全身磷屏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注射后48 h移植皮片显影,抑制组较对照组显像明显,且放射性浓聚持续时间长,阻断组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结论抑制T细胞CDK9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生存期,促进~(125) I-anti-TLR5同种异体移植物局部浓聚,有利于体内TLR5靶向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监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张栋梁[5](2018)在《CD226/TIGIT-CD155信号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同种异体移植排斥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是各种严重创伤、先天畸形、肿瘤切除等造成大面积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重要的、甚至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其对于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效果良好,但移植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且在经受急、慢性排斥反应时需要应用大剂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如何诱导免疫耐受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巨噬细胞不仅作为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成员直接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还扮演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的角色辅助T细胞间接参与移植免疫。根据表型及功能的不同,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可分泌IL-1β、IL-6、IL-12、IFN-γ等一系列促炎因子,促进移植排斥的发生,而M2型巨噬细胞可分泌IL-10、TGF-β等抑炎因子及诱导Treg的产生,参与免疫耐受的诱导。大量的研究表明,CD226和TIGIT是表达于T细胞、NK细胞表面的共刺激/抑制分子,可竞争性结合APCs表面的CD155分子,从而分别活化和抑制T细胞、NK细胞。然而,目前的研究均集中在CD226/TIGIT-CD155信号对于T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功能的影响,少有研究其对于APCs功能的影响。有研究表明,TIGIT可通过作用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的CD155分子,从而促进DCs IL-10的分泌和抑制IL-12的分泌,间接抑制CD4~+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巨噬细胞作为一种APCs同样表达有CD155分子,CD226和TIGIT分别作用于巨噬细胞的CD155分子后,是否对于CD155下游信号通路产生不同作用,从而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参与移植免疫有待研究。因此,通过干预CD226/TIGIT-CD155信号研究其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效应及机制,从而探索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值得我们研究。研究目的研究干预CD226/TIGIT-CD155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效应及机制,探索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建立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即以1:5的比例共培养腹腔巨噬细胞与脾脏淋巴细胞的同时,加入LPS和α-CD3 mAb。观察共培养前后巨噬细胞的CD155表达变化和CD4~+T细胞的CD226、TIGIT表达变化。然后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α-CD226 mAb或α-TIGIT mAb,分别阻断CD226-CD155信号和TIGIT-CD155信号。观察干预CD226/TIGIT-CD155信号对于共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CD4~+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进行检测: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M1型相关基因IL-12p40、TNF-α、IL-1β、IL-6、iNOS、IFN-γ、MCP-1和M2型相关基因Arg1、FIZZ1、YM1、IL-10的表达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标记M1型巨噬细胞的标志物CD11c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分析CD11c~+CD206~-的M1型细胞和CD11c~-CD206~+的M2型细胞的比例变化。通过基于流式细胞术的CFSE染色法检测CD4~+T细胞的增殖,qPCR法检测Th1、Th2、Th17和Treg的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的比例变化。由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成分较复杂,且多种配受体参与相互作用。为了孤立研究CD226和TIGIT对于巨噬细胞CD155的作用,我们分别用CD226-Fc和TIGIT-Fc代替T细胞提供的CD226和TIGIT信号,刺激巨噬细胞的CD155分子。巨噬细胞实验分组为:Resting组(无任何刺激)、Ctrl组(LPS刺激)、CD226-Fc组(LPS+CD226-Fc刺激)、TIGIT-Fc组(LPS+TIGIT-Fc)。同样通过q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CD226-Fc和TIGIT-Fc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LUMINEX多因子检测,观察IL-10、TNF-α、IL-12p70、MCP-1、IL-1β、IL-6、IFN-γ的水平变化。将巨噬细胞用CD226-Fc或TIGIT-Fc预处理后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融合蛋白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对于CD4~+T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D226-Fc和TIGIT-Fc对于巨噬细胞极化和IL-10分泌相关信号通路SHP-1-ERK1/2-MSK1-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分离胞浆、胞核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IL-10转录因子CREB的核转位变化。体内实验部分,我们建立了以Balb/c小鼠(H-2~d)为供体,C57BL/6小鼠(H-2~b)为受体的同种异体皮瓣游离移植模型。将受体小鼠分为叁组:分别为WT组、CD226KO组(受体鼠敲除CD226分子)、WT+TIGIT-Fc组。各组小鼠均于术后1周内每天腹腔注射3mg/kg的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术后第2周至第4周则每隔一天注射3mg/kg。WT+TIGIT-Fc组小鼠在手术当天及术后7天分别内眦静脉注射100μg的TIGIT-Fc,而WT组或CD226KO组则注射100μg的对照抗体。观察CD226KO或TIGIT-Fc给药对于移植皮瓣存活时间的影响,并在术后4周、6周、8周取移植皮瓣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同时,在术后4周取各组移植小鼠脾脏和淋巴结,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CD226KO或TIGIT-Fc给药对于巨噬细胞极化和Treg比例的影响。最后,以各组移植小鼠淋巴结细胞为反应细胞,以经过丝裂霉素C处理的不同品系小鼠来源的脾脏淋巴细胞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移植小鼠CD3~+T细胞对于自体抗原、供体特异性抗原和第叁方抗原反应性的差异。研究结果在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经过共培养活化后的巨噬细胞CD155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同时共培养活化后的CD4~+T细胞的CD226和TIGIT的表达水平也均显着增高。共培养体系中加入α-CD226 mAb阻断CD226-CD155信号可显着促进巨噬细胞M2型相关基因Arg1、FIZZ1、IL-10的表达,而抑制M1型相关基因iNOS、IL-1β、IL-12p40的表达;加入α-TIGIT mAb阻断TIGIT-CD155信号则抑制巨噬细胞M2型相关基因IL-10的表达,促进M1型相关基因iNOS、IL-1β、TNF-α的表达。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加入α-CD226 mAb可显着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其向M1型极化。而加入α-TIGIT mAb则起到相反的调控作用。α-CD226 mAb可抑制共培养体系中CD4~+T细胞的增殖和提高Treg的比例,抑制Th1和Th17转录因子T-bet、RORγt的表达,促进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而α-TIGIT mAb对于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则起相反的调控作用。qPCR结果和流式细胞术、LUMINEX结果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明,TIGIT-Fc可促进M2型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M1型相关基因的表达。CD226-Fc则起到与TIGIT-Fc相反的调控作用。TIGIT-Fc可抑制巨噬细胞内SHP-1磷酸化,促进ERK1/2-MSK1-CREB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最终促进IL-10的转录因子CREB的核转位。而CD226-Fc则起到相反的调控作用。TIGIT-Fc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可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及向Th1、Th17分化,促进向Treg分化,而CD226-Fc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可促进CD4~+T细胞向Th1分化。同种异体皮瓣移植模型中,CD226KO或TIGIT-Fc给药均能够显着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提高脾脏和淋巴结中Treg的比例,降低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M2型比例。受体CD3~+T细胞在供体抗原的刺激下增殖比例显着下降,而对第叁方抗原的反应性无显着差异,提示该效应具有抗原特异性。血清中促炎因子IL-12p70、TNF-α、IFN-γ、MCP-1、IL-6、IL-1β、IL-17A水平显着降低,抑炎因子IL-10水平显着增高。研究结论CD226、TIGIT竞争性结合巨噬细胞表面CD155,对于其下游信号通路起到相反的调控作用。TIGIT-CD155信号通过ERK1/2-MSK1/CREB途径增加IL10转录,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体内阻断CD226信号或增强TIGIT信号可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及Treg的扩增、上调血清IL-10水平和下调促炎因子水平从而抑制排斥反应,促进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因此,CD226/TIGIT-CD155信号可作为调控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于雅丽,郝丽荣[6](2018)在《大炎肽/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因子1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炎肽(Daintain)/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1,AIF-1)分布于猪小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鼠体内、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病灶部位、糖尿病前期BB鼠胰腺及远古海洋类物质(如海绵)、腺皮层和淋巴结的树突细胞、胚胎、脾、肺、睾丸及乳腺癌、胃癌病灶等,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栋梁,刘甜,谢建刚,张圆,方亮[7](2017)在《CD226/TIGIT-CD155信号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参与同种异体皮瓣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治疗手段。诱导宿主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耐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干预CD226/TIGIT-CD155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Mφ)极化的调控效应及机制,探索诱导同种异体移植物耐受的方案。方法:利用Mφ体外LPS刺激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RT-PCR、Luminex、WB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CD226-Fc/TIGIT-Fc重组蛋白对Mφ极化的影响及IL-10分泌的信号通路;检测CD226/TIGIT预处理Mφ对T细胞增殖及Treg分化的影响。建立C57/BL6-Balb/c小鼠同种异体带血管皮瓣移植模型,观察TIGIT-Fc或CD226KO对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的调控;检测宿主Treg比例、Mφ极化以及淋巴细胞对供体或第三方抗原的反应性。结果:LPS显着上调Mφ膜上CD155表达;TIGIT-Fc显着上调Mφ细胞IL-10、Arg1表达,下调iNOS、IL-12p40、TNF-α、IFN-γMCP-1、IL6、IL-1β等水平,促进其向M2型极化,CD226-Fc具有相反的调控作用。TIGIT-Fc可抑制Mφ胞内SHP-1磷酸化,通过ERK1/2-MSK1通路增加CREB核转位,促进IL10转录。TIGITFc预处理的Mφ可抑制CD4~+T细胞向Th1、Th17分化,促进向Treg分化,抑制Th细胞增殖。皮瓣移植模型中,TIGIT处理组和CD226KO组均显着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提高Treg细胞比例,M1型Mφ比例降低、M2型比例增加;受体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显着下降,而对第叁方抗原反应性无显着差异;排斥终点血清中IL-12p70、TNF-α、IFN-γ、MCP-1、IL-6、IL-1β、IL-17A显着降低,IL-10水平显着增高。结论:CD226、TIGIT竞争性结合Mφ表面CD155,对于其下游信号通路起到相反的调控作用;TIGIT通过ERK1/2-MSK1/CREB途径促进IL10转录,促进Mφ向M2极化。CD226/TIGIT-CD155可能是调控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分子通路。(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7-10-26)

陈志高,郑哲[8](2017)在《急性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心脏移植后,特别是移植后早期的常见问题~([1-2])。多数排斥反应是由细胞反应所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也称非细胞性、血管性或体液性排斥反应,尚未被充分了解且不太容易诊断,但可能引起并发症~([3-4])。国际心肺移植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2016年的注册资料显示,2004-2012年,24%~30%的(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苏亚茹,白浪,汤明芳,于健,刘晶[9](2016)在《敲除TLR2基因对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敲除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基因后是否抑制同种异体小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以BALB/c为供体,各取30只C57BL/6和同背景TLR2基因敲除鼠为受体行右眼角膜移植术,设为野生组(WT)和基因敲除组(KO);取19只C57BL/6行右眼自体角膜移植术,为自体组(ISO);各取9只C57BL/6和TLR2基因敲除鼠分别设为野生对照组(WT control)和基因敲除对照组(KO control)。术后每周两次观察植片并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术后14 d,收集术眼同侧颈部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百分比;收集术眼角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角膜干扰素(interferon,IFN)-γ、TLR2和My D88的表达。结果 WT组和KO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KO组(35.0±3.8)d长于WT组(21.0±1.5)d(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WT组同侧颈部淋巴结CD4+T细胞百分比较WT control组明显增高(P<0.05),而ISO和KO组相对于其对应的control组(WT/KO contro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SO和KO组间角膜IFN-γ和My D88分子表达无差异,但两者均低于WT组。KO组角膜几乎不表达TLR2分子,ISO组有微量表达,WT组表达明显增高;PCR检测显示,ISO和KO组角膜IFN-γ和TLR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者均低于WT组(均为P<0.05);KO组角膜My D88 mRNA相对表达量比ISO组高(P<0.05),但两者均低于WT组(均为P<0.05)。结论敲除TLR2基因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同种异体小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6年11期)

张栋梁,刘甜,周博,王嵩,张圆[10](2016)在《CD226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226分子参与调控同种异体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观察CD226配体CD155分子在抗原呈递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效应细胞表面CD226、TIGIT分子的表达变化水平;加入CD226单抗或CD226-Fc融合蛋白阻断CD226信号,检测MLR体系中Treg比例及对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观察CD226、TIGIT单抗单独或联合应用阻断CD226、TIGIT信号后,MLR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内实验,C57/B6小鼠分为叁组,进行Balb/c同种异体皮片移植: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给予雷帕霉素治疗组、C组(雷帕霉素+CD226单抗组),观察CD226单抗联合雷帕霉素对皮片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观察皮片存活时间,在移植后第10天取各组受体脾脏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各实验组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的差异。在各组皮片排斥终点,检测受体脾脏、引流淋巴结和非引流淋巴结Treg细胞比例变化。同时,取移植皮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MLR后,刺激细胞CD155表达水平和反应细胞CD226及TIGIT表达水平均显着增高。CD226单抗或融合蛋白阻断CD226信号后,MLR体系中Treg比例显着增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杀伤能力显着下降(P<0.05)。TIGIT单抗阻断TIGIT信号后,可以逆转CD226单抗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降低。在体皮片移植中,C组皮片存活时间较B组和A组显着延长(P<0.01),移植后第10天受体脾脏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显着降低(P<0.01)。各组受体小鼠至皮片排斥终点时,C组受体脾脏、引流淋巴结和非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较B组和A组显着增高(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示C组皮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着减轻。结论:阻断CD226信号可以促进Treg细胞扩增,显着降低MLR中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水平;在体内实验中,调控CD226信号可以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在于CD226单抗阻断了其对CD155分子的刺激信号,从而加强了其竞争性受体TIGIT的活化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11-04)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供者和受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均能向受者T细胞呈递供者抗原,因此T细胞依赖的同种异体组织和器官识别过程显得十分复杂。在识别移植物的过程中,T细胞的识别能力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类型限制,只能识别与其对应的供者MHC(直接识别)或受者MHC(间接识别)。以上两种识别途径已被广泛认可,但实际上何种因素决定同种异体移植识别的模式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来自临床前期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旨在阐明上述识别途径决定的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不同形式。供者MHC限制性CD4~+和CD8~+T细胞足以对同种异体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它们是经T细胞受体(TC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参考文献

[1].陈祝锋,张震宇.昆明山海棠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2].张桐硕,王越.同种异体移植的直接和间接识别:决定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的途径[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8

[3].陈钦修.MHC-Ⅰb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D].广州医科大学.2018

[4].李晓梅,梁婷,张超,曹慧,侯桂华.抑制T细胞CDK9对TLR5靶向监测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张栋梁.CD226/TIGIT-CD155信号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同种异体移植排斥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

[6].于雅丽,郝丽荣.大炎肽/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因子1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

[7].张栋梁,刘甜,谢建刚,张圆,方亮.CD226/TIGIT-CD155信号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参与同种异体皮瓣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C].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7

[8].陈志高,郑哲.急性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7

[9].苏亚茹,白浪,汤明芳,于健,刘晶.敲除TLR2基因对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6

[10].张栋梁,刘甜,周博,王嵩,张圆.CD226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6

标签:;  ;  ;  ;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论文-陈祝锋,张震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