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峰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武汉430300)
随着口腔种植修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种植修复已成为牙齿缺失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1],但因骨组织缺损或生理性吸收,部分患者出现牙槽嵴过窄、过低或局部凹陷,造成侧方穿孔,从而导致种植失败[2]。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一种新型修复技术——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可有效引导骨再生,增加成骨量,修复骨裂开和骨缺损,极大地提高了口腔修复学的水平[3]。本文比较了Bio-Gide生物膜与钛膜在牙种植中对骨再生的影响效果,旨在为临床上行牙种植时选择口腔修复膜提供参考依据,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我科接受牙种植再生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37.9±5.7)岁。共种植82颗牙齿,其中前牙40颗,磨牙31颗,前磨牙11颗。入组标准:(1)确诊牙缺失;(2)具有种植修复的指征。排除条件:(1)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2)患全身性感染;(3)患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及牙缺失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术前检查及牙种植手术,常规消毒、麻醉,采取严格无菌操作,植入牙种植体后,用生理盐水将Bio-Oss多孔天然骨粉(由瑞士盖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浸湿后,放置在种植体的骨缺损区域,根据患者牙骨缺失创面面积及形状植入口腔修复膜:观察组植入Bio-Gide生物膜(由瑞士盖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植入钛膜(由韩国美格真有限公司生产),覆盖缺损处及其边缘约3mm,术毕逐层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牙种植术后引导骨再生的修复成功率、修复前及修复后4w的骨厚度、修复后4w的植骨密度。修复成功的定义:种植体的稳定性良好,且骨缺损区内可见新生骨,新生骨与原有自体骨结合。修复成功率=修复成功的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修复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4w进行随访,观察组的骨厚度和植骨密度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引导骨再生技术可加速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增加新骨生成[4],可帮助由于牙缺失所致牙槽骨吸收萎缩或骨组织缺损的患者恢复骨缺损,从而改善种植修复效果。
根据在体内是否吸收,目前临床应用的引导骨再生膜可分为生物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大类[5]。钛膜具有不可吸收性,缺乏通透性,张力大、强度高,不易塑型表面光滑,不利于软组织及黏膜附着,不利于伤口愈合。Bio-Gide膜是一种天然的、未经化学交联处理的胶原膜,为双层结构、易于放置帖附、膜通透性好,可保证膜下植入物的营养[6]。本文比较了两种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对骨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io-Gide生物膜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显著,所引导的再生骨的厚度及密度均优于钛膜(P均<0.05),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钛膜(P<0.05),并发症更少(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飞斐,胡秀莲,林野.口腔种植修复与咬合[J].使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121-123.
[2]王杏松.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72-173.
[3]薛媛,但年华,但卫华,等.口腔修复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0(1):101-107.
[4]蒋柳宏,董滢,景向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9(7):1138-1142.
[5]马士卿,张旭,孙迎春,等.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6,32(3):308-310.
[6]赵殿才,何琨瑜,欧阳舢.根尖囊肿前牙行即刻种植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对骨形成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6,10(2):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