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陈荣达,杜和佳,肖德云,林祺,金骋路

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陈荣达,杜和佳,肖德云,林祺,金骋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理财产品,信用价差,系统性风险因子,非系统性风险因子

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陈荣达,杜和佳,肖德云,林祺,金骋路[1](2019)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探究系统性、非系统性和互联网等风险因子所隐含的信息出发,分析各风险因子对互联网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大小的贡献程度,找出影响信用价差大小的关键因素.其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信用价差利用Nelson-Siegel-Svensson模型构建无风险收益序列并结合零波动率价差法计算得到,并根据文献建立了系统性、非系统性和互联网等风险因子体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存在显着影响;利率期限结构调整的债券市场收益率、银行业景气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居民消费指数、非系统性债券指数波动率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存在显着影响.然而,反映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因子的上证综指、非系统性股票波动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张庆君,郭永光[2](2018)在《市场化进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与商业信用再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别以市场化进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的门槛下,商业信用再配置的问题。研究发现,当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市场化进程为门槛时,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非线性关系,文中分别对应选择门槛个数是:双门槛,单门槛;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双门槛的存在使商业信用再配置呈现倒"U"型状态;市场化进程会加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促进作用,市场化进程高于或低于门槛值都会促进商业信用再配置,但当市场化进程大于门槛值,对商业信用再配置影响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杜和佳[3](2017)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于2012年4月举办的“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首次提出,2013年6月蚂蚁金服“余额宝”的推出,使得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更加广为人知,2014年P2P和众筹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交易总规模超过12万亿,接近当年GDP的20%,互联网金融用户数超过5亿,居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量已达到了2448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在2017年预计突破1万亿元,到2019年有望达到3.4万亿元,叁年复合增速接近100%。互联网环境下的理财产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传统理财产品,凭借低成本、种类广、门槛低、流动性强等优势,弥补了传统理财产品的不足。同时,作为基于互联网思维重新表现的理财产品,其兼具了传统理财产品具有的系统性、非系统性的风险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特有风险,因此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研究,进而找出互联网环境下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金融监管机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行平台、投资者提出更加合理的决策依据。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实际情况,从系统性风险因子、非系统性风险因子、互联网风险因子角度出发,自2017年1月2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共119个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为样本(以铜板街、微贷网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主),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计算理财产品信用价差方面,在Nelson-Siegel-Svensson(1995)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基础上,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国债即期收益率作为2017年1月2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无风险利率,再利用零波动率价差法(z-spread)得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本文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影响因素分为系统性风险因子、非系统性风险因子、互联网风险因子这叁方面。在系统性风险因子选取方面,把经过利率期限结构调整的债券指数收益率、银行业景气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居民消费指数、上证综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系统性风险因子,通过RESSET数据库、同花顺数据库获得样本,利用样条插值法获得各个风险因子日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剔除了与信用价差没有显着线性关系的上证综指、广义货币供应量。确定经过利率期限结构调整的债券指数收益率、银行业景气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居民消费指数是信用价差的系统性风险因子。在非系统性风险因子选取方面,把非系统性债券波动率、非系统性股票波动率作为非系统性风险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剔除了与信用价差没有显着线性关系的非系统性股票波动率。确定非系统性债券波动率是信用价差的非系统性风险因子。在互联网风险因子选取方面,把同花顺数据库中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作为互联网风险因子。经过回归分析,确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是信用价差的互联网风险因子。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为被解释变量,以上选取的系统性风险因子、非系统性风险因子、互联网风险因子做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参数显着性检验进行静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相应分析进行动态研究,模型拟合优度为0.8652,模型较优,表明经过利率期限结构调整的债券指数收益率、银行业景气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居民消费指数、非系统性债券波动率、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上述研究过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经利率期限结构调整的债券指数每增加1单位,信用价差扩大0.41单位,动态上稳定于正向冲击,表明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扩大信用价差;银行业景气指数每增加1单位,信用价差扩大2.41单位,动态产生明显正向冲击,说明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对于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每增加1单位,信用价差静态上增加0.10单位,而动态上反向冲击明显,表现了PMI的滞后性特点,并且说明制造业发展趋势良好,缩小信用价差;居民消费指数CPI每增加一个单位,信用价差静态上缩小0.19单位,而动态上正向冲击十分明显,表现了CPI的滞后性特点,并且很好地解释了信用价差中的通货膨胀部分,扩大信用价差。非系统性债券波动率每增加1单位,信用价差增加0.41单位,动态反应中产生正向冲击,说明非系统性债券风险扩大信用价差。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静态反应上每增加1单位,信用价差增加2.36单位,动态上产生明显负向冲击,说明互联网金融环境的良好态势缩小信用价差。针对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宏观环境的预测与分析,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防范与管理,以及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考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识别、风险决策、风险控制能力,监管主体需要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督与管理,促进互联网公司金融的发展与稳定。(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7-12-01)

[4](2017)在《警惕理财产品维持信用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社科院与有关机构共同发布国内首份《国人工资报告》。报告称,2004到2015年间国内工资水平上涨约3倍,而2005年至2016年居民工资理财规模增长近10倍。报告认为,在日常开销渐增的背景下,国民的理财意识已由被动储蓄转为主动理财。这直接导致的(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7-01-19)

王欣欣,王玉文[5](2016)在《约化模型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信用违约互换保费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理财产品是理财产品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结合,由于其简单方便收益高深受投资者的喜爱,但此类产品在蕴藏机遇的同时也隐藏了巨大的信用风险.而信用衍生品能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该文意在运用信用衍生品对互联网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转移,为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白小芹[6](2015)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及信用创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整体上研究了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包含发行数量、规模、发行机构、投资币种、收益类型、投资期限、销售模式和二级交易市场发展等几个方面。并从监管、投资者保护和理财产品二级流通市场建设叁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5年21期)

黄荔莉[7](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信用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推出,其运作模式为银行、信托以及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了便利。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的理财资金投向需要资金的企业。信贷类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很快抢占了理财产品市场。但是,该类理财产品潜藏的信用风险却往往被投资者所忽视,投资者错误地将银行信用等同于产品信用,实际上,银行并不承担产品的兜底责任。一旦融资企业发生违约,投资者将遭受损失。因此,研究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信贷类理财产品实际的收益率水平。本文采用向下敲出看涨障碍期权(DOC)模型的框架,结合变数据极大似然估计和Nelder-Mead的单纯形算法,估计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从而反映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小。接着,建立融资企业违约概率和信贷类理财产品期望收益率的关系。通过数学期望的定义推导了理财产品期望收益率的测算公式,旨在和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率进行比较。最后,从风险分散和风险对冲两个角度,提出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策略。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向下敲出看涨障碍期权模型研究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问题,并且尝试从微观层面阐述风险控制策略,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首先选取60家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样本分为ST公司和非ST公司两类,研究DOC模型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DOC模型能够较好的区分两类公司的信用风险差异。接着,本文运用ROC检验方法对DOC模型和KMV模型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DOC模型对于信用风险的鉴别能力要强于KMV模型。再者,选取20款中国建设银行“利得盈”、“建行财富·信托贷款类”两个系列下理财资金投向为单个上市公司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利用DOC模型度量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小,计算出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最后,利用违约概率结果重新测算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结果表明重新测算的产品期望收益率要普遍低于产品说明书上揭示的预期收益率,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被明显低估,产品说明书上的产品收益率没有兑付保障。(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肖玉航[8](2014)在《理财产品信用违约或将难避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正当市场对中诚信托兑付危机是否违约关注有加之时,权威媒体报道显示,中诚信托在最后一刻与投资者达成协议,使得如期兑付本金和大部分利息替代了违约事件的发生。笔者研究跟踪发现,实际上这一举动意味着中国的影子银行再行有惊无险的躲过了首例违约危机。对于经济(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4-02-27)

周轩千[9](2013)在《信用溢价影响理财产品收益》一文中研究指出熟悉银行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总体上,“小银行”与“高收益”之间常能划上等号,即便此“高收益”只是“高预期收益”,即便“小银行”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银行以自身的规模与实力为产品提供信用背书,信用溢价就从中体现出来,成为决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当(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3-02-26)

唐真龙[10](2012)在《理财产品增配信用债 银行资产腾挪只为“吸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资金面的宽松使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呈下降趋势。为了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基础资产配置的力度。从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各家银行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希望以此带动存款业务,吸收更多资金,而(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2-04-13)

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别以市场化进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的门槛下,商业信用再配置的问题。研究发现,当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市场化进程为门槛时,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非线性关系,文中分别对应选择门槛个数是:双门槛,单门槛;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双门槛的存在使商业信用再配置呈现倒"U"型状态;市场化进程会加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促进作用,市场化进程高于或低于门槛值都会促进商业信用再配置,但当市场化进程大于门槛值,对商业信用再配置影响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陈荣达,杜和佳,肖德云,林祺,金骋路.互联网环境下的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2].张庆君,郭永光.市场化进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与商业信用再配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

[3].杜和佳.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

[4]..警惕理财产品维持信用扩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

[5].王欣欣,王玉文.约化模型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信用违约互换保费的确定[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

[6].白小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及信用创造效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

[7].黄荔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信用风险研究[D].福州大学.2014

[8].肖玉航.理财产品信用违约或将难避免[N].中华工商时报.2014

[9].周轩千.信用溢价影响理财产品收益[N].上海金融报.2013

[10].唐真龙.理财产品增配信用债银行资产腾挪只为“吸金”[N].上海证券报.2012

标签:;  ;  ;  ;  

信用类理财产品论文-陈荣达,杜和佳,肖德云,林祺,金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