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化效率论文-任玉美,许群

光电转化效率论文-任玉美,许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转化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维材料,等离子体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PEC转换

光电转化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任玉美,许群[1](2019)在《构筑先进二维异质结构Ag/WO_(3-x)用于提升光电转化效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激元诱导的光电化学反应被认为是太阳能转换的有效的替代方案。寻找具有增强的光吸收以及更长载流子寿命的高效光催化剂对于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但其制备却具有挑战性。我们制备了Ag纳米颗粒均匀负载的二维(2D)无定形叁氧化钨(a-WO_(3-x)),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所获得的纳米异质结用作光电极材料具有高效的光电转化效率,并且其光氧化降解性能也显着提升。该光电阳极的高光电催化(PEC)性能归因于等离子体金属Ag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效应能够增强体系的光吸收和热电子转移。此外,局部结晶-非晶界面的构筑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并增加体系的导电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春敏[2](2019)在《基于SnO_2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构建及光电转化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s)作为第叁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由于其成本低,工艺简单,理论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自1991年,Michael Gr?tzel教授在Nature上报道了一种廉价、高效率的二氧化钛(TiO_2)胶体膜电池,并获得7.1%的光电转化效率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今效率已经超过14%。目前最常用的光阳极材料是TiO_2,但是它的电子迁移率较低,影响光生电子的传输速率,从而增加电子复合反应的几率,影响电池的性能。基于此,本文选择与TiO_2结构类似,电子迁移率更快的二氧化锡(SnO_2),作为光阳极材料,并通过添加大颗粒作为散射层(SL),氧化铝(Al_2O_3)层以及离子掺杂的方法改进纯SnO_2光阳极,获得了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优化了DSSCs的性能。研究内容如下:(1)双层SnO_2 DSSCs效率慢增长现象的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尺寸的SnO_2纳米晶,制备四种光阳极(SnO_2,SnO_2/SL,SnO_2/Al_2O_3,SnO_2/SL/Al_2O_3),组装成电池。借助XRD,FESEM,TEM,EDS表征材料的形貌尺寸,并在标准条件下(AM 1.5,100mW/cm~2)测试电池的光伏特性,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电池内部的电荷传输情况。结果表明,有散射层和Al_2O_3层包覆的光阳极,电池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这两者都有的光阳极,效率到达了2.53%,比纯SnO_2提高了86%。此外开路电压(V_O _C),填充因子(FF)以及电流密度(J_(SC))都有很大的提升。通过实验发现,添加散射层和Al_2O_3层可以增强光阳极的染料吸附能力,而且添加散射层可以增大电池的化学电容(C_?),而具有Al_2O_3包覆的光阳极提高了电池内部的转移电阻(R_(ct)),从而抑制了电子的复合反应。经过长期的跟踪测试,发现与TiO_2 DSSCs不同,SnO_2 DSSCs的效率出现缓慢增长的现象,在20天的时候,电池的效率达到最高,可达4.57%,此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Al掺杂对SnO_2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效率的影响。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Al掺杂SnO_2纳米晶,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Al掺杂SnO_2薄膜光阳极。采用XRD,FESEM,TEM,EDS以及UV-Vis表征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光学性能,在标准条件下测试电池效率,与纯SnO_2 DSSCs相比,2%Al掺杂SnO_2电池的开路电压(0.6 V)、电流密度(9.61mA/cm~2)、填充因子(61.08%)都有所提高,电池效率由1.28%提高到3.51%。研究结果表明,Al掺杂能有效调节SnO_2带隙,同时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有效提高电池效率。(3)基于SnO_2/BiVO_4光阳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SnO_2纳米晶和BiVO_4纳米颗粒,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SnO_2/BiVO_4复合材料。借助XRD,FESEM,以及EDS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制备出相应的DSSCs,在标准条件下测试电池效率。结果表明BiVO_4的加入能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化效率,尤其当添加0.02 g BiVO_4时,所得的电池性能最优,开路电压可以达到0.55 V,电流密度上升到10.14mA/cm~2,效率达到1.91%,与纯SnO_2相比,提高了33%。借助UV-Vis对光阳极解吸附以及EIS测试,发现适量的BiVO_4可以提升SnO_2吸附染料的能力,抑制DSSCs界面的电荷复合反应,使得DSSCs的性能得以提升。(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崔艳莹[3](2019)在《基于集成学习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太阳能利用的最有效途径。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低成本、轻质、可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而备受关注。其中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是评价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性能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参数,其预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但是电池器件的复杂结构使得从分子结构性质准确计算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难以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或实验直接得出。而集成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能有效地绕过复杂的实验过程,直接构造出分子结构性质与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打破弱学习器的瓶颈,通常比基础学习器更准确。因此为了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预测精度与所建QSAR模型的泛化能力,本文运用多种集成学习方法构建QSAR模型。一方面从全局建模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叁种类型的全局集成模型,包括同质集成方法Boosting方式的GBDT,Bagging方式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以及异质集成SVM-KNN-WMA。另一方面,本文研究了一种“先聚类,再建模”的方案,建立局部异质集成模型L-SVM-KNN-WMA。其中全局异质集成SVM-KNN-WMA即使用加权多数算法(WMA)以组合基回归器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的意见,通过在多个有机太阳能电池数据集上的实证分析表明,其性能优于单一学习器支持向量机,并比另外两种集成方法GBDT、RF所建的QSAR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而根据分子的结构相似性对训练集应用K-Means聚类方法生成子集建立的局部异质集成模型L-SVM-KNN-WMA实现了更高的预测精度与更强的泛化能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成学习构建分子结构性质与光电转化效率QSAR模型可以预测出具有较高PCE的新型有机太阳能材料,并解决了传统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问题,降低了实验成本与实验时间,对今后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晶晶,吴军辉[4](2019)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世界之“最”诞生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以能源为重要驱动力,而太阳能是近些年来全球最为关注的绿色清洁能源。2018年8月,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永胜领衔的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迭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1-21)

黄飞[5](2018)在《有机迭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17%》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迭层太阳能电池可以克服单节器件吸光能力和范围有限等问题,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最近一项研究采用在可见和近红外区域具有良好互补吸收的子电池,构筑了效率高达17.3%的有机迭层太阳能电池.这一结果表明,经过合适的材料选择与器件构筑,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获得与其他光伏技术电池相当的光伏效率.(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蕾[6](2018)在《刷新世界记录!17.3%的光电转化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获重大突破,他们设计、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迭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本文来源于《新能源经贸观察》期刊2018年08期)

刘云龙[7](2018)在《基于集成学习的光电转化效率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是评价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性能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参数,因此,光电转化效率预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但是由于电池器件结构复杂,很难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直接从分子结构性质准确计算出光电转化效率的计算值。而机器学习方法能有效地绕过复杂的实验过程,直接构造出染料分子结构性质与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定量关系。本文结合量子化学方法(Quantum Mechanics,QM)与机器学习方法(Machine Learning,ML)建立量子化学与机器学习校正模型QM/ML模型,结合两者的优势来预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首先,利用量子化学B3LYP方法在STO-3G和6-31G*基组上分别计算出染料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其次,采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构建了集成学习器SVM-GRNN-CART(SGC);最后SGC结合叁种特征选择方法增L去R选择算法(Plus-L Minus-R Selection algorithm,+L-R),随机Lasso算法(Randomized Lasso algorithm),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建立了集成学习级联回归模型。级联回归模型第一级输出为短路电流(Jsc)、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它们作为第二级回归模型的输入来预测光电转化效率PCE。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学习器SVM、GRNN、CART和同质集成学习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对比,集成学习器(SGC)级联回归模型在预测能力、拟合优度和模型的稳定性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在STO-3G基组上,SGC结合+L-R方法来预测PCE得到了最好的预测结果,其中平均绝对误差为0.37(%),均方根误差为0.50(%),决定系数为0.89。研究表明SGC可以更有效地预测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尤其在耗时较低的小基组STO-3G下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为预测与设计合成新的染料分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从而为实验合成节约了成本。(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翟涵,谢华清,吴子华,毛建辉,刘安邦[8](2018)在《温度对单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真空环境下,分别测量了83.15~353.15 K单晶Si光伏电池的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并对相应温度下的开路电压(V_(oc))、短路电流(I_(sc))、最大功率点(P_(max))、填充因子(f_F)以及光电转化效率(η)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I_(sc)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平均升高速率为0.0083 mA/K,在研究温度区间内总上升幅度为5.83%;V_(oc)。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降低速率为1.8 mV/k,在研究温度区间内总下降幅度为20.74%;填充因子以及光电转化效率随温度上升均近似为直线下降,下降速率分别为0.36×10~(-3)/K和0.021%/K,在研究温度区间内总下降幅度分别为9.75%、5.71%。温度升高,光伏电池禁带宽度变窄,在吸收更多光子的同时,载流子的再复合作用也得到增强,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下降。(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国凤,于明琦[9](2017)在《利用NaYF_4:Er~(3+)/Yb~(3+)和g-C_3N_4的协同效应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成功设计并得到以TiO_2-NaYF_4:Er~(3+)/Yb~(3+)-C_3N_4复合材料作为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与纯TiO_2和TiO_2-C_3N_4电池相比,TiO_2-NaYF_4:Er~(3+)/Yb~(3+)-C_3N_4复合电池的效率明显提高。研究表明,TiO_2-NaYF_4:Er~(3+)/Yb~(3+)-C_3N_4复合电池的TiO_2-dye|I_3~-/I~-界面阻抗小于纯TiO_2电池.此外TiO_2-NaYF_4:Er~(3+)/Yb~(3+)-C_3N_4电池具有更长的复合时间和更短的传输时间,电池效率的提高归结于NaYF4:Er~(3+)/Yb~(3+)和g-C_3N_4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沈文飞[10](2017)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纳米金属杂化及光电转化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可卷曲、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较低,加工溶剂剧毒,电池器件稳定性差因素严重制约着其实现工业化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推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业化生产,我们通过纳米金属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增强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通过绿色溶剂替代含氯溶剂实现了较好的光电转化性能,通过溶液法制备CuOx空穴传输层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纳米金属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使其可以作为纳米添加剂,掺杂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提高光吸收,从而增强其光电转化效率。本论文,利用化学法合成了叁种结构不同的纳米金属颗粒,即纳米Ag球型颗粒(Ag-NPs)、核壳结构纳米Ag@SiO_2颗粒(Ag@SiO_2-NPs)和叁角形纳米片层状Ag颗粒(Ag-nPl),不同形状的纳米金属颗粒所具有的LSPR波长不同,因而可以用来敏化增强不同范围的光吸收。我们将叁种不同形状的纳米金属颗粒掺杂到溶液法制备的氧化钨空穴传输层中,制作纳米金属掺杂的P3HT:PC61BM体系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测试结果显示,掺杂未修饰Ag-NPs的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降低了,但是掺杂Ag@SiO_2-NPs和Ag-nPl的电池的PCE分别提高了13.2%和19.7%。系统分析发现,由于氧化钨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只有10nm,Ag-NPs和Ag@SiO_2-NPs尺寸较大,会突出于氧化钨空穴传输层而延伸到光活性层,能够与光活性层材料直接接触;而片层状的Ag-nPl则会大部分嵌入到氧化钨空穴传输层之中,避免与光活性材料直接接触。表面裸露的Ag-NPs与光活性材料直接接触产生了激子淬灭因而降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反之,表面包裹二氧化硅的Ag@SiO_2-NPs和嵌入到空穴传输层中的Ag-nPl能有效避免与光活性材料直接接触而防止激子淬灭,同时利用纳米银颗粒的LSPR效应可以增加光活性层的光吸收,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从而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2)利用形状不同的Ag-nPl和Ag@SiO_2-NPs的共同掺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来实现光活性材料在全可见光范围内的敏化增强,以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为避免裸露的纳米金属颗粒直接接触光活性材料造成激子淬灭,降低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我们将二氧化硅包裹后的纳米金属Ag颗粒直接掺杂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中,将裸露的Ag-nPl旋涂在ITO玻璃上,再制备空穴传输层,隔绝光活性层材料,从而有效利用纳米金属颗粒的LSPR效应,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的光吸收。优化纳米金属颗粒的掺杂比例,发现共同掺杂Ag-nPl和Ag@SiO_2-NPs颗粒时,PBDTTT-C-T:PC71BM体系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获得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最大PCE为8.46%,Jsc为17.23mA·cm-2。为了验证共掺杂Ag@SiO_2-NPs和Ag-nPl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对其他给受体材料组合的增强作用仍然有效,我们制作了PTB7-Th/PC71BM活性材料体系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得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为9.93%,短路电流密度达到18.01mA·cm-2,填充因子达到0.689。经系统分析证明,增强的光电转化效率主要是由掺杂纳米金属颗粒的LSPR效应增强活性层的光吸收造成的。(3)寻找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替代含剧毒的氯溶剂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溶剂,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根据P3HT和PC71BM的Hansen溶解参数(HSPs)特点,选用环境友好的非氯试剂甲苯作溶剂,苯甲酸乙酯作为甲苯的添加剂。优化苯甲酸乙酯的掺杂比例发现,当苯甲酸乙酯的添加量为2%时,P3HT:PC71BM薄膜得到理想的互穿网络结构,对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4.82%。所有甲苯与苯甲酸乙酯的组合可以有效的条件光活性层的微观形貌,可以应用于未来工业化生产过程,另外,我们还对苯甲酸乙酯调控P3HT:PC71BM薄膜形貌的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4)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中,常用的PEDOT:PSS空穴传输层具有酸性,容易腐蚀ITO,从而影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我们通过简单的溶液法制备了化学稳定的CuOx薄膜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取得了较高的光电性能,同时提高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因此,该方法制备的CuOx空穴传输层可以作为PEDOT:PSS的替代物,应用到未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生产中。综上所述,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纳米金属颗粒的结构特点,在避免引起激子淬灭的同时,有效的利用纳米金属颗粒掺杂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利用环境友好的非氯试剂甲苯作溶剂,苯甲酸乙酯作为甲苯的添加剂,可以有效调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的微观形貌,实现较高的光电转化性能;利用简单的溶液法制备化学稳定的CuOx空穴传输层,取得了较高的光电转化性能,同时提高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4-05)

光电转化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s)作为第叁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由于其成本低,工艺简单,理论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自1991年,Michael Gr?tzel教授在Nature上报道了一种廉价、高效率的二氧化钛(TiO_2)胶体膜电池,并获得7.1%的光电转化效率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今效率已经超过14%。目前最常用的光阳极材料是TiO_2,但是它的电子迁移率较低,影响光生电子的传输速率,从而增加电子复合反应的几率,影响电池的性能。基于此,本文选择与TiO_2结构类似,电子迁移率更快的二氧化锡(SnO_2),作为光阳极材料,并通过添加大颗粒作为散射层(SL),氧化铝(Al_2O_3)层以及离子掺杂的方法改进纯SnO_2光阳极,获得了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优化了DSSCs的性能。研究内容如下:(1)双层SnO_2 DSSCs效率慢增长现象的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尺寸的SnO_2纳米晶,制备四种光阳极(SnO_2,SnO_2/SL,SnO_2/Al_2O_3,SnO_2/SL/Al_2O_3),组装成电池。借助XRD,FESEM,TEM,EDS表征材料的形貌尺寸,并在标准条件下(AM 1.5,100mW/cm~2)测试电池的光伏特性,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电池内部的电荷传输情况。结果表明,有散射层和Al_2O_3层包覆的光阳极,电池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这两者都有的光阳极,效率到达了2.53%,比纯SnO_2提高了86%。此外开路电压(V_O _C),填充因子(FF)以及电流密度(J_(SC))都有很大的提升。通过实验发现,添加散射层和Al_2O_3层可以增强光阳极的染料吸附能力,而且添加散射层可以增大电池的化学电容(C_?),而具有Al_2O_3包覆的光阳极提高了电池内部的转移电阻(R_(ct)),从而抑制了电子的复合反应。经过长期的跟踪测试,发现与TiO_2 DSSCs不同,SnO_2 DSSCs的效率出现缓慢增长的现象,在20天的时候,电池的效率达到最高,可达4.57%,此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Al掺杂对SnO_2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效率的影响。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Al掺杂SnO_2纳米晶,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Al掺杂SnO_2薄膜光阳极。采用XRD,FESEM,TEM,EDS以及UV-Vis表征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光学性能,在标准条件下测试电池效率,与纯SnO_2 DSSCs相比,2%Al掺杂SnO_2电池的开路电压(0.6 V)、电流密度(9.61mA/cm~2)、填充因子(61.08%)都有所提高,电池效率由1.28%提高到3.51%。研究结果表明,Al掺杂能有效调节SnO_2带隙,同时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有效提高电池效率。(3)基于SnO_2/BiVO_4光阳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SnO_2纳米晶和BiVO_4纳米颗粒,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SnO_2/BiVO_4复合材料。借助XRD,FESEM,以及EDS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制备出相应的DSSCs,在标准条件下测试电池效率。结果表明BiVO_4的加入能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化效率,尤其当添加0.02 g BiVO_4时,所得的电池性能最优,开路电压可以达到0.55 V,电流密度上升到10.14mA/cm~2,效率达到1.91%,与纯SnO_2相比,提高了33%。借助UV-Vis对光阳极解吸附以及EIS测试,发现适量的BiVO_4可以提升SnO_2吸附染料的能力,抑制DSSCs界面的电荷复合反应,使得DSSCs的性能得以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转化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任玉美,许群.构筑先进二维异质结构Ag/WO_(3-x)用于提升光电转化效率(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杨春敏.基于SnO_2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构建及光电转化效率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3].崔艳莹.基于集成学习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预测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张晶晶,吴军辉.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世界之“最”诞生记[N].中国科学报.2019

[5].黄飞.有机迭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17%[J].高分子学报.2018

[6].王蕾.刷新世界记录!17.3%的光电转化效率[J].新能源经贸观察.2018

[7].刘云龙.基于集成学习的光电转化效率预测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8].翟涵,谢华清,吴子华,毛建辉,刘安邦.温度对单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8

[9].王国凤,于明琦.利用NaYF_4:Er~(3+)/Yb~(3+)和g-C_3N_4的协同效应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10].沈文飞.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纳米金属杂化及光电转化效率研究[D].青岛大学.2017

标签:;  ;  ;  ;  

光电转化效率论文-任玉美,许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